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张念志学术荟萃
张念志学术荟萃


张念志学术荟萃

作  者:张念志,陈晶晶

出 版 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定  价:56.00

I S B N :9787533782931

所属分类: 专业科技  >  医学  >  中医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张念志学术荟萃》共分上中下三篇六章,上篇首章主要概述了呼吸病目前的研究情况,包括呼吸病的历史沿革、病因分析、病机特点、常见证候及治法、中医治疗手段和运用“整体观”、“活血化瘀”思想、“培土生金”思想及“治未病”理念防治呼吸病的研究以及呼吸病常用中药药对。中篇第二章至第四章详细论述了近年来本学科重点研究的优势病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和间质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中医认识、诊疗思路、中医特色疗法、预防和调摄以及自拟方。下篇第五章至第六章着重阐述了近年来本学科对呼吸病的现代研究及张念志教授相关论著选摘。全书内容丰富、形式独特、观点新颖,对指导本学科临床及科研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期望能对广大呼吸病学科医师和学生起到集思广益、抛砖引玉的作用。

TOP作者简介

张念志,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1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安徽省首届名中医,安徽省第二届江淮名医,安徽省第七批学术带头人,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研修人才,安徽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安徽省政府津贴获得者,安徽省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最美中医”,国家区域诊疗中心肺病科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肺病学科和老年病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肺病科带头人,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呼吸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肺康复委员会副理事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呼吸分会副会长,安徽省防痨协会理事会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抗癌协会介入呼吸病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睡眠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呼吸分会常委,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安徽中医药大学首届临床教学名师,以及《中国中医急症杂志》《环球中医杂志》《中医药临床杂志》等编委。担任国家防治重大疑难疾病——支气管哮喘能力建设项目负责人。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3名,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13名,安徽省中医高徒3名,发表论文190余篇,主编《韩明向内科临床精粹》《呼吸疾病中医临床保健》《鼾症百问百答》《中医膏方实用手册》《中医冬病夏治实用手册》等9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课题3项,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3项。
  
  陈晶晶,主治医师,中医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师从安徽省名中医张念志教授。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安徽省应急攻关项目1项,先后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及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TOP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呼吸病的研究概述
第一节 呼吸病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呼吸病的病因分析
第三节 呼吸病的病机特点
第四节 呼吸病的常见证候及治法
第五节 呼吸病的中医治疗手段
第六节 运用“整体观”治疗呼吸病的研究
第七节 运用“活血化疾”思想治疗呼吸病的研究
第八节 运用“培土生金”思想治疗呼吸病的研究
第九节 运用“治未病”理念防治呼吸病的研究
第十节 呼吸病常用中药药对

中篇 各论
第二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
……

TOP书摘

《张念志学术荟萃》:
  2.温肺化饮
  干姜、五味子:《伤寒论》《金匮要略》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方药中,均含有干姜、五味子组合。《神农本草经》载有“干姜,味辛、性温,主胸满、咳逆上气,可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五味子“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赢度,可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临床常用干姜、五味子药对治疗哮喘、痰饮咳喘。二药虽不是治咳喘要药,但干姜味辛,性热,具有温肺化饮、温中散寒之功,入肺经可散寒化饮以荡涤贮痰之器。五味子味酸而具收敛之效,酸以收之,摄气归元,主治虚劳久咳。二者合用,一动一静,一散一收,体现的是肺司开阖之机,既使干姜不致辛温太过而伤精,又防五味子收敛太过而留邪。干姜与五味子互用互制,则痰饮能化,精元可守,尤其适用于治疗寒饮郁肺诸证。在治疗咳嗽、咳痰、喘满时,不论表里、寒热、虚实,干姜、五味子常用于组方配伍中。热象明显者,还可加石膏或芩连佐制。
  细辛、五味子:与上述药对有异曲同工之妙,细辛辛散开肺,五味子酸收敛肺,二者一开一合,一辛一酸,相互制约,相互为用,辛开无耗散肺气之弊,酸合无敛遏邪气之虞,故二药为开合理肺之妙剂,适用于外寒久喘之证。
  桂枝、茯苓:桂枝性温,可温阳化气,气化则水饮;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二者合用,一利一温,既能温阳化气行水,又可利水渗湿。张念志教授在临证时,特别强调二药配伍的精妙之处——用量比例关系,如治疗肺胀全身水肿时,若患者为肺脾阳虚以致水饮内停,桂枝与茯苓二者可兼顾肺脾,然桂枝行水之力不及茯苓,故用量以茯苓为主,若桂枝量大于茯苓则温阳能力强,可治饮停中焦、阻遏阳气、四肢厥逆之饮厥证。简而言之,茯苓量多则偏于利水,桂枝量多则偏于温阳。临床常用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皆为此例。
  3.清肺化痰
  知母、浙贝母:二药可配伍组成二母散,是临床治疗痰涎壅盛的常用药对。知母苦泄甘润,既可清肺热,又可滋肺阴、润肺燥。《本草纲目》言:“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浙贝母味苦,性寒,偏于苦泄,长于清热化痰、降泄肺气,故常用于治疗风热或痰热郁肺之咳嗽。《本草纲目》曰:“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二母散来源于《急救仙方》:“治喘急倒头不得,痰涎塞盛,以知母、贝母各等分,研为细末,临睡以白汤调,温服,如喘急加苦葶苈末”,此为治疗痰热壅肺的经典方剂。据有关文献分析,方中贝母为川贝母,但因川贝母药价较高,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临床常用浙贝母替换川贝母,川贝母味苦、甘,性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的功效,而浙贝母味苦,性寒,具有清热止咳、化痰、消肿散结的功效,泄热力更强,主要用于治疗痰热咳嗽、感冒咳嗽,配清热滋阴之知母,可在清解肺部痰热的同时,滋养阴虚,两者共奏清肺润燥、化痰止咳之功。临床上,多用两者配伍来治疗肺热伤阴、肺阴亏虚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半夏、陈皮:半夏性温而燥,善于温化寒痰、燥湿化痰,并有止咳作用,为治疗寒痰、温痰之要药。《医学启源》曰:“治寒痰及行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陈皮既理脾肺气滞,又燥湿化痰,为治痰要药。《名医别录》曰:“下气,止呕咳。”《本草纲目》曰:“脾无留湿不生痰,脾为生痰之源。”半夏、陈皮辛香温燥,同入脾胃经,而半夏功专燥湿化痰,陈皮擅长行气燥湿醒脾,二药并用,半夏得陈皮之助,则气顺而痰自消,化痰湿之力尤胜;陈皮得半夏之辅,则痰除而气自下,理气和胃之功更著。两药相伍,共奏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之功,合乎“治痰先治气”之说,正如《证治准绳》中庞安常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之而顺矣。”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虚运化失司、痰湿较重的咳嗽痰多之症。
  陈皮、桔梗:《珍珠囊》称桔梗为“舟楫之剂”,指出桔梗具有升浮之性,如舟楫载药上行,达于上焦。本药辛散苦泄,可开宣肺气、祛痰利气、利咽排脓。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名医别录》云:“下气,止呕咳。”两者相配,一升一降,可调畅上、中二焦,使得肺之宣降正常、脾胃安和。陈皮可燥脾湿,桔梗可宣肺排痰,故临床常以桔梗、陈皮联用,健脾以化痰,使痰除而气畅,临床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气喘痰鸣、胸胁满闷、胃纳欠佳、便溏舌淡者。
  瓜蒌、薤白:二药相辅相成,瓜蒌味甘、苦,性寒,体滑而润,能降浊祛痰,清热宣肺。《本草思辨录》载:“瓜蒌实之长,在导痰浊下行。”薤白味辛、苦,性温,体性滑利,能降痰浊以断泄痢。二者配对使用,相互辅佐,行气而不散气,清痰而无凝阴,通阳行气,上开胸痹,下通痰滞,共奏清肺化痰之功。
  ……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34

开  本: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3.2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