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科技传播与科学普及
科技传播与科学普及


科技传播与科学普及

作  者:金健民 著

出 版 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08月

定  价:28.00

I S B N :9787810679138

所属分类: 大众新知(科普)  >  百科知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在这本专著中,作者立足于对科技传播、科学普及的理论研究,然后扩展到科技写作以及语言表述领域,再用例文展示科技传播与科学普及的社会作用。作者尤为重视的是从中国古代典籍中继续挖掘自然科学思想,当然因这本书的主题所限,不能展开,但是,作者尽量进行联系,以期为重新点燃中华文化的火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略献一丝感情。

TOP作者简介

金健民,男,满族,1927年出生于东北吉林市郊区的一处农村。父母早逝,家境贫寒,为圆读书梦,被迫离开家乡,流浪于大江南北,海峡两岸。 之后曾考取并就读于澳门华南大学新闻系。新中国成立后,因向往新生的祖国,响应政府的号召,毅然回归祖国继续完成大学学业。195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系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后,服从祖国需要到教育战线从事教学工作,直至1988年底,于山东工程学院(现为山东理工大学)退休。 退休后,被返聘为兼职教授、研究员。适逢改革开放大好时机,得以利用暮岁继续执教杏坛,默默耕耘于学术园地。退休后主要研究领域为祖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关系,同时致力于学习中国科技史与科技传播学,现已正式出版专著及合著6部,发表论文及其他类型文章百余篇。晚年,除仍坚持教学工作外,每年尚能外出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于某些学术组织担任理事或专家等职务。

TOP目录

第一篇 科技传播与科普理论研究
第一章 科技传播
  第一节 科技传播概说
  第二节 科技传播的特点与科技传播思想的科学化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技传播的特点、意义及其影响
  第四节 中国近现代科技落后与东西方科技发展的互补关系
 第二章 科普理论研究
  第一节 新世纪漫话科普事业
  第二节 科普传播的权威性
  第三节 科普理论传播的导向
  第四节 学校教育与科普教育
  第五节 高等学校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篇 科技传播、科普与科技写作
 第三章 科技写作理论研究
  第一节 简述科技写作与科技传播、科普的关系
  第二节 理工科大学一门新课——科技写作课
  第三节 科技论文的写作规律
  第四节 科技写作与语言的变异
  第五节 中国古代写作理论对现代科技传播、科普创作的借鉴作用
第三篇 科技传播、科普理论研究有关文体实例
 第四章 科学知识、科学思想传播论文实例
  第一节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脚步透视中国科技发展之路
  第二节 中国古代典籍、诗词中科学术语
  第三节 青年一代的合理知识结构
  第四节 论中华民族的科学素质
  第五节 学术论文编写格式标准化
 第五章 科技传播与科学普及的几种常用应用文文体实例
  第一节 从信息传播认识现代应用文发展趋势
  第二节 现代应用文与现代信息传播
  第三节 广告及介绍类写作与科技传播的关系
 第六章 科技传播与科普创作中的科学散文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发现发明
  第二节 神话传说——科学技术发现发明的深厚土壤
  第三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四节 科学与诗词
  第五节 漫谈科学诗——读天文学家罗琳的诗
  第六节 天王星的发现者赫歇尔
  第七节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与科学研究——牛顿一生的启示
  第八节 学习李约瑟博士的科学研究思想
  第九节 科学与文化道德的同步
  第十节 人类科学发展史也是一部斗争史与牺牲史
  第十一节 我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火花——从屈原的《天问》到柳宗元的《天对》
第四篇 科普知识讲座
 第七章 《易经》到底是本什么书
  第一节 对《易经》感性认识过程的变化以及对《易经》理性认识的思考
  第二节 《易经》的自然科学观
  第三节 要全面认识《易经》的自然科学观
  第四节 《易经》与中国传统思维
  第五节 中华民族智睿的窗口 探索人生心灵的滥觞
  第六节 论中国与西方对《易经》研究的科学意识
 第八章 儒学仅仅是人文科学吗?
  第一节 从儒学中的自然科学知识简述文理交融
  第二节 论儒学与科学
  第三节 孔子学说中的地球生态知识
  第四节 孔子论军事
  第五节 论《易经》的科学观与儒学的伦理观
后记

TOP书摘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73

加载页面用时:81.5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