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易学哲学史(共4册)
易学哲学史(共4册)


易学哲学史(共4册)

作  者:朱伯崑

出 版 社:昆仑出版社

丛 书:东方文化集成

出版时间:2005年04月

定  价:200.00

I S B N :978780040767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易学  先秦哲学  中国哲学  哲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作为易学家,朱伯崑先生必然要论及“象数”;作为哲学史家,朱先生又必然重视“义理”。朱先生的代表作《易学哲学史》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历代易学家的象数义理,尤其对义理学派和象数学派的哲学研究用力颇深。
  象数与义理,是构成《周易》的两大要素,也是研究《周易》的两大学派。历代易学家对《周易》的研究态度和注释方法上各有特色,总的来说可分为象数与义理两派。《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分为两派六宗,两派指象数派、义理派,六宗指占卜宗、禨祥宗、造化宗、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六宗实际上可归属于两派,占卜、禨祥、造化三宗归属于象数派,老庄、儒理、史事三宗归属于义理派。学术界一般把以抽象、概括的意义解释《周易》的易学流派为义理学派,以具体物象解释《周易》的易学流派为象数学派。从整个易学史发展过程看,两派的互相攻讦一直没有停止。当代学术界对义理学派的研究比较深入,也比较公允;对象数学派的研究则不够深入,也有失公允。

本书的主题是叙述对周易原典的诠释及由此形成的易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内容包括从先秦到清朝乾嘉时期。其中以阐明中国的宇宙论和本体论的世界观及其思维方式为主要脉络。本书从经学史的视野阐述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开拓一新的领域。

TOP作者简介

朱伯昆,1923年9月生于河北省宁河县。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至今。现兼任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冯友兰学术研究会会长。主编《国际易学研究》。主要著作有:《易学哲学史》,《先秦伦理学概论》,《朱伯昆论著》等。

TOP目录

第一卷
《东方文化集成》编辑委员会
《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前言
第一编 先秦时期
第一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易说
第一节 占筮和《周易》
一 占筮和龟卜
二 关于《周易》的编纂
三 封象和封序中的逻辑思维
四 卦艾辞中的世界观
第二节 关于《周易》的解说
一 论《周易》中的占筮体例
二 吉凶由人和天道无常说
三 阴阳变易说
第二章 《易伟》及其哲学
第一节 关于《易传》形成的年代
一 《彖》、《象》、《文言》
二 《系辞》
三 《说卦》、《序卦》、《杂卦》
第二节 《易传》中的哲学问题
一 论占筮的原则和体例
二 论《周易》的性质
三 论《周易》的基本原理
第二编 汉唐时期
第三章 汉代的象数之学
第一节 孟喜和京房的卦气说
一 孟喜的卦气说
二 京房《易传》
三 孟京卦气说在易学和哲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 《易纬》和象数之学
一 《乾凿度》
二 其他《易纬》
第三节 东汉时期象数之学的发展
一 郑玄易学中的五行说
二 荀爽的乾升坤降说
三 虞翻的卦变说
四 魏伯阳的月体纳甲说
第四章 魏晋玄学派的易学哲学
第五章 唐代易学哲学的发展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TOP书摘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251

版  次:2005-04-0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6.8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