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纪连海品清史
纪连海品清史


纪连海品清史

作  者:纪连海 著

出 版 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1月

定  价:86.00

I S B N :978752310665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本书从努尔哈赤崛起到宣统退位,近三百年的王朝兴衰、功过是非跃然纸上。改朝换代的血腥杀戮,雄才大略的帝王将相,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维新人士的改革图新,推翻帝制的共和革命……上承延续千年的封建帝制,下启民主共和的洪流。

纪连海老师用现代视野,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人性。新奇的观点,诙谐的文字,感怀旧事,鉴往知来,一本书吃透大清三百年历史,让您欲罢不能!


TOP作者简介

纪连海,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其主讲的“正说清代名臣”系列(和珅、纪晓岚、刘墉、多尔衮等)收视率屡创新高,至今无人打破,成为亿万观众热捧的学术明星,被誉为《百家讲坛》“十大名嘴”中的“另类”。


TOP目录

第一讲?努尔哈赤开国(上)?

第二讲?努尔哈赤开国(下)?

第三讲?皇太极称帝(上)?

第四讲?皇太极称帝(下)?

第五讲?多尔衮摄政(一):当上摄政王之谜?

第六讲?多尔衮摄政(二):率领清军入关之谜?

第七讲?多尔衮摄政(三):统治政策之谜?

第八讲?多尔衮摄政(四):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谜?

第九讲?鳌拜专权(上)?

第十讲?鳌拜专权(下)?

第十一讲?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上)?

第十二讲?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中)?

第十三讲?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下)?

第十四讲?康熙收复台湾(上)?

第十五讲?康熙收复台湾(下)?

第十六讲?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

第十七讲?雍正继位(上)?

第十八讲?雍正继位(中)?

第十九讲?雍正继位(下)?

第二十讲?雍正治国?

第二十一讲?乾隆皇帝身世谜案?

第二十二讲?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之一:与张廷玉集团的较量?

第二十三讲?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之二:十全武功?

第二十四讲?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之三:六次南巡

第二十五讲?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之四:编纂《四库全书》

第二十六讲?大清王朝由盛转衰之王亶望案件全揭秘

第二十七讲?大清王朝由盛转衰之残酷的文字狱

第二十八讲?大清王朝由盛转衰之和珅的崛起

第二十九讲?大清王朝由盛转衰之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第三十讲?  林则徐禁烟(上)?

第三十一讲?林则徐禁烟(下)?

第三十二讲?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上)?

第三十三讲?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下)?

第三十四讲?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

第三十五讲?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下)?

第三十六讲?左宗棠收复新疆?

第三十七讲?备受争议的李鸿章?

第三十八讲?谭嗣同就义菜市口?

第三十九讲?覆灭清政权(上)?

第四十讲    覆灭清政权(下)


TOP书摘

 多尔衮摄政(一):当上摄政王之谜

皇太极在51岁的盛年遽然辞世,无缘实现其终生为之奋斗的定鼎燕京的美梦。大清王朝随后由多尔衮摄政。

在多尔衮担任摄政王的那2650个日日夜夜,发生了许多波澜壮阔的、激动人心的事件,诸如:清军入关,定鼎燕京,还有他和孝庄皇太后之间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一切还是要从皇太极去世那天谈起。

一、皇太极去世后继承人的四个希望人选

1.皇太极去世后的形势——四个理论上的继承人选

公元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驾崩。他大概没想过自己会在正当年富力强的时候死去,因此也就没留下任何遗言来安排继位者。当然,其余人也都没有一点准备。

经过一段时间的忙乱和哀悼,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即将在皇宫崇政殿打响。时间是9月26日、皇太极死后第五天。

谁最有希望即位?在当时形势看来,主要有四个人。

皇太极生前共有11个儿子,其中3个夭折。在他去世时,继妃乌喇纳喇氏所生、肃亲王豪格35岁,庶妃颜扎氏所生、辅国公叶布舒16岁,侧妃叶赫那拉氏所生、承泽郡王硕塞16岁,庶妃纳喇氏所生、镇国公高塞6岁,庶妃伊尔根觉罗氏所生、辅国公常舒6岁,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所生的福临5岁,庶妃所生的韬塞(1)4岁,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所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2岁。

八子中肃亲王豪格年龄最大,福临的母亲庄妃最受宠,博穆博果尔的母亲懿靖大贵妃地位最高。在这三人中,人们又普遍看好豪格。

除三位皇子外,有希望角逐皇位的第四人是睿亲王多尔衮。

率先开始角逐的是豪格与多尔衮,任谁也没把后来的获胜者福临当回事。

因此,还是要先讲清楚豪格与多尔衮。

2.肃亲王豪格的优势

肃亲王豪格角逐皇位的资本丰厚。

第一,他当时35岁,正值壮年,且比多尔衮还要大3岁。

第二,相貌不凡,弓马娴熟,性格英毅,足智多谋,是公认的俊杰。

第三,久经战阵,功勋卓著。早在努尔哈赤时期,豪格就两次随军征蒙,因功被封贝勒;在皇太极时期,先后九次主持或参与攻明,深入到山西、山东等地,还曾三征蒙古、一征朝鲜。因此皇太极称帝后,豪格被晋封为肃亲王,掌管户部事务,与几位叔辈平起平坐。

第四,效忠者众。豪德深得正黄、镶黄和正蓝三旗拥护,两黄旗将士更是誓死效忠(2)。且皇太极生前一直“强干弱枝”,三旗共计61个牛录,实力远强于其他五旗(3)。更何况从利害关系出发,两黄旗都希望由皇子继位,以继续保持其优越地位,他们觉得怎么着也轮不到多尔衮。

3.睿亲王多尔衮的优势

睿亲王多尔衮掌管镶白旗,共30牛录。他在17年前与皇太极争夺汗位失败,如今立志不再重蹈覆辙。除了年纪和军功优势与豪格不相上下外,多尔衮又有独特优势。

第一,“根正苗红”。当年努尔哈赤曾留有遗言,由九王子(多尔衮)即汗位。只是当时多尔衮年幼,便由代善暂摄。结果代善迫于情势,才拥立了皇太极。

第二,兄弟齐心。多尔衮兄弟占有两个白旗。其中哥哥英郡王阿济格的镶白旗30个牛录中有多尔衮一半;弟弟豫郡王多铎的正白旗35个牛录也听其驱策。这样算下来人数最多。况且当时有权参与讨论拥立皇帝的七个亲王和郡王中,多尔衮兄弟已经占了三席、至少65个牛录的支持。

第三,经验丰富。多尔衮17年前曾错失汗位,让他从中吸取了不少经验。17年来,多尔衮增长了不少才干,变得智慧过人,“睿”亲王封号当之无愧。

了解了夺位的“交战”双方后,再来看哪些人是“裁判”。

4.谁有决定权?

按照努尔哈赤生前定下的规定,皇(汗)位继承要由满洲贵族来讨论。这里实际上指的是在努尔哈赤时期被封为贝勒的人。而到了皇太极时期,贝勒一词被固定用于支持满洲的蒙古族上层统治者,因此“贵族”实际上指的是当时册封的亲王和郡王。

具体来说就是七个人: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颖郡王阿达礼。

七人中,多尔衮三兄弟和豪格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因此代善、济尔哈朗和阿达礼的态度就至关重要。

而这三个人又有三种想法。

5.颖郡王阿达礼的想法

颖郡王阿达礼是代善的孙子,父亲是代善三子萨哈璘。萨哈璘是最早拥立皇太极为大汗的人,是皇太极的大功臣,一直深受宠幸。不幸的是,他在皇太极即位后不久就去世了。

萨哈璘死后,皇太极也许是恨铁不成钢,也许是处于别的什么考虑,竟一直对其子阿达礼很不好。于是阿达礼自然对皇太极颇为不满,反而逐渐与多尔衮亲近。

因此,阿达礼多次公开在各种场合公开表态,支持多尔衮继承皇位。

6.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想法

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比豪格大10岁、比多尔衮要大13岁。他从小一直寄养在伯父努尔哈赤家,因此也算是这个家庭中极为特殊的一员。

公元1629年,皇太极颁布了舒尔哈齐长子阿敏的16大罪状,将其幽禁在寓所。此后济尔哈朗承袭了阿敏的一切职务,也接管了镶蓝旗共33个牛录。这在满洲八旗中仅次于多尔衮弟弟多铎掌管的正白旗35个牛录。

济尔哈朗从一无所有到实力雄厚,全靠皇太极。因此他一直跟皇太极很好。那么从理论上说,济尔哈朗不大可能参与争位,而是支持皇太极的儿子——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就行,却不一定是豪格。

于是济尔哈朗无论倾向哪一方,都会使力量的天平发生倾斜。

7.礼亲王代善的想法

代善是努尔哈赤子孙当中年龄最长者,他和子孙现在仍然掌管着两红旗共51个牛录。

不过此时代善的两红旗势力已遭到严重削弱,他本人也年过花甲,早已不过问朝政。他的诸子中,最有才干的岳讬和萨哈璘英年早逝,剩下一个硕讬不称心,一个满达海资历浅、没有发言权。第三代中,阿达礼等人虽然不甘为人后,但屡被皇太极打压。这就导致两红旗老的老、小的小,没有竞争优势。

代善家族上一次争夺汗位没有成功,现在他们也并不想再来争夺,只是见风使舵。然而以代善的资历和两红旗的实力,其态度仍能左右事态发展。

8.双方的形势分析

总结一下,有权决定皇位的七个人中,多尔衮赢得了四个人和两个多旗的支持。四个人是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和阿达礼;两个旗是两白旗;“多”的一点是正红旗、正蓝旗、正黄旗中的部分宗室亲贵。

豪格一方则有两黄和正蓝三个旗的支持。

另外济尔哈朗和代善的态度不明。

从态势上看,多尔衮一方似乎占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然而从结果上看,多尔衮又和17年前一样功败垂成。这其中庄妃做了一些文章。

9.庄妃的想法

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布木布泰被册封为庄妃;1638年,她为皇太极生下儿子福临;1643年皇太极去世的时候,福临5岁。

此时的庄妃做梦都想让自己的儿子福临即位。但从年龄上看,福临上面有5个哥哥(4);从地位上看,豪格是长子,2岁的博穆博果尔的母亲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要比庄妃高上三个级别。

哪里就轮上自己的儿子了呢?怎么才能轮上自己的儿子呢?庄妃又能做点什么呢?

事实上面对当时那种非常激烈竞争,又是身为后宫女子,庄妃也仅能做做美梦而已。

除非形势有变化。

10.勿忘天下大势

这个形势就是天下大势。

第一,清朝刚刚崛起,历史机遇宝贵。满洲人的前身女真人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一个大金政权,也曾占领过中原,更遭到了中原汉族人民的强烈抵抗,最终亡于蒙古之手。现在是女真人第二次建立政权有机会再次进军中原、统一中国的机会。

第二,大业胜利在望,前路仍然艰辛。此时明朝即将灭亡,却仍在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和大清八旗军队的夹击下苟延残喘。大清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却丝毫不能懈怠。

第三,正因如此,皇位争夺必将激烈而不悲惨。无论是满洲上层贵族,还是普通八旗官兵,都不希望豪格与多尔衮之间的争夺带有浓重的血腥味道,更不希望出现你死我活或者鹬蚌相争、让明朝或李自成渔翁得利的局面。

在如此形势下,夺位双方反而暴露了各自的劣势。

11.主动出击者豪格的劣势

作为主动出击的一方,豪格的劣势变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真正支持者少。七个“裁判”中,除了他自己之外再没有人明确表示支持。

第二,两黄旗目的不纯。两黄旗支持豪格,实际上是想继续保持在八旗中的优越地位,仅此而已。这时如果还有别人能够做到的话,放弃支持豪格也不失为明智选择。事实上很多人与济尔哈朗的想法不谋而合。

第三,缺乏经验。豪格从来没有争夺最高领导权的经验。在这方面,他明显弱于多尔衮。虽然年纪大,但涉世经验不多。

第四,缺乏军队支持。多尔衮在17年前夺位失败后奋发图强,指挥了大量战役,得到了很多八旗子弟的佩服。豪格在这方面劣势明显。

因此豪格在皇位争夺战中非但不会一帆风顺,还随时可能落败。于是他选在在9月26日黎明率两黄旗抢先动手,以便先声夺人。

但从结果上看,他失败了。这其中是否存在多尔衮与庄妃联手的可能?

而多尔衮也没有成功。这是否意味着他为了庄妃这个美人放弃了江山?

二、多尔衮当选摄政王之谜

1.剑拔弩张的形势

皇太极死后不久,鳌拜、索尼等大臣就来到豪格家,制订生死同盟,请立豪格为皇帝。

随后,大臣们找到济尔哈朗,争取他的支持。济尔哈朗虽然倾向豪格,但主张与多尔衮商议。

另一方面,两白旗主张立多尔衮为君。多尔衮的两个同母兄弟阿济格和多铎甚至率领一些贝勒大臣下跪劝说多尔衮出来争位。

于是双方混战一触即发。豪格的部下甚至下令亲兵们弓上弦、刀出鞘,护住家门,以防万一!

反观多尔衮,虽然想当皇帝,却不失为一位久经考验的政治家。他力主和平解决皇位继承问题。这毕竟直接关系到八旗安危和大清未来。

2.豪格的支持者占了先机

皇太极死后第五日(9月26日),多尔衮提出召集诸王大臣在崇政殿的东庑殿一起讨论皇位继承。会议由年纪最长(6)、地位最高的礼亲王代善主持。

就在此时,两黄旗大臣们先发制人,组织在大清门盟誓,拥立豪格。他们召集两黄旗巴牙喇(7),张弓挟矢包围崇政殿,又传令护军全副武装封锁大清门。

会议正式开始前,多尔衮还在试探黄旗大臣索尼的态度,索尼冷冷地说:“先帝有儿子在,必须立其中的一个。我就是这个意见,没有别的可说。”

会议正式开始之后,索尼和鳌拜首先倡议“立皇子”,多尔衮听后大声呵斥道:“这里是亲王、郡王们说话的地方,你们算是什么东西,还不赶快退下!”

结果索尼和鳌拜只好退出,但两黄旗仍然包围着宫殿,暂时占了上风。

4.“定议之策,未及归一”

随后,两白旗也不甘示弱。多铎和阿济格弟兄先后发言支持多尔衮即位。多尔衮见形势紧张,陷入犹豫。

多铎就说:“你如果不答应即位,应当立我。我的名字在太祖遗诏里提到过!”

这话就是搅局。多尔衮当然不同意,就说:“肃亲王(豪格)的名字也在遗诏里,不是独有你一人。”

多铎又说:“不立我,论长当立礼亲王(代善)!”

代善表示:“我老了。豪格是先帝长子,应该继承大统。”

豪格听后,觉得已经有了两黄、正蓝和两红旗的支持,大局可定。于是他假意谦让说:“豪格福少德薄,非所堪当。还是让别人来当皇帝吧!”

他本意是想让众人“坚请不已”,然后再顺势登上皇帝宝座,显得自己既谦恭又众望所归。但此举却被两白旗抓到把柄,当即表示:“肃亲王活这么大了,这一生总算是说了一句实话!”“肃亲王的确是福少德薄、非所堪当啊!”。

王豪格没想到自己一句客气话竟落得这么个结果,非常生气,但也无可奈何,只有暂退一步。。

在如此激烈的气氛下,两黄旗大臣们佩剑向前说:“我们这些人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先帝对我们的恩情比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儿子,我们宁可以死追随先帝于地下!”

这时,代善见形势不对,就以自己年老、多年不问朝政而离席。阿济格随后表态如果不立多尔衮,自己就退出。多铎沉默不发一言。

这就出现了“定议之策,未及归一”的僵局。

5.意外的较量结果

紧要关头之下,济尔哈朗站出来提了一个折衷方案:让既是皇子、又不是豪格的福临继位。

多尔衮听后权衡利弊,表示:“我赞成由皇子继位。皇子当中豪格提出他不继位,那就请福临继位。福临年纪小,郑亲王济尔哈朗和我辅政,待福临年长后归政。”

这方案一下子竟成了多数意见。豪格便再也不好反对了。

于是5岁多的福临意外地坐上了大清国皇帝的宝座!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8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