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毛泽东咏雪词《沁园春》词话
毛泽东咏雪词《沁园春》词话


毛泽东咏雪词《沁园春》词话

作  者:黄中模 著

出 版 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01月

定  价:16.00

I S B N :9787203048244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诗歌  >  中国现当代诗歌    

标  签:现当代诗歌  中国  文学研究  现当代  中国文学  文学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  政治  综合  中国当代  诗歌词曲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奔赴未来,有必要弄懂过去。因此,表现历史的著作总是需要的。黄中模同志的这部《沁园春词话》,实际上是具有历史性质的著作。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一发表,立刻轰动山城,波及全国。和词、论文乃至其他样式的文章纷至沓来,涌现于不同性质的各种报刊:或衷心赞颂,或恶意谤伤,笔枪舌剑,针锋相对,形成了文艺斗争的高潮。毛主席《沁园春·雪》于1945年在重庆发表,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嫉恨。郭沫若、柳亚子等许多同志,对《沁园春·雪》群起和作,并为文怒斥国民党顽固派对毛主席进行的卑劣的攻击,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毛主席的这首词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
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奔赴未来,有必要弄懂过去。因此,表现历史的著作总是需要的。黄中模同志的这部《沁园春词话》,实际上是具有历史性质的著作。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一发表,立刻轰动山城,波及全国。和词、论文乃至其他样式的文章纷至沓来,涌现于不同性质的各种报刊:或衷心赞颂,或恶意谤伤,笔枪舌剑,针锋相对,形成了文艺斗争的高潮。
毛主席《沁园春·雪》于1945年在重庆发表,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嫉恨。郭沫若、柳亚子等许多同志,对《沁园春·雪》群起和作,并为文怒斥国民党顽固派对毛主席进行的卑劣的攻击,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毛主席的这首词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

TOP目录

一阕《沁园春》,为何激起千层浪
风云多变的政治时局
二战胜利前后的政治局势和雅尔塔会议
美、苏干预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美国促使蒋介石与共产党谈判
蒋介石三电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
延安方面对蒋介石的邀请的反应
斯大林的两封电报的促进作用
边谈边打,重庆谈判陷入僵局
东北局热起变化,重庆谈判出现转机
雷惊天地与“鸦鸣蝉噪”——围绕《沁园春》咏“雪”唱和词展开的斗争
毛泽东是什么时候将《沁园春·雪》抄赠给柳亚子的
“柳诗尹画联展”与《沁园春·雪》的传播
是谁抢先在报刊上发表了毛泽东的咏“雪”词
柳亚子回忆《沁园春·雪》唱和词的发表情况
首先编辑和刊发《沁园春·雪》的是吴祖光
《沁园春·雪》发表后掀起的唱和热潮
御用文人对《沁园春·雪》唱和词进行围攻
进步文化围绕《沁园春·雪》的反“围剿”斗争
“秋菊春兰”与鹦鹉学舌
毛词《沁园春·雪》为何能“风调独绝,自铸伟辞”?
《沁园春·雪》在解放前后发表的文字有哪些不同?
《沁园春·雪》的作者写体有几种?
山鸣谷应,四海相折
咏“雪”词的“底子”是什么?
重庆《新华日报》刊载锡金的《咏雪词话》
郭沫若撰文探讨词的“底子”
臧克家评述词意,受到毛泽东的重视
海外学者讨论“谁是‘风流人物’?”
《沁园春·雪》在重庆传播之谜
英国作家佩恩为咏“雪”词采访毛泽东
苏联驻华外交官披露毛泽东在重庆的谈话
当明确了写作年代以后
毛泽东为《沁园春·雪》作注释
真理的光辉
更上层楼,余音绕梁
咏雪的绝妙好词
《沁园春·雪》获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柳亚子四和《沁园春》,“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一阕新词,意共云飘
再用“飘”韵,怒斥御用文人
代言氓庶,踵武风骚
风马云车,从天而降
郭沫若两和《沁园春·雪》,反击御用文人的围攻
黄齐生两用“飘”字韵,水涨船高咏民主
霁雪初明泰岱腰,陈毅三和《沁园春·雪》
邓拓和《沁园春·雪》,晋察冀战歌匝地
聂绀弩撰写《毛词解》,正确评价《沁园春·雪》
崔敬伯拍案而起,和《沁园春》怒斥暴政
缪秋沉和《沁园春》,悼念遇难师生
张圣奘和《沁园春》,50年后发表问世
“南冠”不忘和作,唐弘仁狱中撰写《沁园春》
附录
原版后记

TOP书摘

边谈边打,重庆谈判陷人僵局毛泽东到达重庆后,与蒋介石的和平谈判开始了,二人面对面地作过多次会谈,共会面11次,定下一些原则,由国共双方的代表作细致的讨论。会谈开始,中共提出的十一点意见与蒋介石拟定的三原则,双方相距甚远。经过激烈的争论,在从8月29日到9月3日的谈判第一阶段中,尽管中共声明:“拥护蒋先生,承认蒋先生在全国的领导地位。”而国民党方面仅仅对中共表示“拥护蒋主席的领导地位”表示满意,但在政治问题、军队整编问题、解放区的地位等重要问题上,几乎是各执一词。在蒋介石坚持“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不得分期或局部解决”谈判方针的指导下,当然不会同意毛泽东与中共代表团提出的问题分期解决的一些意见。中共提出军队保留48个师,国民党只准保留12个师;至于解放区,中共要求承认其合法地位,而国民党则坚持取消。因此,双方距离甚大。从9月4日开始到10月上旬的第二阶段的谈判中,由于国内外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影响着国共双方相互妥协,朝着达成协议方向发展。从9月4日开始的第二轮谈判,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无进展,双方均认为对方缺乏诚意。由于国民党方面想用军事手段施加压力,来达到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蒋介石密令印发《剿匪手册》,命令军队全力与中共争夺华北。9月8日,中共代表团在致延安中央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国民党在谈判中,“只要求我们认识和承认他们的法统及承认军令、政令统一,但反过来他们却不愿认识与承认我们抗日军队与解放区民选政府长期存在的事实”。因此中共中央军委通电全军:“重庆谈判,蒋介石毫无诚意……我必须布置几个有力战役,打退顽军气势。”双方对阵,当时以陕北特别是以陈兵华北为重点。有名的上党战役,就是当时边谈边打的一个典型的例子。从9月3日开始的上党战役,打得很激烈,到10月8日史泽波分三路突围止,历时30多天,人民军队以全歼阎锡山的13个师、数万精锐部队而告结束。这次战役,几乎是与重庆谈判同时,战场上的胜利,对在重庆谈判中打击国民党方面的嚣张气焰,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东北局势起变化,重庆谈判出现转机另一个令中共方面意想不到的是苏联方面态度的变化。本来在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已命令进军东北的部队停止前进,8月中旬,八路军在张家口北面及东北边境与苏军接触时,由于情况不明,被苏军缴械之事时有发生。但后来接到前线报告,苏军的态度尚好,有时还能合作。因此,在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又命令部队迅速进人东北。当毛泽东到达重庆之后,迅速了解到由于中苏条约的限制,东北不能列入重庆谈判的内容,特别是得悉美国在帮助蒋介石运兵去华北和东北,美军有在中国沿海登陆的企图。他料定苏联不会袖手旁观,说不定会对八路军进军东北有利。当时在延安的刘少奇认为“因情况不明,暂时决定不派更多部队去”,将去东北的部队限制在原定的5个团以内。毛泽东及时审时度势,于9月7日,重庆中共代表团致电延安,除争夺热河、察哈尔两省需布重兵20个团,去东北的部队除原来的5个团外,还要增加10个团,分散进人东北。这表明了中共棋先一着,决心与蒋介石争夺东北。果然不出毛泽东的预料,9月9日,延安就得知曾克林的部队在山海关外与苏军会师,并配合攻占了山海关。其他各部不断得到苏军的暗中支持。曾克林部还应苏军的请求,在沈阳建立了东北人民自卫军卫戍司令部与苏军一起警卫沈阳。特别是在9月14日,依据莫斯科的指示,苏联远东军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派鲁诺索夫中校为代表,在曾克林的陪同下,乘专机飞到延安,与中共领导人会谈,转达了苏方关于在苏军撤退之前,国民党军与八路军原则上都不应进入东北的态度。但允许中共部队在不用共产党、八路军的名义的情况下进入东北,并希望中共能派负责人前往东北,以便协调行动②。,这是一个特大利好消息,延安当天就向在重庆的毛泽东作了通报,都同意组成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二天就随苏军代表一起飞往东北。不久又得到苏军的通知,要求中共部队迅速接防,以便全力控制内蒙、热、察,甚至东北。·同时根据先遣部队的报告,中共中央得知日本关东军留下的武器弹药甚多,仅由曾克林部看管的军火库,就有枪支10万支,大炮数千门,弹药、布匹、粮食无数。而且苏军对八路军利用这些武器持放任态度。先头到达的两万多军队,均已获得这些新式装备。因此,中共中央迅速下令调集10万大军并组织了100个团的干部,从营、连、排、班到事务、政治工作人员配备齐全,迅速进入东北。同时提出了全国战略为“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方针。这些布置和方针,均得到毛泽东的赞同。在这个方针的指引下,中共中央先后派遣彭真、陈云、高岗、林彪、李富春、罗荣桓、张闻天等20名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进人东北。到1945年11月,到达东北的部队已达11万人,至1946年2月,统一整编为东北民主联军时,总兵力已达27万,控制了除苏军占领区以外的大部分中小城市和农村,获得了与国民党争夺整个东北的主动权。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76

版  次:1版

开  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110.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