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中药学(士)考试过关必做3000题(2009)
中药学(士)考试过关必做3000题(2009)


中药学(士)考试过关必做3000题(2009)

出 版 社:中国石化出版社

丛 书: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系列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定  价:37.80

I S B N :9787802297807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考试  >  医药卫生类职称考试    

标  签:医学  综合  医学类考试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职称考试  考试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中药学(士)考试过关必做3000题》(2009)是中药学(士)资格考试辅导资料,依据最新考试大纲要求,以及历年真题题型与数量在各考试科目及其章节中分布情况,精心编选3000余道章节复习强化训练题(含精选历年真题),内容涵盖大纲所有考点。《中药学(士)考试过关必做3000题》(2009)共分10篇,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调剂学、中药药剂学和药事管理学。

TOP目录

中药学(士)考试科目与题型设置
人机对话考试题型介绍与答题要领
第一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 阴阳学说
第三章 五行学说
第四章 五脏
第五章 六腑
第六章 奇恒之腑
第七章 气血津液
第八章 经络
第九章 病因
第十章 发病
第十一章 病机
第十二章 防治原则

第二篇 中药学
第一章 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第三章 中药炮制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第六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七章 解表药
第八章 清热药
第九章 泻下药
第十章 祛风湿药
第十一章 化湿药
第十二章 利水渗湿药
第十三章 温里药
第十四章 理气药
第十五章 消食药
第十六章 驱虫药
第十七章 止血药
第十八章 活血祛瘀药
第十九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二十章 安神药
第二十一章 平肝息风药
第二十二章 开窍药
第二十三章 补虚药
第二十四章 收涩药

第三篇 方剂学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解表剂
第三章 泻下剂
第四章 和解剂
第五章 清热剂
第六章 祛暑药
第七章 温里剂
第八章 补益剂
第九章 固涩剂
第十章 安神剂
第十一章 开窍剂
第十二章 理气剂
第十三章 理血剂
第十四章 治风剂
第十五章 治燥剂
第十六章 祛湿剂
第十七章 祛痰剂
第十八章 消食剂
第十九章 驱虫剂

第四篇 中药化学
第一章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
第四章 蒽醌类化合物
第五章 香豆素类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
第九章 甾体类化合物
第十章 生物碱
第十一章 鞣质

第五篇 中药药理学
第一章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第二章 解表药
第三章 清热药
第四章 泻下药
第五章 祛风湿药
第六章 芳香化湿药
第七章 利水渗湿药
第八章 温里药
第九章 理气药
第十章 消食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四章 安神药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
第十六章 开窍药
第十七章 补虚药
第十八章 收涩药
第十九章 驱虫药

第六篇 中药鉴定学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
第二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储藏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第四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第五章 茎木类中药
第六章 皮类中药
第七章 叶类中药
第八章 花类中药
第九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第十章 全草类中药鉴定
第十一章 藻、菌、地衣类中药
第十二章 树脂类中药
第十三章 其他类中药鉴定
第十四章 动物类中药
第十五章 矿物类中药

第七篇 中药炮制学
第一章 中药炮制学概况
第二章 炮制与临床疗效
第三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
第四章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第五章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贮藏保管
第六章 净选加工
第七章 饮片切制
第八章 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第八篇 中药调剂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调剂人员职责与道德规范
第三章 中药处方与处方应付
第四章 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
第五章 合理用药
第六章 特殊中药的调剂与管理
第七章 中药用量与计量
第八章 中药调剂设施及工作制度
第九章 饮片调剂操作规程
第十章 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
第十一章 中药临方炮制
第十二章 中药煎服
第十三章 药品采购与供应
第十四章 中药品质变异
第十五章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第十六章 中药养护技术
第十七章 常用中药的养护

第九篇 中药药剂学
第一章 中药药剂学绪论
第二章 制药卫生
第三章 粉碎、筛析与混合
第四章 散剂
第五章 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
第六章 浸出药剂
第七章 液体药剂
第八章 注射剂
第九章 外用膏剂
第十章 栓剂
第十一章 胶剂
第十二章 胶囊剂
第十三章 丸剂
第十四章 颗粒剂
第十五章 片剂
第十六章 气雾剂
第十七章 膜剂
第十八章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第十九章 中药制剂的生物有效性评价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第十篇 药事管理学
第一章 药事与药事管理
第二章 药品与药品标准、药品管理分类及药师职责
第三章 药事组织管理
第四章 中药管理
第五章 药品管理法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第七章 药品监督管理
第八章 中医药条例
第九章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第十章 医疗卫生系统医德规范及卫生行业作风建设

TOP书摘

第一篇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A1型题】
1.下列提出“邪去则正安”论点的医家是
A.张子和
B.朱震亨
C.刘完素
D.李杲
E.李时珍
2.下列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原则是
A.整体观念
B.异病同治
C.同病异治
D.辨病施治
E.辨证论治
3.中医学认为将人体联系为一个统一整体的是
A.奇恒之腑
B.六腑
C.五脏
D.经络
E.以上均不是
4.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基础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神农本草经》
5.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其中心是
A.脑髓
B.五脏
C.心肺
D.脾肾
E.六腑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为
A.望闻问切与辨证论治
B.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C.以五脏为主的整体观
D.阴阳五行与脏象经络
E.辨证求因与审因论治
【B型题】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温补派
B.滋阴派
C.攻邪派
D.寒凉派
E.补土派
1.治病以汗吐下三法为主者,称为
2.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者,称为(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疾病恢复的途径
B.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C.论治的前提和依据
D.疾病治疗的目的
E.以上均不是
3.辨证是
4.论治是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78

版  次:1版

开  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113.7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