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大城市和谐交通研究/社科论丛
大城市和谐交通研究/社科论丛


大城市和谐交通研究/社科论丛

作  者:王光荣

出 版 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定  价:28.00

I S B N :9787806889930

所属分类: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社科论丛:大城市和谐交通研究》以大城市交通为特定的研究对象,以和谐交通为研究视角和理念,对大城市交通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准确地界定大城市和谐交通之后,严谨地建构大城市和谐交通体系,进而提出构建大城市和谐交通的科学思路。依次回答了为什么要研究大城市和谐交通、大城市和谐交通是什么、大城市和谐交通的内容包括什么和怎样建设大城市和谐交通等四个主要问题。其中提出和论述大城市和谐交通体系,创新明显。作者跳出交通系统的狭窄视野,贯通城市和交通两个层次的系统,提出将各种有利于交通和谐的要素按一定的结构组成严密的体系,从而实现交通与城市双赢,整体效益大,这是对已往研究的综合和跨越。所提出的大城市和谐交通体系,由四种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组成,严密完整。多中心城市空间是基础,公交为主的交通模式是核心,科学的交通管理是保证,合理出行的主体是根本,高度概括地指出各要素分担的功能和所处的地位。这些要素相互协调,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显然,这是作者正确运用系统论深入研究大城市交通问题的结果。

TOP目录

导论
一、研究对象
二、背景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框架与创新

第一章 不和谐的大城市交通
一、大城市交通问题
1.交通拥堵严重
2.交通事故多发
3.交通污染加剧
二、大城市交通不和谐
1.车与路之间不和谐
2.人与车之间不和谐
3.交通主体之间不和谐
4.交通工具之间不和谐
5.交通方式与交通管理不和谐
6.交通与城市不和谐

第二章 大城市和谐交通概念与模式
一、大城市和谐交通的依据
1.思想依据:和谐社会思想
2.理论依据:系统和谐理论
二、大城市和谐交通概念
1.大城市和谐交通的内涵
2.大城市和谐交通的特性
3.相近交通理念比较
三、大城市和谐交通模式
1.理想城市模式
2.改造大城市模式

第三章 大城市和谐交通体系
一、基础:多中心空间布局
1.空间布局与基本交通量
2.多中心布局的交通需求优势
二、核心:公交为主的交通模式
1.公交为主模式的构成与性能
2.各种交通模式的实践与效应
三、保证:科学的交通管理
1.交通管理预防交通问题
2.交通管理决定交通效率
四、根本:合理出行的交通主体
1.主体与交通的关系
2.合理出行的交通主体

第四章 空间生产与多中心空间建构
一、大城市空间演变的进程与逻辑
1.单中心空间自我强化和再生产
2.个体机动交通助推单中心扩展
二、超越空间生产的逻辑重构城市空间
1.超越空间生产的逻辑
2.在城市区域建设多中心网络

第五章 集体理性与公交为主模式培育
一、个体理性引导大城市交通模式
1.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2.小汽车快速增长
3.慢行交通急剧减少
二、集体理性主导交通模式建设
1.加快公共交通建设
2.支持慢行交通合理发展
……
第六章 公平效率兼顾与交通管理优化
第七章 交通文明与交通主体塑造

TOP书摘

1.超越空间生产的逻辑
  单中心大城市已经形成的中心城区是向心型圈层结构,最内的圆形区域人口和产业最为密集。这种大规模的同心圆的结构必须有机疏散成几个分中心,才能走出单中心结构。郊区如果任其蔓延下去,也不会产生新的分中心。因此,建构多中心城市主要靠旧城改造和规划新城市化区域来实现。这一工程的关键在于超越西方发达国家空间生产的逻辑。
  空间生产理论产生和活跃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提出,其宗旨是分析和批判当代西方城市发展方式。法国哲学家亨利·列菲伏尔是这一理论的首创者,他提出空间生产概念并用之于解释资本主义城市的建造过程。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过程就是把处于原始状态的、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场所或空间变成被国家机构或商品生产所占用而包含了某种社会属性的空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再生产和并维持下去。环境的组构、城镇和区域的分布,都是根据空间生产和再生产中所扮演的角色来进行,就像工厂里的机器设备一样是为了增加生产,使生产关系能够得以再生产。资本家投资于商品生产,赚取利润,是资本的第一循环,房地产投资是资本的第二个循环,“房地产中的投资以特殊的方式推动城市的增长”①。列菲伏尔的这一思想灵感启发了城市研究。法国学者卡斯特和美国学者哈维批判继承了列菲伏尔的思想,建构了各自的城市空间生产的理论。
  卡斯特认为城市空间是社会结构的表现,由经济系统、政治系统、意识形态系统组成,其中经济系统起决定作用。劳动力的再生产是资本主义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住宅、医疗、社会保险、福利事业、教育、治安、文化、交通、供水供电等是所有劳动力需要的集体消费资料。城市是资本主义生产要素和消费要素最集中的空间,因而也是劳动力再生产和集体消费最集中的空间。资本家强调资本积累,追求利润,不投资于基本建设,由此导致了城市住房短缺、医疗健康保护不够,社会设施缺乏等集体消费危机,集体消费危机影响着社会秩序,也影响着劳动力的再生产。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不得不承担为城市提供集体消费的任务。这就使政府支付了劳动力的生产成本而私人资本获取了这些劳动力创造的利润。政府的集体消费开支增加了财政负担,因而必须增加税收,这导致资本逃离城市。政府只好削减开支,集体消费的危机重现,于是新一轮的干预又开始了。现代化大生产提高了劳动力再生产对集体消费的要求,工人阶级对落后集体消费的不满引起了社会冲突。城市是政府、资本家和工人社会关系展开的场所,这些关系生产了城市空间。卡斯特从集体消费与政府干预的视角展开了对城市空间生产的分析,他认为交通、住房等集体消费品的生产需要政府干预,政府既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又需要采取一定措施缓和社会矛盾,政府以何种方式和何种程度介入集体消费过程会极大影响城市空间变动。①
  哈维从资本集中与循环的角度透视城市空间的生产和社会矛盾。城市空间是一种建构环境,是社会的产物。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城市空间的生产过程是资本控制和作用的结果,是适应资本发展需要而创建的人文物质景观。市空间发展过程可以用资本的三级循环来解释,在生产资料上投入,赚取利润,是工业资本生产过程的分析称为初级循环。这一循环贯穿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结果是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临近爆发危机时,资本家把资本投资于厂房、办公楼及其用地等生产的建成环境以及住宅、道路、基础设施等消费的建成环境,以缓解危机,这是资本的次级循环。为了提高劳动力和再生产水平,国家促使资本投入到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疗事业和公共福利领域,这是资本的三级循环。私人资本投资的三大循环运动塑造了城市空间。由此可见,城市空间的生产是资本控制和作用的结果,也是资本利润驱动的结果。城市空间具有不断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吸引大量资本从初级循环投向次级循环以获取利润。②城市化进程,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危机转入城市空间生产领域的结果。哈维从资本的三级循环推导出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的逻辑,从工业生产、城市建设、科技与社会投入三个层面解释了空间生产。
  空间生产理论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城市空间生产的规律:资本支配着城市空间的生产,这种空间生产的结果最大限度地为资本赢利服务,使城市空间缺乏合理性而且难以可持续发展。空间生产理论所阐述的城市空间生产规律虽然不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但是在一定意义上为我国建构合理的城市空间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187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6.6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