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吴梅和他的世界
吴梅和他的世界


吴梅和他的世界

作  者:王卫民 编

出 版 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年10月

定  价:20.80

I S B N :978754344670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文艺体育  >  文学家    

标  签:综合  传记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吴梅(1884~1939) 近代文学家。字瞿安,一字灵□,号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孤,嗣于叔祖。他笃嗜词曲,尝与著名曲家俞粟庐交往切磋。终生以教学为职业,先后在东吴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等校任教授,主讲词曲20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带病辗转于武汉、湘潭、桂林、昆明等地,1939年去世。
吴梅是南社的成员。早年作有《风洞山传奇》和《西台恸哭记》,借历史故事,抒发爱国情绪。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感于戊戌六君子的冤狱,曾作《血花飞传奇》。三十三年(1907),秋瑾被害后,又作《轩亭秋》杂剧以寄悲痛。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非常热情地赞扬抗日战士,斥责汉□,听说沦陷的家乡"有人□笛度曲,献媚敌酋者",以为"无耻至极,可叹可恨",表现了十分可贵的民族气节。
吴梅在诗、文、词、曲的研究和创作上,都有很深的造诣。戏曲方面尤为突出,兼擅制曲、谱曲、度曲、演曲以及校定曲本、审定音律等,被誉为近代"曲家泰斗"(夏敬观《忍古楼词话》)。著有《顾曲麈谈》、《南北九宫简谱》、《中国戏曲概论》等专著和杂剧、传奇11种。所刻《霜□三剧》,曾缀旁谱行世。另刻《奢摩他室曲丛》1、2两集,又为刘世珩编刻的《暖红室汇刻传奇》的大部分作过校勘。
除专力治曲外,吴梅以其余力从事诗词创作。词作如〔临江仙〕"短衣羸马边尘紧"、〔清平乐〕《题郑所南画兰,次玉田韵》等阕,豪宕高逸。诗作如《读□农碧血花剧,即集剧中语,默题四绝》、《信阳题何大复集》等,寄托深厚,苍凉雄劲。自编《霜□诗录》、《霜□词录》,有石印本。《霜□文录》,未印行。另有论词专著《词学通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全书分生平传略、悼念回忆、研究评论三个大部分。每部分的文章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
全书选取的文章始自1903年,迄于1998年。选取原则是:生前友好的文章从宽,今人的从严;直接回忆纪念的文章从宽,间接研究评论的从严;难查寻的文章从宽,易查寻的从严。
有一部分原文,或无标点直排,或繁体字直排,或使用一些不大规范的字。本集一概简体横排,使用目前通行标点,不规范字或个别错字则随手更正。
本集所选文章并不反映编者的观点(本人的除外)。由于时代和资料所限,个别篇目的观点和事实也有某些出入或不妥之处,为尊重原作,编者亦不如妄改。
吴梅(1884~1939) 近代文学家。字瞿安,一字灵□,号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孤,嗣于叔祖。他笃嗜词曲,尝与著名曲家俞粟庐交往切磋。终生以教学为职业,先后在东吴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等校任教授,主讲词曲20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带病辗转于武汉、湘潭、桂林、昆明等地,1939年去世。
吴梅是南社的成员。早年作有《风洞山传奇》和《西台恸哭记》,借历史故事,抒发爱国情绪。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感于戊戌六君子的冤狱,曾作《血花飞传奇》。三十三年(1907),秋瑾被害后,又作《轩亭秋》杂剧以寄悲痛。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非常热情地赞扬抗日战士,斥责汉□,听说沦陷的家乡"有人□笛度曲,献媚敌酋者",以为"无耻至极,可叹可恨",表现了十分可贵的民族气节。
吴梅在诗、文、词、曲的研究和创作上,都有很深的造诣。戏曲方面尤为突出,兼擅制曲、谱曲、度曲、演曲以及校定曲本、审定音律等,被誉为近代"曲家泰斗"(夏敬观《忍古楼词话》)。著有《顾曲麈谈》、《南北九宫简谱》、《中国戏曲概论》等专著和杂剧、传奇11种。所刻《霜□三剧》,曾缀旁谱行世。另刻《奢摩他室曲丛》1、2两集,又为刘世珩编刻的《暖红室汇刻传奇》的大部分作过校勘。
除专力治曲外,吴梅以其余力从事诗词创作。词作如〔临江仙〕"短衣羸马边尘紧"、〔清平乐〕《题郑所南画兰,次玉田韵》等阕,豪宕高逸。诗作如《读□农碧血花剧,即集剧中语,默题四绝》、《信阳题何大复集》等,寄托深厚,苍凉雄劲。自编《霜□诗录》、《霜□词录》,有石印本。《霜□文录》,未印行。另有论词专著《词学通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全书分生平传略、悼念回忆、研究评论三个大部分。每部分的文章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
全书选取的文章始自1903年,迄于1998年。选取原则是:生前友好的文章从宽,今人的从严;直接回忆纪念的文章从宽,间接研究评论的从严;难查寻的文章从宽,易查寻的从严。
有一部分原文,或无标点直排,或繁体字直排,或使用一些不大规范的字。本集一概简体横排,使用目前通行标点,不规范字或个别错字则随手更正。
本集所选文章并不反映编者的观点(本人的除外)。由于时代和资料所限,个别篇目的观点和事实也有某些出入或不妥之处,为尊重原作,编者亦不如妄改。

TOP目录

前言 王卫民
生平传略
吴梅小传 常芸庭
吴瞿安先生事略 卢前
奢摩他室逸话 饮虹
霜崖先生别传 郑逸梅
吴梅 郑逸梅
吴梅生平详述 韦行
曲学大师吴梅 万云骏 邓乔彬
悼念回忆
悼吴瞿安先生 陈立夫
与吴瞿安先生最后晤见记 常任侠
师门杂忆——记念吴瞿安先生 徐益藩
悼瞿安师 万云骏
追悼亡师吴瞿庵先生 陈绍基
吴先生哀词 唐圭璋
吴梅纪念 赵景深
悼吴瞿安先生 浦江清
瞿安先生逝世先后略述 李一平
记吴瞿安先生 郑振铎
忆潜社 王季思
记吴瞿安先生 龙沐勋
回忆吴瞿安先生 唐圭璋
记词曲家吴梅 范烟桥
记吴瞿安先生效事 金虑
受教吴梅与吴师逝世 韩世昌
回忆瞿庵夫子 任中敏
吴梅先生二三事 段熙中
在吴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匡亚明
回忆吴梅先生 钱南扬
回忆吴梅先生的教诲 王季思
忆瞿安师 谢孝思
怀念吴瞿安姨丈 毕华珠
台上台下——话吴梅与韩世昌当年的二三事 韦行
研究评论
曲学家吴梅 饯基博
吴霜崖先生在现代中国文学界 段天炯
霜崖先生在曲学上之创见 王五章
跋《霜崖曲跋》 叶德均
述吴瞿安先生的民族思想 徐益藩
吴梅 汪经昌
吴梅的羽调[四季花] 郑 骞
曲学巨擘吴梅 陈敬之
论吴梅的戏曲观 邓乔彬
吴瞿安先生《诗词戏曲集》读后感 王季思
继往开来 独树一帜——论吴梅在曲学研究上的贡献 王卫民
吴梅与晚清曲学 杨振良
谈吴梅先生的戏曲序跋 韦行
吴梅剧作考辨 王卫民
融时代、舞台、传统于一体——论吴梅的戏曲创作 王卫民
吴梅戏剧美学思想探微 梁冰
戏曲史研究的拓荒者——纪念吴梅先生诞辰一一O周年 周育德
吴梅戏曲理论的贡献和对我们的启示 安葵
吴梅散曲论 洪柏昭
纪念、继承、发展——纪念吴梅诞辰一一O周年 于文青
吴梅《南北词简谱》在近代自学上的价值 蔡孟珍
《吴梅全集》编后记 王卫民
吴梅先生主要著作年表 王卫民
……

TOP书摘

书摘
吴梅不仅是近代旧剧创作的结穴者,更是现代戏曲研究的开山者。 文学史家浦江清曾说过:“近世对戏曲一门学问,最有研究者推王静安先生与吴先生两人,静安先生在历史考证方面,开戏曲史研究之先路,但在戏曲本身之研究,还当推瞿安先生独步。”“但求如吴先生之于制曲、谱曲、度曲、校订曲本、审定曲律均臻绝顶之一位大师,则难有其人,此天下之公论也。”(《悼吴瞿安先生》,载曲学丛刊社《戏曲》第三辑《吴霜崖先生三周年祭特辑》)钱基博先生《现代中国文学史》对王、吴更为之具体比较:“特是曲学之兴,国维治之三年,未若吴梅之劬以毕生;国维于元曲,未若吴梅之集其大成;国维详其历史,未若吴梅之发其条例;国维赏其文学,未若吴梅之析其声律。而论曲学者,并世要推吴梅为大师云!”
吴梅以一九○五年经黄摩西介绍,入东吴大学堂任教,次年开始作《奢摩他室曲话》,陆续在《小说林》刊出,后以此为基础,写成《顾曲麈谈》,一九一六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前后销行数十万册。《顾曲鹰谈》共有《原曲》、《制曲》、《度曲》、《谈曲》四章,其中《原曲》又分论宫调、音韵、南曲作法、北曲作法,《制曲》分论作剧法和作清曲法。这一著作集曲律、曲韵、曲史为一体,兼论作曲、作剧、唱曲,虽在体例上有承袭李渔《闲情偶寄》之处,但多是自己治曲的心得,且一改明清曲话多为漫谈、偶感、随笔等旧习,成为体大思周,兼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在当时最为完备的曲学论著。在今天看来,其《谈曲》一章虽远非真正的戏曲吏,且未免病于浮泛,但诚如他自己所说“顾所论仅十之三耳”,然而“自元迄清,其源流略可见一斑”,对主要作家作品评判、介绍,还是较准确、完整的。
由于《顾曲麈谈》奠定了吴梅在曲学领域的地位,一九一七年,他应北京大学聘,教授古乐曲,并在北京高等师范兼课。继《词余讲义》在北大出版后,即开始写作《南北词简谱》,历十年而成。在编选的《古今名剧选》由北大出版后,一九二二年,吴梅受聘而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以后又先后在广州中山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任教授。出版了《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曲学通论》、《长生殿传奇斟律》等主要曲学著作。其中《中国戏曲概论》共上、中、下三卷,分论金元院本、诸宫调、杂剧、散曲,明杂剧、传奇、散曲,和清杂剧、传奇、散曲。此书论述全面,评价公允,在戏曲史观和艺术鉴赏上有独到之处和具眼之见。《曲学通论》分曲原、宫调、调名、平仄、阴阳、作法(分上下二章)、论韵、正讹、务头、十知、家数等十二章,亦是较重要的著作。
吴梅在一九二四年曾语及,自己平生有三大愿:“一集《奢摩他室曲丛》以比《元曲选》与《六十种曲》,二定《曲韵》以比《中原音韵》,三正曲律以比《太和正音谱》。”他在一九一○年以后,节衣缩食以购书,到北大任教后,常游琉璃厂、海王村、隆福寺街,搜求书籍从乾嘉校订本而及前代珍秘诸书,当时,教授有时每月仅能领得二三成工资,他为买书而至于“饔飧不继,家人交谪”,六年所得,不下二万卷。他在一九一四年就对黄文畅《曲海目》作了疏证,并以《瞿庵藏曲记》补黄目之脱漏。一九二七年,他乘东南大学停办,返回苏州之机,将所藏六百种曲先校订一五二种,编成《奢摩他室曲丛》,交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次年,初集、二集的影印排印本出版,到一九三二年,三集、四集也已印就,但因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 “一·二八”松沪战役中,日机弹中涵芬楼,书及存版都毁于战火,否则《曲丛》之成是远胜《元曲选》和《六十种曲》的。关于曲律之作,《南北词简谱》有不容低估的价值。由于北曲有衬字、借宫、增句之难,南曲有集曲、新旧板式之难,前辈学者常是知其变而不能观其通,曲律吾作中的“又一体”特多,吴梅认为,虽如《南词定律》、《九宫大成谱》,都仅可为歌者定字谱,不足为作家立正鹄,他以十年时间写成《南北词简谱》,以之作为自己毕业最重要著作。曲学专家卢前在该书跋语中称:“不独树歌场之规范,亦立示文苑以楷则,功远迈于万树《词律》”,是并不过誉的。
“要善于在青年人中发现人才”
吴先生先后执教于北京、南京、广州等地高校,一贯注意提携后进,为教育事业倾尽心血。同学中的任中敏、卢冀野、唐圭璋、常任侠、赵万里、钱南扬、徐震鄂、万云骏以及程千帆、沈祖蔡夫妇等,后来都成为有成就的著名学者,这与先生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
先生常说,唐代的韩愈重视提携后进,李贺十岁不到就能写很好的诗,他与皇甫浞一起登门拜访,还写《辨讳》的文章替李贺鸣不平。由于韩愈爱护和提携后进,唐代中后期涌现了一批韩门子弟。宋代形成了黄庭坚、秦观、张耒等苏门四学士。明清以八股文取士、韩愈、苏轼这样的大师就很少见了。
先生藏曲之富为海内第一。然而他以“学术乃天下公器”为准则,以培养、扶植后学为己任,将自己的藏书无私地提供给学生。任中敏、钱南扬、万云骏等都曾住在先生家中,向先生讨教,任意翻阅先生的藏书。
下面讲两件与我自己有关的事情。
第一件事。有一次,我向先生呈上了一篇习作,不久,先生将作业还给我,打开一看,只见上面批下这样一行字:“自万里,(赵万里)、雨庭(孙雨亭)、维钊(陆维钊)之后,复得斯才,我心喜极。”我心里顿时一阵激动,我明白这是先生对后学者的鼓励。后来,我写了两本剧本,剧名叫《下西洋》、《戏中戏》。先生进行了批改,并且加了一大段,连同他编选的十忖,一起印发给学生。剧本署名:“永嘉王起初稿,长洲吴梅点定。”先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宽宏大度地提携学生,于此可见矣。
由于这两个剧本其实是我和吴先生合作的,显示了先生的师德师才,弥足珍贵,我曾写信给南京方面,请他们帮助寻找,至今未见回音。我想,这两个剧本当时是作为教材印发的,应该可以在南京找到。请有关方面协助,认真找一找,把它们保留下来。
第二件事,我一九二八年大学毕业后,曾一度为找工作奔走。当时,陈中凡(斠玄)先生在上海暨南大学任中文系主任,吴先生遂写信给陈先生,推荐我去任教。
飞纵观吴梅一生,无论在理论研究、创作实践和课堂教学方面,都渗透了他一以贯之的戏剧美学观点和美学主张。
戏剧是综合艺术。这不仅仅指其艺术诸元的综合形态,尤指观众在综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吴梅深谙此理,因而在作剧时即想到演员,想到观众;在论剧时,也常以之作为
检验、评价作品的重要准绳。他认为,一部完美的戏曲作品,应该既是好的文学本,又是好的演出本;既有文学性,又有舞台性;可读可演,可品可唱。
通览我国戏曲史,作为多种美学观点之荦荦大者不外有二:一曰力主“宁不通俗,不肯伤雅”;一日务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吴梅属于后者’。他在自己的论著中一再提出“本色”说。例如他在《顾曲麈谈》中强调“今之曲家,往往以典雅凝炼之语,施诸曲中,虽觉易动人目,究非此道之正宗。曲之胜场,在于本色”。按“本色”原系多义词。作为戏曲评论的专用术语,则指曲文质朴自然,接近生活语言,而少用典故或骈丽语词的修辞方法和风格。明代臧懋循在《元曲选》序言中曾论及“本色”一词:“宇内贵贱妍媸幽明离合之故,奚啻千百其状,而填词者必须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吴梅之所以主张本色填词,更主要的是从戏剧的本质出发,要求接近生活语言,庶几不止为书斋士子所诵读,更易为市井观众所理解。因而他在对金、元、明、清的诸宫调、杂剧、传奇、散曲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后认为:“元人以本色见长”,“摹绘市井,声色俱肖,尤非寻常词人所及。”称赞马致远的[天净沙]“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秋思]“直似长歌”,“为元词之冠”。称赞白朴词“决非明人所能办”。称赞酸斋乐府“超妙可诵”。而对于在戏曲中连篇累牍地使用典故、骈语,则深不以为然。“夫词曲之道,俨同乐府,而雕绩物情,模拟人理,极宇宙之变态,为文章之奇观,本不以俚鄙为讳也”。基于此,他对明代的“汤沈之争”,一方面评为“临川近狂,吴江近狷”;一方面表示:“临川天才,不甘羁靮,异葩耀采,争巧天孙。而诘屈聱牙,歌者咋舌”。态度是很鲜明的。
本色填词,不止是个文风问题,而是必然要求剧作家熟悉社会,熟悉历史,接近生活,接近人民。吴梅认为,戏曲乃至所有文学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社会风俗的反映。一个有抱负的剧作家,不能置身于生活之外或生活之上,而要置身于生活之中,想平民之所想,急平民之所急。这就必须有勇气步出书斋,走向民间,广泛接触社会,而且要尽可能地“沉”下去,天文地理、国计民生、草木花卉、鸟兽虫鱼都要懂得一些,“即如诗头曲尾、市井猥谈,下至谶诀、星历、卜筮、千字文、百家姓、八股、尺牍等,一切无谓之口语,无一不当熟悉”。当然,仅止于此还不够,因为艺术虽然来自生活,但生活不等于艺术;生活体验不能代替艺术创作。易言之,有了生活体验,还必须通过一定的集中、概括,艺术地再现于作品之中。为此,作家除了必备的生活阅历之外,尚须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艺术素养,亦即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缺一。所以吴梅在赞誉一些好的戏曲作品时尝谓:“非胸有书卷,不能作也。”他还指出:大凡优秀的戏曲作品,必然与“社会之风尚情性”相映衬,而且“合天然之乐”;“一代之文,每与一代之乐相表里,其制度虽定于瞽宗,而风尚实成于社会”。因而,“天然之文,反胜于乐官之造作”。在他看来,历来皇家的歌功颂德之作,只是官样文章,不如“闾巷琐碎,儿女喁喁”之为百姓所争相传述。他据此高度评价以王实甫、高则诚为代表的作家群“制腔尚留本色,不尽藻饰词华,立意能关身世,不独铺张故实”,“故尔乃成一代特殊之乐章,即为一代特殊之文学”。他在评论元人杂剧“喜豪放者学关卿,工锻炼者宗实甫,尚轻俊者号东篱”之后说:“一代才彦,绝少达官,斯更足见人民之祟尚,迥非台阁文章以颂扬藻绘者可比也。”这既反映了他的美学思想,也反映了他的平民意识。上溯至出身于金代平民阶层、谙练下层社会、勇于冲击封建礼教的董解元,则称其文章为“天下古今第一”,并说:“前人赞他好,是拣他词藻美艳处,我赞他的好,在本色白描处。”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506

版  次:2002年10月第1版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6.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