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第三波:20世纪末的民主化浪潮
第三波:20世纪末的民主化浪潮


第三波:20世纪末的民主化浪潮

作  者:[美] 塞缪尔·亨廷顿 著

译  者:刘军宁

出 版 社:上海三联书店

丛 书:公共译丛

出版时间:1998年01月

定  价:23.80

I S B N :9787542611437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    

标  签:世界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世界政治概况  世界政治  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政治理论  政治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的是二十世纪后期一项重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全球性政治发展:即大约有30个 国家由非民主政治体制过渡到民主政治体制。这本书试图解释发生在1974――1990年间这一 波民主化的原因、方式及其直接后果。
    本书横跨理论和历史两个领域,但是它既不是一部理 论著作,也不是一部史书。它位于两者之间;它基本上是一部解释性的专著。

TOP目录

序 第三波:二十年之后看未来 亨廷顿
前言
第一章内容
第一节第三波的开始
第二节民主的含义
第三节历史上的民主化浪潮
第四节民主化中的问题
第二章原因
第一节波浪式运动探因
第二节民主化波浪探因
第三节第三波探因
第四节合法性的衰落和政绩的困局
第五节经济发展与经济危机
第六节宗教变革
第七节外部势力的新政策
第八节示范效应或滚雪球
第九节从肇因到肇端
第三章民主化的过程
第一节威权政权
第二节转型过程
第三节变革
民主派准则之一:改革威权体制
第四节置换
民主派准则之二:推翻威权政权
第五节移转
民主派准则之三:就政权变革进行谈判
第四章民主化的特征
第一节第三波民主化的共同特征
第二节妥协、参与与适度交易
第三节选举结果:预料之外,还是情理之中
第四节低度的暴力
本书重要名词
……

TOP书摘

书摘
在移转过程中,民主化是由政府和反对派采取的联合行摘产生的。在政府内部,保守派和
改革派之间的平衡是政府愿意就改变政权进行谈判,这与置换进程中保守派占统治地位不同,
但是,在移转过程中,政府中的改革派不愿主动地改变政权。它常常被推人和拉人与反对派正
式或非正式的谈判中。在反对派中间,民主的温和派强人到足以压过反民主的激进派,但是他
们还没有强大剑足以推翻政府,因此他们都看到了谈判的好处。
第二类政权变迁的模式是二次尝试型(second-try pat-tern)。一个实行威权主义体制的国家向民主体制转移。这种民主体制的失败要么因为该国缺少民主的社会基础,要么是新民主体制的领袖们追求极端的政策,这种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或是某种大动荡(如萧条、战争)瓦解了该政权。于是一个威权主义政府便在一段或长或短的时期内掌权。不过,最终,人们会作出第二次和更成功的努力来重新引人民主,而且成功的机会之所以有可能增加,至少部分是因为民主领袖们从以前不成功的民主经验中吸取了教训。有许多国家,如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日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用各种方式在第二次浪潮中确立了相对稳定的民主体制,因为这些国家在其较早的努力中有过反复。西班牙、葡萄牙、希腊、韩国、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就是属于这种二次尝试型,如果它们的第三波民主政权能够得到稳定的话。
第三种模式是间隔民主型(intemlpled democracy)。这种模式涉及那些曾经建立起民主政权,而且这种民主政权持续了相当一段时期。不过,在某一点上有时会出现不稳定、两极分化或其他条件并导致民主过程的中断。在七十年代,民主在印度和菲律宾就被由民主方式选举产生的行政首脑中断了,在乌拉圭,是被在选举中产生的领导人同军队联手中断的,在智利,是由军事领导人通过推翻了一个由选举产生后的政权来中断的。不过,这些国家较长的民主体验使得中止民主的领导人不能够完全根除民主实践。在所有这四种情况下,他们都最终感到被迫诉诸于某种形式的公民投票,而在这种投票中他们输了。
第四种变迁模式,是有关从稳定的威权政府向稳定的民主体制的直接过渡型(direct transition)。这种过渡要么是通过渐进的演变,要么是通过后者直接取代前者。这种模式在第一次浪潮中是特别典型的过渡模式。如果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台湾、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民主政治得到了巩固,它们第三波努力将大致接近这种模式。
最后一种是非殖民化型(decolonizalion patternn)。一个民主国家把民主体制加给其殖民地。该殖民地变得独立了。而且与以前的多数殖民地不同,它成功地维持住了其民主制度。巴布亚新几内亚就是第三波中的一例。正如迈农·维纳指出的,这种模式基本上属于以前的英国殖民地国家,它们大多数在第二波中取得了独立。那些留待在第三波中取得独立、实现民主化的国家几乎都是小国,而且是岛国。他们包括安提瓜和巴尔布达、伯利兹、多米尼加、吉利巴提、圣·克利斯多夫.内维斯、圣·路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达、所罗门群岛、图瓦鲁和瓦努阿图。除极少数几个剩余殖民地(如香港、直布罗陀和福克兰)外,这些国家是英帝国留给民主化的最后遗产。由于它们面积很小,除非有特殊说明,我们一般不再把它们列入对第三波国家的分析当中。
如果A和D被用来代表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威权政权和民主政权,a和d被用来代表不太稳定和短命的威权政权和民主政权,那么,这五种类型的政权发展模式就可以描述如下:
1 轮回型:a——d——a——d——a——d
2 二次尝试型:A——d——a——D
3 间隔民主型:A——D——a——D
4 直接过渡型:A——D
5 非殖民化型:D/a——D
第三波中的国家涵盖了所有这五种政权变迁的类型。不过,在1974—1990年间实现民主化的29个国家中有23个以前有过民主的经历。在某些个案中,这些经验在时间上十分遥远;在另一些个案中这种经验又十分短暂;在某些个案中民主经验既遥远又短暂。不过,在某一点上,它毕竟体验过,在1974年实行威权体制、而到1990年又尚未实现民主化的国家以前没有民主的经历。因此,在1974年,预测一个威权政府是否会变成民主政府的极好标准是它是否曾是民主政府。不过,到1989年,第三波进入第二阶段,而且开始影响到那些以前没有重大民主经历的地方,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苏联、台湾和墨西哥。这就产生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三波在多大程度上超越了第一和第二波?那些在过去没有体验过民主的国家在未来会变成稳定的民主国家吗?
为什么有些国家过渡到民主,而另一些国家则不能,对该问题的合理回答未必是对那些在特定时候出现向民主过渡的原因这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向民主的过渡集中发生在15年间,不大可能是一种纯粹的巧合。比较合理的看法是,造成向民主的这些过渡部分是影响到许多国家的共同原因,部分是几个国家内部的平行发展,部分是早期的过渡对后来的过渡的影响。不过,以前的民主经验并不能解释在这些国家中向民主的过渡出现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同样,有人把八十年代的民主过渡归结为一种受威权统治的人民“对自由的呼唤”,这种呼唤极其普遍,而且深深地铭刻在心中。这种呼唤的出现或许可以把那些民主化的国家从那些没有民主化的国家中区别开来,但是,它不能解释民主化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正如1953年、1956年、1968年和1981—1982年的诸事件所表明的,东欧数十年来一直在呼唤自由;但是,这些国家只是在1989年才得到了自由。为什么那时不能?或早一点也不行呢?在其他国家中,人民也许早在历史上并没有呼唤过自由,但是却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实现了自由。问题是解释这些愿望为什么在那个时候出现。因此,我们的分析就必须寻找没有造成这种对自由呼唤的其他发展。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84

版  次:1版

开  本: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46.8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