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

作  者:玛利亚·蒙台梭利 意

译  者:金晶

出 版 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年06月

定  价:18.00

I S B N :9787800876530

所属分类:   

标  签:儿童教育  亲子  儿童教育理论与方法  学前、幼儿教育  教育  信息传播  家庭与育儿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TOP作者简介

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等,被译成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她的传记被列入12位“帮助世界的人们”传记丛书之一。英国教育家赞誉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美国教育家赞誉道:“当代讨论学前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台梭利体系,便不能算完全”;德国教育家这样评论:“在教育史上,能像蒙台梭利教育法如此举世瞩目的并不多见”。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婴幼儿早期教育班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

TOP目录

1.儿童的时代
儿童正是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存在而不仅是肉体上的存在。才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也正是儿童的精神,决定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并有可能把人类引向更高级的文明。
2.成年人应受到控告
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年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的误解越积越多。
3.新生命都有一种本能
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它自身包含了一种神秘的本能这个本能将指导它如何活动,形成什么样的特性及怎样适应环境。
4.新生儿的降生
我们对新生儿的态度不应是怜悯,而应是怀着一种对造物之神的崇敬,把这个小生命的心灵看成一个我们无法完全了解的神秘世界。
5.母性的天赋本能
当母亲努力唤醒她后代的潜在本能时,表现出它不仅仅关心它们的身体需要。也许同样可以说,除了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给予精心照料之外,还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
6.心灵的胚胎
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尽管儿童当时并没表现出来,而且他也必须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秘密地完善这种精神生活。
7.儿童心理的发展
我们不能再无视儿童的心理发展了,而必须从一开始就去帮助儿童。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因为这一任务属于自然之神,而是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在于能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单靠儿童自己的努力是办不到的。
8.儿童的秩序感
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这种秩序感与儿童对他所在环境的体验有关。还有一种是内部的秩序感,它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及这些部分的相对位置。这种敏感必可以称为“内部定位”。
9.儿童智力的发展
儿童的心理个性跟我们成人的差别甚远,这是一种性质上的差异,而不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异。儿童关注最微小的细节,他们一定只带着轻蔑的眼光看待我们,因为他不懂得心理综合,而我们却经常使用。
10.儿童成长的障碍
11.行走
12.手
……

TOP书摘

书摘
迄今我们并不怀疑孩子在生长发育中所表现出的这种特性。我们通过长期的经验注意到,当儿童生机勃勃的活力受到外界的干扰和阻碍时,他们就会表现得难过或愤怒。由于人们不知道他为何有这种表现的原因,就认为他们是在无理取闹,或者以为他们只是想得到我们的抚慰而已,我们因此认为儿童在成长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都是“任性”或“发脾气”。我们还把他们任何没有明显动机的行为,任何固执或无理性的行为当作反复无常。我们也注意到他们的某些发脾气的方式会更加恶化。而实际上它本身就表明,儿童的这些行为方式本身存在着某种原因,而且这一原因在持续不断地产生影响。显然,我们应该为此找到一种治疗方法。
敏感期,这一因素可以解释清楚某些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但是由于这种心理冲突背后存在着不同的原因,所以我们无法把所有发脾气的原因都解释清楚。另外,儿童反复无常的举动,也是长期以来受到大人们错误对待的结果。与敏感期的心灵冲突密切相关的各种任性的表现,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样是短暂易逝的。任性对在敏感期养成的禀性不会具有永久的影响,但是它会产生一种不良的作用,阻碍儿童心理的成熟。
儿童在敏感期发脾气是他们的需要没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这表达了他对某种危险的警觉,或对杂乱无序的反感。只要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者危险被消除,他们就会平静下来。人们有时会发现,儿童在经历了一种近乎病态的激动不安后,会突然平静下来。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儿童每种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目前对此知之甚少。一旦找到这些原因,我们就可以深入儿童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秘密,并且能为我们与儿童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和谐相处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敏感期的分析
对儿童实体化和敏感期的研究,也许可以比作去做一次带有探索性的手术。它能使我们看到促进儿童生长的各种器官的功能,它还可以告诉我们,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外部刺激所引起的,而是受短暂的敏感性引导而发展的,也就是说,他受获得与其特性密切相关的暂时陛本能的引导。虽然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进行的,但环境本身主要是一个场所,而不是一个原因,外界环境仅仅提供了心理发展所必需的手段,就像物质环境为身体的发展提供了食物和空气一样。
儿童不同的内在敏感性,使他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生长适宜和必不可少的东西。内在的敏感性使儿童对某些事物敏感,而对其他事物无动于衷。儿童只对某种特殊的事物具有敏感陛,就如同光线只照到了某些物体,而没有照到另一些物体上一样。那些能使儿童产生敏感的事物构成了儿童的整个世界。儿童不仅仅对某些情景和事物敏感,他还具有利用这些事物来使自身发展的独特潜力,因为他正处于敏感期,在此期间他所进行的心理调整,能使他适应环境或者日益轻松、准确地到处活动。
在儿童与环境之间的这种敏感的关系上,也许可以找到解开儿童心理发展疑团的途径。我们也许可以把这种奇妙的创造性活动,设想成一系列来自潜意识的充满活力的行为。当这些行动与环境相接触时,就产生了一个人的意识。它们最初是混乱的,然后将会清晰明了,最后达到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境地。
以儿童学习说话为例,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过程。当不同的声音杂乱无章地传人儿童的耳朵时,他们仿佛在顷刻间清晰地听到了某种有趣的吸引人的声音。这些声音听起来就像一种他还未通晓的外国语。瞧,这个还没有思维能力的小家伙仿佛在用心听一种音乐。音乐充满了他的整个世界,这种声音传到了他的神经纤维——确切地说,是那些迄今还潜伏着的并且只有大声召唤才被震动的神经纤维。它们受到了激发,开始有规律地震动,并在某种命令和指挥中改变它们的震动方式。这标志着精神胚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是一种集中全力于现在的时期,尽管它的前景如何还不得而知。
渐渐地,儿童的耳朵能辨别出不同的声音,他的舌头也运动得更加灵活了。在这之前,他的舌头只能用来吸吮;现在,这个儿童已开始体验到舌头内在的震动了,似乎有某种不可抵抗的能量在驱使着他的舌头运动,使他能感觉到喉咙、脸颊和嘴唇。然而这些震动除了使他得到某种不可言喻的满足外,并没有任何目的。当他能蜷起四肢,握紧拳头,抬起头转向说话的人,并把眼睛紧紧盯住说话人的嘴唇时,他就会表现得十分快乐。
儿童正在经历一个敏感期:此时的儿童有若神助,他的心灵能得到一种神秘的激发。他的内心深处仿佛在上演一部充满爱的戏剧。这种激发正在儿童心灵的秘密领域里展现出来,有时甚至会完全占据儿童的心灵。这种在无声无息中默默进行着的激发不可能不留下高贵的品质,这些品质将伴随儿童一生。
只要儿童所处的环境能充分满足他的内在需要,所有这一切都将悄悄地发生,丝毫不需要人们去专门注意他。例如,“说话”是所有他要掌握的技能中最难的一种。儿童对于“说话”的敏感,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事实上,由于儿童周围都是成年人,他们之间的对话为这个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唯一能使我们了解儿童这种敏感性的,是他的微笑,这是他对人们用简短、清晰的词语对他说话时,所表现出的快乐。慢慢地,他能区别各种各样的声音,例如类似教堂塔楼钟鸣的声音。或者在傍晚,当成人对着儿童唱着催眠曲,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相同的歌词时,我们就会看到儿童从兴奋变得安静下来,这也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伴随这种快乐,他的思维不再活跃,渐渐进入了睡眠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用轻柔的声音对儿童说话的原因。我们渴望看到儿童用充满活力的微笑来回应我们,正因为此,从遥远的时代开始,父母一到晚上就会回到想听歌曲或故事的儿女身边。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90

版  次:2版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46.8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