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中华姓氏谱(苏)
中华姓氏谱(苏)


中华姓氏谱(苏)

作  者:张新斌

出 版 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年01月

定  价:20.00

I S B N :978780028711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传统文化    

标  签:参考工具书  传记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华姓氏谱中的“苏”姓分册。书中从该姓的源流、变迁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以及该姓氏的地域分布、走向趋势及其特点;姓氏制度的深厚底蕴和家族流变。 本书内容丰富,广征博引,史料翔实,融知识性与可读性为一体,非常值得一读。

TOP目录

源流篇
第一章 寻根溯源
黄帝后裔
昆吾为祖
河内建国
部族融合
异姓同宗
第二章 大陆迁徙
早期迁移
近世徙播
当代分布
第三章 渡海发展
台、港创业
海外发展
联谊交流
艺文著述
人物篇
第一章 特点总览
第二章 人物传记
治国吏臣
忠勇将帅
文化精英
第三章 传奇轶闻
名人典故
东坡趣事
民间传说
人文篇
第一章 精神风范
尊亲睦族
敬贤重教
修身持家
第二章宗族文化
郡望堂号
家乘谱牒
第三章文物古迹
族源胜迹
名人胜迹
东坡胜迹
文献篇
第一章人物辞传
正史纪传
辞典传谱
碑刻墓志
第二章姓氏研究
姓氏通书
重点谱书
当代新作
后记

TOP书摘

书摘
  其他省份,如湖北黄州(今黄冈)有苏轼。重庆云阳有苏轼、苏辙。上海松江有苏轼。
  从上述地方志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在宋以来的方志中,宋代苏氏人物的资料已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因籍贯于此,而将事迹收编于本地方志。如苏丕,青州人,年轻时因考试不中而筑室于弥水之畔,五十年不入城市,而以田园隐居生活为主。他的情况被欧阳修得知后上报朝廷,并被赐以“冲退居士”的名号。而他的事迹,则被收录在明代嘉靖《青州府志》和《山东通志》之中。苏刘义,为安徽贵池人,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在鄂州与元军作战,在鄂州、常州、澧州与元军周旋,因战功受奖,官至吉州军事。他的事迹,则被收录在明代嘉靖的《池州府志》之中。苏庠,字养直,号“后湖居士”,今江苏丹阳人,与苏颂同族。他在科举考试中因犯讳而遭罢黜,由此他安贫乐道,沉缅于诗酒之中,寄嗷于江湖之上。他的诗词豪放典雅,为苏轼所称道。他的事迹被收录在宋嘉定《镇江志》,明成化重修《毗陵志》中。另一个方面是,苏氏名人在各地作官任职,或在外征战,甚至因遭罢黜而流放他乡,尤其是他们来到偏僻之地,将当时最为先进的文化、知识带到了当地,为地方的发展尤其是文化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的事迹也收录在方志内。最为典型者为苏轼,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文豪,在文化艺术史上占据有极为特殊的地位。但是,苏轼在一生的仕途中并不顺利,经常被排挤在中央决策圈之外,并被派到各地任职,他先后曾在今河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河北等地的州、县任职,也曾在湖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贬为闲职。可以说,苏轼的人生阅历极为丰富,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尤其是南方,活动的足迹更多,并留下了许多直到今天仍为地方引以为自豪的文化遗产。因此他的事迹便被明成化《中都志》、重修《毗陵志》,崇祯《廉州府志》、《松江府志》,弘治《黄州府志》、《永州府志》,嘉靖《光山县志》、《湖广图经志书》、《惠州府志》、《青州府志》、《山东通志》、《铜陵县志》、《尉氏县志》、《云阳县志》、《浙江通志》、《颍州志》,万历《琼州府志》、《奧大记》、《儋州志》,正德《琼台志》、《颍州志》,清代康熙《南海县志》、《琼山县志》以及《金陵新志》所收录。值得注意的是,在南宋的方志珍本,如乾道《临安志》、嘉泰《吴兴志》及咸淳《临安志》中,也收录了苏轼的事迹。
  从方志中的资料还可以看出,宋代已不注重门第与出身,“望族”的痕迹已越来越少,传统的“武功派”、“平陵六派”等大族概念已较少见,尽管已经形成了“新三族”,即眉族、蜀族、闽族,但人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居住地。例如,苏氏铜山派重要人物,在宋初任参知政事的苏易简,从“居翰林”时便来到当时的北宋都城汴京生活,苏易简数代均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生活,不仅有自己的宅院,还有自家的坟茔,易简的儿子苏耆,死后即归葬于“开封县宰辅乡中书村先茔”。易简的另一个儿子苏叟,死后也归葬于“开封县宰辅乡风池原先祖墓穴之下”。这说明,易简家族均已在开封埋葬多代,并形成了性质明确的家族墓地。到了易简的孙子苏舜元,在江吴一带任职后,死后即埋葬在润州丹涂县(今属江苏)五老山下。他们对家乡,也就是祖籍的印象已极为粗浅,其故乡情结,与隋唐时期重出身、重家世,自然是无法相比的。我们再以苏轼为例,自从苏家父子三人走出四川后,除了苏洵死而回故乡眉山送葬外,其余的时间很少能回去,似乎已把常州作为养老送终之地,在那儿购置了房产,而且在那个并非故乡,也非任职之地居住了较长的时间,即使在死后,也没有“落叶归根”,而是选择了既非故乡,生前也很少生活过的“汝州郏城钧台乡上瑞里”,即今河南郏县作为终老之地。这些现象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值得关注。
  方志中所提供的宋代人物资料,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苏氏在南方有了大的发展,也就是说苏氏在分布格局上有了质的变化,形成了福建、浙江、江苏,即南方苏氏分布格局的三大中心。每个省都有十余个地方,与苏氏有关,这在以前是极为少见的。这是因为在五代时期中原战乱时,有相当一部分中原士民南迁福建、浙江,如苏颁的先祖苏益便是这次南下移民的苏氏族裔之一,他们随王潮、王审知在福建建立了闽国,他们带去的中原先进文化,加速了当地的开发与发展。另一方面,南宋政权建都在杭州,中国政治中心的南移,也使大批的高层士民集聚在当时的京城附近。因此,苏氏南迁,尤其是新的分布格局的形成,甚至对当代的苏氏分布仍产生着影响。
(二)正史资料所反映的苏氏分布情况
  根据二十四史中的《宋史》、《金史》及《元史》等正史记载,结合其他辞书所收集的情况,可以看出在宋辽金元时期,苏氏的分布更加广泛,尤其在宋代的南方苏氏有了极大的发展。但在金、元时期,由于辖区的原因,《金史》中的南方籍苏氏极少;而元代的苏氏,记载上以河北为代表的北方苏氏为主。
  四川是宋代苏氏三大族系中蜀派和眉派的起源地。其中蜀族的起源地为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其家族成员如苏协、苏易简、苏耆、苏舜元、苏舜钦等在《宋史》中都有专门记载,尤其是苏易简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受到宋太宗的青睐,可以说他是最早出入宋代宫禁中的苏氏族人。其族系庞大,家族世系见下表:
  在今四川眉山形成的宋代苏氏眉族,因产生苏洵、苏轼、苏辙等文学巨匠而著称,在《宋史》中,除三苏父子外,还有苏元老,苏过等有专门的传记,见于史载的眉族传人还有苏适、苏逊、苏迨、苏迈、苏迟、苏太白、苏彭、苏符、苏笈、苏筚、苏节、苏籍等人。史传中记载,苏太白为苏洵之兄,但依一般记载,苏序有三个儿子即澹、涣、洵。其中苏澹,不仕,先卒,因此这个“兄太白”,很有司能为苏澹,由于苏澹家族均落籍在家,苏洵在逝世时,也最为
记挂苏澹家族,因此在苏轼得到恩典的好处后,便将恩典之荫让给了太白(苏澹)的曾孙苏彭。
  史料中见到的四川籍苏氏宗亲,有苏云卿,广汉人,是南宋时期传奇式的人物。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赤水县(今铜梁)农民苏福;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眉山县农民苏仁义;他们养的牛分别生了二个犊,这件事在当时为人称奇,被收录在《宋史.五行志》中,郫县有苏在镕,字和父,受学于范仲黼之门,淹贯群书,晚而敛华就实,以主敬教学者,由进士官至潼川常平司干。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97

版  次:2002年1月第1版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97.6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