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3辑)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3辑)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3辑)

作  者:苗长虹

出 版 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定  价:26.00

I S B N :9787564906870

所属分类: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3辑)》主要内容包括:夏商时期黄河中上游地区文化交流探究、黄河漕运述论、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向南方转移浅析、明代孔颜曾孟四氏圣裔的教育与科贡——以阙里孔氏庙学为中心、明代河南学者王祖嫡行实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地垦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清至民国时期洛川塬为例等。

TOP目录

专论
中原地区与汉字体系的早期形成

历史与文明
夏商时期黄河中上游地区文化交流探究
黄河漕运述论
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向南方转移浅析
明代孔颜曾孟四氏圣裔的教育与科贡——以阙里孔氏庙学为中心
明代河南学者王祖嫡行实研究
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地垦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清至民国时期洛川塬为例

民俗与文化
北大歌谣研究会与启蒙运动
孙作云的图腾观
《山海经》与中国古代神话群的地理发现
元宵习俗探究
河南灵宝道情皮影研究

TOP书摘

此二墓的随葬遗物可分A、B两组,其中A组遗物基本与殷墟所出的同类器相同,主要有铜蚕纹鼎、雷纹器田斝、饕餮纹簋、饕餮纹觚形尊、弦纹罍、提梁卣、觚、爵、矛、镞、弓形器、铃,陶鬲,玉器有鱼、鸟、管、璜和石镰、骨管等;B组遗物与北方青铜器相似,更富草原民族特色,其或掺杂在器物群中,或单独成组,地方色彩主要表现在生活用具、武器和小件工具上,普遍使用铃铛和动物图案,主要有马头刀、羊头刀、虎形匕、二蛇斗蛙勺、铃首剑、长管銎钺、三銎刀、铃铎等,所饰纹饰很简单,有方格纹、斜线纹等。大型铜礼器有鼎、簋、盘、觚、觥、细颈双耳瓶、饕餮纹贯耳瓶、铃豆、卣、铎等,有的器形虽与殷墟的同类器相似,但往往在器物某一部位有族徽或简单的铭文,而龙形觥、三扁足盘等不同于殷墟者。B组器物与内蒙古朱开沟文化的出土物有许多相似之处,与长城内外的北方草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内蒙古地区在距今7000-3500年间气候由暖转冷,寒冷干燥的生态环境迫使人们的生存方式由农耕转为半耕半牧,且逐步向南迁移至山陕黄河沿岸,与当地的商居民争夺生存环境、势力范围,可能由此在石楼地区发展成为时叛时服的商代方国,古文献中提及的商代鬼方、土方的活动地域就在这一带。
  商王朝建立之初,早商文化就迅速覆盖了关中东部及丹江上游,大荔赵庄、西安老牛坡、商州东龙山等遗址发现了二里岗下层早段的遗存。礼县朱马村、扶风壹家堡以及周原等遗址发现的二里岗上层或略晚的商文化遗存,则表明在商代中期,商文化在占据关中东部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控制的范围推进到关中西部偏东的周原以东地区,形成了以商文化为主但也含有地方文化因素的“京当型”商文化。到了商代晚期,随着关中西部商文化势力的衰退,先周文化开始崛起于泾渭地区并终居统治地位,从而促使了凝聚多种文化优势的西周文明的诞生。
  陕西境内比较典型的商文化遗存,数量很多,分布也相当广。即以二里岗期的文化遗址而言,已发现又有华县南沙村、蓝田怀珍坊、耀县北村等处,铜川三里河则出土了典型的二里岗期的青铜器。这些地点都近于渭河。比如在渭河流域的陕西关中东部地区,至少发现了4个二里冈文化遗址,包括西安老牛坡、蓝田怀珍坊、华县南沙村和耀县北村。这些遗址均分布在西安——耀县一线以东,其中老牛坡可能为当时的地区中心聚落。老牛坡遗址位于渭河支流灞河和沙河的交汇处,文化遗存分为六期,第一、二期相当于二里岗文化下层和上层,第三至六期相当于殷墟第一至四期。在第一、二期阶段,该遗址仅发现很少几个灰坑,出土陶器、骨器、石器和甲骨,没有发现青铜器,文化面貌与郑州地区的非常相似,显示出与早商都城地区的从属关系。
  ……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21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8.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