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孔子传(励志精编版)/中国历史名人传记青少年读本
孔子传(励志精编版)/中国历史名人传记青少年读本


孔子传(励志精编版)/中国历史名人传记青少年读本

作  者:李木生 编著

出 版 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丛 书:中国历史名人传记青少年读本

出版时间:2006年09月

定  价:16.00

I S B N :9787508713144

所属分类: 少儿  >  按年龄段  >  11-14岁  少儿  >  少儿成长  >  心理发展    

标  签:名人励志  青少年励志  励志与成功  儒家  子部  国学  哲学  学者  传记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本书为你讲述的就是这位中国文化巨人的传奇一生。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青少年读本之一。读史点亮人生,励志改变命运。本书将为你揭示我国历史上最具号召力,在封建思想、文学体系上做出最大贡献的文学巨擘——孔子的传奇一生。该书史料翔实,故事生动,发人深省,对青少年来说绝对值得一读。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本书为你讲述的就是这位中国文化巨人的传奇一生。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青少年读本之一。读史点亮人生,励志改变命运。本书将为你揭示我国历史上最具号召力,在封建思想、文学体系上做出最大贡献的文学巨擘——孔子的传奇一生。该书史料翔实,故事生动,发人深省,对青少年来说绝对值得一读。

TOP目录

第一章 孔子的先辈们
第二章 孔子出生
第三章 少年时代
第四章 青年时代
第五章 孔子适齐
第六章 孔子见老子
第七章 雒邑深造
第八章 授徒设教
第九章 孔子仕鲁(上)
第十章 孔子仕鲁(中)
第十一章 孔子仕鲁(下)
第十二章 离鲁流亡
第十三章 游历卫国
第十四章 游历陈国
第十五章 困厄陈蔡
第十六章 拜见叶公
第十七章 重返卫国
第十八章 离卫返鲁
第十九章 参政议政
第二十章 文献整理与著述
第二十一章 孔子与他的学生
第二十二章 孔子之死

TOP书摘

书摘
青年的孔子,长得高大且透着一种少有的文气,并不是如后来被神化的那种五官与身体的怪异形象。曾经亲临曲阜采集过孔子事迹的司马迁,这样描绘他:“孔子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周尺要小于现在的市尺,按周尺一尺折合现代公制十九点九厘米计算,则孔子身高为一米九一。可以想象,他既继承了勇士父亲的魁梧威风,又比父亲多了一份沉稳秀气。
这样一个博学而又威武挺拔的青年,十九岁就娶了妻子宋人亓官氏。一年之后,孔子就有了自己的儿子。
那时的孔子在鲁国已经有了相当的名气了吧?不然,鲁国国君鲁昭公也不会专门派人送来祝贺的鲤鱼。生活的艰辛、家境的困顿与自己渴望立业救世的理想,都会让孔子对于当权者怀着一种期待。何况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年孔子来说,更会对世事怀着某种美好的向往。于是他便为自己的新生的儿子起名为“鲤”,字伯鱼。真是国君的一条鲤鱼,让儿子连名带字全派上了用场。或者,孔子的取舍,也正埋下了他坎坷而又悲剧人生的伏笔。
有了家室与儿子的孔子,就要在谋生与学习的路上,挑起更重的担子了。
母亲健在的时候,小小的孔子一定干过很多贵族子弟不屑于干的杂活,诸如扫地、打柴、推车、洗衣、挑担等。但是他真正地走上社会做事,却是在母亲去世之后了。家道中落,又没有资格承袭官爵,这却从另一方面帮助了他,让他在艰难困苦之中学会了生活与做事的本领,坚强了面对困境时的意志,也锻炼出了承担苦难与挫折的良好心态。同时,也让他有机会能够看到贵族与平民两个天地问的真实状况,这也为他日后思考人生与国家的问题,提供了独到的视角。
孔子结婚生子后的第一份工作,当是在鲁国权臣季孙氏家里任委吏。委吏就是管理仓库的一个小差役。看似容易,做好却难。他的前任就是因为管理混乱和有贪污嫌疑而使季孙氏感到不满。孔子并不嫌这个职位的鄙贱,尽心尽力,并让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料量升斗,会计出纳,全部做得清楚明白。季孙氏想不到年轻的孔子竞有这样处理事情的能力,就又委派了他第二份工作,做乘田。乘田也许比委吏还要鄙贱,因为这是一份管理饲养放牧牛羊驴马等牲畜的小吏。身大力不亏,加之孔子肯动脑筋,晨夕饲养,牵出赶进,清扫洗刷,很快又把这份乘田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孔子并不忌讳谈论自己曾经干过这样鄙贱的事情,他甚至还带有某种自豪的口吻谈起自己的这一段经历。他说:“叫我管牛羊,我就把牛羊管理得肥胖强壮起来”,“叫我管仓库,我就把仓库里的账目计算得清清楚楚”(《孟子?万章下》)。
孔子并不是生而知之——世界上从前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这种生而知之的人——他的能干与才能全部来自于他的好学与勤奋。有这样几件好学的故事,能够真实地反映出青年孑L子的精神风貌。
在《论语?子罕》一章里,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在孔子所住的阙里不远的地方有个达巷,那里的人一定是多次亲眼见到了孔子的博学与多闻多能,所以才信服地赞叹:“姓孔的那个青年真不简单啊,虽然他还不是个知名的人,但是他会的东西实在是多呀!”孔子听到后,却谦逊而又有些幽默地说:“我有什么本事啊?会赶车吗?会射箭吗?我不过会点赶车的本领而已。”其实,在青年时代就已经精通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孔子,很明白“六艺”中最容易的要数赶车了。他之所以强调自己“不过会点赶车的本领而已”,就是在告诉自己的学生们,一个真正会学习好学习的人,是要从最基础最简单处学起做起,不能眼高手低,更不能好高骛远。在他第一次有机会进入鲁国祭祀周公的太庙时,他便从进门到出来,遇到什么就问什么,好像一个饥渴的小学生一样。有人见到孔子的“每事问”,便不解地说:“谁说鄹邑大夫叔梁纥的儿子懂得周礼呢?他进入了太庙就问这问那,还没见他住过嘴。”这话传到了孔子的耳朵里,孔子却不客气了,回答说:“这才是合乎礼的呢。”还在儿时就已经“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按照周礼进行演练不已的孔子,当然对于周礼早已烂熟于心,他怎能会不知道呢?他只是在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验证,并对春秋末年一些背离周礼的地方表示疑问罢了。
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鲁国的一个附属小国郯国的郯子来朝见鲁昭公。在一次宴会上,鲁国大夫昭子问郯子:“少昊的时候,以鸟名官是怎么回事呢?”郯子说:“少吴是我的祖先,这个情况我是知道的,当时少昊刚立的时候,正好有凤飞来,这就是以鸟名官的起因吧。”接着,郯子还向昭子详细地介绍了当时的情况。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再也坐不住了,连夜敲开了鲁国宾舍郯子所宿居的门,迫切地向郯子请教关于少吴时代职官制度典籍历史等情况。
当时二十六岁的孔子,其博学早已闻名鲁国,郯子见这样一个知名学者却能够如此虚心求教,十分感动,便倾其所有,全部奉告。两值学者谈得那样投机,甚至忘了天已大亮。离开郯子依然兴奋的孔子,还忍不住向人惋惜地感叹道:“周天子那里已经没有主管这类事情的人了,像郯子这样有学问的人,已经散落于四方了。”
P23-26


插图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80

版  次:2006年9月第1版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32.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