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经济理论视角下的区块链作用机理与发展逻辑研究
经济理论视角下的区块链作用机理与发展逻辑研究


经济理论视角下的区块链作用机理与发展逻辑研究

作  者:杨继

出 版 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5月

定  价:88.00

I S B N :978755203880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经济学理论、研究与通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运用包括市场失灵、宏观政策、交易成本、博弈论、历史变迁、要素分配等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遵循从微观到宏观、从作用机理到发展路径的研究思路展开论述,对区块链的经济本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微观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阐析,包括对降低交易成本、矫正市场失灵、优化要素价值分配等微观领域的分析;对国家宏观政策、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治理结构与模式的调整和对社会正义与社会信用的作用等宏观领域的作用分析;还以产业变迁的视角分析了区块链出现与发展的内在逻辑、蕴含的风险及其在未来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探析了在符合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区块链的发展逻辑与发展路径,从而推动其走向更加良性的发展路径。

TOP作者简介

杨继,女,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副研究员,现为北京中科金财科技有限公司(002657)首席经济学家,武汉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科技、医疗健康大数据,迄今发表文章2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2本,《中国区块链发展报告》《中国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报告》等系列蓝皮书主审。

TOP目录

第一章  绪论

\n

第二章  经济学视角下的区块链基础框架研究

\n

第一节  经济学视角下的区块链基本内涵和技术原理

\n

第二节  区块链研究的文献综述

\n

第三章  区块链作用机理的微观研究

\n

第一节  基于交易成本的区块链作用研究

\n

第二节  区块链对市场失灵的矫正研究

\n

第三节  区块链对价值分配的作用研究——以互联网经济为例

\n

第四章  区块链作用机理的宏观研究

\n

第一节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对宏观政策的影响研究

\n

第二节  区块链推动社会基本矛盾变化的机理研究

\n

第三节  区块链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n

第四节  区块链与社会正义及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n

第五章  产业变迁视角下的区块链发展展望

\n

第一节  产业变迁视角下的区块链发展逻辑

\n

第二节  区块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探析

\n

第六章  基于数字经济发展逻辑的区块链发展展望

\n

参考文献

\n


TOP书摘

区块链在数字经济3.0中的作用与发展趋势

\n

(一)数字经济3.0可能存在的潜在限制因素

\n

区块链的发展趋势要依托整个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背景,如果不能在时代发展的道路上作为主流技术服务于时代的需要,再领先的技术也终将会淹没于历史而成为尘埃,区块链也不例外。总结上述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有三方面的内容需要予以格外关注,这既是数字经济3.0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区块链肩负的重要使命,决定了区块链的发展趋势。

\n

这些制约因素大多与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特征密切相关,也是互联网出现以来普遍出现的问题。

\n


\n

1.信息安全的保护与维护

\n

经济发展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越大,信息安全问题越重要,处理不当甚至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历史性严重倒退。现阶段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就已经非常突出,黑客入侵、病毒植入、信息泄露和被篡改等问题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而在“万物皆数”的数字经济时代,因为所有行为信息都在数字化当中,数字又与资产与价值挂钩,因而数据信息的风险暴露只会更大,安全问题将会更加凸显。

\n


\n

2.数字经济时代的信任危机

\n

如前所述,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改变了现有生产生活方式,社交与交易行为从现实走向虚拟,从实体走向数字,也带来了网络诈骗等恶性事件,数字经济1.0起,信任危机就成为常态,直至数字经济2.0也未能有效解决,这将影响数字经济的影响力,甚至可能成为促使其倒塌的关键一环。一个人与人之间无法实现信任的社会是不稳定的,一个缺乏信任的经济体也是不可持续的。数字经济1.0到3.0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找到有效解决信任问题的途径。

\n


\n

3.数字资产收入的实现与保护

\n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开创了共享经济时代,但由于信息复制成本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数字资产难以确权,也难以实现自身价值——没有价值的数字资产难以称为资产,缺乏数字资产的数字经济也难以称为数字经济。数字资产是数字经济的支撑,数字资产价值的创造、衡量与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加和全体参与人的共同认可,而不是互联网平台的无偿或低价掠夺。

\n


\n

(二)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经济3.0中的作用与发展趋势

\n

1.区块链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底层技术与基础设施

\n

在数字技术中,如果说互联网技术解决了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问题,大数据与云计算解决了现实中的数据、信息等无形资产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化的问题,5G技术解决了数字连接与转化中的速度与容量问题,人工智能解决了机器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类劳动的问题,这些先进技术都主要聚焦于推动生产力发展,聚焦于如何更好更快地实现连接和信息交互。而区块链却是参与生产关系变革的技术。如前所述的数字经济3.0时代存在的潜在问题,均需要区块链的参与予以解决与消除,确保数字经济的顺利发展。因此,以“元宇宙”为主要特色的数字经济3.0中,区块链是当之无愧的关键基础设施,它的功能包括维护信息安全、增进全网信任和实现数字资产确权这三个方面解决了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潜在问题,优化网络世界中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各种关系,改变生产资料与利益分配格局。关于这一问题,本书已经多次论述,在此不再赘述。毫无疑问,这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奠定了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3.0基础设施的地位,它为其他先进的数字技术实施保驾护航,形成新的生产合作关系与新的分配体系,并配之以新的金融、交易、评价等后台保障,确保数字资产的流转、交易与价值实现。

\n


\n

2.区块链应用场景居各类技术之冠

\n

区块链由于与交易、支付、信用评价的结合必将成为所有数字技术中应用场景最多的底层技术。“元宇宙”的特色就是搭建大大小小不同的虚拟场景,这些场景的维系需要区块链搭建社区信任、实现安全保障和共识机制下的智能合约推动场景运行,用户创造内容的模式与生产与消费相统一的“元宇宙”特征,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予以配套,这也离不开区块链下的共识机制予以支持。因此,虽然其他数字技术用途广泛,但区块链作为场景运用基础设施与底层的角色决定了它在数字经济3.0中的使用一定是居各家技术首位。

\n


\n

3.区块链技术自身实现创新迭代

\n

就区块链技术本身而言,当前它的技术程度不够发达,依然存在一定薄弱之处,尚不能满足全社会范围的大规模使用,更无法立即为数字经济3.0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需要不断改进与发展。它的技术薄弱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处理速度慢,运行效率低,扩容问题亟须解决;分布式储存存在着一定的重复与资源浪费;各个区块链平台过于封闭不能开放交融,仍需构建更紧密的跨链交互机制。这些技术薄弱点限制了区块链的应用领域和范围,进而影响到它作用的更好发挥。在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本身是多种已经出现很多年的技术的重新组合,例如密码学、分布式数据库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自身没有创新。与此相反,它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更新,在共识算法、跨链扩容、降低能耗、提高处理速度等方面不断出现新的迭代,并在与其他新技术融合发展实现跨领域交叉技术方面趋势明显,例如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实现可信节点下的联邦学习与隐私计算,将会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丰富自身技术内涵的跨领域技术创新。

\n


\n

4.区块链与金融的结合趋势不可阻挡

\n

区块链虽然是一种中立的技术,但由于它在隐私安全、信用维系方面的独特作用,与金融有着天然不可割裂的联系,因此区块链发展过程中在金融领域的创新数量众多、创新产品频繁问世,可以说区块链与金融的结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这一趋势只不过是政府主导还是民间主导,是官方合法使用还是地下违法进行而已。所以,它的发展趋势一定会与官方主导的合法领域紧密结合,例如区块链应用于法定数字货币当中将是未来数字货币发展中的重要技术,而应用于一些无价值的“空气币”则会随着这些投机币种而消失;再如区块链下的去中心化金融交易(DeFi)模式将会是传统金融交易的重要补充,但只限于官方认可的交易场所,可拆分代币(NFT)的应用也是如此。与金融结合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在官方支持的金融活动中充分运用它,将会自然而然对地下、违法的金融活动产生一定替代,在此基础上的严格监管才能起到更好效果。

\n


\n

四、支持区块链发展的对策建议

\n

(一)大力支持区块链基础研究与底层核心技术开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n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区块链场景应用最多的国家,而且区块链技术在我国有了长足发展,但相比国外的发展,我国区块链技术上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后。

\n

1.技术的基础研究领域比较薄弱,与欧美国家相比,密码学、数学、计算理论等基础研究尚未出现更明显的领先趋势,在区块链领域专利、论文、教学还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

\n

2.区块链底层基础技术发展不够,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区块链平台。当前,我国区块链的应用主要以使用国外成熟的底层技术,依靠现有平台,比如以太坊、超级账本等进行应用层开发,底层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手中,也缺乏在国际范围具有影响力的超级区块链平台。因此,虽然说区块链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于应用场景,但底层核心技术是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战略高度看,政府应当更关注区块链的基础性研究,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因而,需要在自主创新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从高校与研究所层面入手,大力支持区块链底层技术开发,支持与主导技术与应用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更多区块链底层技术领域的高精尖人才。这不仅是区块链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更是行业健康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n


\n

(二)培育国内原创区块链平台

\n

在底层技术的支持下,区块链平台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用户进行私人定制式开发应用场景或者直接选择合适的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使用标准化模块进行数字经济中的各类活动。由于区块链平台开发与维护成本高,如果缺乏用户和规模性应用,很难生存与维系下去,更不用说与国外知名平台相抗衡。当前国内已经研发出不少原创型区块链平台,例如阿里、腾讯、京东都有自己的Baas平台,一些研究院也在组织开发区域性的底层平台,但在目前阶段存在的问题均是影响力有限,应用场景还较少,用户二次开发应用的拓展性不足。应当赋予国内原创区块链平台更多发展机遇,有意识有侧重性地培育原创平台,引导各个应用场景立足本地原创平台,帮助其不断完善与拓展新的功能,为数字经济发展蓝图打下坚实基础。

\n


\n

(三)建立跨链协调机制

\n

区块链扩容是推动其在数字经济时代作为底层基础设施而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环节,容量不够将会影响其处理效率与应用规模。区块链扩容最大的障碍之一并不是技术上无法满足扩容要求,因为内部实现跨链扩容储存与处理在技术上不难解决。难点在于如何实现不同平台的跨链协调与多平台多场景的同时运行。各个区块链平台都是相互独立的封闭系统,由于参与的节点相互独立,共识机制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有的区块链应用场景还处于不同平台,各个平台的底层技术也相差甚远,导致虽然每个区块链内部信息是畅通的但各个区块链之间存在信息无法交互的孤岛现象。因此,需要建立强有力的跨链协调机制,推动国内重要的区块链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这一跨链协调机制并非仅仅是行政指令要求下的互联互通与协调发展,更需要各个平台实现技术上的一致协作,在底层技术不同和共识算法有差异的情况下打通各个平台,实现信息的互通与共享,最后形成数字经济3.0的大底层与大生态。

\n


\n

(四)形成较为统一的区块链行业标准

\n

国内区块链行业标准正在逐渐出台,当前已经出台《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推动区块链技术规范应用的通知》《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评估规则》《多方安全计算金融应用技术规范》等系列标准,相应地也有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多方安全计算金融应用评估规范》等,与此同时,工信部也发布了系列标准,包括区块链架构、数据格式、多方安全计算、职业培训等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各个部门自行出台标准与认证,虽然应用领域不同,但有可能存在标准不统一,甚至还有一些矛盾之处的问题。未来数字经济3.0的要求应当是平台与信息共享的统一无缝对接,需要尽早做好技术标准的统一,为打通底层做好技术准备。因此,需要尽快推动部委在区块链技术与应用标准上达成共识,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业内标准,推动行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n


\n

(五) 构建完善的区块链监管机制

\n

区块链的发展中既产生了优秀领先的技术,也孵育了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应用场景,但同时也有类似于空气币的过度投机行为。2021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区块链下过度投机空气币、扰乱金融秩序的整治力度,2021年9月24日,央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十部门也联合发文,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发改委等多家机构多次强调要对比特币“挖矿”开展全面整治,充分显示出对区块链发展领域当中的风险和违法行为严加监管的决心。因此,在大力支持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的同时,更要构建完善的区块链监管机制,明确监管部门和其监管职责,对监管做好分工,不留空白地带,同时需要运用数字技术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对涉及投机、诈骗、操纵市场等不法行为严加管制,使其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n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11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46.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