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未来哲学丛书)
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未来哲学丛书)


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未来哲学丛书)

作  者:吴冠军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定  价:228.00

I S B N :9787100198493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人类对地球这个行星的影响业已如此之大,以至于构成了独特的地质学纪元“人类世”,当代政治哲学的任务,就是面向技术“奇点”与生态“奇点”而构建一个“后人类世”的未来。“人类世”的可能性前提,是人类以政治智慧应治“奇点”而建立起共同体。在“话语政治”与“奇点政治”的辩证法中,尤其是在“生命政治”与“技术政治”的交叉口处,我们如何突破“人类世政治哲学”来构思共同体的未来?
  《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未来哲学丛书》经由另类的思想史读解来勾勒政治哲学的演化,并以“真实奇点”与“任意奇点”这两条当代欧陆思想中的激进线索为抓手,来探讨如何与“奇点”共存。通过批判性地分析拉康、施特劳斯、科耶夫以及巴迪欧、齐泽克、阿甘本、拉克劳、拉图尔等欧陆思想家的学术洞见,并且深入大众文化的“实验室”(小说、电影、电视剧、桌游、手游……),《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未来哲学丛书》在“人类世”的界槛处探索政治哲学。

TOP作者简介

  吴冠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奇点政治研究院院长、欧陆政治哲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上海领军人才、曙光学者、浦江人才,并兼任上海纽约大学双聘教授、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海归学人》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英文版执行主编。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后现代主义哲学发展路径与新进展研究”,有中英文著作十余种,研究兴趣为政治本体论、生命政治学、生态政治学、技术政治学、精神分析学、电影哲学与艺术哲学。

TOP目录

序幕 怪物,到处是怪物
导论 话语政治与奇点政治:人类世抑或怪物世的政治哲学
引言 与“怪物”共存:如何突破“人类世政治哲学”
第一节 讲故事与“权力的游戏”
第二节 政治的开端与“率土之滨”
第三节 异形“降临”与宇宙“黑暗森林”
结语 存在于“共同/共通”中

上卷 陷入奇点:欧陆政治哲学的演化线索
第一章 应治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的根本问题
引言 政治哲学里的黑洞性“奇点”
第一节 “最黑暗的秘密”:奇点及其封杀者
第二节 政治与政制:共同体的无根性状况
第三节 现代性的三种政治智慧及其限度
第四节 面对“激进的无定”:责任、意志与霸权
第五节 政治哲学的神学模拟:上帝的两张面孔
结语 填补奇点的话语构型
第二章 奇点杀手:欢迎来到符号性的宇宙
引言 人类世政治哲学的双重性格
第一节 有人说过“大他者”吗:精神分析进入政治哲学
第二节 “存在”与“是”:大他者的政治本体论
第三节 手握“权杖”的大他者
结语 阐释“世界”与改变“世界”
第三章 话语政治:“历史主义”的双重面向
引言 思考“时刻”的这个时刻
第一节 时代性的真理与永恒的真理
第二节 “真理效应”的历史性:话语政治之兴起
第三节 话语政治的动力学:大他者的普遍性与历史性
结语 特殊主义批判与普遍主义批判
第四章 施特劳斯与政治哲学的两个路向
引言 施特劳斯的“路标”
第一节 苏格拉底vs.柏拉图,拉康vs.施特劳斯
第二节 作为“苏格拉底式政治哲人”的施特劳斯
第三节 作为“柏拉图式政治哲人”的施特劳斯
第四节 “语言的转向”与政治哲学
第五节 施特劳斯与激进政治哲学
结语 “自然秩序”vs.“批判的本体论”
第五章 雅典抑或耶路撒冷:重新解读“古典性”
……

中卷 迈向真实奇点:精神分析与本体论事件
下卷 迈向任意奇点:生命政治与弥赛亚事件
终幕 怪物之死

致谢
征引文献
人名索引

TOP书摘

  《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未来哲学丛书》: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克尔凯郭尔和尼采拒绝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后——拒绝黑氏版本的“真理阳光”——他们便开启了欧陆思想中那条直面焦灼的存在主义路向:人必须自己面对一己生命/生活最根本的问题,而不能去依赖“历史规律”。代之以永恒的真理,真理在克尔凯郭尔这里下降为“作为主体性的真理”,只能靠每个人“完全独自地”去认定。克氏的名言是:“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对于我为真的真理,找到一个值得我能为之生、为之死的理念。”真理被主体化,不再和历史、宇宙或上帝相关。这样的真理,没有客观的确定性,没有形而上学或神学的保证。对于克尔凯郭尔而言,真理不是去发现,而是去决断。托马斯·弗林比较了古典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审慎人”(prudent person)和存在主义者之间的差别:“审慎人是去发现怎样做是正确的,存在主义决断怎样做是正确的。他/她是‘创造性’的,而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则是调查性的。”在克尔凯郭尔这里,对真理的确定不是依靠某种原则,而是一个“盲目的信仰之跃步”(blind leap of faith)。
  克尔凯郭尔以苏格拉底选择死亡为例——苏格拉底坚信“灵魂不死”,这就是他的主体性的真理;而选择不逃跑,则是他存在性的决断。在克氏这里,人群意味着谎言,人只有在自己对真理的决断中,真正成为他自己。进而言之,某件事要成为真理,只取决于某人是否全身心地将此事理解为他个人的真理——一个“能为之生、为之死”的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有这样一些人声称自己“通灵”,也有不少人去“求”他们进行某些超自然的操作(如和死者“沟通”、为活人“祈寿”等等)。黑格尔主义者科耶夫提出,对于这些超出大他者所规介的符号性坐标之外的宣称,不再有“标准”来区分其是神还是疯子。而克尔凯郭尔则确立了这样一个标准:此宣称是否为真,就在于宣称者自己如何看待它,若其本人内在地视其为真理,那么他就是自足的,无须他人的“承认”(换言之,只有别人求过来,他无须求别人)。
  由乔纳森·格雷泽执导、妮可·基德曼主演的2004年电影《重生》(Birth),向我们展示了“主体性真理”的力量。故事开始于一个意外事故,身故者西恩的年轻妻子、出身大富之家的安娜始终无法对丈夫忘情。一直到整整十年后,站在西恩的坟墓前再次痛哭了一场,安娜终于决定向前走,接受另一男子的求婚。然而就在筹备结婚的时候,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称自己就是安娜的丈夫西恩之“转世”……一开始,安娜同她家里的其他所有成员一样,认为这只是一个唯有报之一笑的荒诞的恶作剧。然而,那个小男孩坚决而深情的眼神,却渐渐扎根进安娜的脑海中。安娜和其未婚夫找上小男孩的父亲,并当着其父之面警告男孩不许再骚扰她的生活。正准备转身离去的安娜用眼角余光看到,背后的小男孩当即昏厥倒地……之后,便是整个电影最著名的一幕(电影史上一个经典的长镜头运用):安娜与未婚夫来到剧院中,镜头以整整两分二十秒的时间②,不做任何变换或剪切地聚焦在安娜的脸庞——那理智所无法完全控制住的细微表情变化,都被镜头清晰地捕捉到。而背景中的那紧张急促、跌宕起伏的歌舞剧音乐,则似乎正是表达着安娜的“理智”(大他者)尝试极力克制那来自心底的“噪音”的一场又一场激烈斗争……正是在那两分二十秒中,安娜的心彻底地冲破了“理智”的防线,跨出了一个“信仰的跃步”。随着剧情的推展,安娜越来越坚信,这个小男孩就是她曾深爱的西恩,并在路灯下,接受了小男孩轻轻的一个吻……换言之,她把西恩的“转世”,确认为自己的主体性真理。尽管整个家庭都强烈反对,并且更严峻的是,把十岁男孩当作自己丈夫实属“非法”,安娜却执迷不悔地选择拒绝家庭(私人领域)与法律(公共领域)合起来的整个漫天大网,放弃家庭的富贵,甘冒拐带幼童的罪名,而决定带着西恩一起私奔。安娜对西恩说:“十一年后,你就二十一岁了,然后,我们就会结婚……”
  根据规介当代世界的那位大他者,“转世”之事纯属疯狂;这个故事,就纯粹是伦理不当(恋童),并演变为犯罪(拐带幼童)。然而,在大他者的符号性坐标之外,疯狂和智慧本就不再有“客观”意义上的标准来进行区分,除了主体性的态度。电影中这个故事的全部肇因,就是在于十岁男童的坚决(resoluteness):“转世”被他视作自己生命里的真理。这个起初被安娜视为“恶作剧”的说法,最后也变成了她的主体性真理,以此做出决断(不再继续婚礼、转而和男孩私奔),并用自己的生命作为承担。“坚决”,是海德格尔的核心术语,亦正是克尔凯郭尔思想之伸展:当拒绝大他者所规定的一切“标准”(符号性坐标)后,真理的确定,唯落实在主体性的坚决。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707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80.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