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作  者:景怀斌 编著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丛 书:中国科学院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2009年02月

定  价:29.00

I S B N :9787030235848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标  签:管理与其他学科关系  管理学  管理  管理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人是管理的核心,而人的核心则是人的心理,所以,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科的基础学科。本书按照1+2+4理论框架展开:“1”为潜在的领导视野,管理心理学实际上是从领导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2”为人性认定和文化属性,这两个维度是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的;“4”为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知识模块,它们内在阶梯性地关联起来。本书力图体现以下特点:在知识定位上,以一般意义上的组织为对象,而不是单纯以企业组织为讨论对象;在学科性质上,凸显了心理学的内在性和经验实证性;在文化上,着意从中国文化出发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在知识上,注意介绍国外管理心理学的新进展;在学术形性上,适当凸显了作者的有关研究。
  本书系统完整,独特新颖,学理性强,反映了中国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配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教材、教学参考书籍使用,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党政机关领导者、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参考。

TOP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论
1.1 心理与管理
1.2 管理心理学基础概念
1.3 心理学的学科特征
1.4 心理学的作用
1.5 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框架
1.6 管理心理学的特征
1.7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1.8 管理心理学简史与趋势
1.9 中国管理心理学
1.10 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要求
1.11 深度案例

第2章 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2.1 方法的重要性
2.2 心理学方法的特征
2.3 心理学研究的过程
2.4 心理学常用的三种研究方法

第3章 人性认定与管理模式
3.1 人性的理解
3.2 人性判断的维度
3.3 人性认定与管理心理学
3.4 “经济人”及科学管理
3.5 “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及参与管理
3.6 儒家的人性观及德治管理
3.7 “复杂人”假设及权变管理
3.8 综合与评价

第4章 文化与管理心理学
4.1 文化的含义
4.2 文化的层次
4.3 文化的性质
4.4 文化与管理心理
4.5 文化衡量的理论
4.6 中美文化特征与管理启示
4.7 跨文化管理问题
4.8 跨文化整合的管理
4.9 结论
4.10 深度案例

第5章 个体心理与管理
5.1 个体的心理构成
5.2 个体心理与管理
5.3 工作特征认知管理
5.4 能力与管理
5.5 性格与管理
5.6 员工心理品质鉴定
5.7 职业精神
5.8 中国式情感管理
5.9 管理者心理与自我管理
5.10 个体心理与管理原则

第6章 激励管理
6.1 激励的含义
6.2 激励的作用
6.3 激励作用的机制
6.4 激励物
6.5 激励的特征
6.6 有效激励问题
6.7 激励理论的不同视野
6.8 内容激励理论
6.9 过程理论
6.10 综合激励理论
6.11 激励的总体原则与操作
6.12 知识拓展——经济学的激励模式

第7章 压力管理
7.1 压力管理的重要性
7.2 压力时代的社会文化原因
7.3 压力相关概念与本质
7.4 压力的理论模型
7.5 压力的形成过程
7.6 压力与工作绩效
7.7 压力管理的目的
7.8 压力管理的三个层次
7.9 压力的组织管理
7.10 压力个人管理:SpA+2W+3M
7.11 时间管理
7.12 BREADS/LT控制法
7.13 个人压力管理方案
7.14 压力管理总的原理

第8章 群体心理与管理
8.1 群体的含义及特征
8.2 群体的分类
8.3 群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8.4 群体影响
8.5 群体作用的方式
8.6 群体形成的心理原因
8.7 群体决策中的心理因素
8.8 团体思维
8.9 团队建设

第9章 沟通管理
9.1 相关概念
9.2 沟通的重要性
9.3 沟通的种类
9.4 沟通的机制
9.5 沟通的影响因素
9.6 人际沟通理论
9.7 管理沟通理论
9.8 提高管理沟通效果的策略

第10章 冲突管理
10.1 冲突的含义
10.2 冲突的要素
10.3 冲突的种类
10.4 冲突过程
10.5 冲突的深层原因
10.6 冲突反应的心理框架
10.7 冲突处理理论
10.8 常见的冲突处理方式
10.9 冲突管理的基本态度
10.10 冲突管理的原则

第11章 组织设计中的心理因素
第12章 组织心理
第13章 组织改革心理
第14章 组织应急管理
第15章 领导有效性
第16章 管理心理学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TOP书摘

第1章 概论
  1.4 心理学的作用
  案例
奇妙的心理
  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被捕入狱。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大师,入狱后,被安排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都不能使他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可是入狱前的情形却不是这样。那时,他在自己的作坊里,能使钟表的误差低于1/100秒。
  一个钟表匠在愤懑和恐惧的情绪中,要想细致地完成制作钟表的l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对抗和憎恨中,要精确地磨锉出一个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也是难以进行的。
  心理学对此现象的解释可多方面进行。例如,可用动机强度与效果关系来解释。动机和效果的关系是倒钟型曲线表达。一般来说,动机强,则效果好。但是,当严重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强时,效果都不好。可见心理以非常微妙的方式影响我们的行为。再如,也可用情绪对行为的影响。在恐惧的情境下,人的心理功能水平的发挥是不稳定,因此,即使布克想发挥其技能,也不由自主地发挥不出来。等等。
  案例
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则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发展。
  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破窗理论”的启发,进行了犯罪治理。纽约地铁被认为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是犯罪高发区。他以“破窗理论”为师,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最后,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为好转。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59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46.8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