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如何教出2個柏克萊狀元、哈佛博士兒子: 不留一手的獨家教養手記
如何教出2個柏克萊狀元、哈佛博士兒子: 不留一手的獨家教養手記


如何教出2個柏克萊狀元、哈佛博士兒子: 不留一手的獨家教養手記

作  者:田維屏,洪東名

出 版 社:上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2年02月

定  价:157.70

I S B N :9789867891556

所属分类: 外版书  >  港台圖書  >  生活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本書特色】
    一個生活不寬裕的家庭,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婦,
    她不看孩子的成績單,
    她的孩子也從未學過才藝課,從沒有上過一天補習班,
    卻一口氣教養出2位柏克萊大學狀元兒子。
    從小,她告訴孩子:一個家庭的教育要做得徹底,
    就必需奉行四字真言:家有惡母,
    這位看似平凡的母親,在極為有限的物質條件下,
    如何以堅毅的精神,用愛包裝著霹靂的教育方法,
    把孩子送上全球頂尖知名的一流名校。
    【內容簡介】
    1.研究顯示:一個好的習慣和人格模式的養成,必須從小開始,一點兒也耽誤不得。本書作者在教養與學習上的經驗分享,非常值得推薦給費心教養的家長們,甚至子女們參考,或可在面臨「愛」與「責」的為難時,獲得心領神會的提醒。
    2. 藉著作者田維屏和洪東名的故事,重新挑戰了近年已經民粹了的教育哲學。讓我們重新思考教育孩子的各種可能性。
    也由於作者對於培養孩子人格的堅持,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傳統教育的價值,以及孩子的未來希望。
    【目標讀者群】
    家長、教育界人士、上班族、所有為人父母者及孩子
    【名家推薦】
    楊志良(前亞洲大學副校長,前衛生署署長,現任亞洲大學教授)
    童子賢(華碩電腦創辦人,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林柏榕(總統府資政,財團法人兒童及家扶基金會董事長)
    楊益風(台北市教師協會理事長,全國媒體與資訊教育協會理事長,國際教育研究中心亞太區執行長)
    宣明智(聯電集團榮譽副董事長,向陽基金會創辦人)
    于玟(新北市市立圖書館館長)
    周碩樑(國立竹北高中校長)

TOP作者简介

田維屏
  出生於台灣,成長於香港,
  分別於日本、美國完成大學教育
  學歷:
  日本亞細亞大學商業管理系肄業
  美國Laney college商業管理系畢業
  語言能力:
  精通華語、廣東話、英文、日文
  洪東名(Raymond Tung Ming Co)
  一九八九年生
  學歷:
  新竹市立東園國小
  新竹市立培英國中
  台灣國立竹北高中
  美國柏克萊大學畢業(物理與應用數學雙主修)
  現正攻讀柏克萊大學物理博士班
  曾獲獎項榮譽:
  台灣桃竹苗區科學展覽物理科佳作
  國立竹北高中學科能力競賽物理科優勝, 兩次第一名
  美De Anza College數學系第一名代表
  加州柏克萊物理大學部研究學者獎, 三次獲獎
  加州柏克萊大學Olsen 物理獎學金
  Barry M. Goldwater 大學部國家獎學金,佳作
  美國國科會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物理系第一名畢業生代表
  語文能力:
  中文 母語
  廣東話 精通會話
  英文 流利

TOP目录

第一部 家有惡母

推薦序
重新找回「傳統教育」的內涵與價值
----------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 楊益風
願我們都在故事中獲得啟發
-----------和碩聯合科技集團董事長 童子賢
品德教養,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聯電集團榮譽副董事長 宣明智
平凡的母親,不平凡的驕傲
--------------新北市市立圖書館 館長 于玟

前言1
始終如一的樂觀向上勇氣

前言2
家有惡母
----東名心目中的媽媽
自序
把房子的地基打好,蓋一百層樓也不會倒

關於教養:
第一章 教出柏克萊狀元兒子的獨門心法

下決心做個公平的媽媽
教育,三歳起
規矩,從小開始
孔融讓棃?!大的不一定要讓小的
黑臉、白臉態度一致的教養法

關於學習:
第二章 見招拆招,母子各顯神通

軟功vs.留龐克頭、戴耳環的春風少年
龍兄虎弟,因材施教
陪伴成長,情境討論最佳親子時間
不看成績單,教出2個柏克萊狀元兒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絕不互相比較

做個有「原則」的媽媽:
第三章 賞罰之間的必要堅持

愛的教育?處罰,絕不手軟
拒絕用奬賞,交換孩子的好成績、好行為

關於品格培養:
第四章 教出好孩子,從小處做起

不打折扣的是非善惡觀念
從小學習承擔自己的責任
從做家事中學會分工合作
小三起,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戶頭
飲水思源,吃果子拜樹頭

關於生存能力:
第五章 不要怕孩子跌倒

挫折,最好的朋友
離家單飛,一切靠自己

後記

三兄弟的第一張支票

第二部 從基測失意生到柏克萊狀元之路

推薦序
1/1000;及1000
----竹北高中校長周碩樑推薦序
一0一班的「物理一哥」
------高中導師陳宿惠推薦序
在柏克萊大學的Raymond Co
-----柏克萊大學教授 Wick Haxton

從困難中鑽出的孩子
………..媽媽給東名的一封信
自序
夢想不源自於人生起點,而是始於轉捩點

第一章 我的家.我的母親

大家好,我是洪東名,外號叫「紅豆餅」
嚴教,母親的堅持
得第一名,給奬賞?免談!

第二章 基測失意,爭取敗部復活

一題之差,被拒第一志願門外
我的讀書方法(一):當「小老師」讓我温故知新
我的讀書方法(二):如何把英文學好

第三章 從被拒絕中找尋出路與生機

乘著夢想的翅膀,圓物理夢
六千美金,獨立生活的開始
窮學生賺錢打工記
飛向柏克萊,「休學」與「堅持」間的兩難抉擇
今日的苦,是為了明日的甜

附錄
轉學之路,將我送進柏克萊大學
合法打工,快樂留學去
洪東名獲加州柏克萊大學物理所直攻博士錄取通知
洪東名獲研究所美國國家奬學金通知
洪東名給老師的一封信 

TOP书摘

    【內文精選摘要】
    第一章    教出柏克萊狀元兒子的獨門心法
    下決心做個公平的媽媽
    十五歳時,有一次我和爸爸在海邊散步,
    當時爸爸問我:「長大後想做什麼?」
    「我希望能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並且把我的小孩教育成有用的人。」我回答。
    如今,我人生的第一志願已完成。
    其實年輕的時候,我也有過很多雄心壯志,但魚與熊掌無法兼得,於是決心回歸家庭,專心相夫教子直到今天。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能夠教養出2個柏克萊大學畢業第一名(老大洪東坡化學系第一名、老三洪東名物理系第一名)的孩子?」其實,我並沒有秘訣,只是在人生不同階段,忠實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女兒、妻子與母親,就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個角色。
    十元夢魘,立志做個好媽媽
    我來自於一個大家族,出生於台中。叔公田家炳是香港田氏塑膠廠創辦人,後因投資房地產致富。當我三歳時,我的父親應叔叔之邀擔任家族企業的財務長,於是舉家遷至香港。由於家族事業體系龐大,因此自小生活優渥,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家中佣人包辦一切瑣碎雜事,出入有司機與專車接送,人稱我是「田氏大小姐」。
    我的母親是一位非常傳統的女性,十分重男輕女,家中共有四名兄弟姐妹,我排行老二,上有一位哥哥,下有一弟一妹。母親唯獨鍾愛家中男孩,特別是大哥可說是「集三千寵愛在一身」幼時家境富裕,但是哥哥幾乎獨享一切資源。
    有一次我向母親要求給十元零用金,她卻要我寫一張「支出明細單」!自尊心受創下,從此不願意再向母親開口要錢,同時暗暗在內心裡下定決心:
    「有朝一日當我擁有自己的家庭,絕對不偏袒、不護短,我要做一個公平的媽媽,而且盡全力維護教育我的孩子,絕不讓這種不公允的傷害歷史重演。」
    留學美、日,展開獨立生活
    高中畢業後,個性向來獨立的我,不想再倚賴家族餘蔭,決定前往日本留學。    在日本亞細亞大學唸了一年半後,由於兄弟姐妹均在美國,因此在父母要求下,轉往美國Laney College繼續完成大學教育。
    赴美後,決定展開獨立生活的第一步。初期在餐廳打工,當第一次領到一百二十美元的薪水時,心中百感交集,獨自躲在房間裡抱著枕頭大哭,因為這是生平第一次靠著自己勞力賺來的錢,雖然金額不多,但是意義不同凡響。
    不論如何,這是我正式踏出家門,擺脫「田氏千金」的第一步。
    從此,便在餐廳打工終日與鍋碗油污為伍,以支付自己的生活費與學費,一步步地完成了大學學業。也這由於這段日子,讓從原本對柴米油鹽醬醋茶一無所知的我,練就了一身好廚藝,成為日後返台開餐廳的本錢。
    不過,為了避免讓父母擔心,對於自己獨立在外工作、生活的諸多辛苦,總是「報喜不報憂」從未對家裡哭訴或多要一毛生活費。
    精打細算DM主婦
    大學畢業後,我遇到我的先生洪文敦,他是美國戴維斯大學的化學博士。一九七七年兩人在美結婚。存款簿裡靠著自己打工存下來的五~六萬美元,就是我的嫁妝。
    婚後,就此展開嫁雞隨雞的日子。由於先生一心嚮往能夠成為一名教授,因此從擔任「博士後研究」職務做起,當時薪水很低,月薪僅九百美元。付完稅金、房租,再匯回香港孝敬公婆後,根本所剩不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何在有限的薪水裡「擠出」生活開銷,成為一大考驗。
    在美國,廠商經常發行「折價券」只要剪下這些DM,到超市採購便可享受購物優惠,因此經常利用折價券採買日用品,積少成多省下不少開銷。
    就連租房子也選擇簡陋地下室,只因租金較便宜。不料有一天父母突然告知要來探視,為了避免家人擔心,只得臨時改租一間「看起來較體面」的房子,本來房東老大不情願出租短期,經再三央求才勉強同意,於是咬緊牙關承租一間比地下室貴好幾倍的房子。等到父母返回後,便彷彿午夜鐘敲十二響,灰姑娘所乘坐的黃金馬車又回復到了南瓜車。
    嫁雞隨雞化身打包大王
    婚後一個月,就隨著先生搬至西雅圖接受一所大學的研究職務;不到一年又應聘到紐約康乃爾大學醫學院擔任研究工作….,為了配合先生工作平均每隔一年半便需搬家,因此早已練就一身超凡卓越的打包技巧,稱我為「打包大王」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總計婚後在美生活十年期間,總共搬家十三次。
    有一回我們全家又要搬至先生的新工作地點,當時老大、老二已出生,每天忙於例行家事,又要一手搞定兩個成天活蹦亂跳的小男孩,已令我忙碌疲倦不堪。當天早上臨出門前,所有該收拾的傢俱均絲毫未動。不料,當先生下班回家,發現所有的傢俱雜務均已裝箱完畢,只等卡車一來便可上車離開。他吃驚不已,覺得我簡直會變魔術。
    幸而我們的生活,在不斷的努力下逐漸擺脫初時的困窘。婚後大約五年後,先生轉換跑道進入工業界,薪水立刻三級跳,這種每天絞盡腦汁在有限收入中,想辦法「擠」出錢來的儉約日子,總算獲得了大幅改善。
    教育,三歳起
    對於孩子的啟蒙教育,我採取「說」與「做」同時並重做法。三歳起,吃飯不可掉飯粒;六歳起,學會站在小板凳上洗碗、開始自行搭配每天要穿的衣服,就這樣一步步地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當他們上學的第一天起,便能自行搞定一切瑣事,因此身為媽媽的我,有足夠空餘的時間,可以妝扮優雅,輕輕鬆鬆牽著孩子上學去。
    一九八六年台灣一家私人機構邀請先生回台任職,但由於薪資待遇遠不及於美國,因此初時先生不大樂意,但為了讓孩子能夠學習中文,我多次向先生力主返台。幾經討論爭取,終於一家人打包回台落地生根。
    返台後,生下老三洪東名(生於東方的,小名阿名哥)。
    婚後,陸續生了三個孩子,三兄弟的命名很容易記憶,都依據我們全家人當時的所在地來決定。例如:老大洪東坡(生於美國東岸的波士頓,小名東東),老二洪東安(生於美國印第安那州,小名安安)。
    有人曾經問我:「教育小孩從幾歳開始較適當?」「三歳起」,因為很多生活習慣以及觀念,愈早養成日後管教愈輕鬆。
    生活教育愈早愈好
    事實上為了讓孩子趁早養成良好習慣,早在孩子三歳起,便要求他們必需將自己喝完的牛奶杯放入水槽裡。平日用餐,從孩子學會坐起,就讓他坐在娃娃椅上,學習自己進食,同時要求飯粒不可掉在桌上,要隨時保持用餐環境的整潔。
    我還特地放了紙巾在餐桌旁,以方便孩子隨時使用。
    由於在家早早養成習慣,因此當老三上幼稚園,老師說,東名吃一頓飯總要用紙巾擦拭好幾次嘴角,「他是個很愛乾淨的小孩」老師曾多次誇奬。
    孩子生活小細節的培養,必需從小做起。否則隨著日漸長成,要想建立正確的行為規範,往往要付出雙倍的力氣與代價,有時候還不見得奏效。
    學會走路,就能自行穿衣吃飯
    或許有人認為,這樣對待小孩會不會太嚴格了一些?其實不然,因為很多的小習慣都是從小養成,讓孩子在一開始就建立良好的習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從小,我就告訴三個孩子:「一旦長大離開父母,就必需一切靠自己。」但在孩子單飛之前,趁早培養獨立生存能力,卻是為人父母的責任與義務。就好比航行在大海中的船隻,如果船體構造堅固、油箱中裝滿油,且方向正確,那麼一旦揚帆出海,就不必擔心迷航。
    從三歲起,就訓練孩子開始自行洗澡、穿衣。
    在他們的房間,有一個五斗櫃,每天都由自己決定今天要穿什麼衣服,應該如何搭配;從三個孩子從能夠自行坐在椅子上起,就學習自己吃飯,同時要求飯粒不可以掉在地上。
    老二每天騎四十分鐘單車上學
    三兄弟在台讀書期間,學校都有提供校車,一學期需繳費九千元,他們覺得太貴,寧願放棄而自行搭車。老大搭公車上學,一個月僅需花費三百元,整個學期下來也不過才一千二百元;老三則需每天轉兩趟車才能到校,因此每天需起個大早才能如期到校。
    至於老二國中畢業後,經推甄進入新竹市成德高中,它距離家裡有一段距離,當時老二有意每天騎四十分鐘腳踏車上學,由於路途遙遠,遇上刮風下雨將增加上學之路的辛苦與疲累。
    往後三年的高中之路究竟如何走下去?我決定讓老二自行決定。
    我告訴老二:「如果你決定唸成德高中,就必需自己想辦法,媽媽不會載你去。」他想清楚後,往後三年不論刮風下雨,每天均自行騎四十分鐘的腳踏車上學,從未間斷。
    而我,也從未因為下雨或天候不佳而送他上學。我的想法是,當孩子做出決定,不論過程中遭遇什麼困難,都必需由自己負責搞定。
    六歳起,站在小板凳上洗碗
    東名六歳的時候,對於媽媽飯後的洗碗工作感到十分好奇而躍躍一試,由於身材不夠高,因此我讓他站在小板凳上,教他如何洗碗。我告訴他,第一遍先沖水、第二遍使用沙拉脫清洗油污,然後再用清水澈底洗淨。嘗試數次後,六歳的東名洗起碗來有模有樣,此後他便學會了清洗自己的碗筷。
    當孩子對做家事感興趣的時候,為人父母不要輕易以任何理由或藉口來拒絕他,反而要以積極的態度讓孩子一起共同參與,讓他能夠從「幫媽媽做家事」的成就感中培養主動參與家事的興趣。
    或許,有的父母認為,根本不必「勞煩」孩子做家事,其實不然。因為做家事只是個起步,它可以讓孩子在參與家事中,逐漸學習生活自理的能力,進而擴展到群體中的互助合作精神。如果在家裡凡事由家長代勞,那麼這些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少爺、小公主,一旦出門在外,身旁少了「老媽子」伺候,勢必與團體生活顯得格格不入而難以適應。
    自行搭配衣服
    小孩的學習能力極強,而且多數從模仿大人的行為中展開學習的第一步。因此好好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可以藉此教會他許多「技巧」,例如穿衣、鞋、襪等。
    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反正還小」,便由媽媽自行搞定一切,反而因此剥奪了他應有的學習成長機會。
    我很早就為三兄弟各自準備一個五斗櫃,從六歳起便讓他學習自己搭配、穿衣服,因此從上學的第一天起,所有的隨身瑣碎小事均能一手搞定。若非提早學習進入狀況,孩子的初上學日,通常也是媽媽最忙碌的日子。
    時下很多小孩穿著打扮顯得既時髦又新潮,不過大多是父母精心打扮的傑作。其實從小讓孩子「自主性」地選擇搭配自己的服飾,父母再從旁指導,不僅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審美觀,而且有助於幫助孩子學習自己做出決定。
    規矩,從小開始
    (引言)從小規矩養成十分重要。老大東坡小時候八點鐘便關燈入睡,日子過得規律且正常。有一回家中有長輩前來作客,將老大抱出玩耍,因此打亂了孩子的正常作息。到了第二天該入睡的時間,只見東坡坐在床上張大了眼四處張望,期待著再次能夠外出遊玩………,往後我花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才將作息調整回來。
    我們很喜歡接待孩子的小朋友們到家裡玩,當然三兄弟也常到別人家作客。透過這種頻繁的往來互動,對於訓練孩子學習如何與人相處,並且融入到團體生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在美國的時候,一有機會便帶著兒子出門見世面,以訓練孩子的膽量,同時要求孩子主動和叔叔、阿姨打招呼~Hi!因此孩子很小就不怕生,願意主動接觸人群。
    當孩子到別人家作客時,總再三叮嚀一定要注重基本禮節。主人給予的食物,不論好吃或不愛吃,都一定要吃完,這是禮貌。
    外出訪友學習與人互動
    規矩,是從小培養起來的。
    在美國期間,時常帶著當時才二~三歳的老大到朋友家作客。當朋友拿餅乾給老大,他會一手拿餅干、另一隻手則做為「人肉托盤」,以防止碎屑掉落,弄髒了主人的地毯。
    同時要求孩子和大人一起吃飯時,只要大人沒有動筷,則絕對不可以先動筷子。和大家一起同桌用餐時,所有的食物要和共同分享,不可以多吃自己愛吃的。例如:孩子愛吃的鳳棃蝦球,即使令人垂涎三尺,但也必需第二輪有剩時才可以多吃,絕對不容逾矩。寧可回到家中煮一大盤讓孩子獨享,但出門在外一定要謹守規矩,這是原則。
    如果平日便教導孩子行為舉止合宜,懂禮貌,那麼當他出門在外時自然容易被歡迎、被接受,而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孩子的人格發展也絕對具有積極正面的意義
    教育「小奧客」
    有一次,一位科技大老的兒子到我們家作客。用餐的時候,所有的小朋友都乖乖地坐在桌旁等候開飯,獨獨這位寶貝翹著二郎腿獨自坐在客廳沙發上,拒絕與其他小朋友一同入坐。我走了過去問他:「為什麼不坐在飯桌旁?」他不屑地回答:「我在家也是這樣!」說完動也不動,二郎腿依舊高高掛著,絲毫沒有「移駕」的意思。
    雖說別人家小孩不歸我管,反正是偶而前來作客,其實我大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樂得做個「隨和」的洪媽媽,豈不皆大歡喜?但是,生性「雞婆」的我,覺得只要是為了孩子好,即使是不悅耳、不動聽的話也應該要說,更何況今天這位毛頭小子,是踩在我的地盤上呢!而且我也希望,當我的孩子到別人家作客時,若有不合宜的行為舉動,主人也能夠告知。
    於是,我告訴他:「在你家你可以隨心所欲,不過在阿姨家就必需聽我的。今天你可以坐在沙發上,但是下一次就必需和大家一起上桌,阿姨才歡迎你來。」
    任何一個孩子出門在外的言語行為表現,猶如一面鏡子,忠實地反應出家庭教育的方式。而這些看似瑣碎細微的生活習慣,有賴於平日點點滴滴的教誨與培養,否則一旦外出將很難告訴他:「有些事在家可以,外出不可以」,當帶著不良習慣到了別人家裡,無疑是挑戰主人所訂下的家規,很容易因此被列入不受歡迎的「奧客」名單。
    培養翩翩風度的紳士淑女
    也許不少人認為,反正孩子還小,「說了他也聽不懂」於是「年紀小」便彷彿成為一種特權。仗恃著這項「特權」,讓孩子得以不受約束地肆意妄為。於是,在公共場所多的是四處奔跑嬉戲的幼兒;在餐廳用餐時,動輒將湯汁、飯菜傾倒滿地的小朋友;或是到別人家作客時,將主人的傢俱隨處移動的「小破壞狂」…..,偏偏不少父母眼見自己孩子的「傑作」時,一味地放縱與寬容….,「反正還小」成為一個既好用又能完美推卸責任的藉口。
    但是,父母一時的縱容卻不僅僅是讓孩子成為不受歡迎的「小奧客」而已,當不受規範的行為被合理化,那麼它會逐漸成為一種「習慣」,而這種不受約束的「習慣」隨著年齡的逐漸長大,一旦「年紀小」再也無法做為擋箭牌時,一個既不懂禮貌、又舉止粗魯的人,又怎能受到同儕的認同與歡迎?與其成長後必需費力地調整自己的行為舉止,何不從小建立良好行為規範,做個翩翩風度的紳士或淑女。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272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59.0623