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当励志不再有效
当励志不再有效


当励志不再有效

作  者:金木水

出 版 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9年03月

定  价:45.00

I S B N :9787505746565

所属分类: 生活  >  成功/励志  >  励志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我们早就明白“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为什么还时常感到后悔?

我们早就明白“活在当下”的道理,为什么还总为明天焦虑?

我们早就明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为什么还是在乎别人的看法?

我们早就明白“愤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为什么仍旧乐此不疲?……

励志如果只停留在理念层面,效果有限,保质期也很短。本书将帮助你从“理念”到“行动”——找到实现“自我平静”的方法。

《当励志不再有效:自我平静的五步锻炼》是金木水先生的代表作。2019年升级版,修订内容超过1/3,并新增序言“一个胡思乱想的时代”,深入剖析烦恼根源。本书分为两部分:前6章属于基础篇,论述“人类不平静的起源”,从理论层面说明通往平静没有捷径;后6章属于进阶篇,讲述“如何获得自我平静”,侧重方法。

《当励志不再有效:自我平静的五步锻炼》告诉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不焦虑的活法,从在乎自己开始。


TOP作者简介

金木水 自幼喜爱东西方文化,北京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得芝加哥大学理学硕士、新泽西罗格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并在美跨国公司工作数年。归国后创建了年销售额逾一亿美元、员工上千人的工业科技企业,担任集团公司总裁十余年。现旅居海外。

  上述只说明他的烦恼不比你少。他自称是世俗世界的世俗之人,这并非谦虚,而是事实。但作为世俗之人,他又向往平静的不俗之心,这可能是你与他的共同之处。

作者视野开阔、写作风格理性而轻松。如果你希望动脑,那会喜欢他的理性;如果你希望静心,那会喜欢他的轻松;如果你希望两者兼具——这好像有点矛盾,那你会爱上这种风格!


TOP目录

前言

再版序言 一个胡思乱想的时代

第一章不平静的起源

第二章念头不是你

第三章觉知

第四章正见

第五章为何烦恼重来

第六章为何抑郁不散

第七章心的锻炼

第八章定力

第九章觉知力

第十章生活中“观念头”

第十一章生活中的“情绪”

第十二章精进

尾声


TOP书摘

   一个胡思乱想的时代


有人说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

更有人说这是一个压力山大的时代。

但我以为,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胡思乱想的时代。 


/ 无法停止思考/ 

我所指的胡思乱想,虽然包括明显有害的负面思维,但更包括看似无害的过度思考——说白了,就是我们现代人想得太多。

首先是思考的时间太多。每天早上从我们一睁眼开始,思维就像小河那样带我们走过一天。

上班路上,我们开始计划今天要做什么; 

办公桌前,我们考虑开会要说什么; 

会议中,我们想起晚饭吃什么; 

下班到家,和家人相聚的时候,我们回味起上班发生的事情! 

白天,这条思维的小河有时缓、有时急,一刻也没停止过。晚上, 它总该休息了吧。抱歉,躺在床上,思考仍挥之不去,有些事让人兴奋得睡不着觉。终于睡着了吧,大脑又开始做梦!

其次,除思考时间太多外,思考强度也很大。前者是连续地想,后者是一心二用。比如,边开车边想着聚会,边聚会边想着逛街,边逛街边想着旅行,边旅行边想家。各位下次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中,不妨留意下驾驶员们心不在焉的样子;下次坐公交车、坐地铁时,不妨留意下周围的人若有所思的表情。

这些“太多”,当然是与之前相比,还是不久之前。要知道,胡思乱想的爆发不过是工业革命后两百年的事。在之前的农业社会,我们的祖先没那么多内容可想,大概就几头牛、几亩地的事吧;也没那么多时间可想,因为人们大多做体力劳动;更能随时少想,因为人际关系简单,家家自给自足。可现代社会带来了信息爆炸,带来了密集的脑力劳动,更带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分工,即使你躲在家里,总得买 菜、买饭、找人维修房屋吧。

如果用数字来说明,“长时间”算线性增长,“高强度”同样,可两者相乘就变成了几何级数增长。比如,古代人平均每天思考四个小时,现代人每天思考十二个小时;古代人平均每小时思考一件事,现代人每小时思考一件半事情。做下乘法,则现代人的脑力劳动就是古代人的十八倍!

与这种长时间、高强度形成强烈对照的是,我们的大部分思考居然是无效的。你看,白天想着晚上的事,结果白天没过好!晚上又想着白天的事,结果晚上又没过好!今天我们在想着昨天和明天的事,结果今天没过好!明天又开始想今天和后天的事,结果明天也没过好!因此,“一心两用”非但没有节省时间,反而降低了每件事情的效率。如果各位回想下前一个小时在想什么,估计想不起什么。但我敢保证,那时各位一定在想着什么!类似地,如果各位回想下前一天怎么过的,估计记不起片刻,但同样我敢保证,各位的大脑片刻也没闲着!因此,长时间的思考也没产出很多,相反,它只助长了我们用脑过度的习惯。

说到习惯,各位注意到了没有,过度思考一旦养成,只会一年比一年加深。最初的不由自主地“想”变成了停不下来地“想”,小河变成了急流。大脑一旦学会了“一心二用”,就有很大的冲动迈向“一心三用”“一心四用”。起码,我还没听说哪位朋友过度思考的习惯自动消失。

因此,如果你要我定义“何为适度思考”,我无法办到,但这种长时间、高强度,却无效的习惯性思考,无疑“过度”了。


/ 莫名的焦虑/

接下来,“过度”是不是真的无害呢?

我以为,它与我们自己、家人、朋友,乃至所有现代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不无关系。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精神困境包括精神疾病。但现实地讲,精神疾病只占其中很小部分。远比精神疾病更普遍、也未必算得上病的,是流行于社会的一种莫名的焦虑。

之所以称其为“莫名的”,是因为它没有特定指向。比如我们愤怒, 往往因某事而愤怒;比如我们嫉妒,往往对某人而嫉妒;比如我们的贪爱,往往为某物而贪爱。可焦虑呢?如果我们扪心自问对象何在,往往找不到特定的人、事、物。一个焦虑中的现代人,大约感觉必须做些什么事,但又不具体;必须接触什么人,也不具体;必须拿到个什么(学历、资格、资产),却没想清楚拿到后要怎么办。

因此,他或她会“坐不住”,会不由自主地走动,从卧室到客厅, 从床上到洗手间,再从洗手间到客厅……他或她还会“等不及”,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行动,走得更快,做得更快,车开得更快……那么真的赶到目的地后,焦虑就结束了吗?没有,那只是新一轮的“坐不住”和“等不及”的开始。

莫名的焦虑如此普遍,以至于英裔美国诗人威斯坦·休·奥登的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就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时期标签为“一个焦虑的时代”。虽然这个时代的焦虑不同于医学上的焦虑症,但只是程度上不同罢了。普通的焦虑者一旦静处或独处就会躁动、惶恐不安,而医学上的焦虑症患者可能会伴随心跳加速、胸口沉闷、出冷汗等症状,严重的焦虑症患者还有消化不良、肌肉紧张、性欲下降等症状。

问题来了:既然没有特定指向,那焦虑是怎么来的呢?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焦虑来自潜在的恐惧,现代人有太多可失去,所以感到恐惧。他的学生霍妮认为,焦虑来自内心的矛盾冲突,“任何冲动都有激发焦虑的潜在力量”,所以现代人有太多冲突发生。按照克尔恺郭尔的说法,现代人的焦虑来自“自由的眩晕”,现代人有太多的选择,所以感到眩晕。他的后继者罗洛·梅认为,焦虑来自“对个体存在的最根本价值的担忧”,现代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存在,所以担忧其最根本价值。

我认为这些解释都对,但冲突、眩晕、担忧、恐惧不过是过度思考的内容罢了,如果没有过度思考这种形式,也根本无从产生情感。

按照我们中国文字就简单多了。顾名思义,“焦”就是过度,“虑” 就是思考,“焦虑”就是过度思考。也就是说,不是焦虑的症状引发了过度思考,而是过度思考引发了焦虑的症状。大脑的逻辑是:当它开始感觉到明天或后天或遥远的未来存在隐患时,就会不安地“想”:赶快逃!于是我们感觉“等不及”。接下来,大脑设“想”了这些隐患的各种后果,一旦发现其中有些后果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能力,就开始恐惧地“想”:怎么逃?于是我们感觉“坐不住”了。现代人想得太多,又有太多隐患可想,于是莫名的焦虑就传播开了。


/莫名的压力/

除了莫名的焦虑外,还有莫名的压力。胡思乱想带来的焦虑更普遍的后果是现代人所承受的若隐若现的压力。

若隐的部分是精神上的,若现的部分是身体上的。身体压力固然可能引发精神压力,但对缺乏运动的大多数读者来说,更多的是长期的精神紧张而引发偶然的身体不适。换句话说,我们不要等头痛时才感到压力,也许在此之前压力就早已存在。

我能提供的证据就是睡眠。相比我们的祖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今天我们大多数人无法享受这种福利,或者睡不着,或者睡不好,或兼而有之。据统计,10%—20%的世界人口需要依赖药物入睡,而入睡后,做梦时间又约占睡眠时间的五分之一之多,浅睡的时间比例更大,真正无梦睡眠的时间越来越少。睡眠时间的问题加上睡眠质量的问题,造成世界上约一半的成年人为失眠所扰。假设压力来自身体,那么疲劳应造成睡多、睡好才对,可现实情况恰恰相反,这说明现代人的压力主要来自精神方面。

那么,精神压力是从哪里来的呢?中医说,“起心动念”“消耗元气”。“元气”是什么,至今也没有检测出来。也有朋友在头痛时凭直觉说:“我一定死了好多脑细胞。”只是成年人大脑中神经元的数量基本是固定的,并不会被思考杀死。但各位头痛的感觉没错,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上帝可能原谅我们所犯的罪过,我们的神经系统却不能。”事实上,过度思考虽然没杀死神经元,却会产生包括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压力荷尔蒙。它们在我们的身体里上蹿下跳,原本是我们祖先遇到紧急情况时用来当作身心动员的救命药。进化史演变到今天,猎物没有了,人类体内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却聚集起来了。于是,古代的救命药变成了今天的慢性毒药。过多的肾上腺素对血管有害,过多的皮质醇对记忆力有损,时间长了还会降低身体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医学数据显示,压力中的患者,感冒的风险是正常人的三倍,患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风湿病、胃溃疡、甲状腺疾病的概率都偏高。这就是“压力荷尔蒙”促成压力的产生。 

烦恼心——压力身心 

身平心静——平静身心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句名言:“人不过是一株芦苇,在自然界里属于最弱小的东西,但他是一株思想着的芦苇。”他又说:“人们在无休止的不安中度过一生。”我认为,这两句话不无关联:过度思考让人远离了生命本来的感性,就像芦苇远离了阳光、空气和水,它自然不再生长。

结果是,现代人患上了一种奇怪的思考病:想得太多难免引发压力;压力太大难免引发焦虑;压力、焦虑,再加上负面思考,难免引发精神疾病。至于连压力都没有的人,说实话,这么幸运的人,我还没遇到一个。

这还没算上负面思考。可想而知,过度思考越多,负面思考的概率也越大。就像芦苇生长的池塘在恶化,它自然感到不安。

别以为我在抱怨这个时代。这是个胡思乱想的时代不假,但同时也是个物质极大丰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有幸生活在现在, 而非几百年或几万年前,应该感恩惜福。更何况,对大多数人而言, (彻底)改变这个时代也不现实。

我想改变的,并且我们都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如何在这个胡思乱想的时代中有效停止无效的思考?至于为什么连这也不容易, 咱们还得从头说起。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312

开  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78.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