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清代临桂词派研究
清代临桂词派研究


清代临桂词派研究

作  者:巨传友 著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丛 书:清词研究丛书

出版时间:2008年07月

定  价:32.00

I S B N :9787532549917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诗歌  >  中国古诗词    

标  签:诗歌研究  词研究  中国诗歌  文学  诗歌词曲  文学评论与研究  文学理论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词兴起于唐五代,大盛于两宋,衰微于元明,而又复振起于清代。清词接武两宋,踵事增华,不仅有继承,而且有发展,成为词史上的又一座高峰。传统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点认为,"唐之诗,宋之词","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由此,不少学者遂持"宋后无词"的片面看法,对金元明清词非贬抑则忽略,以致造成了词史研究的许多断层。但是,清词确实上继两宋之盛,体现出了全新的时代特色。

首先,较之宋词,清词的境界更为开阔。从明清易代天翻地覆的大变化,直至清王朝被撼动以至被推翻,一切重大的政治社会事件无不在清代词人笔下有着丰富而生动的表现。尤其是嘉道以降,外侮频仍,鸦片战争的烽火和八国联军的刀枪,都深深震撼了词人们的心灵,使他们的词作流露出前所未有的感怆。可以说,只有到了清代,才彻底破除了“诗庄词媚”之类的旧说,几乎无事不可以人词,从而使词成为一种在描写对象上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完整意义上的抒情诗体。其次,清代著名的词家,如朱彝尊、张惠言、周济、谭献、王鹏运、朱祖谋、王国维等,多为学人,其以治经之法治词,不仅对词集的流播校辑贡献甚大,而且冲击以至打破了“词为小道”的传统观念,于诗人之词、词人之词外,更增入学人之词一派,从而拓宽了词之疆域。第三,清代词派纷呈,迥异前代。我们编纂的这套《清词研究丛书》,以展现词学研究的新进展。

TOP目录

总序

第一章 临桂词派研究序说
 第一节 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流派概念及判定标准
 第二节 临桂词派的命名及其与常州词派的关系
 第三节 临桂词派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临桂词派的形成
 第一节 晚清社会政治环境
 第二节 地域文化因素
 第三节 王鹏运的领袖和组织作用

第三章 临桂词派的词学活动状况与组织形态
 第一节 群体创作活动考论
 第二节 词籍校勘与选政
 第三节 词派的形态与规模

第四章 临桂词派的词学观
 第一节 倡导"重拙大"
 第二节 注重性情
 第三节 讲究声律
 第四节 梦窗范式——对典范的推举与阐释

第五章 临桂词派创作论
 第一节 创作风貌概说
 第二节 "词史"精神与政治内涵的加深
 第三节 《春蛰吟》中的咏物词与对《乐府补题》的接受
 第四节 新题材的开拓与“诗界革命”

第六章 近现代词坛对临桂词派的接受
 第一节 赵尊岳的词学观及对况周颐理论的传承
 第二节 “重拙大”的选词标准与选本
 第三节 周彦威与《和庚子秋词》

结语 临桂词派的词史地位与意义
附录 临桂词派词人年表
主要征引书目
后记

TOP书摘

第一章 临桂词派研究序说
  
在词史上,继元明两代词风委靡的势态之后,清词振颓起衰,你中兴。叶恭绰说:“词学滥觞于唐,流衍于五代,极于宋而剥明,至清乃复兴。”陈匪石亦云:“词肇于唐,成于五代,盛于宋,于元”,“亡于明”,“复兴于清。”他们都从词体演进的整体高上对清词的振兴予以肯定。清词的复兴就客观而言体现在三个面:第一,清代词人之众、作品之多,达到空前的程度。根据已出页代词总集统计,唐代计有词人170余人,词作2500余首;宋代有词人1430余人,词作20860余首;金代计有词人70余人,词3570余首;元代计有词人210人,词作3720余首;明代计有词1860余人,词作25000余首。而清代仅顺治、康熙两朝词人,已2105人,词作53400余首。第二,词学理论繁荣,词话众多。《词话丛编》所收词话为例,百分之八十为清人所著。第三,词流派纷呈。出现了云间词派、柳州词派、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吴司派、常州词派、临桂词派等。

       第一节 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流派
       概念及判定标准
在现代文艺学中,所谓“文学流派”,是指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一批作家,由于在思想倾向、艺术追求和创作风格上相近或相似,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通常是有一定数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在当代和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历史上曾出现过的文学流派,从基本形态上看则大致有如下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具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的集合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一些在思想倾向、美学观点和艺术志趣上相同或相近的作家自觉地结合在一起,他们一般有一定的社团组织形式和名称,甚至发表共同的宣言,公开标榜一定的文学主张,并且按照这些主张来从事创作,在创作实践上形成了共同的鲜明特色。这是一些具有自觉的群体意识的流派。另一种类型是不完全具有甚至根本不具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但在客观上由于创作风格相近而形成的派别。这种半自觉或不自觉的集合体,或者是因某一个作家的独特风格,吸引了一批模仿者和追随者,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特定核心和共同风格的派别;或者仅仅是由于一定时期内的一些思想倾向、艺术见解和审美追求相接近的作家,创作内容和表现方法相近、作品风格类似而被后人从实践和理论上加以总结,才冠以一定的流派名称①。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33

版  次:1版

开  本: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