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法治追梦人(华东政法大学五位法学家访谈共5册)
法治追梦人(华东政法大学五位法学家访谈共5册)


法治追梦人(华东政法大学五位法学家访谈共5册)

作  者:陈鹏生//陆世友//王立民//何勤华//刘宪权|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定  价:112.00

I S B N :978701025300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其他人物传记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对五位 教授——陈鹏生 、陆世友、王立民、何勤华 、刘宪权做了全面采访。五 位教授均为行业的专家、教 育教学与学术科研的典范, 既是法律学院教师的缩影, 也是后辈学习的榜样。本书 汇集五位法学家学术研究与 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思考,既 为致敬前辈、传承师道也展 现学院的传统精神和教学科 研品质。

TOP目录

《陈鹏生教授访谈录》
一、求学经历
二、在淮南工大的二十年
三、在华政教书育人
四、家国情怀,无怨无悔
附录 陈鹏生法学论文精选
《陆世友教授访谈录》
一、 次采访
二、第二次采访
三、第三次采访
附录 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无罪辩护成功的启示
《王立民从钳工到功勋教授》
一、父母亲移居上海我成了沪上的第二代移民
二、读完初中到工厂当了一名钳工
三、人选工农兵研究生考入华东政法学院攻读法学硕士学位
四、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博士研究生毕业回到学校工作
五、担任法律系主任评上教授
六、走上副院长(副校长)岗位完成双肩挑任务
七、退出校领导岗位成为全职教师
八、人生感悟展望未来
《何勤华教授访谈录》
前言
一、机缘巧合入外法
二、外国法制史的学术世界
三、教学行政“双肩挑”
四、一辈子当老师是 开心的事
五、展望未来
六、学术点滴
附录
《刘宪权从商店营业员到 教学名师》
一、读书
二、教学
三、科研
四、做人

TOP书摘

一、求学经历 问:陈老师,我们都非 常敬仰您在法律史专业上取 得的成就,也 好奇您是 怎样一步步成为一名 的 法学家的,能请您为我们讲 述一下童年的生活经历吗? 1932年12月,我出生在 福建郑成功的家乡南安,我 的出生地南安九都镇那里, 卓云山高耸,鹏溪水流长, 我因鹏溪而得名。
我自幼丧父,姐弟两人 全靠母亲抚孤成长,先是移 居香港,后到厦门鼓浪屿, 直至日军即将人侵厦门,才 回到南安九都故乡,在九都 读小学。这时,母亲叶秀莲 虽目不识丁,但对培养子女 很用心,专门请了一位清朝 的举人住到家里来教我读古 文和练书法。每天清早起床 后即背诵古诗文,悬腕练大 字。自小对古文和书法打下 了较好的基础,因此,小学 时就经常为村里的人写门联 、写婚庆条幅。
小学毕业后,就到泉州 市培元中学读书。培元中学 是美国人安礼孙先生倡办的 一所教会学校,在福建很有 名气。本来初中毕业后应升 人培元高中继续学习,但当 时看了报上介绍,由 侨 商陈嘉庚创办的厦门集美中 学,环境优美、名师云集。
正如集美校歌所唱:“春风 吹和煦,桃李尽成行。”于 是相约几位同学,慕名结伴 报考集美高中,结果我和另 一位同学被录取了。我们从 厦门乘上电船到达集美,一 看集美中学正面临海,背后 是一大片林木茂盛的平原。
集美校址广大、校舍恢宏、 高楼丛立,学校无围墙、无 大门,和校外的大地连成一 片。我们到达时正是夕阳西 下,集美的浔江上已是半江 瑟瑟半江红,景色极美,令 人心情大为舒畅。
集美学校倡导思想自由 、独立思考。教师中有不少 来自北方,不但学识渊博, 而且见解趋新,课堂上常能 听到老师振聋发聩的观点。
加之同学中有不少人加人地 下党组织的外围团体,我们 时常能听到一些对时势的评 议。大家朝夕相处、相互激 励,对我的思想影响很大。
那时我们自己出版通讯、出 版情报、议论是非、指谬揭 漏。在这种环境的渲染下, 同学们大多对时局有较清晰 的了解和判断。这对我们离 开集美后的为人处世很有帮 助。
后来由于母亲患肺病, 我不得不中途离开集美,回 家到培元高中续学。那时候 闽南一带正处在 夕, 泉州市进驻不少 的军 队。泉州几所高中联合起来 组成一个学联会,我是培元 高中的代表,参加学联的领 导,时常带领同学,偷偷地 到处张贴标语,骂 , 揭发丑闻。这事被学校知道 后,就决定 我们几个为 首的同学。正当其时,泉州 解放了, 军队全部开 跑了。培元高中也被迫暂时 停课,对我们的 就不了 了之了。这时培元中学地下 党的老师就带领我们学联几 位同学去参加解放厦门的支 前工作,直到培元高中复课 ,才回校参加了高中毕业考 试,算是高中毕业。那时正 是1950年8月间。
问:您的中学生活丰富 多彩,那高中毕业后您就考 取了大学吗?您的大学生活 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1950年闽南多地解放有 先有后,高考不实行统考, 由多校自行分散举行。我们 当时只能搭军车到省城福州 参加省招生的高校考试。我 虽然被私立协和大学和省立 医学院录取了,但因路远、 交通不便,只好放弃。在家 没事,因为自己是共青团员 ,就到市少先队去当义务辅 导员。到1951年,厦门解 放,厦门大学招生,才报考 厦大法律系,8月入学。厦 大法律系当时在全国是很有 名的,许多 的法学家都 到厦大法律系任教,如民法 的李景禧、法理的陆季藩、 刑法的柯凌汉、法制史的陈 朝壁等,都是显赫于 的 法学家。入学不久,我们学 生就被组织到厦门郊区去参 加土地改革,我还荣立了三 等功。因为在中学时代我就 喜欢写作,不时在地方报刊 上发表作品。进入厦大后, 就参加了厦大通讯社,为《 厦门日报》和《福建日报》 写通讯、写小品,并被缅甸 的《仰光人民报》和香港的 《大公报》聘为通讯记者, 为他们报道闽南侨乡的新气 象,以至于许多厦大人都误 以为我是厦大中文系的学生 。
问:那么后来您又是怎 么入学到华东政法大学的呢 ? 1953年8月,当时全国专 业院校实行院系调整,华东 的厦大、复旦、南大、东吴 等高校的法律系都并到了上 海新成立的华东政法学院。
厦大一个班四十多人于 1953年8月全部并人了上海 的华政继续学习。很可惜的 是,由于“左”的思想影响, 厦大多位 教授全部重新 分配,一个也没有跟我们到 华政来。而华政以新成立的 政法院校为名,来上课的没 有一位教授,全部是各部门 的领导,如公安局局长、劳 动局局长、税务局局长等。
他们讲的是政策,是多方面 的行政法令,而不是多门课 的理论基础。为了适应新中 国刚成立对政法部门的急需 ,我们的大学四年制的课程 压缩成三年,就于1954年8 月正式大学毕业了。毕业后 ,我被上海市 选 中,因有一定写作能力,被 分配到研究室工作。
P1-5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768

版  次: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126.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