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 大夏书系 李铁安 杨九诠 主编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 大夏书系 李铁安 杨九诠 主编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 大夏书系 李铁安 杨九诠 主编

作  者:陈运保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定  价:58.00

I S B N :9787576033144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育学  >  教育研究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 立足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聚焦新课标核心理念,全方位覆盖物理课程标准各个部分的基础上,特别针对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教师提出的各种困惑和需求,结合一线鲜活案例,展开深度解读,充分阐明新课程标准的内涵、特点、价值与应用策略。理论解读有深度,案例评析有厚度,观点描述有宽度,为一线物理教师开展教学和研究提供专业的理论引领和鲜活的案例示范,帮助一线教师迅速理解、落实新课标。

TOP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
李铁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杨九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编审,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

本书主编
陈运保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科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河南省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库成员。主要研究领域: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学策略研究、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代表性论文:《中日新版初中物理教材插图的比较研究》《基于证据的教材微观分析策略——以初中物理“摩擦力” 为例》《我国初中物理教辅的结构与功能研究》《高中物理教材科学方法显性化特点的文本分析》《教学的生成性及应对措施》《物理情境导学模式的构建》《指向科学思维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以“曲线运动” 为例》《通过真实性任务评价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初中生科学论证思维的评价研究》《旨在转变教师态度的培训策略》《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及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等。

TOP目录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解读 / 1
01 如何理解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性质? / 2

第二部分 “课程理念”解读 / 8
02 初中物理课程的新理念有哪些? / 9
03 物理教学如何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 15

第三部分 “课程目标”解读 / 21
04 如何理解物理课程的目标体系? / 22
05 如何理解“物理观念”素养的内涵? / 26
06 如何理解“科学思维”素养的内涵? / 31
07 如何理解“科学探究”素养的内涵? / 39
08 如何理解“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内涵? / 43
09 如何理解物理科学方法的内涵和培养策略? / 49
10 如何理解实验技能目标的内涵和培养策略? / 54
11 信息加工学派关于能力的知识本质观对教学有什么启示? / 58

第四部分 “课程内容”解读 / 64
12 如何实施 “物质”主题的教学? / 65
13 如何实施“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的教学? / 72
14 如何实施“能量”主题的教学? / 80
15 如何实施“实验探究”主题的教学? / 87
16 如何实施“跨学科实践”主题的教学? / 93

第五部分 “学业质量”解读 / 102
17 如何理解课标界定的初中物理学业质量? / 103
18 如何理解科学思维方面的学业质量要求? / 107
19 如何理解科学探究方面的学业质量要求? / 111
20 如何理解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的学业质量要求? / 116

第六部分 “课程实施”解读 / 122
教学建议 / 123
21 如何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设计教学目标? / 123
22 如何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 128
23 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与使用物理情境? / 134
24 如何改进物理习题教学 / 140
25 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促进物理教学中的“做中学”“用中学”? / 145
26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融合? / 151
27 如何加强实验教学? / 156
28 如何有效实施跨学科实践教学? / 163
29 如何理解和实施STSE教育? / 169
30 如何理解和实施科学本质观教育? / 175
31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180
32 如何有效实施科学探究教学? / 186
评价建议 / 193
33 如何理解和实施过程性评价? / 193
34 如何有效编制物理试卷? / 198
教材编写建议 / 208
35 如何基于“教材编写建议”理解教材特点? / 208
36 教师如何分析教材? / 215
37 教师如何用好教材? / 222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229
38 如何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与功能? / 229
39 如何理解和有效使用社会教育资源? / 234
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 239
40 如何把教学研究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结合起来? / 239

后 记 / 247

TOP书摘

“物理课=物理学”吗?

学科教学必须有学科特色,体现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很重要的教育思想。但又不能过于强调学科中心,否则,就会违背学校课程的性质。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很容易认为物理课等于物理学,我们应该对这种课程观有所警醒。
以下内容节选自《课标2022》第四部分“课程内容”,我们以此为例来分析新课程是如何突破“学科本位”观念的。
◎一级主题
(一)物质
“物质”主题的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及科技发展前沿密切相关。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物质世界,了解身边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了解物质的属性、结构与物质世界的尺度,初步形成
物质观念;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级主题
【内容要求】
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1.1 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并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1 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例2 能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冰熔化、水沸腾等现象。
例3 了解我国古代的铸造技术,并尝试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进行解释。
1.1.4 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建议】
(1)调查学校或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用于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
(2)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
(3)调查当地农田或城市绿化灌溉的主要方式,了解节水灌溉技术。
◎评析 突破“学科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
在物态变化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是熔点、凝固点和沸点等,以及物态变化过程的特点。水的三态变化只是该物理知识的应用实例。
从《课标2022》的内容表述看,新课程并没有局限在物理知识上,而是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和要求上突破了“学科本位”的观念,充分发挥这些知识和活动对学生的教育价值,综合设计物理课程。例如,在课程目标上,《课标2022》结合物理知识和水资源主题内容,提出了多方面的目标要求,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有机整合。
(1)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掌握熔点、凝固点和沸点等物理概念,了解物态变化的特点等物理知识,如“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要求学生发展基本技能,如“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求学生关注和了解与水相关的知识信息,如“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关注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能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2)在情感目标上,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活动实现“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在课程内容上,没有局限在纯粹的物理知识上,而是注重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现象和经验;注意联系地理学科内容,实现学科渗透;注意联系社会热点话题,关注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和影响,甚至潜在的危害和负面的影响。例如,水是生活中重要的常见资源,涉及环境保护这个重要主题。物理课程抓住水资源主题进行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用于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上,《课标2022》进行了充分设计,要求明确,提出物理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并通过示例和活动建议引导教师设计多样化的学生活动,如“了解我国古代的铸造技术”“调查学校或家庭的用水状况”“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调查当地农田或城市绿化灌溉的主要方式”等,充分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把物理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了解社会生活的过程,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
传统教育过多地表现为学科中心倾向,导致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物理课=物理学”。初中物理课程并不仅仅为了传承物理科学知识、培养物理学家,而是要通过物理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正如一位学者所言:传统课程是把物理学高高举起,领着学生走进物理学;新课程是要挖掘和发挥物理学的教育价值,捧着物理走近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育价值本位的转移。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48.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