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才子文心
才子文心


才子文心

作  者:白岚玲 中国大陆

出 版 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年01月

定  价:19.80

I S B N :9787810850117

所属分类: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文学  综合  文学评论与研究  文学理论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以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为考察中心,以探本清源的研究为切入角度,密切联系金圣叹所处时代的社会风尚及其独特的思想性格特点,对其小说创作主体论、小说观念、小说创作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TOP目录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才子”和“才子书”
第一章 以文为戏——金圣叹论小说创作主体:才子论
第二节 “以文为戏”与明代社会之关系
第三节 “以文为戏”的前提条件——论“才子”的修养
第四节 “以文为戏”与“发愤著书”
第二章 因文生事——金圣叹小说理论的基础:小说观念
第一节 传统小说观:历史回顾与理论渊源
第二节 金圣叹的小说观念
第三章 以形写神——金圣叹小说理论的核心:人物形象塑造理论
第一节 “以形写神”溯源
第二节 金圣叹论“以形写神”
第四章 精严·自然——金圣叹小说批评的审美理想
第一节 法度与自然
第二节 论小说的圣境、神境、化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袁无涯本《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传》评语明显受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评语影响者一览
附录二金圣叹评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评语明显受袁无涯本《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传》评语影响者一览
附录三金圣叹研究专著、论文索引
后记

TOP书摘

书摘
刘勰一方强调“才”的先天性,指出“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才有天资,学慎始习”①、“文章由学,能在天资。才自内发,学以外成”② 另一方面并未将“才”神秘化和绝对化。虽然他肯定文章写作过程中“才”的决定性作用,即“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③时又主张“才”、“学”兼美:“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美少功。”④提倡通过后天的“学”提高、锤炼先天具有的“才”、“气”,即“因性以练才”⑤,“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⑥.“才之能通,必资晓术”⑦;才学两者不可偏废:“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⑧

在重视先天禀赋之“才”、强调“才为盟主”方面,刘勰与刘邵一致.但刘勰主张作者之“性”、作品之“体”乃“才”、“气”、“学”、“习”四者综合作用的结果.重视后天学习对涵养提高先天之“才”、“气”的重要作用,这与刘邵已有了原则差异。传统儒家一向重视通过后天的学习提高道德的修养,自从苟子提出“性恶论”、强调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提高人格之后,重视学习更有了人性论作为其理论基础。所以,在重视学习这方面.刘勰明显体现出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痕迹。

刘勰之后,人们对“才”“学”关系的认识大多比较辩证,在文学创作中既重视作者的个性才能,又不偏废读书学习的作用。到了明代,文艺思想中的“才”、“学”之辨又与“师心”、“师古”之争密切相关。复古者往往忽略了诗之“别材”、“别趣”①,如前后七子“文则必欲准于秦汉,诗者必欲准于盛唐”以至于“抄袭模拟,影响步趋”②。李贽“童心”之说、公安派“性灵”之论,皆有纠正此弊之用。《童心说》提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而“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究“童心”本源,则与读书无涉:“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但当时“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而“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世人之“童心”往往被读书所障,这不仅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更由于所读之书本身已与“童心”相违。此后袁宏道亦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力主“性灵”之论,强调个性的自然流露,才情的真实抒发,即“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③,“独抒己见,信心而言,寄口于腕”④;他认为“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而“趣”与“学”、“理”足对立的,“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⑤。
  金圣叹虽然沿用儒家传统的“六经”之日,但在具体论还甲二提及其中“五经”,并未正面言及令古文经学家和今文经学家三沦不休的“六经”之第六种经典<乐经)。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更金圣叹重点并不在于细述“六经”,而是在于借儒家经典地位巧“六经”为参照物,提出另外一系列典范作品即“六大才子弓”。金圣叹对“六经”的理解与传统儒家相比亦无本质差别。I果仅就金圣叹关于“圣人”书的论述来看,所体现出的无疑是浓厚的宗经崇圣的正统儒家复古思想。金圣叹的理论创见并不在对“圣人”书的评论,而在于通过对两者的区分表现对“古人”书即“才子书”的推崇。“才子书”与“圣人”书完全不同:“古人之作书也以才”,·夫古人之才也者,世不相延,人不相及”, “若庄周、屈平、马王、杜甫,以及施耐庵、董解元之书,是皆所谓心绝气尽,面犹死人,然后其才前后缭绕,得成一书者也。”/o由此可见,“才于”立言目的在于示“才”,表现个性化的才情是“才子书”的基本特征。“才子书”体现的是作者在文章写作方面带有鲜明主观印记、富有个性特点的卓越才华;包括小说在内的“才子书”没有必然实施社会教化功能的义务,其价值和意义并不首先表现在其作品内容可能包含的社会教化的实际效果。总之,“才子书”不以“德”教化天下,而以“才”垂示后人。
金圣叹提出“才子书”的概念并将“才子书”与“圣人”书刀以区别,其理论意义十分重大,这堪称其毕生评点实践的理论基石。首先,通过对同为“立言”之作的“圣人”书和“才子书”的划分, “才子书”获得了新的经典地位;六部“才子书”在时代上跨越了先秦汉唐金元,在体裁上涵盖了子书、史书及诗赋,乃至时常为儒者侧目的通俗文学小说和戏曲。因此,“才子书”的提出反映出金圣叹抛弃了正统文人的文体偏见及时代偏见,完全以“才”为衡文之准绳。但是,如果认为金圣叹标举“六大才子书”的意义仅仅在于提高了为正统士大夫所不齿的通俗小说、戏曲的社会地位,使之获得了与传统诗文并列于文学殿堂的崇高身份,那么这无疑是过分低估了金圣叹此举的理论价值。实际上,确立和提高通俗小说、戏曲的地位这一艰苦工作通过明代中后期以来大批具有开明思想、发展眼光的文人的多方努力已经基本完成,他们或者从教化意义、认识价值、娱乐作用、审美功能等不同角度激赏和鼓吹小说戏曲的价值,或者亲自参与小说戏曲的创作和改编,或者热心于小说戏曲的刻印和流通,从而使通俗小说和戏曲有效地进入各阶层人士的文化视野和日常生活。因此,在金圣叹所处的时代,小说戏曲已经被各阶层人士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接受,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情况下,金圣叹推举并评点“才子书”不仅表明他对小说戏曲重要地位和价值的重申和强化,而且更显示出其理论目光切入了一个较之前人更为深入的认识层面。具体来说,金圣叹通过说明“圣人”与“才子”立言方式的殊途同归,证明了“才子”之“才”对于“立言”的重要价值,从而为他在“才子书”的评点实践中独具特色地以“才”为中心展开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金圣叹通过区分“才子书”和“圣人”书,将文章的社会教化功能和艺术审美功能进行了相对的分工;尽管“才子书”并非完全文学之作,但他的论述中心已转向对其中创作手法、创作规律的探讨;而他生前完成评点的两部“才子书”正是小说和戏曲,这更说明了他对具有艺术审美特征的小说、戏曲创作的充分重视。以此为理论前提,在<水浒传)的评点中他就完全有可能超越前人论及
小说时都必须面对的一个尴尬问题:即小说的价值是否取决于其中所具有的社会教育意义,直接切入了对作家创作才能、小说艺术特色等一系列小说内在艺术规律的讨论。在金圣叹之前,尚有一些小说评论者过分重视小说的社会教障作用,贬低了小说本体的特征和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使小说成9鳋史的附庸,将“才子书”与“圣人”书的功能混为一谈,对卧说艺术创作规律的探讨明显缺失。金圣叹则借助于将小说归类9严才子书”而从理论建构方面纠正了前人的偏颇,在具体的小盼论中把重心由强调小说社会作用转向重视小说的艺术表现方,/:将小说批评由以社会批评为主转向以艺术批评为主,使小说9论真正获得了本体论的意义,小说批评从理论构成方面亦因此,褐以完整和独立;另外,金圣叹对六部“才子书”相互融通的9惶的强调又为他在<水浒传)评点中广泛吸收其他各艺术门类田瓢想成果、进一步深化发展古代小说理论提供了重要基础。总匮,正因金圣叹专注于对作家创作之“才”的剖析,他方能在明清时期众多的小说评论者中脱颖而出,作出对小说创作艺术规律最为全面细致揭示。
第二节 “以文为戏”与明代社会之关系

一、“以文为戏”的定义
与立德载道的“圣人”书相比,金圣叹所推举的六部“才子事”虽然有以表现个人才情见长的共同特点,但六部“才子书”冀体不一,六位“才子”的个性特征亦各有别,如“庄生意思欲育圣人之道,<史记)摅其怨愤而已”①。至于作为小说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金圣叹认为其作者意欲以文为乐、以文为戏,卵超过在小说创作中表现艺术才华、抒写“锦心绣口”“以自娱乐”:
      呜呼!古之君子,受命载笔,为一代纪事,而犹能出其珠玉锦绣之心,自成一篇绝世奇文。岂有稗官之家,无事可纪,不过欲成绝世奇文以自娱乐,而必张定是张,李定是李,毫无纵横曲直、经营惨淡之志者哉?——第二十八回回前总评史书以客观记事为特点,并往往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政治使命,因此只有极少数优秀的史书作者在客观记录史实过程中能够通过对史料巧妙的加工处理,在有限的自我表现空间内充分展示个人才华;小说内容方面的虚构性特点、小说功能方面对社会政治使命在相当大程度上的脱卸,则为小说作者提供了极大的自我表现空间,使其创作行为完全可以以自娱为目的,作者通过巧妙虚构故事、追求绝世奇文获得自我满足。金圣叹将小说归入“才子书”,为作者在创作中自由挥洒才情提供了理论前提,而金圣叹所归纳的小说文体性质特点又为“才子”在创作中以文为戏提供了客观条件。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323

开  本:32/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