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追寻更好的教育
追寻更好的教育


追寻更好的教育

作  者:李镇西 著

出 版 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7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570543755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育学  >  教育研究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李镇西老师近几年的教育热点随笔,每一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教育真诚的思考,对更好的教育的不懈追求。本书由“不平则鸣”“不言而喻”“不敢苟同”“不以为然”“不揣冒昧”五部分组成,语言犀利、冷静、真诚、理性,是一位真正的教师为捍卫真教育的纯洁与神圣而进行的文字呐喊。


TOP作者简介

李镇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

  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TOP目录

不平则鸣

学校不该作弊!

——学校为什么要教全体学生对教育部的调查作弊?

让教育恢复诚实本色

住手!请别以“幽默”的名义玷污儿童纯洁的心灵

说说全红婵和陈清晨

全爸爸是家教的模范,全红婵却不是励志的榜样!

如此造谣抹黑老师,居心何在?

“蛋蛋”的忧伤

“教材插图事件”不能把板子打在一线教师身上

我认可教育部对教材插图问题的处理

你说人教社没有汉奸?请拿出证据

有一种剽窃叫“天衣有缝”,有一种侵权叫“斩而不奏”

不言而喻

我为“禁止教师给自己子女补课”的建议点赞喝彩

你为什么如此狠心?

到底要失去多少孩子的生命,才能让教育充满人性?

坠楼孩子尸骨未寒,有人就开始制作“人血馒头”

因教育方式欠妥,教师就应该付出生命的代价吗?

“人是最高价值!”

——由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所想到的

指使学生打同学,比教师自己动手体罚学生更恶劣!

“明明是学习,却整得跟抓黄赌毒一样!”

——评学生违规补课将记入诚信档案

八名教师被“黑榜”警告,依据何在?

一一一写给云南省大关县寿山镇镇长的一封信

这不仅仅是师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谴责应该严厉,处理可以从宽

收了学生一束鲜花,何错之有?

收了鲜花晒朋友圈,有没有错?

……

不敢苟同

不以为然

不揣冒昧


TOP书摘

《追寻更好的教育》:

  如我所料,昨天“镇西茶馆”一篇关于学校作弊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后台留言近千条,因为留言太多,我无法一一放出,但所有留言,无一不对这种“反教育”行为予以谴责。

  在留言中,有人说:“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类似作弊是学校的常态。”甚至有老师说:“没有一个学校不是这样操作的!”是这样的吗?我承认,凭我的感觉,这样的做法的确不是个别现象,但要说所有学校都如此,我无法下这个结论。因为说话要凭证据,不对,要凭数据——通过调查得来的大数据。

  现实中往往有这种情况:消极、负面的消息总是容易暴露并流传开来,而积极、正面的消息则往往处于无闻状态。比如这次西安疫情,的确暴露出有关部门的管理存在严重问题,网上的相关批评文章不断被转发,我认为这是应该的。但如果由此而得出结论,说西安绝大多数市民在疫情之下都生活得很悲惨,这也不是事实。我通过微信一一询问了我在西安的几十位朋友,答复是一致的:“除了不能出家门,其他都很正常。”然而,很少有生活正常的市民在网上发文。

  当然,我必须指出,哪怕西安有一位市民因疫情而面临生活困难乃至生命危险,都是政府部门的失职,因为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一个人的头上,的确就是一座大山。也许生活困难者只占这座城市人口的百分之几,甚至百分之零点几,但对具体的生活困难者来说,就是百分之百。所以,网友们为之呼吁完全应该,对有关政府部门的批评也理所应当。

  今天本文不是谈疫情,而是以此为例说明:没有具体的调查,说所有学校都在“双减”调查中作弊,是缺乏说服力的。只要有一个学校站出来说“我们学校的调查是诚实的”,那么,所谓“所有学校都在作弊”之说,就站不住脚。

  何况,在昨天的留言中,的确有好几位朋友说,他们所在学校就没有规定家长必须填什么答案。虽然比起绝大多数说“我们学校也在作假”的留言,这只是少数留言,但至少证明,诚实的学校还是有的。

  至于诚实的是大多数学校,还是少数学校,需要足够的数据来证实。平时饭桌上议论一下,随便说,无所谓,可一旦成文,则要遵循胡适所说:“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

  还有人说:“这事怎么能怪学校?学校也是‘背锅侠’。如果不是事关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学校也不愿这样做啊!”

  还有人说:“你怎么只敢把校长当软柿子捏?”

  我从教多年,也当过校长。的确,校长有时候是两头受气。上有教育局,下有教师、学生和家长,常常两头为难,但他们最终往往不是遵从教育的本心,不是服从良知,而是考虑利益——这里的“利益”还不仅仅是校长个人的升迁或其他“好处”,更多的是关于学校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发展。如果因为某次调查而给本校、本地区的教育“抹黑”,最后利益受损的就是学校,教师也得不到好处,校长同样也极有可能会被教师们背地里戳脊梁骨。

  在这种情况下,只将批评的矛头对准校长,似乎不公。比批评校长更重要的,是呼吁改革教育局对学校的评价方式,严禁将类似考查结果与学校的荣辱得失挂钩。

  但是,写文章不能凭感觉。要批评某个对象,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就这件事而言,尽管我和许多人一样,严重怀疑真正的主导者另有他人,而学校只是执行者,但究竟是谁敢如此操作,我没有半点证据。而学校发给家长的调查问卷答案,则是铁板钉钉。我心中清楚是哪一所学校,只是为了保护信息提供者,我不能在文中明说而已。

  还是胡适那句话:“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

  我全身心地拥护国家的“双减”政策,同时,也希望“双减”的具体措施能够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这恰恰也是此次教育部搞大型调查的初衷。如果学校在上级组织的调查中不实事求是,而是弄虚作假,教育部得不到真实的调查结果,最后受害的还是孩子们。

  有人说:“教育部搞这个调查为什么要通过学校?直接面向学生及其家长不就行了吗?”猛一听会觉得此话很有道理,但斟酌了一下,我觉得就操作性而言,还是存在困难。我也想过,如果教育部直接将调查问卷委托给各街道社区,由它们去各家各户做调查,这样绕过学校是不是会更好?但仔细一想,如果是小范围调查,这样做是可以的;但这是面向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调查,如果不通过学校的平台,是很难采集到上千万乃至上亿的大数据的。至于“通过学校必然弄虚作假”的推论,未必能站得住脚,因为据我所知,家长们这次在国家监测平台上所填的答案,根本不会流向学校。换句话说,就算学校强迫家长必须填规定的答案,但如果家长对学校“阳奉阴违”,实事求是地填写,其他人是无法看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对家长填写答案的“引导”乃至“强迫”,纯属多余,实属心虚。

  我曾说过,人人都在骂教育上的弊端,但几乎人人都是教育上的弊端的制造者,至少是参与者,包括我在内。体制创新很重要,评价改革很重要,课程开发很重要……但这一切都离不开每一个具体的教育者“从我做起”的自我改善。每一个人做好自己,就是以点滴之力在推动教育改革乃至社会的进步。

  ……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1998年11月27日,我在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80周年国际论坛上做了40分钟的发言,谈了自己在苏霍姆林斯基思想影响下的教育实践。

  我刚讲完,坐在一旁的苏霍姆林斯卡娅擦着眼泪递给我一张纸,上面写满了赠言。其中有一句是:“您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这句话后来广为流传。能得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如此赞誉,我当然自豪。但我更看重的,是她前面的一句话:“您是一位真正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卡娅说我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多少让我诚惶诚恐,但是她称我为“真正的教师”,我完全接受。

  我认为,“真正的教师”是一个教师的最高荣誉,这也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毕生的追求。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也许无法评上高级职称,也很难获得特级教师的称号,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真正的教师。前者有赖于别人,后者则完全取决于自己。

  所谓“真”,就是真诚,真实。对教育、对学生怀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以一颗纯粹的心从事教育,自己不相信的决不教给学生,自己做不到的决不让学生做,决不对学生说假话,更不教学生弄虚作假,这就是“真”。

  所谓“正”,就是正直,正派。人格高尚,心灵纯洁,光明磊落,保持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气节,决不跪拜权贵,决不牟取工资以外的任何物质利益,决不向一切反教育的现象妥协,恪守教育的底线,这就是“正”。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76.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