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读库(0901)
读库(0901)


读库(0901)

作  者:张立宪 主编

出 版 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定  价:30.00

I S B N :978780225648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文化理论与研究    

标  签:综合作品集  中国文学  合集  中国当代  作品集  文学  文化刊物  文化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读库0804》曾刊发《电影编剧的秘密》一文,芦苇、王天兵从类型与艺术的关系切入,回顾了芦苇如何从写作类型片《疯狂的代价》起步,直到创作出《霸王别姬》的编剧历程。该文反响异常热烈,两位老师也一发不可收,延续上次谈话的话题,又做了一次深入访谈,从芦苇《霸王别姬》之后的从影经历开始,回顾了他过去十五年的职业生涯,谈话内容侧重电影编剧技巧,包括几部未能面世的电影剧本。

《我是六零后》是荆方女士的图文作品。在审校过程中,几位老师均表示,写的文字比画的画儿好看。等书印出来——这些绘画全部彩印,看到的人又说,画得真好看。
好看的并不是作者的功底,而是画中无所不在的生活细节。

北京奥运会期间,画家苏坚为四位奥运民工入画。他把画作取名为《他们》,他希望强调的是——这些民工被隔阂于另一世界,不是“你们”,也不是“我们”。
苏坚许了一个愿:如果这幅画卖出去,就请大家在北京看奥运会,住宾馆,吃大餐。
这件事儿最终得以实现,四个民工看奥运,也成为一众媒体报道的热点。
《他们》一文,则以开阔的视角捡拾了这一事件的纵深背景,让我们看到“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梦想”。

雷蒙德·卡佛的小说集《大教堂》在2008年出版了中文版,一帮迷恋“极简主义小说”的读者雀跃不已——尽管卡佛本人并不喜欢“极简主义”这个标签。本辑《读库》做了一个卡佛专题,《一座墓园,两个女人》讲了卡佛的生命八卦和题外话,《刻小说的人》则侧重卡佛的创作和文学主张:“我不喜欢写作中的不诚实,我不喜欢玩儿花招。我喜欢那些讲得很好、很诚实的故事。”

《对梦境的蓄意投奔》一文,节选自祝勇老师的著作《反阅读》。
鲁迅在“文革”期间,成为声望仅次于毛泽东的人。他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介入”“文革”。在五四一代知识分子普遍噤若寒蝉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鲁迅先生最为忙碌的年代,他在“文化革命”的各条战线上疲于奔命。
余秋雨老师的一篇署名文章说:
(鲁迅)自己亲身体察过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一次次证明了马列主义的正确,从而信仰愈益坚定;反过来,又用马列主义判别和提炼着这些经验,通过思想内部的矛盾运动,辛勤地在头脑里做着吐故纳新的工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既不同于狭隘的经验主义者,也不同于死板的教条主义者。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界,论经历革命风涛之多,积累斗争经验之丰富,能与鲁迅相比的人,并不很多。但鲁迅却不沉耽于经验之中,而是为革命现实斗争的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把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上升到马列主义真理的高度,“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为理论”;正因为如此,他所学得的马列主义,也就不是一些抽象空洞的概念、教条,而是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身边的现实斗争和他自己的思想实际紧紧扭结在一起,新鲜活泼,充溢着蓬勃的生命力。
祝勇老师从文本的角度阐释了《野草》:《野草》是鲁迅为政治阐释预留的一块绊脚石。

从本辑《读库》开始,我们开始联系连载张铁志老师的一个系列,按历史顺序写二十世纪的抗议歌手。《昨夜我梦见了乔希尔》是首篇。他根据琼·贝兹一首歌的意境写道:
昨夜我梦见了乔希尔,那个二十世纪初惨死的工运歌手。眼前的他虽然浑身是血,但却显得精神饱满、眼中充满斗志,彷佛正要前往一场激烈的抗争。
我惊讶地说:“乔,你不是已经死了几十年了吗?”
长期待在矿场和其它工厂而显得粗砺黝黑的他,缓缓地说出:“不,我从来没有死。”
“可是,可是那些贪婪的铜矿财主们不是枪杀了你吗?”我说。
“枪是杀不了一个人的。我从来没被他们打死。”他说。
“你知道,”乔微笑着说,“凡是没被他们击倒的人,都会继续坚持下去,继续去组织更多人。而我,不会这样就死去的。”

特别值得推荐的是本辑《读库》的藏书票,由姬炤华绘制,内容既古典,又魔幻。绘画方法是传统的工笔技法,材料却是水彩,纸用英国的手工水彩纸。今年的六辑《读库》,将全部采用他创作的这一系列做藏书票。

TOP作者简介

 

TOP目录

电影编剧的秘密(续) 芦苇王天兵
我是六零后 荆方
他们 关军
一座墓园,两个女人 于晓丹
刻小说的人 比目鱼
对梦境的蓄意投奔 祝勇
昨夜我梦见了乔希尔 张铁志
罗斯科:绘画当为奇迹 李树波
棋士 唐诺
丑年记忆 影像志

TOP书摘

插图:





王社起难得地找来一面镜子,把略显花白的头发仔细拾掇了一下。工头儿说,他今天可以不出工,但工钱照付——简直让人难以相信——他得给一个要画奥运民工的画家当模特。
彼时恰是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不过大街小巷的生动氛围还难以传导到王社起这里。五十一岁的他正为奥林匹克公园的一个配套工程打工,干的是最低级的泥瓦匠,从没觉得自己和奥运有什么联系。
画家名叫苏坚。剃着光头、穿着迷彩裤的他出现在工地,支起的画板上展开的是一块塑料编织袋(也被称为“民工布”),引来民工们异样的目光。
画家对这样的目光并不陌生,即使在其任教的广州美术学院,也经常陷入周围人的猜疑甚至非议。
2007年,网上流传着一则北京可能在奥运期间赶走外地民工的消息——后来它被证实是一条“假新闻”。奥运前夕,政府确实没有出台任何驱逐民工的政策,只是绝大多数民工选择了“自愿”离开。因为工地、工厂大多停产、限产了,各种廉价出租屋也被清理了。
那条“假新闻”触动了农村长大的苏坚,接下来的一年,他的艺术活动与参与奥运工程的外地民工有关,也与梦幻有关。
2007年8月,苏坚利用假期赶到北京。他本来想进入“鸟巢”作画,但无法实现,最后靠亲友帮忙,辗转进人奥林匹克公园工地写生。
继王社起之后,张艳群、于庆祝、王红涛、房只也成为画中人。他们很在意自己在画中的形象,材料员张艳群试探着问“能不能把我头发多画一点”,他不肯戴上画家准备好的黄色安全帽,因为黄色代表“最低等的工人”,他还很想换上皮鞋;看了草图,担任保安员兼卖小商品的于庆祝对自己的肖像不满意:“苏老师,你好像把我的眼睛画歪了。”
苏坚把画作取名为《他们》,他希望强调的是——这些民工被隔阂于另一个世界,不是“你们”,也不是“我们”。
可以坐在画家面前闲聊,可以随意地翻出香烟点燃,还不算旷工,挺新鲜的,民工们意外地获得轻松的一天,他们看上去没想要别的。画家却许了一个愿:如果这幅画卖出去,就请大家在北京看奥运会,住宾馆,吃大餐。工人们只把它当做一句玩笑,对于苏老师画完画带着大家去国际展览中心看画展,“模特”们已经很意外了。
画展现场真让人大开眼界,观众里还有黑人女孩,画布上的女人还赤身裸体。听苏坚介绍说,有的画可以卖到几百万,工人们诧异之余,也不免私下感叹,苏老师就这么对着他们画几天,就发了大财啊。
画家带着他的承诺走了,没人把它当回事。据王社起说,8月底结算的时候,工头儿没有兑现当模特那一天的工钱。
苏坚在网上公布自己的计划,希望为《他们》找到合适的买家。红蓝白相间的塑料编织袋不可能画出真正意义的油画,也不易保存,这一点苏坚很清楚,可他就是想挑战人们对这幅画的理解,“这是一次艺术活动,我倒希望不断有人加入进来,丰富它”。真有买家接受了挑战,通过中间人支付了三万两千零八元,买下《他们》。买家很神秘,他到底是什么人,苏坚说自己始终都不知道。
工人们此时已离开奥林匹克公园的工地,四处找活干,苏坚通过短信告诉他们,画卖出去了,计划正式实施。他还给每个人买了一部。爱国者”数码相机寄过去,告诉大家,到时可以记录奥运会的经历。
“他们”开始迷惑了,觉得苏老师不像是在忽悠自己,又实在搞不懂他想干啥。
没过多久,在连云港打工的王红涛给苏坚发来短信:苏老师,打扰你了,奥运我不看了,我们打工在农村,温饱问题都没解决,何谈看奥运。别给我打电话了,我会永远记住你的。
其他四个人表示,愿意参与苏老师的活动。那是个挡不住的诱惑。贠房只的老婆问他:有什么好看的?负房只说:你懂啥,奥运会,当然要去看。
不过,在内心里,“他们”仍对苏老师的计划将信将疑。
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经理了解到苏坚的活动,表示愿意帮忙运作,每个人只要支付四百多元的保费,就能获得一张奥运门票(后来拿到的门票非常好,是“鸟巢”的,位置也不错,而且还有刘翔出场)。看到确实不断有人加入这项艺术活动,苏坚很开心,他还格外看重其中的寓意——民工也有了一份保险。
门票直到2008年7月底才到手,此前的几个月,苏坚不断接到“他们”的短信追问:苏老师,还有戏吗?
在河南安阳做泥水匠的负房只非常兴奋,8月初,他找工头儿请假,说是去北京看奥运会。工头儿很生气:你吹什么牛逼呢!
负房只解释了半天,工头儿最终答应了,还提前支给他二百块工钱。贠房只又向老婆要了一百块钱,坐上了进京的火车。
8月16日上午,王社起漫无目的地绕着“鸟巢”溜达,转了一圈又一圈,他早晨六点多就来了,与苏老师会合的时间则是下午两点。
王社起是从河北邢台南和县的老家赶来的,这次出门,他特意买了一件短袖亚麻衬衫,带领子的那种。走在喧闹的人群中,王社起衣领雪白,皮肤黝黑,对于周围的一切总比别人更多一些好奇。
真是巧啊,王社起竟遇到了同样转来转去的贠房只。去年在北京打工时,他们都是戴黄帽的低级工种——泥瓦工。
负房只没带任何行李,也没带手机和相机,不过他特意带上两包五块钱的“红旗渠”牌香烟。“平时抽的是三块钱的,这次来北京,得抽好点儿的,拿三块钱的烟请别人抽都不好意思。”
两个人围着“鸟巢”又转了好几圈,午饭也没舍得吃。总算熬到了下午两点,王社起和负房只通过过街天桥走向集合地点,突然瞥见一些人聚集在桥下,举着乌黑的相机对着自己,接着,另一些人拿着话筒就跑过来了。王社起和负房只愣在桥上,不知如何是好。
张艳群和于庆祝早被记者团团围住,他们也显得神色紧张,除了重复“很激动”、“为中国加油”,不知道还应该说什么。
苏坚倒是很愿意看到民工们像明星一般被记者包围,从错愕渐渐恢复平静。几天以后,“他们”已经能滔滔不绝地与记者交流,不再背诵套话。
8月17日上午安排的活动是游览八达岭长城。
登上长城,“他们”不断按下快门,把平时不容易见到的外国人拍下来,皮肤黑的,身型肥硕的,衣着性感的……对外国人的兴趣甚至超过了长城本身。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16

版  次:1版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96.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