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美国的智慧
美国的智慧


美国的智慧

作  者:林语堂 著,刘启升 译

出 版 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02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56132940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文化理论与研究    

标  签: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  中国文学  综合  外国  中国现代  文学  各国文化  世界及各国文化  文化  林语堂  中国现当代  名家作品及研究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通俗哲学著作,尘封了半个多世纪,中文版首次面世。由国学大师林语堂脚踏东西文化,挥毫泼墨而成,“中国人应该向美国人学习什么?”全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生命、情感、自由、幸福、自然、宗教、幽默与讽刺、爱情与婚姻、战争与和平,等等。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创作;在本书中,林先生挥毫泼墨,收放自如,真正体现了这一风格。引用了三百余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的作品,如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本杰明·富兰克林、戴维·格雷森、奥利弗·温德尔·霍姆兹、托马斯·杰弗逊等等,阅读本书,犹如与大师面对面交谈,心灵会得到一次净化和升华。
这是一本通俗哲学著作,尘封了半个多世纪,中文版首次面世。由国学大师林语堂脚踏东西文化,挥毫泼墨而成,“中国人应该向美国人学习什么?”全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生命、情感、自由、幸福、自然、宗教、幽默与讽刺、爱情与婚姻、战争与和平,等等。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创作;在本书中,林先生挥毫泼墨,收放自如,真正体现了这一风格。引用了三百余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的作品,如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本杰明·富兰克林、戴维·格雷森、奥利弗·温德尔·霍姆兹、托马斯·杰弗逊等等,阅读本书,犹如与大师面对面交谈,心灵会得到一次净化和升华。

TOP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l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l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义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l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l926午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l927年任外交部秘书。l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 》,1935年刨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l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l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火学,任校长。l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l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l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TOP目录

译者序
前 言
第一章 生活的智慧
一、智慧的范围
二、哲学家眼里的盲人的探路棒
三、美国人的事实观
四、渴求信仰
第二章 生活的决策
一、一切是谜
二、重视梦一般的虚幻
三、谁是梦想家?
四、当笑比哭明智的时候
第三章 我们的动物遗产
一、用精神分析法研究现代人
二、亚当和夏娃
三、我们是类人猿的后代
四、我们正在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第四章 生命的旋律
一、女人在哪里?
二、生命的快节奏
三、老年
四、死亡和不朽
第五章 人是情感动物
一、唯物主义观点的不足之处
二、人类经验的要素
三、浪漫主义的权利
四、当一位注重现实的人成为一个恋人的时候
五、灵魂必需的极乐状态
第六章 新英格兰插曲
第七章 生活
一、梭罗和孔子
二、生活无须道歉
三、普通人生活的快乐
四、普通人劳碌的英雄品质
五、梭罗和生活的价值
第八章 自由
一、为什么需要自由?
二、“美国民主”和“苏联民主”
三、普通人
四、国家和个人
五、杰弗逊式的民主
第九章 追求幸福
一、蓝色鸣鸟
二、生理上的安宁
三、工作的激励作用
四、满足的奥秘
五、如何做到既圆滑叉温情
第十章 生活的艺术
一、无为的艺术
二、友谊与交谈
三、食物和葡萄酒
四、茶和烟草
五、业余爱好
第十一章 自然
一、社会和自然
二、这个充满感知的世界
三、所有的奇观
四、力量与荣耀
五、泛神论者的欢宴
第十二章 上帝
一、绝对隐私
二、我们对上帝卑下的看法
三、关于黑色的随笔
四、三个伟大的宗教人物
五、质询的精神
第十三章 爱
一、婚姻
二、麻烦中的伟人:富兰克林
三、麻烦中的杰斐逊
四、麻烦中的林肯
五、性与羞怯
穴、惠特曼的性民主
第十四章 笑
一、幽默
二、讽刺
第十五章 战争与和平
一、世界政府
二、伍德罗威尔逊
三、战争与和平
第十六章 总结
一、一个人自己的哲学
二、霍姆兹法官的信条
三、爱因斯坦的私人信条
四、为适度干杯

TOP书摘

书摘
一、智慧的范围
唯一重要的哲学问题,关系我们及我们国民命运的唯一问题,是生存智
慧问题。只有搞清其主题和范围,智慧才能称其为智慧。其范围只能是,一
定是,也许是活着的人的生存领域。我就想把问题这么简单化,丝毫不愿意
涉及一个让人非常遗憾的知识分支——形而上学。活着的人的问题是一个我
们了解甚少的相当广阔的领域,其中充满了人类情感和希冀;充满了使我们
不时地感到羞愧的动物遗产;充满了太古的、黑暗的、地表下的欲望,这在
基督教义上称为附在我们身上的恶魔;充满了我们莫名其妙的高贵感,考虑
到我们的来历的确莫名其妙,这在基督教义上称为驻在我们心中的上帝;充
满了了不起的智慧及其结晶;充满了我们高尚的爱国情操,对国旗的热爱,
铜管乐队带来的激动以及国际战事中并不光彩的屠戮。世界,生生息息的世
界,是一个经常被人谈起的话题,有时候谈论得过多了。难道我们不可以不
提不朽的问题吗?这应该是死者的合适话题和领地。对我们来说,他们死了
,假如他们没有死,他们将从更好的角度讨论他们知道的一切;我们只有穿
过阴阳界才能对此了解更多。我希望他们处理问题比我们的运气要好。爱默
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关于不朽的众所周知的证据是我们对其他任何解决
方案都不满意。”——一句广为引述的名言,它会继续流传下去。证据本身
含有消极的成分,依赖于我们思想中的某种主观欲望。但是,由于使用了形
容词“众所周知”,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上;否则,人们也不会引
用得如此广泛。然而,一个中国人也许会这样说,说得同样恰如其分:“关
于死亡众所周知的证据是我们都翘起了我们的脚趾(代指死亡)。”因此,不
管是在美国还是在其他地方,智慧的范围是一个简单的命题。我们都会死去
,但在这短暂的几十年间,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生命才最有价值呢?
“了解可能发生的事情是幸福的开端。”乔治·桑塔雅那(George
Santayana)说。桑塔雅那只用一句话似乎就为我总结了关于智慧的适当领域
,以及美国人的所言所思之精华。我知道,从知识结构上来看,桑塔雅那是
一个在欧洲大陆出生的拉丁人;他的母亲是美国人,他先后在波士顿和坎布
里奇成长和讲学,从这方面来说,他是个美国人。可实际上他是个游历四方
的学者。我想提他,是因为,如果缺少了这位人类和自然主义智慧的巨擘,
对美国智慧堪称不可估量的损失。他的思想高屋建瓴,仿佛高山顶峰修造的
一座城堡,空气虽然稀薄,但依然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
但是,了解人类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并非西方哲学的特征。悠闲地沉
思,而对生活现实不闻不问,对我来说,似乎包含了西方正统哲学的全部内
容——思考不朽、自由意志、绝对真理、绝对本质、绝对物质、知识的可能
性或者不可能性。约翰·杜威(John Dewey)曾经一本正经地说道:“针对知
识的可能性这一问题发表的言论的确有一种讽刺意味。科学正在迅猛地发展
,哲学家们却在询问知识是否可能。”①也许此后杜威对此给予了正确的补
充——“他们认为知识是不可能的。”自由意志问题如何提出来,本身就表
明思考的悠闲性。任何一个人,如果侍者问他需要茶还是咖啡,加不加奶油
,冷的、热的还是冰的,锡兰茶还是中国茶,加柠檬还是牛奶,加一块、两
块还是三块糖,那么,他知道他是自由的。任何凶手,做完周密的计划之后
,都清楚最终是否实施完全靠他自己拿主意;甚至由于仇恨、妒忌或恐惧造
成的不正常的短暂的意志麻痹也只会证明正常意志在起作用。然而,在讨论
自由意志和决定论方面已经浪费的笔墨足够一头河马畅游其中。
在这些西方哲学家们的眼中,知识和意识存在着完全的区分;事实上,
过去三百年间,二者之间一直相互猜疑,争执不断。西方哲学家,从他全部
思考的证据来看,被认为是对自己的意识不信任。在选用茶或咖啡时,他甚
至不能遵循自己的思维过程。也许,只有威廉·詹姆斯曾经十分直白地说道
,在坎布里奇结束一次演讲之后,他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漫步于三一大道或牛
津街上。也许,把西方哲学家仅仅描绘成一个怀疑自身存在的人过于简单化
了;也许,我们甚至可以断言,这是西方哲学的愚昧。我们很快就会明白,
美国人强烈的事实感是如何坚持不懈地对抗这一散漫的无用论的。但是此刻
,我可以借鉴一位最睿智的现代美国人——克莱林斯·戴伊(Clarenee Day)
的看法,他的话语富有幽默感和洞察力,他曾说:“太多的道德卫士开始演
讲时都轻视事实,轻视他们也包含其中的人。轻视是他们的自由,但同时他
们也失去了作为道德卫士的资格。他们的感觉使他们忽视了作为讲学者应该
具备的义务——去发掘人类行为中最闪亮的部分,而不是把一系列不可能摆
在他的面前并且告诉他如果他不解决这些不可能,他就应该受到诅咒。”
智慧主要是一种均衡意识,更是一种对我们人类局限性的把握。一些人
绞尽脑汁试图弄清楚精神、本质和物质,哪个代表了最终的绝对性;他们绞
尽脑汁只为追求其中的快乐,不会摧毁宇宙。宇宙继续运转,生命不断延续
,丝毫不理会他们的存在。有人曾发表言辞巧妙的评论,称伯特兰德·罗素
对上帝发怒是因为上帝并不存在,因为如果上帝存在上帝肯定愿意毁灭他。
因此,对我来说,智慧就是强烈地意识到我们不是什么身份,比如我们并不
是上帝,同时面对生命的本来面目。换言之,智慧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是
对生活和常识的思索。约翰·杜威,美国精神的典范,借助相对简明的方式
,诠释晦涩难懂、冗长乏味的抽象哲学,他之所以这样做,只不过在努力地
告诉我们要依靠经验、相信经验,他曾经也将其与人类常识相提并论。③
很久以前,有一个美国人无须重新积累自己的常识,因为他一直具备着
常识。他有非凡的天赋、理想的出身,他的母亲快乐地生活在世上,心满意
足。他也心满意足。本杰明·富兰克林,作为闪电爱好者、女性倾慕者,同
时又是一位思想者。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世界该干什么,美国该干什么。
我们又有谁能够这样说呢!
因此,我希望从这位最睿智(或许也是最伟大)的美国人身上开始对美国
智慧的探索,以便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思索。一切哲学,人类的一切深邃思想
,无疑都起源于如何看待这个星球上的人的寿命的短暂和虚幻。一旦真诚地
去面对,人类常识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1778年,富兰克林居住在帕西,当时是巴黎的郊区。一天,他在布里昂
夫人的陪同下,到两里格(等于三英里)以外的约里磨坊——塞纳河上的一个
岛屿,去参加一个文化人的欢乐聚会。在那里,富兰克林观察到一种名叫蜉
蝣的昆虫,其寿命还不足一天,于是就写了下面的一则小品文,之后迅速地
传开,巴黎文化圈里的朋友们争相传阅。他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向布里昂夫
人献殷勤,他正在追求布里昂夫人,而后者的丈夫当时还活着。求爱的结果
是,富兰克林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即这位法国贵夫人的青睐,他称之为“
基督的慈悲”。然而,从此,在布里昂夫人的经常鼓励下,他创作了大量的
小品文,这些小品文成为他最优秀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他成为了一
个天才作家。P1-3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408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104.9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