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萧楚女传
萧楚女传


萧楚女传

作  者:武汉市汉阳区档案馆(史志研究中心)

出 版 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7月

定  价:54.00

I S B N :978750985811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宗教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萧楚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理论家、教育家、革命家,中国青年的良师益友。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红烛,燃尽自己,点燃了无数的革命火种。
  1891年,萧楚女出生于汉阳鹦鹉洲。作为萧楚女的家乡人,汉阳区党史工作部门从2018年开始开展《萧楚女传》的编纂工作。萧楚女1927年就被敌人杀害,有关史料存世量已很少,而且距今时间较长,搜集难度较大。为此,我们广泛联系了与萧楚女有关联的各地档案馆、党史研究单位和有关专家。广东省革命历史博物馆、广东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江苏省常熟市档案馆、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档案馆,以及湖北襄阳市昭明小学,毫无保留地为我们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我们还拜访曾写过萧楚女传记的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巡视员张帆,到广东和重庆分别请教了黎显衡老师、李畅培老师,还有对中共历史研究颇深、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的简奕处长,他们都热情地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史料。萧楚女的侄孙萧忠友、侄孙女萧润来,林育南的孙子林旭东,还有恽代英的孙女恽梅、侄孙恽铭庆,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黄玉玺的外孙孔祥鹏,也提供了许多帮助。书稿完成后,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两位党史专家李辉、张帆对书中史料进行了审核把关。在《萧楚女传》编纂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湖北方志文化传播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编纂的《萧楚女传》有幸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也是对烈士英灵的告慰与纪念。让我们继承先烈前辈的革命遗志,弘扬先烈前辈的奋斗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TOP目录

第一章 颠沛流离勤学苦读
出生在汉阳鹦鹉洲
快乐的童年
祸从天降
四处漂泊
艰苦自学
要改变这吃人的世道

第二章 投身革命迷茫中求索
炮火中加入新军
参加阳夏保卫战
希望破灭
求学新民实业学校
改名“楚女”

第三章 苦难里抗争
痛失好友郑希曾
避难七里坪
逃出汉口
读书奠基础
《崇德报》主笔

第四章 曙光指引前行
五四运动影响下的武汉
斗争召唤萧楚女
初识恽代英
戒烟加入互助社
传播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良师益友恽代英
静观事态变化
“趁早预备我们的猎械”

第五章 到学生中传播新思想
到襄阳播种新文化
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
冬夜促膝交谈
从移风易俗入手
被迫离开二师
加入共存社
郑位三登门求教
……

第六章 敬亭山风雨洗礼
第七章 开辟马克思主义新课堂
第八章 革命情侣——游曦
第九章 战斗在《新蜀报》
第十章 深入社会唤起民众
第十一章 二进襄阳
第十二章 提出革命教育主张
第十三章 青年人的指路明灯
第十四章 肩负重任重庆整团
第十五章 满腔热忱留丹心
第十六章 投身五卅运动洪流中
第十七章 痛批国家主义派
第十八章 批判戴季陶主义
第十九章 促成区域革命形势高涨
第二十章 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日子
第二十一章 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栋梁
第二十二章 战斗停记在黄埔军校一页
第二十三章 英勇就义
第二十四章 萧楚女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附录
后记

TOP书摘

《萧楚女传》:
  10月18日,革命军向踞守在刘家庙的清军连续两次发起猛烈进攻。踞守刘家庙的清军拼死抵抗革命军,加之停泊在汉口长江水面上的清军军舰持续用炮弹疯狂轰炸革命军阵地,致使革命军受创严重,不得不撤退到汉口市区。这场战斗,革命军打得异常英勇激烈。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汉口的古德寺。因最初只是个小小的茅蓬,原名就叫古德茅蓬,而当时的古德茅蓬竟是阳夏之战的重要战场。武器装备处于弱势的革命军退入汉口街巷继续与清军血战。深明大义的古德茅蓬僧众们,不顾个人安危奔跑在枪林弹雨之中,抢救革命军伤员,将烈士遗体集中安葬在寺后的菜地里;将伤者藏匿在寺内隐蔽处。第二年的4月,孙中山专程到古德茅蓬凭吊烈士。1914年,黎元洪欣然题写寺名为古德寺,这就是该寺名的由来。
  十多年后,萧秋追忆那段战斗经历时,仍忘不了那时的场景:有一次民军败退了,炮兵阵地失守。当时有四五百名在旁观战的民众猛然跃起,像卷起的一阵风似的,呼啸着向刘家庙车站方向冲去,硬是在枪林弹雨中把民军未能拖走的两门山炮抢了回来。敌人对支持革命的老百姓又怕又恨,竟然向观战的人丛开炮轰击。当场有几百人惨死在清军的炮火之下,血流遍地。
  10月19日,天还未亮,革命军分三路向刘家庙发起攻击,京汉铁路江岸机务段的工人们和铁路沿线棚户区的贫苦市民们,也加入了参战队伍。驻守那里的清军在睡梦中惊醒,起床仓促应战,实在坚持不了,纷纷慌乱溃逃至滠口。革命军终于占领了刘家庙。
  萧秋的炮队在民众的帮助下,移师刘家庙阵地。
  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行径让汉口民众早就痛恨不已。这次革命军胜利夺取刘家庙,极大地鼓舞了汉口市民。老百姓上街敲鼓放鞭,欢呼革命军打败了清军。在整个汉口保卫战中,不仅仅是革命军英勇奋战,也有全体民众共同参与,军民携手取得了胜利。老百姓由最初的旁观者变成了战斗者,由市民变成革命者。那些平时只顾着关注赚钱的商人这次也慷慨捐钱支持革命;商会购买了大批馒头、罐头,还有肉和酒,送到前线慰劳革命军将士;上了年纪的平民,主动送茶送饭;腿脚方便的壮年平民,扛着自制的简易担架,奋不顾身,冒着生命危险在前线抢救伤员。那些市民尤其是平常很看不起眼的老百姓热情无私帮助革命军的行为,让萧秋和革命军将士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萧秋当时坚守在弥漫着硝烟的阵地上,吃着老百姓送来的热气腾腾的稀饭和馒头,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守住阵地,多杀敌人,坚决保卫革命果实,为老百姓谋幸福。
  在革命军取得初战胜利时,汉口最先创办的革命报纸《大汉报》赶印了号外,用诗歌的形式颂赞刘家庙大捷。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到处传扬着革命军胜利的消息,老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传递喜信,兴高采烈、笑逐颜开。
  当革命军和民众沉浸在胜利喜悦之中的时候,袁世凯依仗帝国主义势力支持,急忙调兵遣将南下,日夜兼程向湖北集结,意欲扑灭革命火种。由袁世凯率领的来势凶猛的清朝援军,人数、武器和装备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湖北革命军。
  两军对垒,战火纷飞。武汉城内、市郊,硝烟弥漫。
  1911年10月21日到10月底,敌我交战。革命军首先向滠口清军发起新一轮进攻,双方多次争夺刘家庙,反反复复拼杀;几得几失、刺刀肉搏的大智门之战、汉口街市巷战等,湖北革命军虽然有徐源泉率领的300余名学生军主动参战,以及汉口民众自发组成的武装民军的加入,但是革命军队伍终因伤亡过大、寡不敌众,在11月1日不得不放弃汉口撤退。
  萧秋随着炮队渡过汉水,撤至汉阳。
  11月3日,黎元洪代表湖北军政府在武昌阅马场举行拜将仪式,任命从香港匆忙赶来的黄兴为战时总司令,全权指挥阳夏之战。
  此时敌我双方实力情形是:清军有北洋精锐两三万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尤其配备的机关枪对革命军杀伤力很大,加之有袁世凯的统一指挥。从革命军队伍士兵的总量看,大体与北洋军相当,然而大多数是临时招募的学生、市民和农民,许多士兵未接受军事训练,完全是凭着勇敢和一腔热血奔赴战场,武器装备也没法与北洋军相比。而黄兴是革命危难时外来受命,在领导作战中,临时组成的参战人员有时不听其指挥,贻误战机,更难抵挡北洋军的疯狂反扑。
  ……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59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95.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