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作  者:特维德 著

译  者:董裕平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定  价:42.00

I S B N :978750861309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经济学理论、研究与通识    

标  签:各类社会经济理论  经济学理论与读物  经济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经济永远都在成长、衰退和危机之间循环往复,让我们常常从乐观的高峰跌落失望深渊,又在某种契机下东山再起。对于经济周期的循环,我们该如何理解和预测呢?

为了解开经济循环的奥秘,本书作者深入分析了300年来西方国家经济循环的事实和经济学家的各派理论,揭示了经济周期的特征和规律,让我们了解到周期是推动创造性毁灭和经济增长以及复兴的关键力量,而在对经济循环的正确理解下,我们可以预测经济波动,并由此规避风险,因应形势。

本书进一步详尽地解释了房地产、股票、债券、黄金、汇率、大宗商品期货、收藏品等资产市场的特性,揭示了经济循环中各类资产的阶段表现及互动影响,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掌握市场脉动,顺应经济趋势,在经济萧条时捕捉市场机会,从而获得高收益。

TOP作者简介

拉斯·特维德(Las Tvede),拥有工程硕士学位和国际商业学士学位。担任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员、基金经理人和投资银行家长达11年,而后于20世纪90年代转进电信与软件产业,创办数家高科技公司。2005年初,担任瑞士避险基金ProValue公司的总合伙人及基金经理人,并为CarryQuote金融信息公司共同创办人之一。拉斯?特维德曾出版数本有关一般经济学、营销、电信和交易的书籍,包括畅销书《金融心理学》,目前已被译为多国语言。现居瑞士楚格。

TOP目录

译者序
序言

第一篇 发现经济周期——繁荣与崩溃
 第1章 密西西比泡沫
 第2章 现金支付危局
 第3章 经济危机——商业的苦恼
 第4章 1837年美国经济危机
 第5章 繁荣的终结
 第6章 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 
第二篇 经济周期的规律
 第7章 又到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了吗
 第8章 究竟什么是经济周期
 第9章 商业萧条与货币稳定
 第10章 病入膏肓的经济
 第11章 大萧条
 第12章 创新与经济周期
 第13章 有关货币的问题 
第三篇 经济周期的隐藏决定力量
 第14章 经济周期的图景
 第15章 三种周期模式
 第16章 蝴蝶效应
 第17章 趋势与心理
 第18章 网络爆炸 
第四篇 经济周期的精髓
 第19章 周期的主要驱动力
 第20章 中央银行的挑战
第五篇 经济周期与资产价格
 第21章 周期之母:房地产市场
 第22章 收藏品投资
 第23章 贵金属交易
 第24章 商品期货投资
 第25章 债券、股票与基金
 第26章 世界最大的市场:外汇交易
 第27章 经济周期和市场循环

跋:心跳之声
附录历史上大规模金融危机一览表

TOP书摘

第1章 密西西比泡沫

他站在那里,手里紧紧握着一把剑。即将要出现的是让人恐惧的一幕,他就要和一个23岁的年轻人进行一场决斗。这个年轻人名叫约翰·威尔逊,是这个镇上一个大家族的子弟。就在此刻,威尔逊的马车来了,除非威尔逊突然改变主意取消这场决斗,否则决斗已经无法避免。约翰·劳为什么要接受这样的一场决斗呢?他为什么要冒失去如此年轻生命的危险呢?他真的很愚蠢吗?实际上,他只要原谅自己,就可以退出决斗,绕开这个麻烦,或者只要离开伦敦一段日子,所有事情也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忘却了。然而,约翰·劳不是那样的人,他遇到麻烦时,从来不会逃避,就像他一一看见机会总要伸手抓上一把一样。于是,当约翰·威尔逊向他提出要决斗的时候,劳就立刻准备直面这场挑战。
       赌场上的数学天才
约翰·劳非常健谈,而且衣着讲究。尽管脸上有一些出水痘留下的疤痕,但他看上去还是显得颇为睿智,况且他身材伟岸(有1.8米或者6英尺高),仪表堂堂,非常富有魅力。在故乡爱丁堡,姑娘们都知道他足“花花公子劳”。从14岁到17岁,他在父亲的会计行里学习了银行业务,在此期间他也展露出了超常的数学才华。1688年,他的父亲故去,留下这个17岁的儿子,还有银行与金匠业务的收入。在爱丁堡,约翰·劳几乎不曾错过任何一次机会,然而,他想要的实在太多,这个小城已经无法满足他的欲望。
于是,他决定离开苏格兰去伦敦。到了伦敦,刚刚安顿下来,他就开始经常光顾赌场。在赌场里,他的数学才华可以派上大用场,没过多久,他就在赌桌上赢了相当可观的一笔钱。很快,这个英俊潇洒的苏格兰青年在伦敦出名了,而在一大群崇拜者中,女士们显得格外突出。这不禁让人感叹:生活真是太奇妙了!
但是,日子慢慢地过去,约翰·劳也在不知不觉之间变成了一个无可救药的赌徒。他在赌场上玩得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他受到了上天的惩罚:因为输得太惨,他只好抵押房产来还赌债。
屋漏偏逢连夜雨。也就在这一年,当威尔逊提出决斗时,他竟然愚蠢地接受了。可是,这样一场严肃的生死决斗,却仅仅是因为他和威尔逊女朋友的一次小小的调情。当时的约翰·劳虽然也只有26岁,但是似乎已经做好了赴死的打算。
       逃亡
这场决斗在突然之问便以残酷的死亡而告终。威尔逊一下马车,便提着剑直奔约翰·劳而来。约翰·劳仅仅是迅速地做了防卫性突击,却意外地完全刺中了威尔逊。威尔逊受了致命伤,没过一会儿就倒在了地上。然而,就在这天晚上,警察逮捕了劳。随后他被指控犯有谋杀罪。他的案子是和其他26名被告一起进行听证审理的,在历时3天的听证审理过程中,法庭不允许他雇辩护律师或者自己出庭作证,他唯一的辩护方式就是当庭宣读一份书面陈词。第三天,判决结果出来了。大部分被告——准确地说,是21名被告——由于犯有偷窃罪而被判处烙手印,一人被判处流放,其余5人则被判处绞刑,在这5人之中,有一个是强奸犯,还有3人是由于造假而犯罪,最后一个就是约翰·劳。
幸运的是,后来的判决书把谋杀改成了过失杀人,于是绞刑也被减轻为判处罚金。威尔逊的兄弟对此极为不满,提出了上诉,结果案子悬而未决,劳仍然被关在监狱里。但是,在上诉定谳之前,劳就已经做好了逃走的打算——至于他是如何逃走的,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不争的事实是,他的确设法从英格兰穿越海峡洮到了欧洲大陆。
       新的货币
约翰·劳在欧洲大陆游历了多年,每到一个国家,他上午的时间一般都是用来研究该国的财政、贸易,以及货币与银行方面的业务,晚上则是泡在当地的赌场里。大概在1700年,他在29岁的时候返回了故乡爱丁堡。在爱丁堡,他开始推销自己早在欧洲大陆游历期间就逐渐形成的理念:国家要繁荣,就要发行纸币。他本人对此深信不疑,因为相比传统的金币或银币,用纸币进行交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1705年,他出版了《沦货币和贸易:兼向国家供应货币的建议》。他在这本册子的开头写道:
有几种办法可以挽救处于货币严重短缺困境的国家。当然,要进行正确判断,而且判断要符合最安全、有利与可行的原则,就应该研究清楚以下问题:1.要查明货币的性质以及为什么白银比其他物品更适合充当货币。2.要研究贸易,以及货币对贸易所产生的深远影响。3.要对已经采用的用于维护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办法,以及现在所提到的这些问题加以检验。
这本册子的促销工作做得较好,许多地方都张贴了宣传海报,列出了他所提建议的要点。它的确写得很好,说理非常清楚,让人容易理解。例如,约翰·劳对价格与价值的区别做了这样的解释:
水的用处很大,但价值很小,因为我们拥有的水量远远大于需求量;钻石的用处很小,但价值很大,因为对钻石的需求量太大,远远超出了供应量。再比如他对纸币的描述:
商品交换的目的不是获得货币,而是获得商品的价值。货币的用处就是购买商品,而白银作为货币并无更多的用处。
当时苏格兰的经济正处于不景气时期,劳相信自己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经济不景气与货币有关。这本册子还提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说法——“货币需求”。劳试图向读者说明,由于货币供给量太少,所以货币的利率就太高。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加货币供给量。他声称,扩大货币供给量能够降低利率,而且,只要国家以全部生产能力运行,就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他还提出了另外一项建议:在苏格兰建立一家“土地银行”。该银行可以发行银行券,但发行银行券的价值绝不超过国家所拥有土地的价值。持有银行券的人可以获得利息,并且有权选择在特定时间将银行券兑换成土地。这个新的方案有两方面的优点:
它将减轻国家的负担,即避免为了适应经济增长而购买越来越多的贵金属来铸造钱币。
又它将使国家更容易管理流通中的货币量,以便适应国家需求的变化。
这个建议非常好,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同时也引发了争议。批评者嘲弄这是一个“沙滩银行”,将会破坏国家的命脉。但是,另外有一些人则支持劳的想法,最后,议会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严肃的辩论。然而,事情也就到此为止,大部分议员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个方案。约翰·劳对此感到非常失望,再加上他又得不到英格兰法庭对他过失杀人罪的赦免(当时的英格兰与苏格兰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于是,他又回到欧洲大陆。这一次,他重操赌博的旧业。几年之后,他的赌技在欧洲国家的首都城市已经闻名遐迩。他已经历练得很有城府,为人处世变得非常小心谨慎,并且已经拥有大量的财富。
在劳的心里,还一直在挂念着有关纸币的想法。他确信欧洲的繁荣需要纸币信用。大约1708年,他在法国的法庭上向一位检察官提出了建立土地银行的计划。然而,这个建议再一次被拒绝。之后,他又在意大利做过尝试,结果同样被拒之门外。
       要繁荣,就需要纸币
然而,历史往往又是滑稽的,有时正是某个非常奇怪的巧合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当挥霍无度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在1715年死去的时候,当时继承法国王位的国王年仅7岁。于是,劳的朋友菲利普·奥尔良有机会登上了历史舞台,作为年幼国王的叔叔,他成了摄政王。奥尔良大公不像劳那样懂得银行与高级财政事务,他对此几乎是一窍不通,但与欧洲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不同,他开始认真考虑劳的设想。
大公自己承担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路易十四对珠宝与宫殿的兴趣远大于预算平衡,在他挥霍无度之后,法国的财政已经是摇摇欲坠。以下是这个国家的几个关键数字:
国家债务:20亿里弗尔
年财政收入:1.45亿里弗尔
付息之前的年支出:1.42亿里弗尔
付息之前的盈余:300万里弗尔
当一个国家的债务差不多达到每年财政收入的14倍时,这种日子特别不好过。法国20亿里弗尔的债务中大部分是从大约40个私人银行家那里借来的,这些银行家也负责收税,当时的情形实在已经糟糕透顶,因为每年需要支付的债务利息就高达9000万里弗尔,相当于利率为4.5%。如果财政盈余在付息之前就只剩区区的300万里弗尔,那你如何能支付高达9000万里弗尔的债务利息呢?那时候,诺阿耶公爵被新任命为财政大臣顾问,他后来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做了记载:
我们发现,加上王室的财产,国家的财政收入几乎被无比庞大的费用和巨额账单消耗光了,正常税收早就被提前吃完,而各种拖欠的债务还在逐年累积,各种债券、收费条例、预支摊派的名目如此繁多,把这些加总起来几乎是一个难以计数的天文数字。
圣·西蒙大公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没人还有付款的能力,因为谁也拿不到薪金……
既然情况如此糟糕,那奥尔良大公还能干些什么呢?按照古代欧洲的传统,他可以有以下5种选择:
·宣布国家破产;
·竭尽能事进行大规模征税;
·使硬币缩水(收回所有的硬币,然后用含金量更低的新硬币替换);
·出售垄断特许权,例如,垄断某种商品或殖民地的全部贸易;
·查抄腐败的政府官员的财产。
奥尔良大公选择了两种方式:使硬币缩水与查抄官员财产。他下令将所有的硬币回收到造币厂,并禁止使用旧币,而替换的新币含金量则只有旧币的80%。但是,这种做法非常不受欢迎。况且,所有硬币替换完成之后,对国家财政的贡献也仅仅是新增7000万里弗尔。
大公还向公民承诺,如果有人举报腐败的政府官员,在其定罪后,这个人就可以获得罚没财产的20%。对那些长期受到压迫的人来说,出台这样的政策措施是令人高兴的,于是法庭很快就高速运转起来。政府查抄了1.8亿里弗尔,大公将其中的1亿里弗尔作为特别款项拨给了新的官员。因此,政府新获得的总收入是:
来自硬币缩水的收入:7000万里弗尔
来自查抄的收入:8000万里弗尔
=总收入 1.5亿里弗尔,
采用了上述两种办法,大公也只是填补了国家债务的7.5%,或者说还不到两年的利息支出。他自己绞尽脑汁,再也无计可施,事情已经到了既无办法也无精力对付(除了和女人在一起)的地步。另一方面,约翰·劳像一把锋利的刀子,而菲利普·奥尔良对他则早已知晓。在1716年,也就是大公开始摄政的第二年,大公接见了劳,和他讨论了施政的政策。这时的约翰·劳已经是一个44岁的大富豪,他再次重复了他以前说过无数次的话:要繁荣,就需要纸币,而且这种纸币还应该是硬通货,不贬值,不缩水。他提议设立一家银行来管理王室的收入,这家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要有贵金属或者土地作为储备来完全支持,换句话说,这是改良的“土地银行”。结果,大公高兴地同意了。
       垃圾债券
1716年5月5日,一家名为劳氏公司(Law&Company)的银行创立了。银行从做担保业务开始,并宣布所有的税收都要用劳氏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缴纳,法闲由此采用了纸币。
劳氏公司的资本为600万里弗尔,如果要购买其股份,需要用硬币支付其中25%,其余75%用行政债券支付。这是非常聪明的一步棋。行政债券是路易十四为给其巨额花销进行融资而发行的债券,这些债券在刚发行的时候售价为100里弗尔,现在则只值21.5里弗尔,因此被认为是垃圾债券。表1-1显示了当时的情况。
有效利率如此之高(债券的市场价值如此之低)的原因当然是人们担心国家破产。然而,有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就是政府按照当前很低的市场价格回购债券。如果这样做,政府实际上就可以将债务从20亿里弗尔(按政府出售债券时的价格算)减少到4.3亿里弗尔(按当前的市价算)。这样做实际上没有伤害到任何人!而且,此举有助于恢复信心。从原则上讲,政府还可以通过发行新的债券来支付债务利息——现在是按照4.5%的利率来计算4.3亿里弗尔债务的利息,可见利息负担已大为减轻,新的利息负担大约仅为每年1 900万里弗尔。
       解开死结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设法把20亿里弗尔的垃圾债券收回政府,并且不至于抬高其市场价格。如果人们认真地想一想,要尽量避免菲利普·奥尔良的压榨,他们肯定就会提高债券的报价,这样一来,他的图谋就会失败。约翰·劳劝说人们专门用行政债券购买劳氏公司股票的办法,也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
在这个阶段,劳的“债务一股权互换”部分仅占债务总额很小的比例,剩余的政府债务还有18.5亿里弗尔。发售劳氏公司的股票所购回的行政债券仅为450万里弗尔,即600万里弗尔的75%——相比20亿里弗尔的债务总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劳已经有了下一步的计划,他又做了下面的三件事情:
规定劳氏公司银行券可以“见票即付”。这就是说,无论何时,你愿意来到劳氏公司,出示你持有的劳氏公司银行券,你都可以足额兑换硬币。
规定其银行券可以兑换旧币。如果政府采用缩水硬币(之前常常如此),那么约翰·劳仍然会支付原始含金量的硬币。
他公开宣称,任何银行家在发行银行券时如果没有足够的储备作为支持,就应该“受死”。
他这样做的结果是:新的纸币作为硬通货被接受,而且一开始的交易价格为101里弗尔,也就是说,与相同名义价值的硬币相比,还有1%的溢价。这种可靠交易手段的出现,很快就刺激了贸易的发展:商业出现好转,对纸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不久,劳氏公司就在里昂、罗谢尔、图尔、亚眠和奥尔良开设了分支机构。一年之后,即1717年,劳氏公司的纸币价格用硬币计价已经上升到了115里弗尔。
与前两步棋相比,约翰·劳走的第三步棋则更加辉煌。他提议法国政府实施一项新的债务一股权互换计划,最终把剩余的行政债券全部吸收完毕。他建议奥尔良大公应该同意设立一家公司,这家公司获得与两个殖民地进行贸易的垄断权——这两个殖民地是1684年法国政府所宣称的密西西比河与路易斯安那州。在公司公开出售股权时,人们应该用行政债券购买,如此一来,国家的债务就消失了。大公对此提议非常兴奋,于是开始着手准备这个新的“密西西比计划”。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94

版  次:1版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3.7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