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
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


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

作  者:孙钦善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 书:博雅大学堂

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定  价:60.00

I S B N :9787301130193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标  签:文献学  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  新闻出版/图书馆/档案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全书以重要的古文献学家及其著作为纲,以古文献学的成果,方法和理论为目,经纬分明、史论兼备。论及重要专题三十余个,有代表性的古文献学家上百人。占有资料宏富,立论公允,难易合度,分量适中,宜作教材。

TOP作者简介

 

TOP目录

绪论
第一章先秦

第一节夏商周时代文献典籍的产生、保存和整理
第二节我国古文献学的开拓者孔子
第三节孔子后学与古文献整理
第四节先秦诸子与古文献学
第五节秦始皇焚书坑儒及其对
先秦文献流传的影响

第二章两汉
第一节概述
一、政治思想概况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二、秦火之后,先秦文献典籍在汉代的流传整理情况
三、经今古文学
四、纬学与纬书
第二节董仲舒
第三节司马迁
第四节刘向刘歆
第五节王充
第六节许慎
第七节郑玄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概述
一、政治概况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二、魏晋玄学的产生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三、汉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学的发展
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四、古书四部分类的确立及经史子集
各类书籍的整理概况
五、魏正始三体石经的刊刻和
汲冢竹书的发现与整理
第二节何晏王弼
第三节虞翻王肃
第四节韦昭杜预
第五节本时期的史书注家
一、《史记》注家徐广和裴驷
二、《汉书》注家
三、史料补辑注家裴松之、刘昭、刘孝标、
郦道元
第六节颜之推

第四章隋唐五代
第一节概述
一、政治概况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二、在思想上儒、佛、道并重及其
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三、语言文字学的发展及其与
古文献学的关系
四、由信伪到辨伪
五、本时期四部书整理概况
六、壁经、石经及雕版刻经
第二节陆德明
第三节孔颖达、贾公彦等与诸经疏
一、孔颖达等五经正义
二、贾公彦的《周礼疏》和《仪礼疏》
三、徐彦的《春秋公羊传疏》和杨士勋的
《春秋觳梁传疏》
第四节颜师古
第五节《文选》注家李善及“五臣”
第六节刘知几
第七节司马贞张守节

第五章宋辽金
第一节概述
一、政治概况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二、宋代疑辨之风的兴起和蔓延
三、宋代的思想学术流派
与古文献学的关系
四、语言文字学的成就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五、各类文献研究整理概况
第二节欧阳修曾巩
第三节王安石
第四节郑樵
第五节洪迈
第六节朱熹
第七节廖莹中、岳氏及其他校勘家
第八节王应麟
第九节王若虚

第六章元明
第一节概述
一、政治概况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二、思想、学术概况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三、语言文字学的发展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四、校刻古书改窜之风的兴起
五、各类文献研究整理概况
第二节胡三省
第三节王守仁
第四节杨慎焦兹陈第
第五节宋濂梅鹜胡应麟
第六节方以智

第七章清及近代
第一节概述
一、政治概况及其对古文献学的影响
二、清、近代古文献学的特点和分期
三、清、近代古文献学在各个方面的成就
四、本时期经、史、子、集各类古文献的整理概况和主要成果
第二节顾炎武
第三节黄宗羲王夫之
第四节阎若璩胡渭姚际恒
第五节惠栋王鸣盛
第六节江永钱大昕
第七节戴震
第八节段玉裁
第九节王念孙王引之
第十节卢文招顾广圻
第十一节章学诚崔述
第十二节龚自珍魏源康有为
第十三节俞樾孙诒让
第十四节章炳麟王国维
后记

TOP书摘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在这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宝库中,文献典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数量之多,世界罕见,人们常用“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来形容,这并非夸大之词。但更可贵的是,我国不仅有丰富的古代文献典籍,还有着研究、整理这些文献典籍的悠久历史,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总结了有益的方法和理论,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古文献学,这对于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的保存、整理、流传和利用,起着重要作用。历史给我们以启示:能否继承和发展中国古文献学,是关系到我国丰富的古代文献典籍存亡的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古文献学理论和方法,古文献将会产生两种后果:或者任其错乱、散失,日渐佚亡;或者乱加整理、妄加窜改,加诬古人,贻害后代。这将对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
什么是古文献学?简言之,就是有关古代文献典籍阅读、搜集、整理、研究和利用的学问。为了不停留在抽象的定义上,进一步加深对古文献学的了解,不妨让我们考察一下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经验。由古代文献典籍内容和形式的复杂性所决定,阅读、研究、整理它们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于此前人早已有经验之谈,如清代著名古文献学学者戴震在《与是仲明论学书》中说。
三、宋代的思想学术流派与古文献学的关系
北宋:
(一)王安石新学
适应政治改革的需要,产生了王安石的新学,主要著作有《三经新义》和《字说》等。在继承传统学术方面体现了牵合儒、法的倾向,在古文献学上表现出附会新义的特点。新学几经崇黜浮沉,先后历经六十年,最后被统治者所废弃。具体情况详后王安石专节。
(二)道学
道学是与王安石新学同时兴起而与之对立的学派。新学在政治上得势时,道学的代表人物集于洛阳,相当于在野的内阁,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有较大的影响。
道学的代表人物,按照朱熹较早的说法,指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司马光,所谓“六先生”(见《朱子大全》卷八五《六先生画像赞》)。但朱熹在乾道九年(1173)所撰叙述“道统”的《伊洛渊源录》,又依洛学的门户之见,将司马光除外,所馀五人即所谓“北宋五子”。道学家在政治上反对变法,在学术上有渊源关系或共同特点,兹就其中对古文献学影响较大的几个人略作介绍。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631

版  次:1版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48.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