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上山——中华文明的万年奠基
上山——中华文明的万年奠基


上山——中华文明的万年奠基

作  者:蒋乐平 著

出 版 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4年08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54732478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文物考古  >  中国文物与考古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20 世纪70 年代,河姆渡遗址的横空出世,大大冲击了传统的“黄河中心论”,人们形成了一个新的认知——我们的文明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共同基础。 21 世纪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调查队扎营于浙江金华的浦阳江上游,在这里开展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调查,由此开启了上山遗址的发现之旅,也将以跨湖桥、河姆渡、良渚为代表的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时间上限,拉长到了万年之前,奠定了浙江在中华文明起源版图中的突出地位。 20 年多来,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持续努力,上山文化体现在稻作、定居、彩陶等方面的证据链已经日臻完整、完善,成为万年中国的重要符号。在中华文明奠基阶段,人们在这片热土上劳动、创造的清晰图景,已历历在目。

TOP作者简介

蒋乐平,浙江诸暨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1985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一直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主持发掘的跨湖桥遗址入选2001 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主持发掘的浦江上山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1921—2021)。出版《跨湖桥文化研究》《浦江上山》《万年行旅——一个考古人的独白》等作品多部,发表各类论文近百篇。2022 年被评为“ 浙江人· 浙江骄傲”年度人物。

TOP目录

第一章
发现上山

第二章
钱塘江畔

第三章
万年印记

第四章
食稻族群
第五章
炊烟升处

第六章
走向文明

附 录
万年中国:一个具有突破意义的概念
上山文化大事记

后记

TOP书摘

序 言

中华民族的源与根在哪里?中华文明是怎样起源、形成的?我国现代考古学百年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脉络作出了系统的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考古发现“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石。中华文明,灿若星河、绵延闪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深厚底气。

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文明长河,是如何发端的?在数千年的接续传承中,又经历过怎样的曲折坎坷、起承转合?这些牵系民族根脉的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来所要揭示和回答的根本之问。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就考古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他回顾了我国现代考古学自诞生以来,在探寻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发现,比如,渑池仰韶遗迹、安阳殷墟遗址、余杭良渚古城遗址、浦江上山遗址等,考古发现,我国1.3万年前便发明了制陶术,1万年前就栽培出世界上最早的稻、粟、黍, 9 000多年前就能生产玉器……这些考古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为我们更好研究中华文明史、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提供了一手资料,是坚定文明自信的重要源泉。

如果说中国考古成果是满天繁星,浙江考古可以说是清晨天空中的启明星。浙江考古之于中国考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探寻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进程方面,余杭良渚古城、余姚河姆渡、萧山跨湖桥、浦江上山等重要考古发现层出不穷,目前全国已知距今 9 000年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近半数在浙江发现。浙江考古实证了浙江先民对中华文明、世界发展乃至人类进步的重大贡献。这些重大成就展示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上山文化得名于浦江上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已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2006年上山文化正式命名。同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作出“要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的重要批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在钱塘江、曹娥江和灵江流域发现上山文化遗址24处,这是中国境内乃至东亚地区规模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

2020年11月的“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出了“三个定义”:上山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上山文化是中国稻作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上山遗址的彩陶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上山遗址发现的万年水稻,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人类最早的、确定无疑的栽培稻的开始,因此,上山文化可以说是以南方稻作农业和北方粟作农业为基础的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起点,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是一个遗址群的分布,还有许多陶器和石器,是一个很成熟的定居文化,这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可称之为改写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发现。

距今一万年前后是中华文明的奠基阶段。上山文化就是中华文明万年奠基阶段的杰出代表,是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她代表着万年中国在文化上的成型,亦处于溯源中华文明的起点上。

尽管上山文化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最近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又发布了从距今十万年至一万年野生稻向驯化稻演化的科研成果。“万年上山,世界稻源”,近两年更是成为一个高频热词,在考古界尤为火热:亮相世界考古论坛、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亮相国家博物馆,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然而,让考古成果真正走到公众中去,这还远远不够。考古成果的社会普及,还任重道远。可喜的是,在浦江县委宣传部和金华市上山文化遗址管理中心的筹划下,上山文化的主要发现与发掘者蒋乐平撰著的这本《上山——中华文明的万年奠基》即将出版。尤其让我高兴的是,这本图书设定的读者对象是普通大众乃至更为年轻的中学生群体。对考古人来说,撰写专业考古报告属于本行,但要以通俗的语言向普通读者准确地讲清楚一个遗址、一种文化的方方面面,讲清楚考古研究的成果及其意义,却并非易事。《上山——中华文明的万年奠基》这本书朝这个方向做了很好的努力。作者以尽量简明平实的语言,带领读者一窥上山文化的地理环境、文化特征、生业、聚落等各方面的内容,阐释上山文化的成就与意义,篇幅虽不大,内容却颇成系统。我相信,通过这本书,将会有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加深对考古工作、对上山文化、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认识。让考古成果真正走到公众中去是每一个考古人的重要责任。衷心希望,未来能涌现更多的类似著作,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文化自信和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遵作者蒋乐平所嘱,很高兴为之作序。

王巍

2024年7月31日

后记

东方出版中心于2023年8月出版《万年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一书,作为作者之一,我荣幸地在当年的上海书展上参加了该书的首发式,后来又参加了一系列关于该书的宣传推广活动,包括在《光明日报》刊发书评《万年中国,灿烂辉煌》。这篇文章的原标题是“万年中国,一个具有突破意义的新概念”。“万年中国”乍看是一个新词,实际上是几代考古学人在田野考古基础上倾心塑造、在浩瀚广大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孕育而出的水到渠成的观念性成果。

《万年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一书,涉及万年的遗址只有上山。这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我当即感到这是宣传上山遗址和上山文化的好机会。上山文化提供了水稻起源于中国的最早证据。这一养活了世界上近一半人口的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由生活在钱塘江流域的古上山人在10 000多年前最先培育、种植的,并在那里盛开了第一朵稻作文明之花。这一可书写于人类文明史的重大事件,难道不应该被更多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知晓,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的这一重大贡献?这一想法,得到了浦江县委宣传部和东方出版中心的认同与支持,这本《上山 —中华文明的万年奠基》,可视为各方合作推动的成果。大家认为,需要有一个观点鲜明的简明的读本,才能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上山文化。

最终确定写这本小书,是2024年春节之后的事,因此这是一次匆忙而快速的写作。敢于承担这个任务,也是因为我刚刚参与撰写了《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一书,其中的“上山文化”章节,已经具备了这次写作的基本框架。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很多考古专家加入了上山文化的研究行列,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很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我的同事王海明、仲召兵等主持发掘的小黄山遗址、下汤遗址等,也为上山文化打开了更开阔的认识视野。这本小书,是我在漫长的上山文化考古过程中学习与思考的一次总结。个人认识的不足,也将是本书的不足。敬请读者参考阅读并予批评指正。

蒋乐平

2024年3月26日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版  次: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72.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