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胡塞尔词典
胡塞尔词典


胡塞尔词典

作  者:[爱尔兰]德尔默·莫兰,约瑟夫·科恩 著

译  者:李幼蒸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

定  价:98.00

I S B N :978730029175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胡塞尔词典》是一部有关现象学奠基者胡塞尔思想世界的包罗全面并具可读性的导引手册。在深入研究和广泛参照基础上完成的此独特手册,涉及了胡塞尔的主要著作、观念和影响,对于往往令读者颇感艰涩的术语系统提供了清晰而具可读性的说明,为胡塞尔思想的中心论题提供了坚实基础。

  《胡塞尔词典》中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诸条目既包括胡塞尔著作中使用的一切关键术语及其主要著作的详细概要,也包括对胡塞尔产生过重要哲学影响的哲学家的条目,如布伦塔诺、休谟、狄尔泰、弗雷格和康德,以及受胡塞尔影响的哲学家的条目,如伽达默尔、海德格尔、莱维纳、萨特和梅洛-庞蒂。

  《胡塞尔词典》对于任何研读胡塞尔、现象学或一般地研读现代欧洲哲学的读者来说,是一部十分理想的参考读物。

TOP作者简介

  德尔默·莫兰(Dermot Moran),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哲学教授(形上学和逻辑学)。主要著作包括:《现象学导论》(Routledge,2000),《现象学奠基者胡塞尔》(Polity,2005),以及《劳特利奇二十世纪哲学指南》(Routledge,2008)。

  约瑟夫·科恩(Joseph Cohen),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哲学讲师。主要著作包括:《黑格尔的犹太游魂》(Galilee,2005),《黑格尔的祭奠》(Galilee,2007),以及《形上学之替代——论莱维纳》(Galilee,2009);与Raphael Zagury-Orly合编:《犹太性——德里达的问题》(Galilee,2003)。

  

  李幼蒸,1936年生,旅美学人,国际符号学学会前副会长(2004-2014),主要研究方向:现象学、符号学、解释学、仁学伦理学。著有《结构与意义》、《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和《理论符号学导论》等十余部专著,另有《野性的思维》、《哲学和自然之镜》和《小说的准备》等十余部译著。


TOP目录

致谢

导论

胡塞尔生平和著作年表

简写符号说明

词典正文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Y

Z

参考书目

索引

附录一 关于Vorstellung的中译名改译的问题

附录二 中译本校后记


TOP书摘

前言/序言

  本词典(主要)作者是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哲学院著名胡塞尔专家德尔默·莫兰教授。兼攻哲学史、欧陆哲学、分析哲学、认知科学的莫兰教授,现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皇家科学院“2012年人文科学金质奖章”获得者,以及2013年雅典第23届国际哲学大会学术规划委员会主席。莫兰的哲学研究和学术活动十分广泛,在西方哲学界的学术声誉甚隆,但其最为学界称道的学术贡献首先即为其现象学研究,其中又以胡塞尔学研究最为精到。我们从他这部刚发表的简明扼要的《胡塞尔词典》中即可了解,胡塞尔研究实际上在其学术生涯中占据着首要的地位。

  作者曾在作为当代分析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大国的美国(耶鲁大学)接受哲学教育,而此前先已在欧洲本国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史学术基础,因此他属于新一代兼长于大西洋两岸哲学传统的哲学家和现象学家,其研究和写作特点,就与老一辈现象学家们有所不同,除更加注重阐释和表述的清晰性与简明性外,作为优秀的教授,他还特别关注哲学学术的教育和传播问题。如何把复杂、晦涩的胡塞尔现象学语言中的重要词语,尽量向大学及大学以上学生、学者、爱好者们加以阐明,遂成为长期教授现象学课程和组织现象学研究项目的莫兰教授的主要关切所在。特别是在其发表于2000年的成功之作《现象学导论》(曾有台湾译本,现已由本书译者重新译出,亦将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和《现象学奠基者胡塞尔》(2005)之后,作者更加感觉到有必要向不一定熟悉德文和现象学知识的广大英语地区读者提供一本系统解释胡塞尔的大量复杂专门术语的手册。十分明显,这样一部有关胡塞尔学的简明术语词典,对于中国学界读者来说也正是非常必要和有用的。译者在两年前得悉本词典的书讯后遂已有意待其出版后尽快将其译出,以期进一步为中国的现象学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一种方便。

  译者虽然与大西洋两岸老一辈现象学家们有所联系,但是与1980年代以来的新一代现象学家们接触并不多。几年前在偶然读到莫兰教授为《逻辑研究》新英文版所写的专门导论后,对于其相关论述的清晰性印象殊深。由此机缘才进一步注意到他的专著《现象学导论》,并知悉该著作已有台湾译本问世。坦白地说,译者从此才对英美新一代现象学学者的工作开始认真关注,发现他们中间不少人都已不同于译者1980年代初在美国遇到的一些也是试图将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加以综合比较的哲学家们,而是表现出了更加重视德文原典准确解读的治学态度。在阅读过他们这一代人的一些胡塞尔研究著作后,我进一步确定莫兰教授堪称其中更为优秀者之一,对于他首先关注全面深入掌握胡塞尔原典的态度尤为赞同,进而认识到,我们中国学者在深入领悟现象学导论和胡塞尔原典的研习过程中,岂非正是也非常需要向这些德国以外国家新一代的哲学专家们学习?一方面,他们在掌握哲学原典和西方古典语言方面的条件和能力,为我们东方学者所远远不及;另一方面,作为英美地区的哲学家们也有一个需要向“德国异文化哲学”进行独立探索的必要性,二者遂可成为我们在研习德国现代哲学,特别是胡塞尔学时的一种更具有可借鉴性的“阶梯”?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88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8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