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巴蜀高劭振玄风——巴蜀百贤
巴蜀高劭振玄风——巴蜀百贤


巴蜀高劭振玄风——巴蜀百贤

作  者:李殿元 %李松涛

出 版 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年08月

定  价:28.00

I S B N :978722005325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历史人物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社会科学方法  社会科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目录

前 言
序论:论巴蜀人才兴盛的原因
治水英雄大禹
“教民务农”的杜宇
治川西水患的开明
以身殉国的蔓子
创建都江堰的李冰
开教化之风的文翁
辞赋大家司马相如
历算学家落下闳
辞赋作家王褒
西汉隐士严遵
著名学者扬雄
道教“天师”张陵
大政治家诸葛亮
《三国志》作者陈寿
地方志专家常璩
女皇帝武则天
革新诗歌的陈子昂
天文学家梁令瓒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大寂禅师”马祖道一
“无雌声”的薛涛
苦吟诗人贾岛
“圭峰大师”宗密
“山水诗人”雍陶
“一瓢诗人”唐求
《秦妇吟》作者韦庄
开创大蜀的王建
“传真天师”杜光庭
药物学家李询
后蜀皇帝孟昶
绘画大师黄荃
道教“至尊”陈抟
革新文学的苏舜钦
中年发愤的苏洵
艺术大师文同
全能大师苏轼
“颍滨遗老”苏辙
“唐鉴公”范祖禹
史学家李焘
……

TOP书摘

书摘
严遵,字君平,蜀郡成都人,他是西汉晚期蜀中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据说严遵原姓庄,东汉班固著《汉书》时,因避汉明帝刘庄讳。将庄遵改写为严遵,以后世代相传,以为严姓。严遵的生卒年不详,但汉武帝时期(公元前32-前7年在位)有记载说他隐居成都。故可肯定为西汉晚期人。
严遵素性淡约,不慕荣利,操守谨严,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他以卜筮为业,每天只为少数几个人占卜,各因其势,导之于善,得百钱可以生活即下帘闭肆,专心讲学以自娱。严遵于学无不通晓,尤精于《周易》、《老子》、《庄子》,因而他的哲学基本体系是继承老子、庄子思想的。
西汉时的著名文学家扬雄少时曾师事严遵,其思想颇受严遵的影响,成年后人京为官,屡为在位贤者称其德。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李强,将任益州刺史,喜告扬雄说:拟请严君平任州从事,协助州政。扬雄告诉李强:若备礼往来,尚可见到严君子;若强其出仕,则难成。李强不以为然。到蜀后往见严遵,见其人品高洁,未敢说请他出仕之语。及辞行出门,乃叹说:“扬子云(扬雄)有知人之明。语不诬也。” 蜀郡富人罗冲有一日问严遵: “君胡为不仕?”严遵回答说:“无法出门。”罗冲以为严遵无钱办行装,就为其备办车马衣粮。严遵得知后,就实告他说:“前言无法出门,乃身体有病,非缺钱用。前宿尊处,见君夜深犹操劳未息,汲汲以求财货;而遵以卜筮为业,日有余钱,苦无用处。两相比较,非君财不足而遵有余乎?”罗冲闻之,深感惭愧。
严遵曾感叹地说: “多财积谷使吾有劳神之苦,高位显名使吾有杀身之虑。”竟终身不仕,一直隐居于成都市井中,以读书、讲学、撰述为乐。年九十余,以其业终,史称“蜀人爱
敬,历久不衰”。扬雄在《法言·明见篇》中赞曰:“蜀严湛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何以加诸。”即是赞其造诣深沉,玄默无欲,不为苟显之行,不事苟得之
业,久处贫贱,虽随珠和璧亦不能改其操守。此语可谓切当之评。
严遵著有《老子注》,又著有《老子指归》。 《老子指归》十万余言,为其代表作。在此书中,严遵发展了老庄哲学,注意到事物的萌芽,主张防微杜渐,认为事物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变化,强调主观能动在矛盾变化中的作用,认为吉凶祸福的转化主要由自己掌握,不全于天、不全在于道。严遵还在此书中提出了一整套的经世治国之道、君人南面之术。他主张无
为而治,认为“无为”是君无为而臣有为,君主掌握原则,制定大政方针,负责立法并带头“修身正法”,要“去己任人”,选拔人才,任用贤士。在驾驭臣下时,严遵认为君主要有刑德
两手、文武两手,而一般要偏重于德、偏重于文。在君民关系上,严遵认为君与民是相互依存的,“赏出于主,财出于民”,社会财富由人民创造,由君主分配,因此君主必须“重民”、
“顺民”;认为“君之立地,悬命于民”,“民者,君之根也,根伤则华不实”,因此君主的言行应合于道。
严遵不仅是哲学家和思想家,据传还是星相学家,成都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实物“支机石”据说就与严遵有关。
据晋代张华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中所言:西汉张骞奉命探求黄河之源,得见天孙织女星。其书说:“旧说曰:大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楼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可见日月星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欢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人至此?’此人具说来意,问此是何处,答曰: ‘君至蜀郡访严君子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子,曰: ‘某月、日,有客星犯牛宿。’计年、月、日,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这段记载,将张骞、严遵与织女星牵连到一起,并说织女将织机之支机石赠于张骞,神秘得已不可信,但它毕竟反映了严遵作为星相学家在当时已有很
大影响。张华的记载有“旧说曰”三字,足证这一传说形成于晋代之前。
严遵以后被点缀为神仙式的人物,遂进一步传说支机石已转入严遵手中。唐人岑参《卜肆》诗云:“君子曾卖卜, 卜肆著已久。至今杖头钱,时时地上有。不知支机石,还在人间
否?”由此可知唐人已确信支机石为严遵所有。宋人赵璘《因话录》云: “今成都严真观有一石,俗呼为支机石,皆目云:当时君平留之。”由此可知当时严遵已被传为道中神仙,并已
为其建观,所谓的“支机石”即被安放其内。
随着时间的推移,支机石不断地被神化,成为威严而不可侵犯之物,因而使其流传至今。据今人考证,支机石当首为古蜀墓石,继则被用为支石机上的附属品,再被利用为佐证神话
故事的实物。现已被移到人民公园,成为成都很有名气的一处古迹。
著名学者扬雄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郫县(今四川郫县)人,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语言学家。
扬雄祖辈以农桑为业,家道小康。他自幼口吃,不善言语,然而却喜欢读书与思考,《汉书.扬雄传》称他“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自小就打下了从事文学创作与哲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扬雄仰慕司马相如,“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很感慨于屈原之死,每读《离骚》,“未尝不流涕也”。但他“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何必湛身哉!”遂摘取《离骚》之词,反其意而用之,作《反离骚》,“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
大约在四十余岁时,扬雄离开蜀郡来到长安,希望能一展抱负。不久,他因“文似相如”而被王音、杨庄等人推荐给汉成帝,待诏宫廷。于是,他连续为汉成帝写了《甘泉赋》、《河
东赋》、《校猎赋》、《长杨赋》,在这些作品中,他用铺陈夸饰的手法,华丽雕砌的辞藻,一方面对汉成帝的“英华沉浮,洋溢八区,普天所覆,莫不沾濡”的功业尽力歌颂;另一方面又运用反话,寓讽谏之意见于委婉曲折中,对汉成帝穷奢极欲的作风进行了规劝。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426

版  次:2001-8-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9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