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中国物质文明史
中国物质文明史


中国物质文明史

作  者:项隆元 著

出 版 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丛 书:大学生通识教育

出版时间:2008年08月

定  价:36.00

I S B N :978730806109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文化理论与研究    

标  签:通史  中国史  历史  文化史  中国文化  文化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虽然中国物质文明史早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至今尚未出现一本系统的有关中国物质文明史教材。《中国物质文明史》是配合中国物质文明史通识课程而编写的。《中国物质文明史》以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为线索,撷取北京直立人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安阳殷墟、先秦钱币、秦始皇陵、马王堆汉墓、四大石窟寺、宋代官窑、明清故宫等著名的文化遗产,以点带面,就中国的远古人类、史前文化、古代玉器、古代青铜器、古代钱币、古代墓葬、古代纺织与服饰、古代佛教艺术、古代陶瓷、古代建筑等独特的物质文化展开较系统的介绍和探讨,内容涉及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宗教学、艺术学、农学、钱币学、矿物学、冶金技术、纺织技术、陶瓷工艺、建筑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每章之后附有建议阅读论著目录,以便学习者延伸阅读相关文献资料。
由于中国历史悠久而且相对连续完整,故而她的文化遗存比其他国家更为丰富多彩。中国物质文明史就是利用遗留在地上或地下的各种文化遗存并结合文献记载来研究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一门学科。
本书以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为线索,撷取北京直立人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安阳殷墟、先秦钱币、秦始皇陵、马王堆汉墓、四大佛教石窟、宋代官窑、明清紫禁城等留存于地上和地下的著名文化遗存,以点涉面,以史带论,就中国的远古人类、史前文化、古代玉器、古代青铜器、古代钱币、古代墓葬、古代纺织与服饰、古代佛教艺术、古代陶瓷、古代建筑等独特的物质文化展开较系统的介绍和探讨,内容涉及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宗教学、艺术学、农学、钱币学、矿物学、冶金技术、纺织技术、陶瓷工艺、建筑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全书专题性与系统性兼顾,知识性与方法论并重。每章之后还附有建议阅读论著目录,以便学习者延伸阅读。通过对中国物质文明史的研读,有助于读者巩固和深化已有的文化史知识,更加形象、全面地认识先民的创物史;也有助于读者形成多学科的知识结构,更好地掌握利用实物资料探索人类文明的门径。
本书主要适用于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中国物质文明史的教学,也是历史、考古、文物工作者和爱好者值得一读的专门著作。

TOP目录

第一章北京直立人遗址与人类起源的探索
第一节北京直立人遗址的发现与意义
第二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
第三节关于人类起源的探索

第二章河姆渡遗址与中国史前农业
第一节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与意义
第二节 中国史前农业
第三节农业起源的理论探索

第三章 良渚古玉与中国古代玉器
第一节 良渚文化与良渚玉器
第二节中国史前玉文化
第三节中国历代玉器

第四章安阳殷墟与中国古代青铜器
第一节殷墟的发现与意义
第二节中国青铜时代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青铜器的类别与冶铸工艺

第五章先秦铸币与中国古代货币
第一节先秦时期钱币
第二节中国历代铜钱
第三节 中国古代金银货币与纸币

第六章秦始皇陵与中国古代墓葬
第一节秦始皇陵与秦汉墓葬制度
第二节先秦墓葬制度
第三节秦汉以后的墓葬制度

第七章马王堆纺织品与中国古代服饰
第一节马王堆汉墓与汉代纺织品
第二节 中国古代纺织技术
第三节中国古代服饰

第八章 四大石窟与中国佛教艺术
第一节四大佛教石窟
第二节 中国佛教艺术的类别
第三节佛教的传人与中国佛教艺术的兴盛

第九章宋代官窑与中国古代陶瓷
第一节关于宋代官窑的探索
第二节 陶器的产生与瓷器的发明
第三节瓷业高峰与彩瓷的发展

第十章明清紫禁城与中国古代建筑
第一节明清紫禁城
第二节一气呵成的中国古代建筑
第三节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TOP书摘

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问题
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问题,也是一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从19世纪中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开始,西方就有学者从栽培植物的遗传变异和地理分布来研究农业的起源。如19世纪后半期瑞士植物学家德·康德尔就提出过每一种作物都起源于一定的地点,且起源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观点。1926年,前苏联植物学家瓦维洛夫在德·康德尔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全世界至少有西南亚洲(中亚细亚)、地中海区域、东南亚洲和热带美洲高原4个作物起源中心的观点。以后,随着考察地区范围的扩大和对考察材料的进一步分析,1935年,瓦维洛夫进一步从遗传多样性中心提出了农业起源的8个中心,即中国一东部亚洲、印度一热带亚洲、中亚细亚、西部亚洲、地中海沿岸及邻近区域、埃塞俄比亚一东非、墨西哥南部与中美洲、南美洲。他认为这8个中心在古代由于山岳、沙漠或海洋的阻隔,其农业都是独立发展的,所用农具、耕畜、栽培方法各不相同,每个中心都有相当多的有价值作物和多样性的变异,是作物育种家探寻新基因的宝库。之后,美国植物学家哈兰对瓦维洛夫的观点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农业起源有近东、中国、中美洲3个中心和非洲、东南亚、南美洲3个非中心的体系。
20世纪中叶,由于在西亚发现了最早的农业遗存,于是,就有学者认为西亚肥沃的新月形地带是农业文化发生的摇篮。也有学者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提出农业起源中心在东南亚的观点。农业起源一元扩散论的观点一度较为流行。这一观点认为农业首先起源于一个地区,然后像缓慢移动的波浪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是,在最近的四五十年间,随着中美洲、南美洲、北非、南欧、东亚和南亚等地区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量的考古新发现表明,人类在上述地区开始从事生产性经济的时间远比以往的猜测要早得多。不仅如此,不同地区作物类型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也使得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农业起源可能是多源的。
对农业起源地的判别,一般应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我们大致可能归纳为四点:一是必须发现最古老或接近初始阶段的可鉴定为栽培种的作物遗存;二是这些遗存是应位于作物野生祖本的分布范围之内;三是具有适宜于作物被驯化栽培的气候和降水、地形、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四是发现有人类文化的遗迹及农业工具。根据这些条件,至少西亚与中东、中美洲、东亚、东南亚等地区都可能是相对独立的农业革命中心。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58

版  次:1版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117.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