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2024年08月27日 来源:百道网
时间:
“先生”,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蕴含着敬意与传承。可堪先生之名者,不仅有着足以镇守一个领域的深厚底蕴,更有着令人如沐春风般的温润德行,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后生晚辈持起读书、做人的一盏明灯。自2016年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先生》栏目,聚焦我国文化、科学、军事、艺术、教育等各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以音、视频全媒体记录的方式为共和国的先生们留声立传,传递先生声音、传承先生精神,为青年一代树立精神榜样。2024年,山西教育出版社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达成合作,推出了同名图书《先生》的第一辑和第二辑,希望以此来记录先生,致敬先生,以先生之精神,奖掖后学。
《先生》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先生》栏目组编著
出版时间:2024年05月
人,总是害怕被遗忘的,害怕这个世界上不再有我们存在过的痕迹。族群也是一样,害怕在艰难与磨砺中堆积起来的煌煌当下,被后人视作理所应当。近年来,许多大师级人物离我们而去,他们当中有些人的研究成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人们所熟知,但更多人一生默默无闻,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奉献一生,却因其研究的领域过于高深而不为人们所了解,直到逝世才震惊世人。看着一代大师们的离去,人们在悲痛的同时,也愈加意识到,应该将先生们的事迹留存下来,弘扬先生精神,彰显榜样的力量。
说到《先生》的策划缘起,山西教育出版社重点图书策划室副主任崔璨说:“最初生出要为先生们立传这个想法,是在2021年5月22日那天,我从新闻中得知‘我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先生去世了,新闻铺天盖地,巨星的骤然陨落,令人心生触动。此前我并不了解吴孟超先生,但就是那几天看了很多关于他的介绍,才知道他为我们国家的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觉得,不能等大师们离去了才传扬他们的事迹,应该在他们在世时就去纪录、去传扬。”之后,崔璨开始在官方媒体搜索更多消息,并策划了一个选题,叫作‘留住大师’。”
“留住大师”这个选题得到了山西教育出版社领导们的认可,并在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选题大赛中获了奖。但由于要为多位大师立传,无论是采编还是对文笔的要求都非常高,必须是请大师来写大师,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作者,选题也只好暂时搁置。就在崔璨深感遗憾的时候,2021年的某一天,她突然听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的一档特别策划节目——《先生》。节目的立意竟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更令人惊喜的是,中国之声早在2016年就开始对先生们进行抢救性采访,并且节目收听率非常高,2023年完播的第八季(十集)节目视听总时长达1.09亿分钟,累计触达人次1.27亿,节目在听众之间也引发了巨大关注。原来,不愿遗忘先生的人从来都不是少数。木铎声声、弦歌悠长,中国之声《先生》的系列报道,是一种情怀,也是一份传承。
《先生》选题策划、责编 崔璨
山西教育出版社多年来致力于学术文化类图书的出版,与国家级电台、电视台有着紧密联系,曾经共同打造了多部融媒体畅销书,赢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当她将选题想法向社里汇报时,选题顺利通过,并被列为社重点选题,接下来就是寻找与中国之声的合作途径。“这个过程非常曲折,前后经历了约一年时间才联系到了《先生》栏目的负责人。”幸运的是,栏目组也非常认可纸质图书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和优势,愿意一起促成《先生》同名图书这一融合出版项目的落地。2023年下半年,经过严谨的流程申请与合同审核,《先生》系列图书正式立项,签订了出版合同,步入出版流程。
《先生》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一档广播节目,最大的优势就是站位高,可以采访到我国各领域最顶尖的大师级人物,并且总台记者们的文笔出色,文稿成熟,一字一句中都能最大限度体现出先生们的精神风貌。因此即便时间紧张,《先生》还是按照计划,于2024年5月顺利出版了。
“与市面上的很多传记类图书不同,《先生》是从广播节目转化而来,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记者们面对面的采访,既真实,又珍贵。“想起编校书稿时一遍遍听着音频感受先生们的情绪,想起被书中的一篇篇“记者手记”感动得掩面而泣,想起和美编一次次沟通修改版式及封面设计,想起为《先生》付出的日日夜夜……如今,看着手中的图书,就如珍宝一般。”崔璨回忆道,“而且,为了让读者在阅读时还能够听到先生们的声音,我们把节目的二维码添加在书中,扫码就能收听节目,丰富了阅读体验,也能更真切地体会先生们的性情。”
《先生》很真实。这种真实来源于先生们的口述和老照片,也来源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记者们在采访现场拍摄的照片,以及采访过后有感而发的记者手记。
钟山,防空导弹专家、我国低空防空导弹武器的开拓者和技术带头人。18岁那年,钟山从重庆大学数学系弃笔从戎,投身解放军。1958年3月,他以优等生身份毕业,被选调到新组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工作,从此开始了毕生从事的导弹事业,并逐渐将研究重点转入地空导弹。
1958年到1962年这几年,正是国家非常困难的一段时期,吃饭都吃不饱,钟山和他的同事们却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从无到有地去研制防空导弹。因为他们知道,没有空防就没有国防,没有国防就没有国家强大。他们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唯一的愿望就是把导弹搞上天。在研制“红旗-7”的时候,社会上有句俗语,叫“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可钟山的同事们却说:“跟着钟山干,都是穷光蛋;就是穷光蛋,也要拼命干。”“跟着钟山干,年年有改善;跟着钟山干,人人是好汉。”
在1965年到1967年间,钟山团队研制的“红旗”系列导弹多次将侵犯我国领空、不可一世的美国新型U-2高空侦察机成功击落,成就了一段被军迷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
记者在采访钟山先生时,看到了他收藏在衣柜中的一件具有屏蔽辐射功能的米白色风衣。这是钟先生的“成功服”,每次打靶试验,他都会穿上,而每次打靶成功,他都要在这件风衣上标记一颗五角星。打靶试验 28 次,打弹 120 多发……回首50多年科研一线的砥砺前行,钟先生用“衣带渐宽终不悔”来为自己的导弹研制生涯做注解。他说,这是他最喜爱的一句古诗。
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出生于抗日战争喜峰口大捷那一年。在采访中,他告诉记者:“我当过亡国奴。1945年之前,大连在日本人的统治下。我每天到学校去,要向东京三鞠躬,日本的小孩可以无缘无故地打中国的孩子,不需要理由。我是经历过的人,我能忘记吗?那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啊!”20世纪50年代,读高中时的戚发轫又目睹了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被美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为了我们的天空不再盘旋着他国的飞机,我们的国土不再被他国炸成焦土,戚先生读了飞机系。新世纪伊始,他把中国人的“神舟”送上了太空。在中国航天史上,很多个“第一”都与戚先生息息相关。正如他的名字“发轫”,意为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业开始。戚先生常说,既然我是一辆“车”,就得拼命往前奔。如今,他的听力大不如前,但有个声音始终在他耳边,无比清晰,那是杨利伟下飞船后说的一句话:“中国的飞船真棒!”
这样的采访在《先生》已出版的两册图书中,共有70篇。70篇文稿,就是70段人生。这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因为先生们的年龄普遍很大了,有很多人甚至是在病床上接受了采访。采编时,记者们拼力抓住先生动人的那一两个侧面,刻画它、写活它、丰富它,用最真实客观的语言和文字让后辈们追忆先生、感佩先生。
在编辑这套图书的过程中,崔璨粗略统计了一下,至少有六位先生都身患癌症。但他们在患癌后依然坚守岗位,坚持搞研究,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一心谋国,拙于谋身,竟也与癌症和平共处几十年。
《先生》这套书中,记录的有时代楷模,也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也有文化领域、教育领域的大师。这些先生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心怀家国、求“先”若渴,向往着把一切最先进的技术带回自己的国家。
深藏功与名的黄旭华先生,是世界上第一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的总设计师。32岁受命研制导弹核潜艇时,他面对的是一个“三无”的局面——无人才、无知识、无资料。12年间,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用老祖宗留下的算盘,一遍一遍地扒拉着数据。1986年初,中国的核潜艇在规定海域完成航行90天、航程23625海里。92岁时回首这段往事,黄先生笑得像个孩童:“到现在美国都没有破我们的纪录。”
年近期颐的崔崑先生,至今还在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他总是说:“因为你是老师,必须走在学生前面。”95岁时,他和夫人再次捐出400万元设立“新生助学金”,至此,累计捐资已超千万。他不喜欢别人称他的做法为“捐”,他说:“我们毕业的时候两手空空,现在有些积蓄那都是国家给的,用不完还给老百姓,是很自然的事情。”
图书出版前一个月,《先生》栏目组采访了中山大学的夏书章先生。夏先生生于“巴黎和会”那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非法攫取的所谓“权益”,被转交给了日本,而参会的中国政府竟无力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利。听夏先生回首往事,我们才会惊醒:原来我们与那段险些“亡国灭种”的过往,其实不过百年之距。
眼下的和平安宁、崛起振兴,是几代先人“慕强学强”的结果,而这从来不是、也不该是我们后人“躺平享乐”的应得。先生代表的,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群体,甚至是一个时代。记录他们的事迹也不只是在记录一个人的故事,而是在记录一段历史。这历史是中国史、科学史、民族史、发展史。阅读《先生》,就是阅读他们立足本职、默默奉献、不忘初心、不移气质的精神风貌,也是阅读他们将家国情怀根植于血脉之中,激励后来者,一门精进、一往无前。
“这便是先生。国家的需要,便是他们的需要;民族的所向,便是他们的所向。他们以家国为驱动,突破岁月之茧,与民族化蝶共舞;他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总是埋首书案,鲜有闲暇向人们展示厚重的光景。在过去百年的岁月里,他们俯首躬身,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先生》序言如是说。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扫描二维码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