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中国莎士比亚演出及改编研究(中国莎士比亚论丛)
中国莎士比亚演出及改编研究(中国莎士比亚论丛)


中国莎士比亚演出及改编研究(中国莎士比亚论丛)

作  者:张冲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0年04月

定  价:86.00

I S B N :9787100172714

所属分类: 文学  >  非小说  >  文学史论  >  文学研究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莎士比亚进入中国,从叙事、思想、情感、文化到表现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改变。“被改编的莎士比亚”在中国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如何呈现在中国观众读者面前?如何与莎士比亚“本尊”产生关联与互动?《中国莎士比亚演出及改编研究/中国莎士比亚论丛》荟萃国内几代莎剧改编者和研究者的思考,不仅为莎士比亚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改变与改编提供了有益的视角,也为跨文化文学艺术交往提供了有价值的案例。

TOP作者简介

张冲,复旦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莎士比亚教学与研究,著有《莎士比亚专题研究》、《视觉时代的莎士比亚》、《探究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等,发表相关论文及译作30余篇。

TOP目录

序言一
“莎士比亚研究丛书”序
Foreword to the “Series of Shakespeare Studies”
写在“莎士比亚研究丛书”之前(译文)
总主编前言
致莎翁四百周年
一一莎士比亚研究综述
本集主编前言
莎士比亚演出在中国
特稿
我们为什么公演莎氏剧
莎剧演出及改编的理论研究
莎士比亚剧作在中国舞台演出的展望
——在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学术报告会上的发言
帷幕落下以后的思考
莎剧“现代化”漫议
经典的改编与改编的经典
——论莎士比亚电影改编及改编研究的意义
莎剧改编与接受中的传统与现代问题
——以莎士比亚的亚洲化为例
中国话剧舞台上的莎士比亚
出演《亨利四世》浮想
论中国莎剧舞台上的导演艺术
——1980年以前的导演成就与当代演出的起点
香港话剧团的莎剧演出
皆大欢喜
——中戏舞台上的莎士比亚
真善美在中国舞台上的诗意性彰显
——论莎士比亚戏剧演出
“人人都是哈姆雷特”
——论林兆华对《哈姆雷特》的主题再创
中国戏曲及歌剧改编莎士比亚
中西文化在戏剧舞台上的遇合
——关于“中国戏曲与莎士比亚”的对话
莎士比亚·黄梅戏.《无事生非》
莎剧歌剧化的首次尝试
——我导演歌剧《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从《欲望城国》和《血手记》看戏曲跨文化改编
莎翁四大悲剧戏曲编演的成就与不足
《奥赛罗》与京剧:双向的文化借用
梆子莎士比亚:改编《威尼斯商人》为《约/束》
从《哈姆雷特》到《王子复仇记》
——一则跨文化戏剧的案例
莎士比亚电影改编研究
莎士比亚的文本、电影与现代战争
人这织成梦幻的材料:《普洛斯佩罗之魔法书》
从《哈姆雷特》到《喜马拉雅王子》
——一系列跨文化的移植和浸润
改编的艺术
——以莎士比亚为例
跨文化电影改编
——从《哈姆莱特》到《夜宴》

TOP书摘

《中国莎士比亚演出及改编研究/中国莎士比亚论丛》:
  如果我们稍作深入的研究,还会发现,莎士比亚时代的演出尽管不用布景,但它的剧场和舞台的构造,较之我国的戏曲舞台,却有更多的优越性。莎士比亚舞台的结构是固定的,主要演区有台唇,即伸展到观众席的部位,人们可从三面观看。在台唇后边还有上下两层。下层叫内台,一般室内的戏在此演出;上层表示楼上,城楼、阳台的戏则可在此演出。另外,在左右两侧还有四个演区:两边的下层是上下场用的,两边的上层是楼上书房等场所,演出时上下可以对话。此外还有天顶,总共有七八个演区,这用现代语汇来说,称得上是个“多功能舞台”。事实上,我们现代的多功能舞台,就是由此推陈出新的。尽管莎士比亚舞台较之我国传统戏曲舞台优越,但两者在总体上却是相近的,都不用布景,在舞美上都极其简单。
  但是,两者在服装上都十分讲究。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精心制作的。这可以说是两者的又一共同之处。
  据我所知,在莎士比亚时代,一件长袍的价格要高达十七英镑十三先令,一件斗篷的价格为十九英镑,而莎士比亚本人当时写《哈姆雷特》的报酬则只有五英镑。从这悬殊的比值中,我们不难想象,当时演出的服装是多么考究!我是在1937年写论文的过程中发现这一问题的,然而在答辩时主考官问我:“你说莎士比亚写《哈姆雷特》只有五英镑报酬,依据何在?”而我,认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所以根本没记出典。但后来我又发现了新材料,证实当时剧本的报酬确实很低,甚至有时一个剧本只有六便士的报酬,这只相当于一个劳动者半天的工资!而当时去剧场看戏,一张站票也得一便士呢!有个和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叫笛卡尔的剧作家写了八个大戏,结果平均每个剧本只得六英镑。还有个叫壮逊的剧作家抱怨说:“我写了二十年戏,只得了二百英镑,比泥瓦匠的工钱还少!”也许有人会说,莎士比亚的生活相当富有,在伦敦和故乡都买了房子,包括他退休以后,日子也过得很富裕,这和那么低的报酬岂不矛盾?是的,莎士比亚并不穷,但那主要是靠当演员、当剧团老板的收入,而不是靠写剧本。我们今天的剧作家也很清苦,经过呼吁,现在已恢复了首演报酬和上演税。在文艺复兴时期,尽管剧本报酬极低,但戏剧最兴旺,仍有不少人在写戏。除莎士比亚外,还有不少大学才子(他们是看不起莎士比亚的,认为莎是“戏子”;可莎有实践经验,写出了不朽的传世之作)也写戏。因为那时写戏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政治斗争的需要,是为了宣扬人文主义,而不是为了向钱看。这在莎士比亚来说尤为突出,他在剧中宣扬人文主义是一贯的,他在《哈姆雷特》中就大声疾呼“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啊!”他写剧本,意在肯定人的价值,阐发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而不在于换钱。那时写戏赚不了几个钱,但服装却要费很多钱,这就同我国传统戏曲极其相似。中国的戏曲演员在服装上的花费也是不少的。有些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如梅兰芳先生)还亲自设计绘制服装上的图案花纹;单是绣花就要送到苏州去绣好多天,其代价就可想而知了。但这种花费,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又似科是“节约”的。因为一旦制成一件服装后,它就将伴随演员一辈子,直到他(她)艺术生命的结束。不仅如此,现在证明演莎剧也能用。前面已讲过,这次演出的昆剧《马克白斯》(《血手记》)所穿的服装,就是行头箱里翻出来的,没花一文钱!应该指出:同是服装讲究,但莎士比亚时代的演员同我国戏曲演员是有着基本差别的。对中国演员来说,穿戴及运用好服装,是必备的一项基本功,是融入整个表演艺术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420

开  本: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46.8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