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申论
申论


申论

作  者:许正中 主编

出 版 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丛 书:公务员录用考试必备考点及易错试题专家点评

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定  价:26.00

I S B N :9787113098704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考试  >  公务员考试    

标  签:公务员  考试和教材  人事管理  国家行政管理  中国政治  政治  申论  公务员考试  考试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随着公务员考试题目类型的不断创新以及题目难度的不断加大,要想在这项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只靠阅读辅导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要在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中竞争一个职位的情况下脱颖而出,需要了解历年公务员考试的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熟悉各种考试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尤其掌握必备考点和易错试题,是十分重要的。
“公务员录用考试必备考点及易错试题专家点评”丛书是针对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答题失误,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和剖析,引导考生发现其中的共同点,总结避免失误的规律,教授正确的解题方法和经验,直接服务考生的考前冲刺,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本丛书的特点是:严格按照最新考核大纲要求的内容、题型、题量和难度进行设计;科学预测最新考题变化趋势,对比分析同类辅导丛书结构内容的利弊得失;紧跟形势变化,把握考试命题的最新动向,科学讲解,全面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
作为公务员考试的辅导用书,为考生考试服务是最根本的目的。正是本着这种理念,本丛书在编写上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
第一,以易错题和考点为重点,具有独特的针对性。本丛书严格按照公务员考试大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取及创作了大量与最新大纲及当前命题形势相吻合的素材,通过对以往考试中的难题、易错题做详细的分析和说明,从正反两个方面为考生的复习提供直接的帮助。各部分内容分类合理、清楚,对规律的分析细致透彻,对经验的总结深刻到位。
第二,总结考试过程中学生比较普遍存在的答题失误,直接服务考前冲刺。本丛书的编写,是由多位常年从事公务员考试试题研究方面的专家集体完成的,并且得到了有关方面学者的指导和审查,使之在内容上和逻辑上更加全面和严谨,对考生复习,尤其是考前冲刺有直接的帮助。
第三,将讲解与预测相结合,为考生规避失误提供充分训练内容。本丛书除了加强对答题方法和策略的讲解外,还适当地安排了与易错试题相对应的强化练习,包括真题预测,安排了大量的贴近考纲要求的练习题,考生通过作答这些练习题,可以有效地规避失误,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
此外,本丛书还从2008~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真题中抽取了部分与公共基础知识相关的考试真题,并附有详细的解析说明及易错知识点分析,目的是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公共基础知识》科目的考试内容,体会临场的感觉,找到实战的灵感。

TOP目录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第一章 申论考试概述及内容
第一节 申论考试的演变及特点
第二节 申论考试的设计原理及其内容
第二章 申论答题要求及其能力要求
第一节 申论考试答题方式、过程、注意点
第二节 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节 分析概括能力
第四节 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节 论证表述能力
第三章 社会热点问题分析
第一节 社会保障问题
第二节 就业问题
第三节 现代农业建设
第四节 农村义务教育
第五节 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
第六节 节约型社会
第七节 互联网健康发展
第八节 新农村建设
第九节 环境保护问题
第十节 反腐败问题
第十一节 政绩观
第十二节 科学发展观问题

第二部分 2010年《申论》预测试题易错详解
2010年《申论》预测试题一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2010年《申论》预测试题二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2010年《申论》预测试题三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2010年《申论》预测试题四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2010年《申论》预测试题五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2010年《申论》预测试题六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2010年《申论》预测试题七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2010年《申论》预测试题八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第三部分 《申论》历年典型易错真题详解
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2008年湖南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2008年广西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2007年山东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2007年湖南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2006年北京市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2006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参考答案及易错提示
附录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TOP书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材料1 2008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2008年7月21日起,国家发改委、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联合新浪网等众多媒体,推出“公民节约行为准则”征集活动,从而拉开宣传“全民节约、共同行动”活动的序幕。
材料2 目前我国资源浪费现象很严重,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约在30%,比发达国家低20%。有统计显示,我国在城市供水方面,漏损率在20%以上。在建筑能耗方面,我国的单位面积能耗相当于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我国每年新增约20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大于各发达国家新增建筑面积之和,但节能型住宅仅占总量的3.5%。所以说,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如果每年都在建造大量高耗能的建筑,而且它们的使用期限一般都是七八十年,不仅对当前的能源造成更大的压力,而且将贻害子孙。现在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旦高耗能的建筑大量建成,将来再改成本和代价更加巨大。
材料3 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是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我国的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居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大量不可交易的资源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到2030年,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可能要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目前我国已经是缺水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矿产资源国内供应能力、保障能力也不足。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当中,2020年时我们将有9种严重短缺,另有10种短缺。
材料4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之后,结构性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这种变化既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包括消费结构的变化。从经济结构变化看,近几年出现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重化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007年已达67.6%。重化工业往往是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的产业,它的加速发展是造成近几年资源、能源紧张的最主要原因。从消费结构的变化看,特别是一些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实现从传统的“吃、穿、用”到“住、行”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导致了资源消费的强度在增加、使用方向发生了变化。另一个新情况是,我国出现了快速城市化现象,城镇化水平以年均一个多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每年从农村转移1 400万~1 500万人到城镇。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41%,到2020年估计达到60%左右。一般来讲,城镇人口人均能源消费是农村人均量的3.5倍。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将是必然趋势,这必然会相应增加能源和资源的消费。
材料5我国当前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源利用率是偏低的。当然在过去的20年即1980~2000年中,中国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在能源消费方面,这一时期我国的能源累计节能率是64 %,而国际上同期水平是19%。在GDP保持年均9.6%的增速中,能源增长保持年均增长4.6%,实现了经济发展一半靠能源开发一半靠能源节约的目标。但近几年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出现了能源消费增长快于GDP增长的势头,能源对经济的制约作用开始显现。
材料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BS上一条谴责浪费用水的帖子近日在网友中引起热烈共鸣。帖子说,有些同学每天早晨洗漱时任凭自来水哗哗地流个不停,让人既心疼,又气愤。全国正在展开一场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显然,它也已经影响到大学校园内的学子。全国学联也提出《全国大中学生共建节约型社会日常行为公约》,号召学生们以实际行动反对浪费、厉行节约。与网上积极响应节约形成反差的是,大学校园里的浪费现象仍然随处可见。在北航一个餐厅门口的剩余食品倾倒处,摆着将满的两大桶剩菜剩饭。不少学生将大半碗的拉面、大半个的馒头丢进泔水桶,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过,国家大力倡导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后,大学生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浪费行为了。北航一个4人男生寝室里摆着3台电脑。主人之一的高同学说,寝室每月用电量达120度左右,而寝室除电脑、电灯等少数用电设备外,就没有什么别的电器了。而如此费电,完全是因为有些人电脑开机时间过长所致。
材料7我们早就提出了转变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但是直到现在,增长方式的转变收效甚微。我国经济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而不是集约型的。表面上看,我们的工业化、现代化已经进入中后期了,但仔细观察,实际上是粗工业化、粗现代化。许多产品非常粗糙,而不精细。现在我国钢铁产量成绩突出,但铁矿石绝大部分要靠从澳大利亚等国远距离进口,价格很高,消耗的资源、电力居高不下,而且许多高质量钢材还得靠进口。据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上透露的数字,目前,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都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出40%以上。
材料8据悉,从2001年到2004年间,哈尔滨市平均每年仅废纸就会产生10万吨,其中,约有6万吨是废纸壳,而这些纸壳几乎都来源于过度包装。有关人士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假如用载重量5吨的汽车运输这些废包装纸壳,需要装1.2万台汽车,按一台汽车约5米的长度计算,会形成约60公里的汽车长龙。
“每年北京市处理垃圾的费用高达10亿元,如果减少不必要的过度包装,可以节省2亿元。”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高级工程师王维平谈到北京市的包装垃圾时曾这样说。一般认为,包装成本若超过产品出厂价格的15 9/6,则属于“过度包装”。而大部分包装材料与普通生活垃圾一起进入垃圾收集渠道,由环卫部门进行清运、处理,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费用。此外,过度包装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来自建设部的统计显示:北京市每年约有60万吨过度包装物成为垃圾,过度包装在提高商品身价的同时造成了大量浪费。记者在北京一家大型商场的超市保健品区看到,营养液附赠咖啡,花旗参附赠全套酒具,并且包装精美,档次不低。一盒“保健茶”,偌大的木质包装盒里,产品仅占到了中间1/3的面积,周围是一圈透明的玻璃杯,这样一盒茶标价是400多元。
材料9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能源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2005年,全国电力需求增长率达到13%左右,用电量达到24 560亿千瓦时左右,较2004年增长2 825亿千瓦时左右。虽然200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有望达到7 000万千瓦,但是仍然无法解决电力缺口问题。专家们估计,我国用电的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能源短缺问题将长期存在。
材料10“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O.8吨好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资源,减少35%的水污染。”在常委会议上,冯培恩常委谈到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个话题时算起了账:“如果全国每年1 400万吨废纸能够回收利用,就可以生产1 120万吨好纸,少砍2.38亿棵大树,节省4 200万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如果全国每年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都能够回收利用,又可以节省多少资源,可以减少多少污染?”
材料11 2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加上所拥有的世界上最多的消费人群,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据有关专家统计,2001年到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高达9.89%,2003年和2004年分别达到13%和15.2%。能源消费剧增直接导致能源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8.4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2 9/6;发电量21 8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煤炭超速增长,近两年年增产量达到2亿吨以上,2004年产量达19.56亿吨,同比增长17.3%;原油产量1.75亿吨,同比增长2.9 9/6。由此引发能源建设规模日趋庞大,电力投资热、煤炭投资热等热潮不断。尽管如此,中国仍然存在能源短缺。煤炭全面紧张,市场价格一路攀升,达到历史高峰;煤炭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煤炭供应;缺电造成燃料油和柴油发电增加;天然气出现季节性短缺……一方面能源需求巨大,另一方面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巨大的矛盾迫使我们走节约能源的道路,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党中央、国务院对能源资源问题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明确提出这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鉴于出现的种种问题,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解决:第一,建议把节约型社会的提法再完整一些,既“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对于水资源来讲,需要节水与防污并重。据统计,70%左右的工农业用水不是蒸发掉,而是转化为污水了。因此,节水有利于防污,防污也等于节水。比如珠江三角洲的碱草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珠江三角洲的淡水围区被污染了。还有一个例子,太湖边的无锡和嘉兴都缺水,就是因为太湖污染了,不能利用地表水,就抽地下水,搞得地面沉降。东北地区更是从河流污染发展到水库污染。我们现在提出水源也有安全问题,不仅是数量问题,更重要的是质量问题。水质的污染将严重影响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健康,后果不堪设想。第三,在科技创新中,应该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应是为了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而创新。应当号召科学技术界为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而创新,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74

版  次:1版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46.8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