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申论(2009新大纲)
申论(2009新大纲)


申论(2009新大纲)

出 版 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丛 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

出版时间:2007年07月

定  价:42.00

I S B N :9787801997302

所属分类:   

标  签:公务员  考试和教材  人事管理  国家行政管理  中国政治  政治  申论  公务员考试  考试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申论(2009新大纲)》将在“某个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方面作突出讲述和训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权威专家,精心打造;专业性与时效性;选材科学,结构新颖;试题精练,适于应试;服务完善,功能齐全。

所谓申论就是指对某个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考试大纲规定及历年实际出题情况来看,申论考试为考生提供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申论的写作,避开了传统作文中那些未必适合用作考查公务员的因素,使必须考查的能力得到了突出。

TOP目录

第一部分申论理论知识

第一章 申论基础知识
第一节 申论的含义
第二节 申论考试的性质
第三节 申论考试的目的
第四节 申论考试的地位
第五节 申论考试的特点

第二章 申论试卷与评分
第一节 申论考试的测评要素
第二节 申论考试的试卷结构
第三节 申论考试的主要环节 
第四节 申论阅卷流程解密
第五节 申论评分标准及细则
第六节 申论失分原因分析

第三章 申论命题思路与趋势
第一节 申论考试题材分析
第二节 申论题目要求详解
第三节 申论命题方式总结
第四节 申论命题思路与预测
第五节 2008年申论真题解析

第二部分中论应试能力提升

第一章 审读材料能力培养
第一节 审读材料的含义与要求
第二节 阅读材料方法指导
第三节 审读材料技巧点拨
第四节 审读材料能力速成
第五节 技巧应用真题示例

第二章 概括材料能力培养
第一节 概括材料的能力层次
第二节 概括材料的常见问题
第三节 概括材料的“三字诀”
第四节 概括材料的理论指导
第五节 概括材料的方法指导
第六节 概括材料的技巧点拨
第七节 概括材料的注意事项
第八节 技巧应用真题示例

第三章  提出方案能力培养
第一节 提出方案的初步认识
第二节 提出方案的步骤解读
第三节 提出方案的技巧点拨
第四节 技巧应用真题示例

第四章 对策分析能力培养
第一节 对策分析的含义与要领
第二节 对策分析的思维方法
第三节 对策分析的命题类型
第四节 对策分析的应试策略
第五节 技巧应用真题示例

第五章 论述问题能力培养
第一节 论述问题的类型分析
第二节 论述问题的立足点
第三节 论述问题的谋篇布局
第四节 论述问题的写作指导
第五节 申论语言素养提高
第六节 申论修辞技巧运用
第七节 申论常见语病透析
第八节 技巧应用真题示例

第六章 申论应试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 申论解题方法
第二节 向新闻学申论
第三节 押题预测技巧
第四节 申论备考策略
第五节 申论高分诀窍

第三部分 文休精讲

第一章 议论文
第一节 历年申论议论文题型总结
第二节 申论议论文题型要求
第三节 议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第四节 议论文题型应试技巧

第二章 报告.
第一节 历年申论报告题型总结
第二节 报告的写作方法

第三章 讲话稿
第一节 历年申论讲话稿题型总结
第二节 讲话稿的写作方法

第四章 演讲稿
第一节 历年申论演讲稿题型总结
第二节 演讲稿的写作方法

第五章 其他文体
第一节 意见
第二节 请示
第三节 短评
第四节 述评

第四部分 申论热点
热点一 政策理论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热点二 行政管理
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解读
热点三社会建设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热点四 经济问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食品安全问题
热点五 社会民生
关注弱势群体
公共服务均等化
热点六 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保护
教育公平问题
热点七 “三农”热点
发展现代农业
“三农”系列政策
热点八 报告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五部分 历年真题与预测试卷

第一章 历年真题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参考答案及例文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参考答案及例文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参考答案及例文

第二章 预测试卷
申论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一)(服务型政府)
申论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二)(社会保障)
申论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三)(教育公平)
申论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四)(食品安全)
申论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五)(新农村建设)

TOP书摘

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活的编辑部评论。它常常配合新闻报道,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方面问题,代表编辑部发言。相对于常见的社论来说,短评在选题、评述范围、立论角度、篇幅、规格等方面更具体单一、轻便灵活、短小精悍,一般由编辑部的具体部门即可定稿,属于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
短评的形式不外乎这样两类:一是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事物,发表简短的评论;二是通常配合新闻报道,就实论虚,起深化报道、启迪一般的作用。一、短评的特点和要求
1.短小精悍
短评,顾名思义,理应是简短的、精练的,否则就不称其为短评。它一般配合新闻报道发表,对报道有一定的依附性。如果说社论是重型武器,那么,短评则是一种轻便灵活的轻型武器。不仅篇幅要短,币i且还要求内容、结构以及行文语气的集中。短评的论点应当集中、鲜明,论述应当一气呵成,力求达到“言近而旨远,词约而意深”,而不应当成为社论或长篇论文的缩写。
2.新颖独到
新颖独到,指的是要有新颖的题目,对工作、生活、思想各方面的新问题及时加以评论。当然,这跟它所依托的报道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新闻报道本身能提供新的由头、新的思路、新的论据,就有助于短评的新颖引人,给人以新的启示。
短评要新颖引人,还得有独到的见解,有新的角度、新的论据、新的表述方式,并以此给人以新的启迪。一些短评之所以写得一般化,引不起人们的兴趣,往往与文章 本身缺乏新意、角度老套不无关系。也正因此,要提高短评的写作质量,就得下决心剔除泛论,选取新的立论角度。诸如,可以结合实际,采用正面角度,从典型人物的言行中选取论题,确定立论切入点;可以从正反事例的对照中进行立论,适当采用这一立论角度,有助于短评褒贬统一、是非鲜明、发人深思;还可以采用反面或侧面的角度,针对社会上对典型和方向性事物的片面看法甚至流言蜚语,在与之思想交锋中确定论题展开论述。
总之,写作短评要善于围绕中心工作提出论题,从具体、新颖、多样的角度立论,力戒言论的一般化和公式化。至于一篇言论究竟选取哪个角度为宜,这要根据读者关心的问题,根据矛盾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对于重要的典型报道,必要时可以通过系列评论,连续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选题立论,拓展立论的广度,开掘立论的深度,从而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3.生动活泼
生动活泼,主要表现在分析说理的生动、议论的风趣以及构思的精巧引人。
生动活泼,还表现在体裁结构的活泼多样。结构可以开门见山,也可以采用问答式、对照式,还可以采用抒情排比式、假设推理式。
生动活泼,更表现在表述方式的多种多样及运用自如。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内容,可以采用赞扬式、针砭式、鼓动式或感想式等。
二、短评的写法
1.立论以报道为据,深化思想
初学者在配写短评时往往会出现两种不良倾向:或拘泥于报道,只是简单重复报道内容和思想而止于就事论事;或游离于报道之外而不着边际地空发议论,以致引起读者反感厌恶。其原因之一是没有认识到短评与报道之间的相互依托、深化的关系,而匆匆忙忙地提笔。因此,在配写短评时,立论既要以报道所提供的典型性事实为依托,又要在深化报道思想上下功夫。
这样做有明显的好处:由于有了现成的新鲜而又典型的新闻事实作为立论的由头和依据,既可以使短评的立论和论述有所依据,有助于就事论理、有的放矢,避免泛论,又可以使言论结合实际阐述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有助于深化报道思想,还可以使言论省却由于引用有关论据或另述缘由所需要花费的一些叙述方面的笔墨,有利于节省篇幅。
2.论题具体化,角度小而新
一些短评未能做到短小精悍,是与题目偏大、角度过大分不开的。例如,论及环境保护的评论中不少的论题大而空泛,不是“环境保护势在必行”、“人人须有环保意识”,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搞好环境保护而努力”。论题偏大,篇幅不小,内容却流于空泛,大致都有这样几个层次: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国环境破坏方面的主要问题--搞好环保工作,应全国人民一齐努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到个人等。这样面面俱到、洋洋大观的文章 和议论是很难进入头脑和深人人心的。.相反,凡是有的放矢地集中议论一个具体问题或问题的一个侧面的短评,就容易写得短小精悍,言之有物。例如,歌颂共产党员的一个先进事迹,最好从他的事迹中选择一些闪光的东西加以评论;批评社会的阴暗面,也应选择一点去揭露、去批驳、去分析,切忌面面俱到。
3.开门见山,不落俗套
就结构而言,短评的开头对全文长短优劣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开头大话套话,拐弯抹角,拖沓冗繁,势必会将读者吓跑。开头把面铺开了,文章 自然也短不了,读者也会不满意。开头问题提得突出鲜明,开门见山,不落俗套,文气也就流畅自然,便于一气呵成。
4.长话短评。评在实处
短评要做到短小精悍,在文字上还得有所控制,力求长话短说、精练传神、惜墨如金。为此,有必要打破大中型评论文章 惯用的写作程式,重在亮明观点,画龙点睛,一语中的,评在实处。
第四节述评
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新闻述评,是新闻领域中的一种边缘体裁,其基本特点是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
述评介乎新闻与评论之间,兼有两者的特点和优势。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从述评的篇幅来看,述往往多于评,但它的重点在于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为评服务的。述评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而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一、述评的特点
1.评述结合,以评为主
述评集新闻报道和评论的职能于一身,既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又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指明事物的发展趋势。新闻报道贵在客观,主要是报道事实,让读者从客观事实中得出结论;述评则是叙事说理兼而有之,使读者不但可以得到必要的信息,还可以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意义的探讨。新闻评论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都要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和重要问题发表议论,但新闻评论一般不对新闻事实作详细的介绍。它有时配合新闻报道,根据报道中提供的新闻事实立论,有时在评论中用典型的新闻事实作为由头或论据,引发议论。
述评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新闻评论体裁,一般都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比较全面的,有时是多方面的介绍,包括典型的具体事实、概括的情况以及必要的背景材料等,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进行议论。当然,这种比较只是为了更具体地说明述评这种评论体裁的特点,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这种体裁,不能把它划定为个一成不变的框框。这些体裁都是为了恰当地表达一定的内容,它们之间不可能也不应当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限。
评述结合并不意味着评和述在篇幅或比重上相等,它主要表现在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特点,具备两者的功能,同时它又是以评为主的。评述结合、以评为主,这就是说,述评的目的在于评,述是为评服务的;述是评的基础,评是述的目的。因此,就一篇述评来说,评多于述,或述多于评都是常见的现象,有时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已经包含了作者的倾向和分析,只要再加以画龙点睛的议论,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
述评以事实为依据,这些事实来自实际生活,反映实际生活。述评的评,或者说它所讲的道理,就是在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加以阐明的。述和评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易于被人们所理解。述评的评,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它所包含的带有普遍性的新经验、新问题。许多述评采取夹叙夹议的论述方式,述中有评,评中有述,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事物之间的共同规律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述评文章 中摆事实和讲道理兼而有之。它所讲的道理,是作者通过大量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这也正是述评区别于某些推理性评论的主要之点。因此,述评更注重材料和观点的统一。述评中对新闻事实的叙述,有时多一些,有时少一些,但都服务于观点,或者说受观点的统率。述评的作者要接触大量的事实和各种背景材料,这样经过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在述评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实和材料都罗列出来。运用哪些新闻事实,哪些情况概括地叙述,哪些情况用具体的典型事实加以说明,都要服从于评,服从于作者阐明观点的需要。二、述评的类型
述评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选题可以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的述评,按它们的内容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工作述评
工作述评,顾名思义是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或问题进行评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不仅需要及时得到各种必需的信息,而且在他们对各种新闻事实进行思考的同时,也需要了解新闻媒体或记者的看法和主张,以便作出自己的判断,辨明是非和方向。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或“难点”的问题,更是如此。例如,《人民日报》曾连续发表了同一记者写的三篇述评,分别为《有场未必有市--进一步加强市场建设述评之一》、《不必给市场定级--进一步加强市场建设述评之二》、《“各管一段”好--进一步加强市场建设述评之三》。这些述评就是针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评论的。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50

版  次:2版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8.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