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宽恕就是爱
宽恕就是爱


宽恕就是爱

作  者:(美)费里尼 

译  者:周玲莹,若水 

出 版 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定  价:28.00

I S B N :9787505725157

所属分类: 生活  >  成功/励志  >  社交与礼仪    

标  签:个人修养  伦理学  哲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宽恕就是爱》这本书的内容,是集合了作者的两本全国畅销著作:《宽恕十二招》和《无条件的爱》,可以说是物超所值。它是基于国外一本重量级的灵修宝典《奇迹课程》的观点,而写成的一本温馨、感人、浅显、易懂的散文集。

  作者通过娓娓道来的充满哲思的话,帮助我们将恐惧转化成为爱,这些宽恕的行为并不依靠脑力的分析,我们只需要记住书中的招数就可以了——只要这样做,就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宽恕别人之前,先宽恕自己;想要别人来爱你之前,先爱自己。人生如戏,你把自己生命中的责任收回,所以就再没有任何人或者事物能够伤害你。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发生在我身上的每个人生课程,原是为了唤醒我,而不是惩罚我。

TOP作者简介

作者:保罗·费里尼 Paul Ferrini
《奇迹课程》的资深讲师,出版过很多畅销著作,因通晓老庄易经等东方玄学,故他的作品多具禅味,又处处落实于身心的成长,他以宽恕和爱来治愈人们的恐惧和羞愧,教人以开放心态接纳自己和别人的神圣自性,进而欣然面对日常生活的挑战。著有The Twelve Steps of Forgiveness;Love Without Conditions;The Silence of the Heart.等脍炙人口的著作。

译者:周玲莹
身心灵著名翻译家,中国台湾辅仁大学社会系毕业。曾长期任职商界,后转入心灵领域,从事身心灵整合的探讨,近十年来带领心灵成长读书会。历任“中华新时代协会”特别助理、“奇迹资讯中心”执行秘书,现任“奇迹资讯中心”顾问,文章多刊于奇迹课程中文网站。译有《宽恕十二招》、《无条件的爱 ── 与心对话》、《一念之转 ── 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

审订:若 水
身心灵首席翻译家,在灵修圈内享有很高盛誉。生于中国大陆,长于中国台湾,居于美国加州。中国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研究所与美国波士顿学院神学研究所硕士。融会儒学、老庄、禅密与基督教的精神,应用于心理和灵修辅导工作。著述与译作颇丰,如:《事事本无碍》、《明日之我》、《从已知中解脱》、《超个人心理学》、《告别娑婆》、《奇迹课程》,以及《创造奇迹的课程》、《生命的另类对话》、《从佛陀到耶稣》等“奇迹课程导读系列”。目前主持奇迹课程中文网站,每年定期巡回海内外讲解《奇迹课程》。

TOP目录

推荐序:超越恐惧选择爱 By 张德芬

宽恕十二招

译者序一:宽恕的真谛 By 若水

译者序二:找回内在的爱 By 周玲莹

前 言

简介:宽恕的四大原则

第一要诀:对自己的平安负责
第一招 承认恐惧
第二招 了解自己渴望的是爱
第三招 收回投射
第四招 对自己负责

第二要诀:找回你我的平等之处
第五招 放下自我批判与内疚
第六招 接纳自己及待人如己
第七招 乐意学习与分享
第八招 做自己的主人

第三要诀:信任自己的生命
第九招 接受人生课程
第十招 认出一切都没有问题
第十一招 看镜中人生
第十二招 开放心灵
第四要诀:铭记“生命是爱”

无条件的爱
译者序一:来自圆满自性的讯息 By 若水
译者序二:与心对话 By 周玲莹
 
前 言
一 关键问题
二 修炼
三 兄弟
四 诠释
五 奇迹
六 善用现有的一切
七 向神圣之境开放
八 学习倾听
九 无条件的爱
十 开启心门
十一 停止奋斗
十二 心胸坦荡
十三 清醒的心
十四 消除匮乏之念
十五 感恩之心
十六 放下执著
十七 神性的光辉
十八 另一种存在次元
十九 “同意”的暴行
二十 罪与罚
二十一 力量与成就
二十二 不吝惜你的爱
二十三 爱的漫步
二十四 外境之幻
二十五 奇迹——有为之终,无为之始
二十六 宽恕之路
二十七 小我之死
二十八 天恩无限
二十九 祝福偈
 

TOP书摘

第一招 承认恐惧

一旦承认了自己的恐惧、悲伤、痛苦、创伤、退缩、嫉妒、愤怒和分裂感,我们便已踏上这趟宽恕之旅了,既不再为那些感觉辩护,也不谴责它们,只是允许自己察觉到它们的存在。下列的方式能帮助我们与那些感觉同在,而不逃避(否认它们),或是归咎于外在原因(投射它们)。

?承认我们的感觉。
?不为那些感觉辩解或自责。
?接受感觉,并允许自己去感受它。
?让感觉对我们诉说。
?尊重感觉,把它当成一种内在的沟通。
?对自己的感觉负责。如“我”感到生气、悲伤、受到伤害等。
?不要求别人对我们的感受负责,自己始终与感受同在。
?不把感受理性化。知道自己“为何”会这样感觉并不重要。
?当与感受同在时,便不难觉察到自己此刻缺乏爱心,不论是对自己或别人。
?允许这讯息渗入心内,与此感觉同在,直到它开始转变。
?我们必须明白,每个负面感觉都是因为缺乏爱的缘故,而那个爱最终必须由内给出,这就是为何我们不该向外寻找,不该回避感觉,反而应进入感觉里。

我们要面对的事实是:我们渴望爱,却感受不到爱或被爱。所以,我们必须与那空虚在一起,也就是那啃噬着我们的欠缺感。与空虚在一起,我们才有机会看到它的背后,学会由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它,只有在它那儿,才能找到我们自以为失去的爱。

爱的泉源不在表面,它在内心最深处,与我们的痛苦一样深。神圣的母亲隐身于黑暗的地窖里,我们必须走入地窖才能找到她,而且必须穿越我们的恐惧、愤怒和愧疚,才能感受到她无条件的爱。那正是我们下达之路,是我们旅程的一半。除非我们学会与自己的恐惧和分裂感同在,否则我们便无法拥抱爱。我们必须确切地正视自己当前的心理情绪状态。

我们生气时却假装没有生气,这是毫无意义的,但我们却经常如此:

“我没有生气!”(否认)

“是你在生气!”(投射)

为何我如此难以向你或自己承认:我正在生气,或我此刻受恐惧侵袭?我认为只有自己才会有这种经验吗?我显然如此认为,而你也是。而且,我们显然都想让对方留下好印象,其实此时的我们真正需要的只是对方的抚慰。若有一人鼓起勇气说:“唉!我此刻真的很害怕。”另一人可能会接着说:“我也是。”但是,我却以为对方会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笨蛋!都是你自找的麻烦。”这就是为何我不敢说出自己感觉的原因。

所以,帮彼此摆脱“否认”的阴影,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幻觉就是建立在这种否认之上的,那是一个灌满流沙的基地,它肇始于一个简单的妄念,最后愈搞愈复杂。只要出现了一个攻击,一连串的攻击就会接踵而至,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攻击辩解成自卫,《圣经》中巴贝尔塔的建立就是以恐惧为前提的。

至此,我们都同意去感受自己的恐惧了,因为否认恐惧成了一切幻觉的温床,世上各种不平等的现象都是源自于我们心理上的这种否认。感受自己的恐惧并承认它,那是我们和众兄弟姊妹完全平等的时刻,也是我们全都纯洁无罪、全都有选择的自由、而且彼此相互依存的时刻。这个时刻不断降临我们身上。我们也了解,每个选择都是在爱和恐惧之间作抉择。但是,除非自己先承认恐惧的存在,否则我们无法开始接近自己的爱。

随着《宽恕就是爱》一步步前进,你将会看到生活的水平已逐渐由恐惧而移向爱,即使在此地,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起点上,爱已经降临了。在这一阶段里,我们移除了阻碍真爱来临的第一个障碍,那个障碍并不是恐惧,而是我们对恐惧的否认。

宽恕的第一招是允许自己害怕,和感受自己所有的感觉。若我们不敢体验它,就无法穿越自己的恐惧,那正是我们扛着十字架走上山岭的时刻,就像我们兄长耶稣曾做过的。去感受恐惧,我们方能穿越它,爱会在那儿呼唤着我们,有如晨曦中一个温柔的许诺。

你不是为了满足我的需求而来的,你只是帮我看到自己的需求,我才能学会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第二招 了解自己渴望的是爱

我以为自己渴望的不过是更多的金钱、更多的性快感、更大的肯定,或更加健康,其实我真正渴望的只是爱。我以为只要证明你是错的,我就变对了,其实我真正渴望的是爱。我以为你若因所犯的罪过而受罚,我就会觉得好受些,但我真正渴望的其实是爱。

我的朋友,我真正渴望的不过是你的爱!我若对你的爱有信心,其他的事情都好谈,我好歹都会找到某个方式来接受它们并加以解决。追求完美的人们常须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会懂得完美是不存在的。别人不是为了使我们快乐而来的,他们只是来帮助我们学习。在这依稀犹记的目标下,有一种爱的记忆将我们紧密结合在一起。

我们来此是为了爱和学习,而不是被强迫学习或去爱的,因此,让我们彼此自然地互动,一方出现时,另一方也会随之出现。生活未必会按照我所想要的方式进行,有时我要你取悦我,但你进入我的生活是为了唤醒我,你纯粹是来此帮我学习自我负责的。我们共舞的方式是,我不断要你给我想要的东西,但你却经常借故跳开。于是,我开始认为你不爱我了,并对你产生怨恨,我怨恨是因为我认为你故意不肯满足我的需求。

然而,你不是为了满足我的需求而来的,你只是帮我看到自己的需求,我才能学会去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才是你来此世的目的。当你的目的完成时,我们双方都会因你而获得自由。

你知道吗?我以为我想要你满足我的需求,但那不是真的。其实我是希望你能满足你自己的需求,我要你快乐。你若离开我,我只想知道你并不是拒绝我,我只想知道,你是爱我的。一旦我知道了,就不会挡住你的去路。事实上,我将打开门,并为你祝福。

我不愿你为了我而老做违背你自己心愿的事,我也不愿活得有违自己的心愿。我知道我们全都有选择的自由,无论你作何种选择,我只想知道你仍爱着我。那是我内在小孩的需求,即使我逐渐老去,那个内在小孩不会因而消失。他的胃口只会愈来愈大,在我内心里更加横行霸道。他会索求他所需要的,不再羞于启齿。他以前会玩些伎俩来控制和争取想要的东西,那是因为他未曾被聆听。现在,他知道我在听,所以他只要求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我只想知道你爱我。”

当我陷入痛苦、混乱、受伤、悲伤时,我只想知道我仍被爱着。我只要知道这一点,痛苦就会开始减退,疏离感就会逐渐弥合。只要我知道自己是被爱的,情况就会有所转机。但是除非我先明白自己渴望的是爱,而且有勇气要求爱,否则我的生活不可能有任何转机。

我所有的感觉,不过是内心传递给自己的讯息罢了,那讯息便是:我不觉得爱自己,也不觉得爱别人。有时我过度膨胀自己,有时又不够开放。有时让自己被人踩,有时又去踩别人的脚趾。我不觉得被爱,也不觉得自己有爱心。这都是我应该看清的事实。看清之后,我必须作一选择:“我渴望的原是爱。”除非我此刻下此决心,否则我无法继续这趟宽恕之旅。

是的,感到痛苦,并没有关系。那只是在告诉我,我渴望爱。疏离、生气、嫉妒、罪恶、悲伤等感受,也不过是在告诉自己,我渴望的是爱。

奇妙的是,当我不再辩护或谴责自己的感觉时,它们就会带领我到那只能被爱填注的空虚之处,而爱总是先从自己的心内开始萌生。你的爱可能会适时加入,但我无法依赖你的爱。当我开始爱自己时,爱就会进来,而且当我开始爱你时,爱也会进来。

所以第二招帮助我认清我渴望的是爱,而且我能够给自己这份爱,这份认识便启动了下一个阶段。

当我从你身上收回投射时,我了解到,我对你的喜欢或讨厌与我此生的学习毫无关系。若喜欢你,我会认为你是来陪我做伴的;若讨厌你,我会认为你是来折磨我的。那些想法其实毫无不同,只是一道光谱的不同两端而已。

第三招 收回投射

在第一招里,我学会与自己的感觉同在,但仍会认定那些感觉都是你挑起的。在第二招里,我懂得自己渴望的是爱,但仍惯于期待你来给予这一份爱。

我的旧模式要你对我的感觉负责,我的旧模式要你为我解决问题或帮你解决问题,我的旧模式会责怪你不够爱我,而那正是要你为我所需要的爱负责任的另一种手腕。所以,我的下一个心理动作是,知道我所渴望的爱不能靠你来给。你或许愿意给,或许不愿给,这是你的选择,我不能左右你。我若对你施加压力或让你感到内疚,企图借此来控制你,那只会降低你真心爱我的可能性。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76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63.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