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画说京剧(附光盘中国意象)
画说京剧(附光盘中国意象)


画说京剧(附光盘中国意象)

作  者:和宝堂 著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 书:中国意象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定  价:35.00

I S B N :9787509705841

所属分类:   

标  签:京剧艺术  戏剧  艺术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在中国三百多种地方戏曲中,京剧堪称国粹经典。从1799年徽班进京开始,京剧,融合着楚调,借鉴着昆曲,南北荟萃,木秀于林,最终发展成为中国的国剧。三鼎甲、三大贤、四大名旦、三大名净……构筑了京剧的一个个鼎盛年华。高潮迭起之后,是短暂的低谷。休养生息之后,我们期待着它的再次复兴。
本书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幅神奇的京剧艺术画卷:那些湮没在历史中的人物,以及人物背后的故事,妙趣横生;五彩缤纷、浓墨重彩的脸谱让你欲罢不能;优雅的唱腔,迷人的乐队,让你徜徉在戏曲音乐的海洋中;长安大戏院的后台,服装、道具一应俱全,不可错过;千百年的故事,千百年的传说,化作一个个经典剧目,在京剧舞台上色彩斑斓地演绎着,生生不息,那些经典背后的秘密,全都细细地藏在这本书里,请您慢慢找寻……

TOP作者简介

和宝堂:1947年生于北京。1959年就学于北京市戏曲学校,学习京剧老生。启蒙老师是喜连成科班头科名须生陈喜星,又得余派须生杨菊芬、王少楼、胡盛岩等以及武生教师王德禄、诸连顺、安晓峰等教授。中专毕业后向北京梨园公会会长沈玉斌学习京剧史,向戏曲理论教师刘建华、范钧宏、吴祖光学习京剧表演理论。
长期担任北京市戏曲学校专业教学研究室主任和教学督导,负责编写京剧剧目教材,同时兼自由撰稿人三十余年,著作有《松柏庵往事》、《为京剧号脉——和宝堂戏曲杂文集》、《谭门七代》、《荀慧生》、《谭富英》、《赵燕侠》、《张学津》等,长期为《北京晚报》、《梨园周刊》和原《中国京剧》等各报刊撰稿。
作为京剧人,力主京剧恢复主演中心制和自由挑班演出的体制,支持艺术个性的张扬、流派的复苏,反对京剧的“话剧化”。

TOP目录

一 京剧的始末根由
四大徽班各具特色,人说“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一说。即三庆班擅演整本大戏,四喜班擅演昆腔剧目,和春班擅演武戏,春台班的演员以青少年为主,生机勃勃。
从“戏曲的活化石”到“百戏之祖”
徽班进京
高潮迭起
鼎盛年华
低谷与复兴
二 生旦净丑
钱金福先生的身段谱中有这样一句话:“老生弓,花脸撑,小生紧,旦角松,武生在当中。”老生往舞台上一站,脖颈要往后靠,含胸贴背,才像老生;而小生的头和胸部要往前拥,才像小生。
不同行当演员的手势,大花脸是五指分开,显示豪放;小生是五指并拢,显示挺拔稚嫩;老生取其中,显示中老年人的潇洒与稳健;旦角则用兰花指或兰花掌,显示女性的温柔。
从高亢走向委婉俏丽的老生
扮相俊美的小生
骁勇敏捷的武生
青衣、花旦、刀马旦和武旦
历经变革改进的老旦
粗犷威武的花脸
无“丑”不成戏
威风凛凛的龙套
三 名家与流派
有人曾在小报上画了一张漫画,左边画着谭鑫培,右边画着谭富英,中间画着谭小培,上面写着谭小培的两句话。他指着谭鑫培说:“他儿子不如我儿子。”他又指着谭富英说:“他爸爸不如我爸爸。” 显然这是画者对谭五爷的嘲弄。当时有人拿着报纸让谭小培看,想不到,这位谭五爷看了哈哈大笑,连说:“画得好!”
老三派:沉雄古朴的须生三鼎甲
老谭派:四海一人谭鑫培
陈派:旦角泰斗陈德霖
杨派:国剧宗师杨小楼
桃李满园的王瑶卿
梅派:伶界大王梅兰芳
尚派:文戏武唱的尚小云
荀派:“十旦九荀”荀慧生
程派:唱腔独具一格的程砚秋
小派:与四大名旦分庭抗礼的小翠花
余派:新谭派领袖余叔岩
言派:旧谭派领袖言菊朋
高派:高亢奔放的高庆奎
马派:飘逸潇洒的马连良
新谭派:浑然天成的谭富英
杨派:平中见奇的杨宝森
李派:技艺全面的李盛藻
奚派:“洞箫之美”奚啸伯
郝派:“架子花脸铜锤唱”之郝寿臣
侯派:“活孟德”侯喜瑞
金派:“金霸王”金少山
新四派之裘派:气势磅礴的裘盛戎
新四派之李派:文武双全的李少春
新四派之赵派:洒脱婉转的赵燕侠
新四派之张派:清新典雅的张君秋
四 追本溯源话唱腔
《盗御马》中窦尔墩在盗马前后都唱二黄散板,但是二十多句散板不能千篇一律,好的演员能把散板唱得字字珠玑,所以盗马后兴奋不已的窦尔墩在唱“御马到手精神爽,金鞍玉辔黄丝缰。左右镶称赤金镫,项下提胸对成双”时越唱越快,能唱出洋洋得意的意思来。
京剧曲调知多少
中州韵?湖广音
细说皮黄
五 浓墨重彩说脸谱
项羽这位典型的悲剧性末路英雄,京剧人给他设计了一副无双脸,虽然是满脸哭相,却又显示出霸王的威仪;因为他英雄命短,好心的京剧人在他的鼻梁上、眉子上特意勾画了三个“寿”字,真是妙绝了,美极了。
分门别类大花脸
幽默滑稽小花脸
六 京剧后台有乾坤
裘盛戎先生拿起了画笔,此时他的琴师汪本真也到小化妆间开始拉琴,老生、青衣的唱腔,乱拉一通,只听裘先生跟着胡琴也乱唱两句。二人谁也不理谁,谁也不知道汪本真拉的是什么,更不知道裘先生唱的是什么,可是裘先生这么一唱,汪本真把胡琴一收就走了,就好像对上了暗号,完成了任务。再看裘先生这脸谱也勾完了,而且是神采飞扬。
话说长安大戏院
贴片勾脸上彩妆
名角的赶场轶事
服装穿戴讲究多
道具一样不能少
后台秩序大过天
七 神奇的京剧乐队
《赵氏孤儿》中屠岸贾进宫搜孤,为表现程婴、赵朔、庄姬公主与卜凤的慌乱,打击乐由慢到快,反复连击七下,即所谓乱锤,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舞台上这四个人慌乱的心情。
六场通透
奇妙的锣经
八 剧目经典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在《三堂会审》一场,三位审判官面对面审判,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他们与犯人的矛盾冲突始终是背对背的。四个人各怀心事,都展现给观众,戏中有戏,矛盾中有矛盾。一位居心叵测,一位难以自控,一位假装公允;或一语双关,或旁敲侧击,或话中有话,让人难以琢磨,更耐人寻味……
吉祥喜庆的大戏《龙凤呈祥》
成人之美的《红娘》
雍容华贵的《贵妃醉酒》
程派经典《锁麟囊》
千古悲风《霸王别姬》
风靡万千的《望江亭》
悲喜交集《四郎探母》
唱功精湛的传奇故事《玉堂春》
考验功底的大武生戏《挑滑车》
一战成功《定军山》
名家荟萃《群英会?借东风》
谭鑫培的临终绝唱《洪羊洞》
水上行舟看《秋江》
京剧舞台上的真正哑剧《雁荡山》
亦文亦武之《野猪林》
正工老生的必演剧目《失空斩》
黑暗中的大写意《三岔口》
告不倒的老先生《宋世杰》
十年磨一剑的《红灯记》
家喻户晓的《沙家浜》
无人不识《杜鹃山》
现代武侠传《智取威虎山》
附录1 来戏校看看吧
附录2 《京剧名家?经典精粹》(DVD)简介
致谢
《京剧名家?经典精粹》光盘目录:
1.《望江亭》片段
2.《宋士杰》片段
3. 《玉堂春》片段
4. 《三岔口》片段
5.《群英会?草船借箭》片段
6.《群英会?横槊赋诗》片段
7.《借东风》片段
8.《霸王别姬》片段
9.《贵妃醉酒》片段

TOP书摘

老人告诉她,有一次他迷路了,在高耸的洋楼中寻找自己的家,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找到,突然,他听到从路边的一个窗口中传出了拉京胡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老华侨的眼泪夺眶而出:啊!我到家了!其实他没有到家,但是他的感情找到了归宿,他找到了亲人,因为只有这个声音才是最纯正的乡音。
(摘自《序:京剧的奇遇》)
戏班中常说,真正出名的人是把头衔、名字都混没有了的人,例如谭鑫培人称“老谭”,花脸何桂山人称“何九”,黄润甫人称“黄三”有姓无名,俞菊笙人称“俞毛包”,程长庚则无名无姓,一说“大老板”便无人不知了。(摘自《二 生旦净丑》)
许多观众最先认识的大花脸,一般就是包公,也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宋朝的龙图阁大学士、开封府尹包拯。关于他的传说家喻户晓,由于他“铁面无私”,所以是个黑脸庞,传说他能“日断阳,夜断阴”,所以在他的脑门上画了一个月亮,这两个特征都明显地画在他的脸谱上,因此很多少年观众一看到包拯的脸谱就会抢着说:“看,这就是包公!”(摘自《五 浓墨重彩说脸谱》)
为什么大家如此看重《定军山》呢?这要归功于全剧的三大特色:一是黄忠两次讨令唱的西皮二六转快板是很有名的唱段;二是在“趟马”一场边唱快板边跑圆场,展现出一幅急行军的画卷,又显示出演员唱快板的功力;三是在最后迎战夏侯渊前有一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唱腔,是非常别致的西皮流水板,特别是“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三字句的唱法是其他剧中没有的。
说起这出戏,不能不提到马连良的一段往事。当年,他刚刚出道挑班唱戏,北京的经励科邀请他与余叔岩在《定军山》以及紧接的《阳平关》中分别扮演前后黄忠。马连良一听就知道这是有人在故意为难他,因为余叔岩是谭鑫培的入室弟子,又与杨小楼、梅兰芳同称“三大贤”,当时的他还热衷于向余叔岩“偷戏”呢。现在与余叔岩同台,观众必然有个比较,不要说出什么差错,就是有丝毫的不足,也会被看出来,从此就无法在北京立足了。为避免相形见绌,他对经励科的人说,要考虑三天再答复是否演出。然后,他把自己关在家中,比照余叔岩的演法,仔细琢磨《定军山》的每个唱腔、每个动作,直到认为自己有能力与余叔岩同台演出时才答复经励科,足见艺术上的竞争是何等激烈。多年之后回首往事,马连良感叹,这场演出是他艺术生涯中最为严峻的考验,也是他人生中最为得意的一笔。(摘自《八 剧目经典》)
艺术的好坏不用说教,让您一看就上瘾,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我们编辑这张光盘的目的就在于此,看了这张光盘,等于到剧场欣赏了一台最精美的好戏。
您看,一开场就是张君秋的《望江亭》,这是他彰显自己艺术个性的第一出戏,与他的老师梅尚程荀截然不同,却又有着他们的从容与智慧,清新而不失传统。
第二出是周信芳的《宋士杰》中头公堂的对白,全剧三次公堂审案,头公堂就这么精彩,后面的两次公堂又该如何?看了这出戏,您是否有了到剧场看全剧的欲望?
第三出是张君秋的《玉堂春》,百看不厌的好戏,风华正茂的演员,甜美的嗓音,让你听不够。
第四出是李少春和谷春章的《三岔口》,这是李少春的撒手锏,能连演一个月,场场爆满,多么精湛!明明是如同白昼一般明亮的舞台,却伸手不见五指,京剧就是如此神奇。
第五、六、七出《草船借箭》、《横槊赋诗》和《借风》,来自于马连良、谭富英两位须生大家和花脸名家袁世海合演的《群英会?借东风》。《草船借箭》是一出纯正的老生戏,马连良与谭富英的唱念表演浑然一体,炉火纯青。《横槊赋诗》一场由袁世海表演,把一代枭雄兼诗人的曹操演活了,这也要归功于他的老师郝寿臣与萧长华的创造。《借风》的二黄成套唱腔曾经倾倒了无数马迷,让您听了就想学,学了就想唱,魅力何在?看看原著,您就会豁然开朗。在《借风》前,我们特意安排了赵云的起霸,虽然很短,但是作为国剧宗师杨小楼的最佳传人孙毓堃能留下这一杰作,使我们得窥杨派艺术之一斑,已是大幸。
第八出、第九出是梅兰芳大师表演艺术的华彩篇章《霸王别姬》和《贵妃醉酒》的片断,尽管电影没有舞台演出时与观众直接交流的真实意境,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大师那深邃而凝练的艺术造诣,也就可以明白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区都能听到“海岛冰轮初转腾”那梅腔梅韵的原因了。
最后要说明一点,由于年代久远,音像效果或许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作为历史资料留存,却是弥足珍贵。(摘自《附录2 <京剧名家?经典精粹>(DVD)简介》)

插图: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39

版  次:1版

开  本:大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6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