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风展红旗如画--走进中央苏区三明
风展红旗如画--走进中央苏区三明


风展红旗如画--走进中央苏区三明

作  者:中共三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出 版 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2月

定  价:42.00

I S B N :9787555025733

所属分类: 文学  >  小说  >  冒险幻想小说  >  奇幻小说  人文社科  >  政治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风展红旗如画”这一三明红色文化品牌优势,以“一区三地”(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为主轴,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三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阐述了三明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重大贡献和付出的巨大牺牲。以及伟人们在三明苏区进行重要革命实践的生动史实。
本书图文并茂,是一部极具史料性、可读性且普及性的三明地方党史通俗读物,也是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的简明生动的读本,能够使读者走进三明苏区,了解三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丽篇章,从中汲取历史的养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践行初心使命,激励担当作为。

TOP目录

开篇 风展红旗如画——三明原中央苏区概况
第一章 点燃星火扬帆启航
一、党组织的建立
三明党组织建立前的革命形势
三明早期地方党组织的建立
二、工农武装斗争的兴起
红四军四次入三明
三明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的建立及其斗争
第二章 风展红旗苏区核心
一、三明苏区的初创与形成
三明苏区的初创
三明苏区的形成
二、三明苏区的发展
宁清归苏区的发展壮大
建泰将苏区的恢复与发展
三、三明苏区的鼎盛
闽赣省的成立
东方军两次入闽
第三章 长征组歌血火淬炼
一、中央苏区的粮仓
扩红支前
筹粮筹款
二、保卫苏区红色政权
保卫苏区
岩连宁边区根据地的建立
三、长征从这里出发
长征的序幕——北上抗日先遣队
长征出发地
血染湘江
第四章 浴血坚持红旗不倒
一、三年游击战争
最后的堡垒
红九团的游击斗争
闽北红军的游击斗争
二、三明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反顽斗争
各县(市、区)的抗日救亡运动
永安抗战进步文化活动
大田抗日反顽斗争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游击斗争
南沙尤根据地的创建
三次挺进闽赣边
城工部的建立及其活动
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
摧毁国民党基层政权
四、三明全境解放
第五章 光辉足迹不朽丰碑
一、伟人情怀
毛泽东在三明苏区
朱德在三明苏区
周恩来在三明苏区
二、三明籍开国将军
开国将军——张廷发
开国将军——孔俊彪
开国将军——张新华
开国将军——张雍耿
结语 红旗领航再启征程
后记

TOP书摘

开篇 风展红旗如画
——三明原中央苏区概况
三明地处闽西和闽西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分属龙岩、南平等地,同属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四个出发地之一,是20多年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革命实践的重要区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三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1929年3月,红四军进入闽西地区,点燃了三明的革命火种。三明全域都是中央苏区。1930年春,古田会议召开后,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转战赣南,途经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等地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初,红十二军与红四军一部,在三明开辟了宁(化)清(流)边区和建宁西北游击区:同年6、7月间,红一方面军建立了建(宁)泰(宁)将(乐)、宁(化)清(流)归(化)两块革命根据地。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成立闽赣省,下辖26个县,其中建宁、泰宁、宁化、清流、归化、彭湃、泉上、黎南、将乐、沙县等10个县,都在三明境内。1933年7月至1934年2月,东方军两次人闽作战,赤化了永安、沙县、尤溪、大田等地,新辟了大片苏区,三明全域都成为中央苏区。三明是中央苏区的“东方门户”。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都跟三明密切相关,第一次是筹粮筹款扩红之地,第二次是决战决胜之地,第三次是决策之地,第四次是指挥中心。第五次是中央苏区东北门户的重要屏障。在第二次反“围剿”胜利时,毛泽东盛赞宁化、建宁、清流等东部地区为中央苏区“东方好区域”。三明是中央苏区“扩红补给”的重要地区之一。三明是当时红军的重要活动区域和主要集结之地,三明苏区人民每年为中央苏区政府和红军募集“千担纸、万担粮”和数十万钱款,提供了有力的兵源、粮源和财源保障,特别是宁化苏区扩红支前运动始终走在中央苏区县前列,共筹集粮食950多万斤、钱款近54万元和大量被服支援前线,组织了2万多人次的担架队、运输队,担任支前后勤保障任务,受到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多次表扬,后被誉为中央苏区“乌克兰”。
三明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三明宁化是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四个出发地之一,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52年版)《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注释:“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即红军第一方面军,亦称中央红军),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当时从宁化出发的中央红军约1.4万人。三明籍子弟兵为红军长征胜利付出了重大牺牲。全市参加红军达3万多人,其中参加长征1.12万人。长征途中,三明籍红军指战员大都编入红三军团第四师和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分别担任长征中最艰巨的前卫和后卫任务。特别是在湘江战役中,前卫红四师伤亡惨重、损失过半。作为总后卫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大部分人壮烈牺牲、血染湘江。红军到达陕北后,三明籍红军战士幸存的仅有76人。列入《共和国烈士英名录》的在册革命烈士6610人,还有许多烈士没能留下英名。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三明籍有4人被授予少将军衔。
三明是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自1928年夏官锦铨、姜敢等在沙县建立第一个党组织之后,三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拼搏,前赴后继,坚持革命斗争,延续革命火种,直到1949年解放,赢得了20多年“红旗不倒”的赞誉。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对苏区人民实行最疯狂、最残酷的报复性屠杀和前所未有的抢掠焚烧。全市被毁灭村庄295个,被烧毁房屋62016间,被灭绝户12832户,土地荒芜,52062亩,因饥饿死亡35968人,遭敌杀害7300多人,被敌人抓走5477人,下落不明9710人。即便如此,在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下,三明各地留下来坚持武装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仍依靠苏区人民的支持,运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三明坚持游击战的红军游击队与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统一整编为新四军。共同开赴苏皖抗日前线;以大田县武陵乡为中心成立了闽中工委,建立了抗日武装,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反顽武装斗争。解放战争时期,闽中工委创建的南(平)沙(县)尤(溪)根据地和建立的革命武装,带领三明老区人民继续斗争,为配合解放军解放闽西北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明是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刘伯承、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三明这片红土地上进行过重要的革命实践,共和国十大元帅有8位曾在三明战斗生活过。
P1-3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104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8.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