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李长之传记作品(套装全5册):李白、孔子的故事、陶渊明传论、韩愈、司马迁
李长之传记作品(套装全5册):李白、孔子的故事、陶渊明传论、韩愈、司马迁


李长之传记作品(套装全5册):李白、孔子的故事、陶渊明传论、韩愈、司马迁

作  者:李长之

出 版 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

定  价:223.80

I S B N :1316744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文艺体育  >  文学家  人文社科  >  传记  >  其他人物传记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李白》

本书是著名文学史家李长之关于诗人李白的传记作品。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李白》,下篇为《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上篇主讲李白的生平事迹,以时间为序,讲述其一生的漫游生活;下篇讲述李白在求道与入仕之间的矛盾一生,着重分析李白独特的精神世界。全书以李白生平为内容,以李白思想为主题,以细腻的笔触描摹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精神世界。李长之先生以其求实的严谨和丰沛的感情,深入浅出,带领读者走进历史长河中那个独一无二的李白的内心。

 

 

《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志于学”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陶渊明传论》

《陶渊明传论》以陶渊明的两个著名先辈陶侃和孟嘉为切入点,佐之以陶渊明的诗歌、书信等作品,通过对相关史料抽丝剥茧的分析,梳理了陶渊明的思想来源及发展变化,解读了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和人生追求,完整展现了陶渊明从传统文人向隐逸诗人转变的思想脉络和陶渊明创造的理想生活。作者从人性和人心角度出发,将把他视为精神知己,又视作孤独的隐者。本书是著名文史学家李长之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也是介绍陶渊明生平的经典通俗读物。资料翔实可靠,内容丰富深刻,观点鲜明,多有新见,是一部价值很高、不可多得的传记文学作品。

 

 

《韩愈》

本书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传记。韩愈作为中唐韩孟诗派的开拓者、古文运动的领袖、儒家思想承前启后的大儒,在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上拥有崇高的地位。李长之先生根据大量史料,重新梳理了韩愈的人生历程,深刻阐述了韩愈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为读者全景展现了一代思想家、文学家韩愈辉煌而又充满坎坷的一生。在书中,李长之从韩愈的人格进行分析,认为韩愈“人格一面是卫道,是严肃;但另一面却又热诚、温和,甚而幽默”,因此可以称韩愈为是“幽默的卫道者”。

 

 

《司马迁》

李长之先生用他那特有的优美而富于情感的笔调,从司马迁的人格和风格出发,全面细致地审视、评价司马迁及其《史记》的作品,将司马迁称为“抒情诗人”,强调了情感才是作品的本质、生命和灵魂,详细地分析了司马迁所处的伟大时代,追溯了他的思想渊源和家学传统,讨论了他和先辈先贤如孔子等在精神和性格上的契合和共鸣及距离。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精神动力、文化背景美学风格予以独特的剖析,并完整地勾勒了司马迁一生的行迹。


TOP作者简介

李长之(1910—1978),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曾师从著名哲学家张东荪、金岳霖和冯友兰,与吴组缃、林庚、季羡林并称为“清华四剑客”。代表作有《鲁迅批判》《孔子的故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李白》等。


TOP目录

《李白》

上篇 李白

题记

一 楔子

二 李白的故乡和他的少年生活

三 壮年的漫游——学道和从政的矛盾

四 李白在长安——李白对盛唐的政治之认识

五 漫游生活的第二期——更多的暴露和批判

六 天宝之乱和永王璘的一幕——李白的爱国思想

七 李白的诗——和民歌的关系,和魏晋六朝诗的关系,文学史上的地位

八 简单的结论

 

下篇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怀李太白——为本书渝版题

自序

一 导论

二 李白求仙学道的生活之轮廓

三 道教思想之体系与李白

四 失败了的鲁仲连——李白的从政

五 李白的文艺造诣与谢朓

六 李白:寂寞的超人

 

附录

李太白故里的巡礼

盛唐诗人——李白

李白和杜甫

花开两朵,实表一枝——读新出版的《李白》

 

长之自订年谱

李长之传略

 

 

《孔子的故事》

引子 002
一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 005
二 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 008
三 在挫折中前进 011
四 教育事业的开端 016
五 孔子和老子的会见 018
六 走向成熟的道路 021
七 孔子在齐国政治活动的失败 023
八 孔子在齐国的收获和影响 027
九 孔子在混乱的鲁国中的寂寞 030
十 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033
十一 从中都宰到司寇 038
十二 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 040
十三 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 043
十四 孔子终于出走 046
十五 在卫国受到监视 050
十六 过匡城被拘留 052
十七 到了晋国的边界上 055
十八 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 057
十九 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 062
二十 孔子停留在陈国 064
二十一 孔子绝粮 067
二十二 孔子勾留在楚国的边缘 072
二十三 孔子再到卫国和归鲁 078
二十四 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 082
二十五 专心从事教育工作 087
二十六 编写《春秋》 095
二十七 整理诗歌和音乐 099
二十八 弟子颜渊和子路的死 108
二十九 孔子最后的歌声 115
后记 121
附录
从孔子到孟轲 128
孔子可谈而不可谈 155
孔子与屈原 157
孔子和《论语》 189
司马迁和孔子 192
儒家之根本精神 232
长之自订年谱 253
李长之传略 262  

 

 

《陶渊明传论》

陶渊明的两个重要先辈——陶侃和孟嘉

一关于了解陶渊明的政治态度的一点线索 002

二被人轻视的善战的溪族 003

三自强不息和反对浮惰 009

四陶侃是桓玄刘裕一流人 ????014

五魏晋风度的实际意义和桓温系的孟嘉 019

六陶渊明所受两方面的影响 027

陶渊明的一生及其作品

一引子——陶渊明诞生的时代 030

二陶渊明的一生的总括 034

三早年的生活和教育经历 035

四十二年的矛盾生活的开始 038

五矛盾的继续 043

六桓玄政变时期的陶渊明 048

七最后的摇摆——《归去来兮辞》的创作动机的分析 063

八步入二十二年的躬耕生活——他的思想的成熟 075

九再度处于改朝换代时的陶渊明 104

十陶渊明的死 123

十一尾声 127

陶渊明论

一论陶渊明的政治态度 130

二论陶渊明的思想态度 136

附录 我所了解的陶渊明 152

陶渊明真能超出于时代吗? 156

序——为陶渊明和庄子的文章而写 161

陶渊明的孤独之感及其否定精神 164

关于《陶渊明传论》的讨论 175

谈陶渊明——陶渊明逝世一千五百三十周年纪念 181

大诗人陶渊明的前后 188

新中国成立后陶渊明研究的报春花—— 说李长之的《陶渊明传论》 210

长之自订年谱 224

李长之传略 233

 

 

《韩愈》

一    导 言                   003
二    籍贯和先世               004
三    嫂嫂、侄儿、乳母           007
四    游学京师                 010
五    考场失败                 015
六    挣扎                 019
七    东行                 022
八    初入仕途                 025
九    徐州小住                 028
一〇    再度西上                 035
一一    四门博士                 042
一二    《送孟东野序》            047
一三    阳山之贬                 053
一四    郴县著书                 064
一五    北行途中                 071
一六    国子博士                 080
一七    分教东都                 083
一八    进学解                   091
一九    淮西用兵                 097
二〇    《谏迎佛骨表》            100
二一    宣抚镇州                 105
附录
一    原道                 111
二    原性                 120
三    原毁                 124
四    读荀                 127
五    师说                 130
六    画记                 134
七    重答张籍书            139
八    答李翊书              145
九    送李愿归盘谷序         150
一〇    祭河南张员外文       154
一一    祭柳子厚文                 162
一二    祭十二郎文                 165
一三    平淮西碑                 171
一四    毛颖传                 187
用浪漫的笔触写韩愈的传记——说长之先生的《韩愈》                 193
从韩愈到李商隐                 203
韩愈的《石鼎联句诗序》《毛颖传》                 208
长之自订年谱                 210
李长之传略                 219

 

 

《司马迁》

上篇司马迁
一引子03
二野孩子到了京城04
三游历了半个中国06
四做了郎中08
五父亲最后的叮嘱10
六参加救水灾12
七正式写书14
八入狱和受刑16
九完成了伟大的著作19
下篇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自序23
第一章司马迁及其时代精神27
一伟大的时代27
二楚文化的胜利28
三齐学31
四异国情调和经济势力的膨胀37
五这个时代的象征人物——汉武帝38
六司马迁在这一个时代中的意义42
七  司马迁生年为建元六年辨44
第二章司马迁的父亲48
一 世传的历史家并天文家48
二司马谈的思想之渊源50
三批评精神和道家立场52
四司马谈与封禅55
五伟大的遗命57
六天才的培养59
第三章司马迁和孔子61
一教育之效61
二司马迁对孔子之崇拜62
三司马迁在性格上与孔子之契合点及其距离67
四司马迁对六艺之了解70
五司马迁与《春秋》80
六司马迁在精神上受惠于孔子的所在85
七司马迁在心灵深处和孔子的真正共鸣92
第四章司马迁之体验与创作(上)——无限之象征94
一从耕牧到京师受学94
二东南和中原的大旅行96
三仕宦生活的开始——崆峒扈驾和奉使蜀滇101
四封禅与北地之游——“无限”之象征103
五负薪塞河106
六父职的继续——司马迁之活跃与积极107
七太初历的订定和著述110
第五章司马迁之体验与创作(中)——必然的悲剧114
一司马迁的性格之本质114
二好奇与爱才116
三司马迁与友情——司马迁交游考120
四武帝时代之严刑峻法131
五李陵案的原委134
六两个英雄的晚年144
第六章司马迁之体验与创作(下)——《史记》各篇著作先后之可能的推测150
一缺和补150
二《史记》中可能出自司马谈手笔者154
三《史记》中不易辨别为谈著抑迁著者159
四司马迁著述之根据与其创作时之情形160
五就著作时代上对司马迁作品之划分163
六结论和余论——兼论褚先生186
第七章司马迁的精神宝藏之内容——浪漫的自然主义192
一司马迁之识192
二司马迁之学——百科全书式的人物196
三语言学的训练——所谓古文197
四司马迁之读书198
五司马迁与儒家201
六司马迁之根本思想——道家202
七司马迁和荀学211
八浪漫的自然主义213
九司马迁的历史哲学与历史科学214
十司马迁之政治观223
十一司马迁之民间精神228
十二《史记》一书的个性235
十三史官的传统237
第八章司马迁的风格之美学上的分析242
一司马迁的散文风格之来源242
二《史记》书中的形式律则248
三建筑结构与韵律271
四句调之分析284
五司马迁之语汇及其运用302
六司马迁的风格之特征及其与古文运动之关系310
第九章文学史上之司马迁316
一《史记》是中国的史诗316
二《史记》与中国后来的小说戏剧318
三司马迁之文学批评321
四司马迁之讽刺335
五总结——抒情诗人的司马迁及其最后归宿341
代跋:“因为他是抒情诗人,所以他的作品常新”343
伟大的历史学家并文学家司马迁和他的《史记》352
司马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70
《司马迁传》之题记377
长之自订年谱379
李长之传略388


TOP书摘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版  次: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5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