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母亲(导读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
母亲(导读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


母亲(导读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

作  者:[苏联]高尔基

出 版 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05月

定  价:23.80

I S B N :9787538534641

所属分类: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母亲(导读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一开始描绘了阴森森的工厂画面,展现了帝俄时代工人阶级惨遭剥削的生活环境,和老钳工符拉索夫悲惨的一生。年轻的巴威尔本来也可能走上父亲的路,但他生活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他迅速找到了献身工人解放事业的光明大道。
  巴威尔和工人们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读禁书,学习革命理论,懂得了资本家的剥削是工人痛苦的根源。“沼泽地戈比”事件是巴威尔第1次领导群众进行斗争,巴威尔在群众大会上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积极领导这场斗争。因当时群众还没有觉醒,巴威尔也缺乏领导斗争的经验,斗争失败了,巴威尔被捕入狱。通过监狱生活的锻炼,巴维尔逐渐掌握了斗争的艺术。巴威尔因领导“五一”游行再次被捕,他又将法庭作为战场,同敌人展开斗争。巴威尔在法庭上的演说是全书情节发展的高潮。这时,他已成为有高度觉悟和理论修养的成熟的革命者。在巴威尔变化的过程中母亲尼洛夫娜也发生着变化。她从一个被繁重的劳动和丈夫的殴打折磨成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人,变成了一个在儿子启发下逐渐接受革命真理的同志。在经历了“沼泽地戈比”、“五一”游行事件以后,母亲进一步体会到了真理的力量。巴威尔再次被捕后,她搬到城里,和革命者住在一起,担负起革命工作。巴威尔在法庭上的演说使母亲的觉悟得到了提高。小说结尾时,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去传送印有儿子在法庭上的演说的传单。这时的母亲和小说开始时已判若两人,她勇敢坚强,具有革命理想,是一个自觉的革命战士。

TOP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作家。曾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后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并专心从事写作。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1906年,高尔基在美国完成了其最为重要的作品《母亲》,使他的创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峰。

TOP目录

革命之前
巴威尔开始转变
攻读禁书
“沼泽地戈比”事件
“五一”游行事件
母亲参加革命
准备营救和法庭演说
《母亲》知识题锦
参考答案

TOP书摘

《母亲(导读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
  日复一日,他们就这样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几乎无法喘息。天还没亮,整个市郊的工人区的工人都被吵醒了,可怜的人们无可奈何地睁开眼,无精打采地开始了这一天的劳作。只见他们行色匆匆地钻出贫民窟,沿着那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朝工厂赶去。傍晚时分,太阳血红的余光照在窗户上,疲倦而忧伤地闪耀着。工厂从它石头般的肚腹里,将这些人扔出来,好像清理矿渣一样。
  每逢节假日,他们睡到上午10点左右,然后,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们,就换上了比较整齐的衣服去做弥撒。
  成年累月的劳作,使这些工人们丧失了正常的食欲。为了能吃下饭,他们便拼命地喝酒,让伏特加强烈的灼热去刺激他们的胃口。
  他们碰到一起的时候,总是说工厂,谈机器,骂工头——他们的所思所想以及所有的谈论,都是和工作有关的事情。在这枯燥的日子里,愚笨而无力的想法有时也会发出智慧的闪光。
  在他们日常的交往中,最多的则是一触即发的怨恨,这种感情和那不能得以恢复的筋骨上的疲劳同样的年深月久。这些人一生下来就从父亲那儿承袭了这种灵魂的疾病,它像黑影似的一直伴随他们从小到大,直到最后走进坟墓。
  每当到了休息的日子,年轻人总是深夜才肯回家。他们之中,有的撕破了衣服,浑身上下沾满灰土,脸上带着伤痕;有的则满心屈辱充满愤恨;有的委屈地挂着眼泪;有的灌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一副可怜相;有的垂头丧气,看上去叫人讨厌。
  有时,也有些小伙子被他们的父母生拉硬拽地拖回家去——他们在路旁围墙根下,或者什么酒馆里找到醉成烂泥的儿子,立刻破口大骂,抡起拳头照着那被伏特加灌软了的儿子就狠命地揍去。之后,他们把儿子带回去,好歹把他们扶到床上去睡觉,因为第二天早晨,当汽笛怒号不止的时候,还得叫醒他们去上工。
  有时候,也有些外地人来到这城郊的工人区。
  ……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184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9.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