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夏目漱石散文经典-梦十夜
夏目漱石散文经典-梦十夜


夏目漱石散文经典-梦十夜

作  者:(日)夏目漱石|译者:李振声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1月

定  价:50.00

I S B N :9787020184392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随笔/散文  >  外国随笔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梦十夜》是日本经典作家夏目漱石的散文精 品选,包含《梦十夜》《漫忆》《恺裴尔先生》《 奇怪的声音》四个部分。同题篇《梦十夜》是夏目 漱石 的散文诗,被译者李老师誉为鲁迅《野草 》的精神源头之一;《漫忆》记录了漱石病中的人 生体悟和治疗琐记,感情深沉,格局宏大,动人至 深;《恺裴尔先生》刻画了一位深受漱石仰慕的外 国教师的形象;《奇怪的声音》是一篇病中偶记, 包含了独特的思考。

TOP作者简介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明治时代小说家,日本“国民大作家”。原名金之助,别号漱石。生于官吏家庭。毕业于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曾留学英国,回国后在大学任教。1907年起任《朝日新闻》特约作者。1911 年拒 接受日本政府授予的博士称号。夏目漱石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他的门下走出了多位 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他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其头像曾被印在日本1000元的纸币上。 译者简介:李振声,江苏无锡人,复旦大学教授。学术著作主要有《季节轮换:“第三代”诗叙论》《诗心不会老去》《重溯新文学精神之源:中国新文学建构中的晚清思想学术因素》等;译著主要有《苏门答腊的郁达夫》《虞美人草》《江户艺术论》等。

TOP目录

梦十夜
漫忆
恺裴尔先生
奇怪的声音

附录(代译后记)
之一:《野草》与《梦十夜》
之二:《梦十夜》译跋

TOP书摘

《漫忆》 二十 艺术上胜出屠格涅夫一筹,正不断获得崇高威望和敬重的陀斯妥耶夫斯基,如所周知,从孩提时代起就有癫痫病发作。日本人如我辈者,一听说癫痫,无非是联想到口吐白沫的情景,但在西方,该病自古以来却有神圣之疾之称。当此神圣之疾袭来之时,或略早于此际,一种类似于常人聆听盛大音乐时所能获得的微妙快感,便会遍布于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全身。据说,这是一种自我与外界圆满调和的境地,是一种有如在天体边缘处不慎滑倒并跌落至无限空间般的心境。
我从未沾染过“神圣之疾”,真是不幸,活到这个岁数,记忆中,受如此风趣感觉俘获的经历连片刻都不曾有过。只是大吐血后 初的五六日间,时时陷于一种精神状态,并且天天重复着这同一种状态,到了后来,尚未到来之前便已能预计到它的到来了。于是,便私下里偷偷揣想起跟自己殊少有缘分的陀斯妥耶夫斯基所享用过的那份不可解的欣喜,因为一揣想起这个,我的精神状态便飞越了寻常之境,就连德?昆西记述精细令人叹为观止的鸦片世界,也一同浮现在了我的联想之中,可一想到他那妖丽得足以眩惑读者心目的叙述,本由暗淡无光大可鄙薄的原料人为加工而成,便又一下子嫌厌起将它与自己的精神状态做对比了。
当时我觉得跟人没完没了地说话是件不胜心烦之事。一作声,耳边振响的空气之波传至内心,觉得于我平静的心情乃是一种加倍的嘈杂。追忆起沉默是金的古训,我便一直仰面假寐着。所幸的是,病房的走廊与那三楼的屋檐间尚可望见一片蓝天。那天空经由秋露的洗濯,正值天高气爽时节。我就像做着日课似的,天天默然无语地凝视着这片天空。闲云清风、无所牵挂的这片广漠天空,它那寂静的斜影悉数映在了我的心里。于是,我的内心也变得闲云清风、无所牵挂起来。透明的两者遂融合无间了。这融合留给我的,便是一种可以用缥缈二字加以形容的心情。
这中间,清和的内心之隅不知何时被晕染了一层薄色,彻照内心之隅的意识的光色便变得幽微起来。于是,垂纱般的雾霭悄无声息、无所遗漏地从四处合拢过来,于是,意识在总体上便处处变得稀薄起来。这雾霭既不像平常梦中所见的那样稠密,也不像寻常所意识到的那样混杂,并且也不是横亘在这中间的浓重阴影。要说是灵魂在穿越身体,那就已经有了语病。它是随同灵魂行至周身细微的神经末梢,轻轻净洁着泥塑肉体的内部,从感官实觉那里遥遥而来的一种状态。我对自己四周不断发生着的事是清楚的,同时还深知,这份清醒的意识是一种风姿绰约、不带土气的特殊之物。就像流水萦回床下时草席会自然漂浮起来一样,我的心随同它所栖居的身体从被窝间飘浮了起来。 恰切点说,即便与腰、肩和脑袋相交接的厚实被窝整个被收掇去了,心和身体仍将安然飘浮在它原来的位置上。据说癫痫发作前弥散在陀斯妥耶夫斯基全身的欢乐便有这么一种性质,为了它的瞬间出现,将心甘情愿地赌上漫长一生的性命。我的欢乐却没有这样强烈,它毋宁是恍惚之间,一种幽微的风趣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清轻而又深刻地留下它的印痕而已。因此,陀斯妥耶夫斯基所经受到的那种忧郁的反作用力,在我这里就不曾露过面。从清晨开始,我一次次地进入这种状态,时过中午,犹能充分体味到这种内心的荡漾。这样,醒来时总能怀持这份欢欣的记忆,以当作幸福的纪念。
陀斯妥耶夫斯基所享得的境界,是他生理上疾病将至的一个预告。我这人生过半时的一段兴致,只是贫血所致的结果而已。
仰卧人如哑,默然见大空。
大空云不动,终日杳相同。
二十三 我对生存在这善意早已枯竭的社会里的自己,颇感多有扞格。
别人对自己尽了相应的义务,这本是件不胜感激和庆幸的事,但义务乃是忠于职守之意,不是一个适用于指称人的词,因而,对于坐享义务之结果的我来说,虽觉得庆幸,但对尽了义务的对方又难起感激之念。如果那是出于善意,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替我着想,那么人非木石,孰能无情,我自然会对他的举动一一做出回应。这中间有一根彼此维系和依存的温情脉脉的纽带在,从而让人对这机械的世界还能心存一份指望。比起坐着电车转眼间穿越一个街区,还不如让人背着蹚过一道浅滩 见人情味。
在这没有人会诚心诚意尽义务、就连自己的一份义务都不会好好去尽的世界上,举这样 的例子未免显得过分。心里虽然明白,可我对生存在这善意已然枯竭的社会里的自己,还是真切地觉得扞格。有人在书里这样写道,世道太艰辛了,不妨省俭下一辆自备人力车,暂且典当上一份良心吧。但这典当不过是一时通融的权宜之计。时至 ,就连应该典当出去的善意,这一与生俱来的天然之物,在大多数人身上似乎都已日见稀少,任你怎么手头宽绰恐怕也难以赎回的了。心里虽然也明白这个理儿,可我对生存在这善意早已枯竭的社会里的自己,仍然觉得多有扞格。
眼下的年轻人,无论执笔,还是言谈,抑或躬身践行,无不把“自我主张”放在一个根本的位置。世道被形塑到了这等地步。世道正如此虐待着当今的年轻人。若当面领教到这类“自我主张”,多半会感到嫌厌并加以责难的,但逼迫他们竟敢无所忌惮地力主“自我主张”的,不是别人,而是当下这个世道,尤其是当下的经济状况。“自我主张”的内里,裹藏着与自缢、投河不相上下的悲惨和烦闷。尼采是个孱弱的男子,诸病缠身,并且是个孤独的书生,于是,便有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虽有如此解释,可我对生存在这善意早已枯竭的社会中的自己,依然时常感到扞格。尽管跟人相处时举止一向笨拙生硬,可我对自己仍有扞格之感。然后我就病了。然后,在病重的那段时间里,我把这扞格之感不知忘在了哪儿。
护士用杯子盛来五十来克粥,搀上鲷鱼酱,一匙一匙喂到我的嘴里,让我觉得自己就像是麻雀雏儿和乌鸦雏儿似的。随病情消退,差不多隔上个五天,大夫就会替我开上一份食谱,有时也开上个三份四份,做一番比较,挑出一份 适宜的,剩下的便只得废弃。
大夫是一种职业。护士也是。既收受礼物,也领取报酬,自然不是白照料你的。以为他们仅仅是出于牟利目的才忠于其职守和义务,这样解释未免刻板,也过于露骨了。不过,要是他们的义务里融进一半的善意,并让病人透过自己的眼睛看到这一点,那他们的所作所为,不知该会变得有多尊贵,因为凭借他们带来的一点善意,病人便得以一下子幸存了下来。我当时便是这么解释的,并为之暗自欣喜,我想,大夫护士让人这样解释着,想来也会觉得高兴的。
跟孩子不一样,大人能从一丁点的事情里,探究出十条二十条的道道来,因而极少有机会尽情吸收理应成为生活之根基的纯洁感情。一生中能有几次真正让人高兴过,真正让人感恩过和真正让人珍贵过的事呢?算来寥寥无多。当时的那份感情,即便不那么纯洁,但毕竟给我增添过一份生命力,我祈愿它不失本真,长驻心间,并深深地担忧,这份感情很快便会化作仅仅只是一片记忆——因为,我对生存在这善意早已枯竭的社会中的我,颇感多有扞格。
天下自多事,被吹天下风。 高秋悲鬓白,衰病梦颜红。 送鸟天无尽,看云道不穷。 残存吾骨贵,慎勿妄磨砻。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21

版  次:1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93.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