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轻逸与沉重之间——



轻逸与沉重之间——

作  者:耿传明 著

出 版 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01月

定  价:18.00

I S B N :978731002006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文化理论与研究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序 夏康达
  《轻逸与沉重之间———“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学》原是耿传明的博士学位论文,此后又不断充实润色,几易其稿,是凝聚了他多年的心血的。
  徐、无名氏作为浪漫派的代表作家,在现代文学研究史上曾经长期被忽视,是很不公平的。传明以此立题,显然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但其研究的价值,非惟是出了一个“冷门”,而是提出了“新浪漫派”的独特内涵:个人化、唯美派、精神化以及对理性主义的现代性原则的拒斥等。更深一层讲,传明在对徐、无名氏的研究中,突破了过去的批判视野,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思想,同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观照也有所拓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学风上看,传明的研究也无“思而少学”时弊,是老老实实地做了许多基础工作的。2001年出版的《无名氏传》,就是在论著准备与写作过程中的副产品,这就很说明问题。
  若干年来,我的兴趣主要在当代文学,好在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过程中,评议专家都是国内知名的同行学者,现将钱谷融师1999年4月写的评议意见恭录如下,我就没有必要更没有资格在此饶舌了:
  徐和无名氏是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特色的二位作家,他们的作品在40年代曾风行一时,可学术界对之却少有研究,近年来更几乎已完全为人们所遗忘。耿传明同志的这篇论文,不但弥补了现代文学研究界的一个空白,而且对二位作家的艺术个性确有独到的理解和深刻的把握。论文把他们的文学称为新浪漫派,认为:他们都是置身于其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主潮之外的作家,其创作都具有极强的个人性、主观性和梦幻唯美色彩,从而表现出一种浪漫主义的“反现代的现代性”特征。并指出,追求现代性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主题。人们往往把实现现代性当做一个理想目标,其实现代性非但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而且其自身也存在着内在的危机。徐、无名氏的创作的反现代性,对盲目崇拜、盲目追求现代性的风气,可说是起到了某种警示的作用。这就是他们这种新浪漫派文学的重要意义所在。我认为这是颇有见地的。
  这里之所以执意引述先生的意见,不仅是出于对先生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的尊重,还出于我的“华东师大情结”。1959年至1964年在校的5年中,我曾受过批判,被视为“白专”,算不得什么好学生,但毕业以来近四十年中,却时时惦念着母校。我感念给我讲过课的每一位老师,我更以自己是徐中玉师、钱谷融师的学生为荣。这种光荣感不仅来自二位老师近二十年来日益恢复和提高的影响与声望,而是始于我的在学期间。钱先生是我们年级的现代文学主讲老师,正在讲课期间,却在全系大会上批判他尚未公开发表的《〈雷雨〉人物谈》,被指斥为曾遭全国批判的《论“文学是人学”》的“修正主义”观点的具体实践。徐先生后来为我们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并是我的实习指导教师。学生们都知道,他是摘帽的“右派分子”。那时,我是一个“无知青年”,因“无知”做过不少傻事;但恰恰由于这种“无知”,作为“右派分子”和“修正主义”者的徐、钱二师,竟成了我暗中崇敬的偶像。因为“无知”,这种意识是很朦胧的。后来经事渐多,经过了、看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待我自己也步入老境之时,我算是明白了一件事,作为一个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最难坚守的就是学术人格。即使学术观点可以不断修正,但学术人格是不可须臾缺失的。作为一个中文系的毕业生,我的“华东师大情结”就是对我敬重的师长的学术人格的认同。从学养与成就来讲,我辈固不能望二位师长之项背,而他们的学术人格则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我所以要在这篇序言中讲这些话,是因为传明的博士生导师是王晓明先生,晓明先生则是钱谷融先生指导研究生的开门弟子。晓明的父亲、著名作家王西彦先生,曾在华东师大担任客座教授,我有幸聆听过他讲授的《文学概论》和《写作》课,他也是我在文学方面的开蒙恩师。西彦师已经作古,谨在此奉献我迟到的哀悼!
  传明是幸运的,赶上了一个可以在学术上奋发有为的时代,加上他自己的勤勉和努力,我相信他会在学术上有更大的发展,做出更大的成绩。

TOP作者简介

耿传明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36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1999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现在南开大学中文系任教。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和现代思想文化研究,先后在海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要学术著作有《新时期文学思潮论钢》(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独行人踪——无史氏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现代性”的文学进程——20世纪中国文学的动力与趋向考察》(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等。

TOP目录


导论
1.“新浪漫派”命名的由来
2.轻逸与沉重——“审美个人性话语”与“时代主导话语”
3.作为“审美主义者”的“时代”关怀
4.“新浪漫派”文学与“现代性”问题
第一章 时代潮流与个人选择
1.“红色三十年代”
2.30年代“审美个人主义”的文学谱系
3.徐訏和时代潮流的亲和与疏离
4.初登文坛的卜乃夫的文学选择
第二章 “夜”的神秘与“灵虚”之美
1.“爱夜者”的心灵自白
2.斜述“革命与爱情”的正反之本
3.“梦的真实和美”
4.“爱和美”的乌托邦
第三章 轻逸与沉重之间
1.艰难时世和文学的“轻”与“重”
2.“战时的审美主义者”自我定位
3.无名氏“化实为虚”的个人突围
4.“爱”和“浪漫”中的“时代”关怀
5.对待人生的三种态度:导戏式、演戏式、看戏式
第四章 弥合“时代”与“永生”之间断裂——《无名书》的心灵探索和人文关怀
1.《无名书》出现的时代语境与“现代性”文化危机
2.《无名书》超历史的“界外”视角与超然于“时代”之上的高空飞行
3.热与冷:社会改造主义的“创世纪”话语与“唯理主义”的现代神话
4.醉与醒:“爱和美”的唯美主义浪漫神话与“恶魔主义”的虚无神话
5.闭与通:主客体二元对立神话的消解与“天地境界”
6.由“淑世”进而为“救世”——《无名书》审美主义的功能与缺失
第五章 《无名书》“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观与“宗教审美主义”
1.“超现实主义”与“交感论”的审美观
2.“巴洛克”风格与”远取譬”的象征主义
3.渗透“宇宙”意味的“意象”与“意境”
4.“荷马方式”与“圣经方式”
第六章 “不合时宜”的优雅与浪漫
1.“夜窗书层”和“无名书层”——个人性写作的文学之间
2.不同于“时间现代性”的“空间现代性”与想像
3.“闲情”与“优雅”——“生活艺术化”与文化价值差序
4.“立足于个人的道德态度”与乱世“故园”之梦
第七章 “雅”与“俗”的分野——精英主义的“理想诉求”与“凡人”心态
1.“新文学”的理念和“雅”与“俗”的颠覆和再造
2.“别一世界”的文学与“此一世界”的文学
3.“外俗内雅”与“外雅内俗”
4.“爱”的信仰的“精神性”与“凡俗性”
5.“现代之爱”与“传统之爱”——“爱”的话语的时代、文化差异
结语:从“信念”到“问题”
附录 徐主动著译简目
参考文献
后记

TOP书摘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85

加载页面用时:46.8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