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妇女与社会性别译丛
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妇女与社会性别译丛


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妇女与社会性别译丛

作  者:玛丽·塔尔博特 译者 英

译  者:艾晓明等

出 版 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 书:妇女与社会性别译丛

出版时间:2004年09月

定  价:15.60

I S B N :9787562229766

所属分类: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综合  文学  语言理论与方法  语言学  语言文字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目录

第一部 初步研究:宣扬性别刻板印象和早期模式
第1章 语言与社会性别/(3)
1 语言学中的性别区分/(3)
2 生理性别对社会性别/(6)
3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棘手的二元对立/(12)
4 为什么语言研究对女性主义很重要/(14)
5 本书内容简介/(17)
6 扩展阅读/(18)
第2章 言谈合适/(20)
1 女人、男人和“标准”英语/(20)
2 生理性别、社会性别与音质/(32)
3 扩展阅读/(36)
第3章 “女人的语言”与“男人创造语言”/(38)
1 早期关注/(38)
2 “女人的语言”/(40)
3 “男人创造语言”/(48)
4 结论及第二部引言/(53)
5 扩展阅读/(54)

第二部 女人和男人的交流互动
第4章 讲故事/(57)
1 故事研究/(57)
2 故事内容/(58)
3 一对夫妻讲故事/(61)
4 家庭晚餐聚谈/(70)
5 研究提示/(84)
6 扩展阅读/(84)
第5章 交谈/(86)
1 作为类型的交谈/(86)
2 交谈中的劳动分工/(88)
3 误解/(92)
4 礼貌/(97)
5 男人和女人的交流风格/(105)
6 平等而不同吗? /(109)
7 扩展阅读/(111)
第6章 公共领域里的谈话/(112)
1 妇女与公共领域/(112)
2 工作性谈话:访谈/(114)
3 网上交谈:电脑媒介交流/(126)
4 更麻烦的二元对立/(137)
5 扩展阅读/(139)
第7章 差异一主控和超越差异的思考/(141)
1 缺陷、主控与差异/(141)
2“主控”的问题/(144)
3“差异”的问题 /(146)
4 超越差异:后结构主义的影响/(155)
5 扩展阅读/(157)

第三部 话语与社会性别建构
第8章 思考社会性别身份的批判性视角/(161)
1 为什么是批判性的? /(161)
2 话语与语篇/(162)
3 社会性别身份/(168)
4 孕妇的话语建构/(172)
5 检验社会性别身份建构/(179)
6 扩展阅读/(180)
第9章 消费主义与女性气质/(182)
1 女性气质/一/·(182)
2 妇女与消费主义/(183)
3 杂志中的多重声音/(189)
4 朋友的声音/.(197)
5 各种女性气质/(201)
6 扩展阅读/(201)
第10章 新男人与守旧男孩/(203)
1 男性气质/(203)
2 支配与控制/(207)
3 身为异性恋的重要性/(214)
4 变化与抵制/(221)
5 扩展阅读/(229)
第11章 改造语言/(230)
1 性别歧视/(230)
2 斗争方式/(234)
3 反抵制/(241)
4 何为“政治正确”? /(245)
5 扩展阅读/(251)
参考书目/(253)
中英文译名与术语对照表/(280)
语言、性别与批判性的话语分析(译后记)/(298)

TOP书摘

书摘
一部近年来出版的语言与社会性别研究文集,开篇就提出这一观点:“就像我们很少质疑我们的呼吸能力一样,我们也很少质疑把人类分为两大范畴——男性与女性这一习惯。”[伯格维尔,宾和弗里德(1996:1)]该书第一章的作者美国语言学家珍妮特·宾(Janet Bing)和维多利亚‘伯格维尔(Victoria Bergvall)继续思考如下问题:人类为何需要对经验强加分类、划清界限,以便理解它们。这种情况对于语言学家来说,非常熟悉。我们的种种经验边界相当模糊,缺乏明确界限,而语言把事物归人明确限定的范畴,对现实强加种种边界、限制和分割。宾和伯格维尔看到,例如,我们有“白天”和“黑夜”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然而,日与夜两者的实际界线却是不清楚的。我们不能精确地认定白天何时结束,黑夜何时降临。白天和黑夜是语言强加给我们的两极范畴,而时间现实本身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同样,对方言连续区域(dialect continua)感兴趣的社会语言学家们也惯于和模糊界限打交道。然而,要决定一种方言或语言在哪里终止,而另一种方言或语言从哪里发端,这非常困难。总之,宾和伯格维尔推导的结论是:我们有许多经验,最好的描述方式是将其描述为连续统一体,两极对立的范畴常常是不准确的。
我已经评述过社会性别是连续统一体,因此,讨论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程度,这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说某人比别人更有女性气质,但男性和女性的确是界限分明的两个范畴,难道不是吗?对,通常来说,的确如此;但并非总是这样。有证据表明,性同样也是连续统一体。在上一节中,我介绍了决定胎儿性发展的基本要素,但有时情况也有不同。例如,在八周内,带有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胎儿,也许未能得到起关键作用的那部分男性荷尔蒙睾丸激素。这可能是由于睾酮不足。或者,有足够的男性荷尔蒙激素,但激素发生作用的时间不对。这类“错误”意味着:胎儿的发育将兼具两性特征。不是所有的人生来就是男性或者女性。有的人两者兼具,有的人两者兼缺,还有的人性别未定。根据宾和伯格维尔引证的数字,每3万例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是两性婴儿。她们评述到,“尽管两性婴儿的出生并非罕见”,“但这种情况是不被提及的,即使有些小报经常报道像‘与外星人交配’或‘猫王再现’这类耸人听闻的内容,这里也不会报道两性婴儿”。在工业化社会,医学也介人其中,将男性和女性作为两极强行区分开来。通过施行外科手术和荷尔蒙治疗,这些性别例外会被“矫正”。考虑到这些情况,就不应该奇怪,连医生也承认: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一样,是社会建构出来的[宾和伯格维尔(1996:8~9)]。
论语言与社会性别的有些著述中,有一种倾向是把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这些社会心理范畴也看成是两极对立的。在讨论男女不同的交往风格的著作中,特别是在那些通俗流行的读物里(见第五章),这种倾向尤其突出。这些研究把本质主义从前门赶走,只是为了让它从后门再进来。也就是说,研究者摆脱了生物本质主义,只不过是用同样糟糕的社会本质主义来取而代之。迷恋两极差异的问题,这是我将在第二部末尾第七章再来讨论的理论关注。本书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介绍的一些研究都有同样的倾向,那就是把生理性别/社会性别的划分看作确定无疑的,作者确定的目标就是在两极对立的范畴中,找到男女成员其语言行为表现出的差异,说明男人说话是这样的、女人说话是那样的。其他研究避免了这种情况,作者与其说是调查语言和社会性别本身的相关性,不如说是研究语言和性别化的社会角色的相关性(如在家庭成员中的位置)。宾和伯格维尔的预计并不乐观,她们指出,尽管我们已经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了将社会性别两极化和性别刻板定型的问题,然而,“还是会有同样多的学生以这样的问题来开始自己的学期论文研究,那就是:‘男人和女人的语言如何之不同。’这种人依然不少”。这样的问题加强了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仅靠事实并不能使之动摇。我真希望她们的预计是错的。(P12-14)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16

版  次:1

开  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95.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