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从菩萨蛮到沁园春(公元十世纪前后中国文人的生存状态)
从菩萨蛮到沁园春(公元十世纪前后中国文人的生存状态)


从菩萨蛮到沁园春(公元十世纪前后中国文人的生存状态)

作  者:周伟励

出 版 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11月

定  价:18.00

I S B N :9787534744150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文学史论  >  文学研究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词  诗歌研究  中国  文学研究  宋  隋唐五代十国  古代  中国文学  唐宋诗词研究  专题研究  词研究  中国诗歌  文学  诗歌词曲  文学评论与研究  文学理论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词牌作为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符号,包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美的张力。本书以词牌为线索,引线穿珠,串起与之关联的人物故事、逸闻佳话、名作佳构,通过对词之创作背景、心理的挖掘,力图呈现出唐、五代乃至两宋文人的生存状态。
词兴于唐而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诗。在我国传统的文学样式中,词与汉赋、唐诗、元曲并称于世,是宋代文学的主要代表形式。词在起源、发展、创造过程中,由于文人、歌女的积极参与,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制,留下了许多趣味盎然的风流佳话,又有人据此加以整理,或述其故实,或臧否创作优劣得失,这就形成了隽永的笔记体散文——词话。《从菩萨蛮到沁园春》可以看作是这一形式的延续。与之不同的是,后者是具有现代批评意识的学术类文化随笔。
词牌作为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符号,包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美的张力。本书以词牌为线索,引线穿珠,串起与之关联的人物故事、逸闻佳话、名作佳构,通过对词之创作背景、心理的挖掘,力图呈现出唐、五代乃至两宋文人的生存状态,这种尝试是有益的,该书对于我们考察公元十世纪前后身逢乱世的知识分子的心态不无参考意义。在重现这些生活场景、生存状态过程中,作者还探讨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思想状况如何影响了词的文学样式、审美风格、创作特点,并反过来进一步影响文人士大夫的价值取向,如《满江红》之于爱国情怀,《更漏子》之于思妇闺情,等等,作者在书中都作了详细的论述。

TOP作者简介

周伟励,男,1953年11月生于广西梧州。诗人,资深出版家,曾策划过《素
质教育在美国》等图书,反响极大。现供职于广东某出版社。
个人博客:http://zhouweili1953.blogcn.com

TOP目录


风流的岁月(代自序)
菩萨蛮
更漏子
杨柳枝
女冠子
忆江南
浪淘沙
清平乐
浣溪沙
江城子
采桑子
何满子
临江仙
虞美人
渔父
木兰花
忆秦娥
蝶恋花
念奴娇
满江红
水调歌头
沁园春
后记

TOP书摘

书摘
天空中飘洒着稠密的细雨,绵软的风从杨柳梢头吹来,轻轻地拂拭着水
村山郭的宁静明丽,牛背上的牧童短笛明亮而悠扬,飘荡在满眼凄迷的绿色
中,孤独的乌篷船停泊在古老的枫桥下,倾听千年不变的钟声,望江楼上的
美丽女子红袖飞舞,召唤着万千征帆中一颗颗漂?自的心——江南永远是中
国文人一个温柔绮丽的梦。
白居易来了,带着北方的沉重,带着时代给他的创痛。
822年,五十岁的白居易上疏唐穆宗论河北用兵事,不听;有感于国政
日非,朋党倾轧,战乱频起,民生益困,乃求外任,旋出任杭州刺史。白氏
在任上短短的两年间,挖城中六井,以供百姓饮用;修筑湖堤,蓄水防旱,
使濒湖千余顷良田无凶年之忧——“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白居易在
任满离杭前所写的《别州民》,颇为自负地道出了自己这一政绩然而,白居
易留给杭州最宝贵的财富,也许并不是几口水井,不是一段湖堤,不是救凶
年的湖水,而是那些清新优美的诗篇,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春题湖上》)
白居易为杭州西湖写下了世上最美的诗,杭州西湖也因此成为天下最美
的湖。
西湖的美是典型的江南之美,美丽的西湖是江南的象征符号。
江南绝美的景色以及远离政治中心的宁静,与北方的战乱纷扰形成了巨
大的反差,白居易徜徉于江南的绿水青山之间,疲惫的身心得以稍稍歇息,
种种失意与烦恼得以暂且忘却,因此,他才能够写下如此美丽的诗歌。
白居易放着好好的京官中书舍人不当,来到江南当地方官,他的心情一
定是万分无奈的。他面对的是一个混乱不堪的朝廷:皇帝是宦官手上的木偶
甚至是砧上的鱼肉,牛僧孺与李德裕这两个家伙为着各自的利益与恩怨斗得
死去活来,手握重兵的藩镇们在不断地制造着年复一年的战乱……他的心里
一定是这样想的:既然无法改变现状,既然无力回天,躲总是可以的吧!如
果要躲,江南应该是个不错的地方。
822年,距离“甘露之变”尚有十三年。835年,宰相李训等人与风翔节
度使郑注密谋铲除专权的宦官仇士良,他们预先在左金吾卫的大厅设下伏兵
,以后院石榴树上夜有甘露为名,诱使仇士良等前来观看,乘机加以诛杀;
终因所伏甲兵暴露而失败,李训、郑注等被杀,同时株连被杀的有一千多人
,史称“甘露之变”。
822年,距离朱温灭唐尚有八十五年。907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朱全忠
(原名朱温,此名乃唐皇帝所赐。多么具有讽刺意味!可笑可悲复可叹!)终于
将玩弄于股掌之上的黄口小儿唐哀帝李祝废掉,自立为帝,建立后梁,摇摇
晃晃了几十年早已名存实亡的唐王朝至此轰然倒下,结束了它二百九十年辉
煌与腐朽并存的历史。
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如江河日下,在整个中晚唐的
一百多年间,内有宦官专权,外有藩镇跋扈,皇帝基本上成了聋子的耳朵—
—摆设,至于那些大臣们,别看他们整天在朝廷上吵吵嚷嚷的,按陈寅恪先
生的说法,都只是些二流角色,真正把持朝政的主角是仇士良、鱼弘志一类
的生理畸变者与心理变态者。
生在这样时代的知识分子真是太不幸了!时代的极端黑暗腐朽与知识分
子的良知构成了矛盾冲突,毫无疑问,真正的知识分子注定都要成为黑暗时
代的悲剧人物,或作为牺牲品被时代所吞噬,或作为“神州袖手人”(清末
陈三立语)游离于时代之外,做一个吟弄风月、寄情山水的闲人与看客。
到江南去吧!江南好,江南美,江南少纷扰,江南可忘忧。
825年,白居易再一次到江南来,任职苏州刺史。此时牛党得势,李逢
吉、牛僧孺皆为相,主持朝政。白氏与牛僧孺较友善,照理应该得到重用,
在皇帝身边弄份好点儿的差事干干,然白氏并不愿意在京城为官,而一再要
求外放,可见他对当时的政治失望至极。白氏在苏州任上干了一年多,因患
眼疾日久,不能视事,遂免职;不久,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结束了他的第
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江南之行。此后,除了短期在长安任官并居留之外,自
829年起,白氏一直在洛阳居住,直至846年去世。
江南虽好,可白居易仍然选择了洛阳做他的归宿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说
,洛阳也属于南方。远离北方的战乱,远离北方的政治,白居易在洛阳优哉
游哉地度过了十八年闲暇的生活。他担任一个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的闲官,闲
来无事,多以饮酒、会友、赋诗、作文打发日子,又醉心佛学,忘情山水,
并多次编辑自己的诗文集,藏于各名山寺庙中。在洛阳期间,白居易其实是
彻底放弃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抱负,为自己的名山事业做最后的努力

842年,七十岁的白居易为唐武宗所闻,欲以为相,然为李德裕所阻。
白居易即于该年退休,四年后,以七十四岁的高龄辞世。
晚年的白居易回忆他的江南之行,写下三首著名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P37-41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99

版  次:2006年11月第1版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7.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