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训诂学导论(修订版)
训诂学导论(修订版)


训诂学导论(修订版)

作  者:许威汉著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 书:语言学教材系列

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定  价:18.00

I S B N :9787301063354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材  >  征订教材    

标  签:训诂学  汉语词汇(训诂学)  汉语  语言文字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原由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在出版过程中,蒙责编杨树达之高足周炳侯编审鼓励、支持,得益良多。今承北京大学出版社重印,得以改正少量印刷失误,补述少量行文疏漏,诸多雅教,感念殊深。另统观全书,尤觉“训诂术语”独立成章列于分论之首颇嫌未当,兹特选移于总论之末,既无损全书内容大体,亦顺理成章。
已往若干训诂之作,常缠于术语、书证之纷解,“训诂”二字之释达二十余种之多,雅系之作累计六十余部,加以讲解方法、程序未人科学轨道,无怪人谓训诂之学为“天书”,几望而却步。笔者有鉴于此,不泥成习。其间,第一章换以“训诂力作示范”,径先益以历经逻辑检验与实践检验之切实内容,丰以析理分量,资以导读,让读者先接触卓有见地之实际训释论析素材,引入胜境,俾随后各章迎刃而解。“知”和“能”都和实践分不开,悟读训诂大家实践成果,引以为自己训诂实践之雅范,并视之为人门首务,诚问学至理。
笔者青年时代,恩师唐文治(清进士,位至尚书,退而办学)授课,尝以“熟读深思,循序渐进”教诲,“读、思”二者尤不敢忘。值此重印《训诂学导论》之际,自度第一章补换“训诂力作示范”,盖亦问学规律性使然。
书末附录《试论20世纪传统训诂学的新发展》一文,系笔者与卓有建树的学生徐时仪教授合写。目前少见同类文章问世。用为附录,似可为训诂学林园地的开掘与拓展略供参考。
训诂学在发展中,与其他人文学科内容往往纵横交错,相互浸渗,学习训诂学,扣紧核心,兼及边缘,当亦问学之道。临涂草蹙,略陈固陋,谨与读者共勉,并祈匡正。

TOP作者简介

?

TOP目录

前言
总论
一、训诂与训诂学
(一)什么是训诂
(二)什么是训诂学
(三)训诂学的任务
二、训诂的内容
(一)解释字词——训诂的核心
(二)解释文句
(三)分析篇章
(四)分析表达方式
(五)分析时空关系
三、训诂的范围
(一)传统训诂学以经书为中心
(二)传统训诂学的局限
(三)训诂范围必须扩大
四、训诂实践的形式
(一)解释语义的专著
(二)音义兼注的专著
(三)形音义合解的专著
(四)注释书
(五)其他
五、训诂学的原则
(一)历史的
(二)唯物的
(三)辩证的
(四)现实的
六、训诂学的用途
(一)指导古代作品的阅读与教学
(二)指导整理古籍
(三)指导编纂字典辞书
(四)对其他学科的帮助
七、传统训诂学常用术语选录
分论
第一章 训诂力作示范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论析
一、引 言
二、《古书疑义举例》辨证精审,胜义纷呈
三、俞著务实切要,言不妄发
四、俞著成功之旅,可资借鉴
五、余 论
第二章 训诂的方法
一、以形索义(形训)——外在形式的利用
二、因声求义(声训)——内在形式的利用
三、据文证义——语言环境的利用
四、析词审义
五、辨体明义
第三章 训诂的方式
一、互训
二、义界
三、推因
四、三者的交叉
五、其他
……

TOP书摘

书摘
(汉书·翟方进传):“兄宜,静官令色,外巧内嫉。”“静言令色”原用(论语)“巧言令色”之文。变“巧”为“静”,是为了避下文“巧”字。
此外,不是变动引用原文的字眼,而是在行文中变动词语,以协和音响,避免词语单调、重复,也属变文。比如:
流共工于幽州,放驪(huan)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
(ji)鲧(gun)于羽山。(《尚书.尧典》)
清.王筠<说文句读)中说:“(左传)曰:‘流四凶族’,(尚书)‘流’、‘放’、‘窜’、‘殛’同意.变词以成文耳。”王筠用(左传)来印证< 尚书),指出这里的四个词都是流放的意思,其所以不同用一个,是为避免重复,不使单调。了解变文现象,有助于全面理解句意。比方说,“殛”这个词,现在不少词书都解释为“诛杀”或“杀”,而同时却引用上面(尚书.尧典)中同一句例。若依照这些词书的解释,就只好把流放解成诛杀了,可是这便与历史事实不符。按王筠的说法理解,就比较确切了。
注意:叙写佛教故事的也叫“变文”,和这里讲的变文不能混同。“变”为唐人对佛教故事的通称:画出的故事叫“变相”,写的故事叫“变文”。
“互文”这个术语。说明上下文有互相交错补充的情况,必须合起来理解,意思才完整。贾公彦(仪礼注疏)说:“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互文关键在“互”上。比如:唐代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秦”和“汉”便是互文,旨在互相补充。诗句实际意思是“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但写出来以后,上头说“秦”而略“汉”,下头举“汉”而隐“秦”。“秦”与“汉”都兼及“明月”与“关”,作者各举一边而成文,读者却得两边合文以察义。“互文”又叫“互言”、“互辞”、“互语”、“互文见义”、“参互见义”。比如:
(诗大序):“动天地,感鬼神。”孔颖达(正义):“天地言.动’,鬼神言‘感’,互官耳。”
(诗经·小雅·楚茨):“我仓既盈,我庾维亿。”郑玄笺:“仓言‘盈’,庾言‘亿’,亦互辞,喻多也。” 互文基本作用是使有关的词语互相辉映、暗示,从而收到意义全面而行文简洁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出塞),全诗怀念秦汉时代抗击外患的武功与当时的名将,暗中责备唐代边将不得其人。其中“明月”与“关”的含义不同于一般,白不待说。如果把“秦”、“汉”两字割裂开来,孤立理解“月”属秦而“关”属汉,那就是胶柱鼓瑟了。
“互文”是求行文简洁,“变文”是求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26

版  次:1版

开  本:32/0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95.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