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报告2023
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报告2023


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报告2023

作  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驱动发展中心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定  价:498.00

I S B N :9787030755445

所属分类: 专业科技  >  自然科学  >  生物科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报告.2023》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共同组织编写,是《“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发布后的首部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报告。
  《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报告.2023》包括10篇,共38章。《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报告.2023》从国内外生物经济发展战略与格局、生物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生物经济未来技术、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生物安全发展态势、生物领域投融资分析、生物领域专利分析、重点行业发展报告等多角度展开,特别是首次公开介绍了一批生物经济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案例,从中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生物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

TOP目录

目录
第一篇 001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解读
003 第一章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骨干引领作用
007 第二章 着力统筹供需两端 推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010 第三章 生物制造产业是生物经济重点发展方向
013 第四章 加快生物医药创新升级 促进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016 第五章 加快融入全球生物经济发展新格局
019 第六章 “十四五”时期加强我国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022 第七章 提升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025 第八章 推动中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第二篇 029 生物经济发展进展
031 第九章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及核心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040 第十章 推进全球生物经济发展
071 第十一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态势
071 第一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物技术发展基础
078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物技术研发态势
092 第三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发展
107 第四节 总结与发展建议
第三篇 111 生物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13 第十二章 2022年度生物医药科技前沿与发展态势
113 第一节 生物医药科技前沿动态与发展态势
156 第二节 2022年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232 第三节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评估报告
251 第四节 基因检测
272 第五节 新型疫苗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282 第六节 先进诊断技术和产品
300 第七节 抗体和蛋白质药物
328 第八节 2022年小核酸药物研发*新进展及前景展望
340 第九节 细胞与基因治疗
351 第十节 小分子药物
375 第十三章 生物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375 第一节 生物育种
385 第二节 微生物肥料
388 第三节 生物饲料
393 第四节 生物农药
406 第五节 动物疫苗
413 第六节 微生物菌剂
418 第七节 生物型食品加工
436 第十四章 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436 第一节 2022年度生物制造发展态势
458 第二节 重要化学品的生物制造
466 第三节 生物活性物的生物制造
495 第四节 微生物制造植物天然产物
509 第五节 医药化学品的生物制造
521 第六节 食品生物制造
533 第七节 生物能源制造进展
540 第八节 我国生物制造装备的发展
550 第九节 生物制造政策研究
564 第十五章 生物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586 第十六章 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597 第十七章 生物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598 第一节 生物信息数据
602 第二节 生物信息技术
608 第三节 生物信息平台
613 第四节 生物信息产业优化升级
619 第十八章 2022年度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态势分析
第四篇 635 生物经济未来技术
637 第十九章 合成生物学应用研究现状与趋势
637 第一节 多国出台政策,强势推进合成生物学发展
640 第二节 合成生物学应用研发*新进展
644 第三节 合成生物学技术若干*新进展
646 第四节 合成生物学潜在安全风险监管
647 第五节 总体趋势分析
649 第二十章 精准医疗
657 第二十一章 基因编辑
657 第一节 概述
658 第二节 国内外研发现状与趋势
665 第三节 前景
669 第二十二章 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
679 第二十三章 纳米脂质体递送系统
695 第二十四章 环状RNA研究现状及产业前景
第五篇 707 重点行业协(学)会发展报告
709 第二十五章 生物发酵产业分析报告
715 第二十六章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分析报告
743 第二十七章 聚乳酸纤维产业发展报告
第六篇 759 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761 第二十八章 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发展现状与趋势
761 第一节 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趋势
767 第二节 生物标本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趋势
774 第三节 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趋势
779 第四节 动物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趋势
786 第五节 生物监测设备发展现状与趋势
788 第六节 生物衍生物发展现状与趋势
794 第二十九章 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七篇 801 生物安全发展态势分析
803 第三十章 中国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制的建设
803 第一节 国内外生物安全政策法规及战略性文件进展
808 第二节 我国生物安全现状
815 第三十一章 提升国家生物安全软实力与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815 第一节 提升国家生物安全软实力
820 第二节 提升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第八篇 825 生物领域投融资分析
827 第三十二章 2022年生物投融资报告
827 第一节 国际篇
837 第二节 国内篇
第九篇 849 生物领域专利分析
851 第三十三章 免疫细胞治疗专利分析
851 第一节 免疫细胞治疗产业概况
856 第二节 免疫细胞疗法的CAR-NK技术
884 第三十四章 合成生物制造专利分析
885 第一节 全球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发展态势
895 第二节 中国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发展态势
901 第三节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发展概况
903 第四节 小结
第十篇 907 生物经济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案例
909 第三十五章 地方类
909 第一节 北京推进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助力首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910 第二节 “一根甘蔗吃干榨尽”推动蔗糖产业全面发展——云南耿马蔗糖全产业链建设模式
914 第三节 紧抓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契机 广西完善医药产业布局 推进特色中医药壮瑶医药做大做强
916 第四节 厦门生物医药港提高产业“四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918 第五节 上海市筹备发起“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
920 第六节 上海出台《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
922 第七节 苏州全力打造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 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923 第八节 以“两城一岛”为核心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布局 广州黄埔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区
926 第三十六章 科研院所类
926 第一节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重大品种中棉113通过航天生物育种创制新基因资源 助力早熟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培育
928 第二节 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工程方法成功培育粉红色棉花 助力生物经济发展创新改革
930 第三十七章 企业类
930 第一节 晨光生物“小辣椒”萃出“大产业” 打造世界天然提取物产业基地
932 第二节 华恒生物“新化学”赋能生物制造
933 第三节 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政产研用”深度融合 推动自主研发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935 第四节 安图生物立足创新 追求卓越 打造中原体外诊断战略高地
938 第五节 厦门宝太生物新冠病毒检测产品助力全球抗疫
940 第六节 从“0”到“1”的突破——厦门万泰在研发创新疫苗道路上稳步前进
941 第七节 打造生物产业核心引擎 新拓洋生物抢占生物经济发展高地
942 第八节 北京昭衍新药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助力药物研发创新
944 第九节 华北制药打造国内领先的重组蛋白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的生物制药研发与生产平台
946 第十节 贝威科技深耕心脏电生理领域 助力河南生物经济发展
948 第十一节 河南真实生物阿兹夫定片投产
950 第十二节 通化安睿特以品质谋发展 用匠心制好药
952 第十三节 齐鲁制药十年磨一剑全力谋创新 创造中国更多质好价优药
954 第十四节 石药集团建设生物和信息融合的mRNA疫苗研发及产业化平台 成功研制获批mRNA新冠疫苗
956 第十五节 聚焦双碳产业推动生物经济 昆山宏日新能源大力推动生物质能发展
958 第十六节 通化东宝药业坚持自主创新 创造世界品牌
961 第三十八章 园区、区域类
961 第一节 安徽太和县以“平台思维+市场逻辑+资本力量”模式着力构建医药生态体系
963 第二节 安徽亳州坚持产业“三化”推动中医药产业升级
965 第三节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创新医疗器械CDMO赋能平台
966 第四节 杭州医药港小镇聚焦高质量发展 打造高能级平台 全力构建生物医药现代化产业集群体系
969 第五节 绍兴滨海新区“四链”深度链通 构筑平台发展新动能
973 第六节 良渚生命科技小镇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力打造生命健康新高地
975 第七节 松原嘉吉生物化工产业园区精准招商 合作共赢 开启生物化工产业发展新路
977 第八节 长春新区聚势赋能 创新突破 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链式生态”
981 第九节 广东医谷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升级 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产业园区
983 第十节 吉林通化科技赋能 平台支撑激活生物医药产业“造血功能”
985 第十一节 南京生物医药谷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
988 第十二节 昆明高新区抢抓机遇,高位谋划再生医学赛道,建成细胞产业集群创新园
990 第十三节 北京昌平开展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试点
992 第十四节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建立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994 第十五节 西湖大学四链融合推动生物医药自主创新
996 第十六节 利民生物医药园区引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TOP书摘

第一篇“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解读
  第一章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骨干引领作用
  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普及应用为基础的新经济形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将“坚持创新驱动”放在五大发展原则的首位,明确打造国家生物技术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突破生物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未来五年和更长一段时间,在《“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牵引下,我国生物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将持续壮大,有力支撑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物经济由大转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生命健康领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最有望实现革命性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据统计,在《科学》杂志创刊125周年时公布的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中,52%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生命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对生物大分子和基因的研究进入精准调控阶段,从认识生命、改造生命走向合成生命、设计生命。近年来,主要国家纷纷加大对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围绕基因组学、脑与认知科学、合成生物学、精准医疗、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生物育种、生物质能源、生物安全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影响,主要国家的政府和各大生物医药企业都加大了在生物安全、疫苗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客观上推动生物经济进入加速发展期。
  我国也将生物经济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作为战略重点,推动生物经济取得长足进步。生物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生物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形成研发、制造与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第二大药品和医疗器械消费市场、重要的药品研发服务贸易出口国。生物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发投入和专利论文数量大幅增长,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各类研发要素和制造环节加速集聚,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培育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生物产业基地,成为区域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但也要看到,我国生物经济发展还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究其原因,是我国在生物经济领域的长期持续投入不足,创新力量布局重复分散,尚未培育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以及人类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生命健康的更高要求,各国围绕生物经济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只有成功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期,加快解决制约生物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更好掌握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原创方法,才能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我国生物经济加快实现由大转强和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突破生物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制约、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科技创新工作放在“十四五”各项重点任务的首位进行部署,提出的四个方面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各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定位、应发挥的作用等提出明确要求。
  生物经济能否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加快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关键在于能否强化该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布局建设,并充分发挥好这些机构的骨干引领作用。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无不是通过大力支持和发展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立完善支撑生物科技发展的一流科技设施和创新平台,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工程,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和完善的产业链,打造高水平生物产业集群等举措,提升本国在生物经济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这是因为,各国都充分认识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往往具有多学科、建制化优势和体系化能力,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引领带动能力,能够有效集聚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实现产业化。新冠疫情的科技攻关过程,很好体现了围绕国家使命,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依靠跨学科、大协作和高强度支持开展协同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也充分体现了战略科技力量在集聚整合相关科研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的引领作用。
  三、持续做好生物经济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十四五”时期,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总体部署,落实《“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的各项重点任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生物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生物经济相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优化布局和能力建设。四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各具特点和优势,要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骨干引领作用,并加强战略科技力量与广大中小企业、科技金融机构等其他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要围绕生物经济发展需求,高标准推进生物领域国家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该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急需,加快产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为解决生物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学科基础与人才支撑。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和高水平产业创新平台,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科技计划制订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支持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任务,打造和培育更多科技领军企业。
  二是坚持“四个面向”强化生物经济领域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瞄准产业变革方向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聚焦生命健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先进诊疗技术、精准医学、医疗器械、生物育种等方向,组织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攻关,加快突破制约生物经济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顺应新科技革命和科研范式转型趋势,强化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材料技术、先进制造等新兴技术领域的融合创新。适度超前布局完善生命健康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推进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等设施建设,加强已有设施开放共享。完善生物科技资源库、生物样本库、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和生物大数据中心等科研条件平台,以及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和转化应用平台建设,加强生命科学领域高端科研仪器设备和高端试剂等研发,提升对高水平创新活动的支撑保障能力。
  三是完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结合生物领域创新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等特点,积极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探索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完善生命健康领域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促进科研成果加快转化。大力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依托新型研发机构探索更加灵活的科研管理和组织机制,推动研究与临床、研究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创新资源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自由有序流动。深入推进药品临床审评、上市审批和临床试验管理、医保等制约生物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更加包容审慎的适应性监管体系。
  四是优化生物经济相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区域布局。围绕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区域布局,发挥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引领作用,强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形成引领生物经济发展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和科技攻关主阵地,打造世界生物产业创新高地。加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物产业基地等区域性创新高地建设,聚焦医药健康、现代农业、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世界龙头企业,形成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集聚区。
  撰稿人:徐涛 中国科学院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93.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