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传习录 品读记录王阳明思想的语录体著作,洞悉修身、持家、立业、处世之生存哲学
传习录   品读记录王阳明思想的语录体著作,洞悉修身、持家、立业、处世之生存哲学


传习录 品读记录王阳明思想的语录体著作,洞悉修身、持家、立业、处世之生存哲学

作  者:[明]王阳明

出 版 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7月

定  价:45.00

I S B N :978755378392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古籍  >  古籍与文献整理  >  地方文献  人文社科  >  古籍  >  古籍与文献整理  >  古籍整理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它所阐述的修身、养心、处世之道对于现代生活依然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n
   

TOP作者简介

王阳明 \n
   明哲学家、教育家。字伯安,尝筑室故乡阳明洞中,故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弘治进士。早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后以镇压农民 \n
   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心学,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著有《王文成公全集》,其中《传习录》和《大学问》是重要的哲学著作。《传习录》是其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该书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TOP目录

卷?上   \n
   徐爱录 /7 \n
   陆澄录 /30 \n
   薛侃录 /72 \n
    \n
   卷?中 \n
   钱德洪序 /105 \n
   答顾东桥书 /107 \n
   答周道通书 /136 \n
   答陆原静书(一)/144 \n
   答陆原静书(二)/148 \n
   答欧阳崇一 /164 \n
   答罗整庵少宰书 /171 \n
   答聂文蔚(一)/179 \n
   答聂文蔚(二)/186 \n
   训蒙大意 /196 \n
    \n
   卷?下 \n
   陈九川录 /202 \n
   黄直录 /217 \n
   黄修易录 /226 \n
   黄省曾录 /234 \n
   钱德洪、王畿录 /241 \n
   钱德洪附记 /274 \n
   黄以方等录 /276 \n
   钱德洪跋 /295 \n
   

TOP书摘

二 \n
   ※ 原文 \n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1 ,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n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 2 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 3  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n
    \n
   ※ 注释 \n
   1 知止而后有定:语出《大学》。事事物物皆有定理:这是朱熹对“知止而后有定”的解释。语出朱熹《大学·或问》“能知所止,则方寸之间,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矣”。2  义外:语出《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反对告子义在心外的观点,认为仁和义都在人心之中。3  本注:即朱熹《大学章句》第一章注:“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 \n
    \n
   ※ 译文 \n
   徐爱问:“《大学》中的‘知止而后有定’,朱熹以为是说万事万物都有特定的道理,这似乎与先生的学说相违背呀?” \n
   先生说:“在万事万物上探究至高无上的善,就是把义看成外在的东西了。至高无上的善是心的本体,只要‘明明德’达到至精至一的地步便是至善了,显然也没有脱离客观事物。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说‘只有穷尽天理,而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杂念’的人才能达到至善境界。” \n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96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46.8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