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警惕形形色色的坑老骗术
警惕形形色色的坑老骗术


警惕形形色色的坑老骗术

作  者:周云芳 编著

出 版 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丛 书:老年人实用心理丛书

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定  价:18.00

I S B N :9787508723129

所属分类: 生活  >  家庭/家居  >  家事窍门    

标  签:社会病态  社会学  社会科学  社会病态与社会犯罪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  中国政治  政治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提起骗子,人们无不深恶痛绝,恨之入骨。现在,欺诈行骗已成了一大公害。无论哪行哪业、男女老少、大老板还是打工仔,防盗、防抢、防骗常识都已是居家过日子的“吉祥三宝”。所谓骗,就是利用假的东西,诱惑别人,从而得到利益的行为。骗的行为比起偷盗、抢劫的行为更隐蔽、更狡猾、更具欺骗性。
提起骗子,人们无不深恶痛绝,恨之入骨。现在,欺诈行骗已成了一大公害。无论哪行哪业、男女老少、大老板还是打工仔,防盗、防抢、防骗常识都已是居家过日子的“吉祥三宝”。所谓骗,就是利用假的东西,诱惑别人,从而得到利益的行为。骗的行为比起偷盗、抢劫的行为更隐蔽、更狡猾、更具欺骗性。由于人们受骗
之后往往就会加强戒备,骗子为了其行骗成功,也在不断地研究新情况,变换新手法。因而使得许多受骗者连续受骗,但仍不觉悟。
从骗子的类型看,有骗钱骗物的,还有骗人骗色的。从手法上看,有独往独来、神出鬼没的;有相互配合,合演双簧的;有抛出诱饵,让你乖乖就范的;有用女色勾引,让你哑巴吃黄连的。可谓花样翻新,招术甚多。

TOP目录

前言
一、老年人的养老钱成了唐僧肉
1.骗子为何盯上老年人
2.老年人为何总受骗
3.受骗者的心态
4.针对老年人的骗局

二、防骗总动员
1.消除受骗的各种心理病灶
2.老年人需常备防骗“护身符”
3.构筑避免受骗的心理防线
4.防骗还得自身强

三、“保健品"类骗局
骗子伎俩
案例一:“健康使者”骗了60位名老人
案例二:“免费体检”是个消费陷阱
案例三:打着义诊的旗号卖药
案例四:洗完你的脑,掏净你的包
案例五:看不见的手“温柔一刀”宰老人
案例六:骗子以“祖传神药”免费试用为名行骗
案例七:医疗器械免费体验骗老人黑幕
案例八:骗子借“免费体验”骗老人2000元
案例九:高档写字楼内办.“健康义诊”骗老人
案例十:免费药骗惨130多位老人
案例十一:免费赠药是假,骗取“预约金”是真
防骗指南

四、上门类骗局
骗子伎俩
案例一:冒充机关工作人员对老人行骗终究难逃法网
案例二:名为慰问实为推销
案例三:打着老干部局旗号骗老干部
案例四:人在家中坐,骗从门外来
案例五:谎称“送温暖”上门骗老人,“军医”露馅慌忙逃跑
案例六:冒充儿子朋友骗老人
案例七:假冒亲友登门“借”钱
案例八:男子假冒中国联通工作人员行骗,打电话演独角戏
案例九:“台湾老板”找“恩人”,其实是骗子上家门
防骗指南

五、电话短信类骗局
骗子伎俩
案例一:“侄子”打电话借钱,78岁老人被骗5000元
案例二:打电话冒充儿子,专门骗留守老人
案例三:以卡为饵专骗老人财
案例四:银联卡短信欺骗转账
防骗指南

六、“神医”类骗局
骗子伎俩
案例一:名为消灾解难,其实“骗你没商量”
案例二:“老中医”替人消灾,本来没灾却招来灾
案例三:老中医“神机妙算”骗财13万元
案例四:老太坠人“活菩萨”骗局,替儿消灾被骗近万元
案例五:“神医孙子”骗走两位大妈20.8万元
案例六:“神医”出没,老人被骗
案例七:“好心”骗子给她10元钱买苹果消灾
防骗指南

七、冒充领导或名人类骗局
骗子伎俩
案例一:自称130岁的孙中山骗到55万元,荒唐骗术竟得手
案例二:为给儿子找工作,70多岁老人被骗
案例三:一老头儿冒充电信局长,以介绍工作为名诈骗多人
案例四:一男子冒充新华社记者向老人行骗
案例五:两名六旬老人冒充现役军官合伙诈骗800万元
案例六:骗子冒充民警专骗中老年人
防骗指南

八、换汇类骗局
骗子伎俩
案例一:杜老伯万元钱换来7张外国废钞
案例二:专盯老年女性“换汇”,三男子行骗获刑
案例三:诈骗团伙用秘鲁币冒充香港回归纪念币骗老年人
案例四:街头上演兑外币双簧骗局
案例五:西安老人被老骗术忽悠,6万多元买了几张废纸
案例六:老人欲帮陌生人,哪知被骗30万元
……

七、领导或名人类骗局
八、换汇类骗局
九、换零类骗局
十、假绑架类骗局
十一、丢钱包抛物类骗局
十二、假珠宝文物类骗局
十三、中奖诈骗类骗局
十四、投资陷阱类骗局
十五、骗婚类骗局
十六、婚介类骗局

TOP书摘

许先生拨通了这个电话,一女子接电话后称他们是银行调查科。她询问许先生的情况后称,许先生遭遇“银行内鬼”诈骗的可能性很大。该女子说:“把你的银行账号和密码提供一下,我们查证看是否有这笔支出,就可以知道你是否遭遇骗局了。”
一听说要账号和密码,许先生警觉起来,遂借故挂断电话。果然,几分钟后,许先生接到该女子电话,要求他尽快提供账号和密码,以“协助我们的调查,并避免损失”。当许先生指责对方是骗子时,该女子立刻挂断了电话。
银行专业人士提醒,上述“连环计”漏洞百出。首先,银行所有短信都是由特服号发送。由于特服号申请不容易,骗子往往用手机群发诈骗短信。其次,刷卡消费的客户所收到的正规消费短信不会涉及消费地点或场所。诈骗短信一般会把消费地点、场所等信息标明。
为了防范此类诈骗,中国银联提醒广大持卡人掌握“四不”防范技巧,保护银行卡资金安全:
一不轻信。一般政府机关、银行或公共事业单位不会直接致电持卡人交谈涉及费用的问题,接到这样的电话,应不予轻信。
二不回应。对可疑的语音电话或短信不要回应。老年朋友收到任何有关银行卡卡号和密码的可疑电话、短信、邮件、电话通知、告示时,均应不予理睬。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73

版  次:1版

开  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31.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