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纳西学论集:和志武
纳西学论集:和志武


纳西学论集:和志武

作  者:和志武 著

出 版 社:民族出版社

丛 书:纳西学丛书

出版时间:2008年02月

定  价:35.00

I S B N :978710509099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传统文化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纳西学,就是以纳西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实践上,它贯穿古今;在空间上,它横跨东西。既包括对纳西族的本体性研究,也包含这种研究本身。它起步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初,源于西方学者、传教士、军事人员对纳西族地区的游历……
  本书论文有:《纳西族的社会历史与东巴教的形成和发展》、《略论纳古族的东巴教和东巴文化》、《炎黄、古羌与纳西东巴文化》、《纳古族原始巫教古文化之渊源》、《东巴文原名内涵》……

TOP作者简介

和志武(1930~1994年),纳西族,著名的东巴文化学者,云南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195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干训班,历任民语系教员、丽江师范教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室主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所研究员等职,兼任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顾问、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主编《中国原始宗教研究资料丛编’纳西族卷》,参订方国瑜编撰的《纳西象形文字谱》,合著《纳西族史》,撰《纳西东巴文化》、《纳西语基础语法》等200多万字著述,曾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TOP目录

序(任继愈)
代自序:做学问必须做老实人
上篇 东巴文化论
纳西族的社会历史与东巴教的形成和发展
略论纳西族的东巴教和东巴文化
炎黄、古羌与纳西东巴文化
纳西族原始巫教古文化之渊源
丽江下长水古许群体之祭天
东巴文原名内涵
纳西东巴经中的tsho21“人”和lv33“牧奴”
纳西东巴经语言试析
纳西族古文字概论
试论纳西族象形文字的特点
从象形文东巴经看纳西族
社会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
 藏文化对纳西文化的影响
 论《鲁般鲁饶》
 东巴经中的木氏土司事迹
 关于纳西族天文学方面的若干资料
 日文版《纳西东巴文化》序
下篇 历史语文论
 纳西语概况
 纳西人学汉语的语音矫正
 纳西新文字的制定和试验推行
 试论汉语在纳西语丰富和发展中的作用
 纳西族支系研究一题
 纳西族口传文学概论
 纳西族的民歌
 丽江江边调
 古代纳西族的“拇瓜”制度
 近代纳西族的历史发展
 纳西族的道德观念
 纳西族民间殉情的社会历史原因
附录:和志武先生学术年谱
后记

TOP书摘

纳西族的社会历史与东巴教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原始宗教资料丛编·纳西族卷》前言
  一:
纳西族居住在我国西南滇、川、藏交界的金沙江流域。其地东经99°~102°,北纬26°~29°,属于青藏高原的南端。人口共约30万人(1990年普查数),其中云南省纳西族有265708人,占总人口的90%,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有18万多人,占总人口的60%;其他分布于中甸、维西、德钦、宁蒗、永胜和四川省的盐源、木里、盐边和西藏自治区的芒康等县。
纳西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和古老的象形东巴文。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划分为以丽江坝区为代表的西部方言和宁蒗永宁为代表的东部方言。东部方言区多数属纳西古氏族“买”、“何”两支后裔,到20世纪上半叶仍处于封建领主制的社会经济和土司制度,在家庭和婚姻方面保留有原始母系家庭和对偶婚的残余,其信仰为原始达巴教和藏传佛教(俗称黄教),只有流行达巴口诵经而无象形文字经书。西部方言区多数属纳西古氏族“束”、“叶”两支后裔,到20世纪上半叶已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丽江大研镇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发展,家庭和婚姻为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其信仰仍属原始宗教范畴的东巴教和藏传佛教(俗称红教),丽江坝区与河谷区还有信仰大乘佛教和道教的,东巴教中使用象形文东巴经,丽江坝区和西部山区还流行标音的哥巴文东巴经。从明代起,丽江上层人物中开始出现掌握汉字的作家群,清初改土归流以后,有了考取举人、进士的上层文化人,民国以后普遍建立了汉文学校。
纳西族自称“纳西”、 “纳日”和“纳恒”。 “纳”意为“大”,“西”、“日”、“恒”均意为“人”,合起来为“伟大民族”之意。其古称“麽些”,首见于晋常璩《中阳国志》蜀志、越巂郡、定笮县(今盐源县),有“摩沙夷”。此后史不绝书,因此国外一般用moso书写。“摩沙”之称当源于我国古代商周时之“羌、雾”和稍后的“牦牛羌”,因其牧养牦牛而著称。据考证,“摩”(牦)为族名,“沙”即“人”(见方国瑜《麽些民族考》),纳西古语“牛”和“牲”均读“摩”音,因此“摩沙”(麽些、摩梭)之称,当是根据古纳西语“牧牛人”之音译,并与“牦牛羌”之名相沿承传至今。宁蒗县纳西族现仍用“摩梭”这一称谓。
纳西族主要渊源于我国商周时期南下的西北古羌人,并与髳人和两汉以来西南藏彝走廊的牦牛羌(夷)有渊源关系。到了蜀汉和晋代,她以“摩沙夷”的单独族称出现于历史舞台。其后,其中一部分逐渐往金沙江南岸迁徙,融合隋唐时在今丽江的“汉裳蛮”和“濮懈蛮”形成纳西族。古羌人对形成“华夏”民族有过重大贡献,古羌、雾皆与炎黄有着共同文化渊源,而留存于纳西族东巴教及东巴文化的不少古文化特征,亦可追溯到古羌文化和炎黄文化。
  ……

TOP插图


插图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501

开  本:大32开

加载页面用时:78.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